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参夏和胃宁胶囊的制粒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参夏和胃宁胶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的流动性和吸湿性为考察指标,对制粒过程的丰主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为喷雾制粒的雾化压力0.3 mPa、干燥时间为40 min、浸膏相对密度为1.1~1.2、淀粉量为0.3倍.结论 该方法制出的颗粒流动性好,不易吸湿,易于溶出,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2.
无糖型咽炎颗粒与咽炎颗粒制备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糖型咽炎颗粒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对无糖型咽炎颗粒与咽炎颗粒制备工艺进行对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种颗粒中蒙花苷的含量。结果应用辅料糊精制备的无糖型咽炎颗粒完全符合药典要求,无糖型咽炎颗粒的蒙花苷含量为1.13mg/g,咽炎颗粒中蒙花苷含量为0.25mg/g。结论无糖型咽炎颗粒可完全替代咽炎颗粒,为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的人群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
无糖型咽炎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最佳的无糖型咽炎颗粒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颗粒成型率和溶化性为指标,综合评价无糖型咽炎颗粒成型工艺。结果糊精与干浸膏粉比例为1.5、95%的乙醇和混合7min条件下,无糖型咽炎颗粒的成型率和溶化性最高,用本工艺制备的无糖型咽炎颗粒完全符合药典的要求。结论无糖型咽炎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筛选为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木香健胃颗粒中木香、藿香的醇提工艺。方法以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提取量和浸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醇提工艺。结果木香健胃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5倍量的85%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1 h。结论该提取工艺高效、稳定,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邱洪  王利平  方旋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293-1294
目的确定消妇炎胶囊的辅料及用量。方法以浸膏粉的吸湿率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对加入淀粉、糊精及微晶纤维素3种不同辅料后制得的颗粒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辅料后,再对最佳辅料的不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加入辅料后,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都明显改善,其中加入淀粉后,分别在6、12、24、48、60 h测得的吸湿率为2.01%、4.03%、5.98%、6.66%、7.31%,休止角为34.61°,均小于糊精与微晶纤维素,表明加入淀粉颗粒质量最好;每80 g浸膏粉中分别加入30、45、60 g淀粉,综合判定45 g较好。结论每80 g浸膏粉加入淀粉45 g为辅料用量参数,制得颗粒的抗吸湿能力和流动性均好,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法优选清口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清口颗粒水煎煮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干膏率和葛根素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试验考察3种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 清口颗粒的最佳水煎煮工艺条件为:加12倍量水,每次2h,煎煮3次.结论 本实验为清口颗粒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法优选抗感灵颗粒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抗感灵颗粒处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选择用水量,煎煮时间,沉淀剂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L9(3^4)确定水提取中药的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11倍用水量,煎煮2次,提取60min,以甲壳素为沉淀剂。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其质量稳定,为抗感灵颗粒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确定可吸入乳糖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方法采用筛分法、研磨法、重结晶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制备乳糖颗粒,以所制得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形态以及含水量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颗粒特性的影响,筛选出可吸入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结果采用优化的喷雾干燥法可获得平均粒径5.0μm以下的球形颗粒,适合于吸入给药;其他方法所获得颗粒平均粒径大、形状不规则,用于吸入给药需要进一步处理。结论喷雾干燥法的优化工艺可用于制备理想的可吸入颗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红花注射液的醇沉工艺。方法应用综合评分法-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醇沉工艺条件。结果红花注射液提取液相对密度1.16(50~60℃),采用90%乙醇,以边搅拌、边喷入的方式加入至含醇量70%,在4℃条件下冷藏静置72 h,总黄酮损失率5.01%,除杂率59.36%。结论新工艺可行,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11.
归辛颗粒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归辛颗粒制备工艺中挥发油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浸提加水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固液比1:12于55℃浸提8h,50~60℃ 0.087~0.090mPa减压蒸馏。结论浸提-减压蒸馏能有效提取归辛颗粒药材中的挥发油,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刘艳武  张红英 《武警医学》2016,27(3):257-258
 目的 分析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观察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独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14.06%,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17.19%。结论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茵芍平肝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SB-AQ(250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17∶83),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栀子苷、芍药苷、橙皮苷分别在3.02~30.18、1.00~10.00、1.25~12.00μg·ml-1(n=7)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1%、99.95%、99.55%(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作为茵芍平肝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的特征图谱,对其部分成分归属进行初步判定,为其全面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Agilent HP-5毛细管柱(30 m×320 mm,0.25μm);进样口温度300℃,检测器温度320℃;柱温:初始温度65℃,保持5 min,1℃.min-1升至75℃,保持2 min,再以10℃.min-1升至180℃,保持10 min,然后以5℃.min-1升至300℃,保持10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3.8 ml.min-1;进样量为2μl,不分流。结果特征图谱中共标定了6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都达到了要求(RSD〈5%),相似度分析中,不同厂家、批次各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成分的比例和量上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气相特征图谱中,各共有峰分离较好,大部分批次均检出胡薄荷酮及薄荷脑,两者分离效果达到要求,可为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为进一步严格规范中成药从选材到制备工艺的全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木香健胃颗粒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c。。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体系,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5nm。结果指标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样量分别在0.508-5.588μg、0.336~3.6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6%、101.87%,RSD分别为0.98%、0.54%。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反映木香健胃颗粒质量情况,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圣愈汤颗粒剂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岛津VP-ODS(4.6 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异丙醇-甲醇-水-醋酸(2∶25∶71∶2);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在0.044~0.352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为0.75%,n=5。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消炎冲剂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ondasil^TM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9:91),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8.128~60.9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RSD为0.41%(n=9)。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