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9例(38.5%),喹诺酮类55例(23.8%),青霉素类42例(18.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1.0%)、消化系统(12.2%)、神经系统(8.6%)。222例(96.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周江霞  唐志华 《医药导报》2003,22(3):193-19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6月~2001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85例,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品种、用药到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自然人群分布一致,无年龄选择性,无性别差异,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其中变态反应发生率高达62.4%.结论:合理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我院上报的327例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品种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表现、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327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158例,女性169例,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19~40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168例(51.38%);主要涉及的精神科药物是抗精神病药(69.97%),其次为抗抑郁药(13.70%);口服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常见,以消化系统最常见(31.40%),其次是神经系统(14.25%),涉及最少的是呼吸系统(0.79%)。一般的药物不良反应占多数,奥氮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98%)。结论精神科药物品种多,用药情况复杂,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和监测,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在我院临床应用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8月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1-8月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报告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48‰,其中3例为单独使用血栓通(37.5%),5例为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使用(62.5%)。结论应重视应用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3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上报的13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例不良反应涉及的抗菌药物中,以氟喹诺酮类药为最多(43例次,占总计149例次的28.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的比例为最高(135例,占总病例数的97.12%);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80例次,占总计167例次的47.90%)。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1861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61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ADR病例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60岁的病例占已知年龄病例数的76.3%,48.8%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50.2%的病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病例占较高比例的是格列本脲(40.3%),其次为胰岛素、消渴丸、苯乙双胍等;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低血糖反应为主(62.9%),其次是变态反应(14.0%)及乳酸酸中毒(11.0%);多数病例治愈或好转(91.4%),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8.6%),致残或致死病例占较高比例的是苯乙双胍(35.3%),其次为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等。结论: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时须慎重考虑患者年龄、用法用量、药物品种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院273住院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73例2001~2003年肺部感染病历进行用药频度、药物费用、合理用药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4.47%,其中以超代使用头孢菌素为主,共108例,占39.56%;由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28例,占不合理用药例数的15.82%,仅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就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93%;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为91.43%,合并使用2~4种抗感染药物临床有效率平均为88,43%,合并使用5种抗感染药物的有效率为79.12%,而6种药物以上联合使用,其临床有效率仅为71.69%.结论 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存在着严重的配伍不合理、超代、超剂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合并用药品种数越多,费用成本越大,但有效率未必就好;广大医务人员应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征,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集的18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的大多数分布在中老年人群(41~80岁,66.1%,119/180)、静脉给药患者(73.3%,132/180);所涉及的18种药物中,以抗菌药物发生比例最高(24.4%,44/180),而在抗菌药物中又以头孢菌素类发生比例最高(20.5%,9/44);这些不良反应累及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共计207例次,其中以皮肤占比最高(34.3%,71/207),其次是消化系统(27.5%,57/207).结论:ADR的发生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临床用药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掌握适应证,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强化考量特殊年龄群体的个体化用药,并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以进一步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1-10月间收集的142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91例,占59.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3例,占58.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心脑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对策。方法 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采用数据挖掘法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别、不良反应常见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心脑血管药物合理应用对策。结果 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肝功能异常,占比为23.33%(105/450);其次为肾功能异常,占比为19.56%(88/450);呼吸困难占比为16.67%(75/450)。不良反应药品支持度分析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尼莫地平、辛伐他汀是三大最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药物,药品支持度分别为13.7%、11.4%、10.5%。45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种类分析显示, 1种、2种、3种、4种、>4种用药的患者分别为18例(4.00%)、21例(4.67%)、36例(8.00%)、85例(18.89%)、290例(64.44%),分析发现多药联合应用更易引发不良反应,且联合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 心脑血管药物易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及呼吸困难,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增强药物治疗靶向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