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普遍存在且多方面失调的一种疾病,其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3个方面.此文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异常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宏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4):318-3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根据罗马Ⅱ体系标准,FD的诊断应符合以下四个条件:①持续性或反复性以上腹部为中心的疼痛或不适;②经内镜等常规检查排除与症状有关的器质性疾病;③症状与排便和(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④上述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FD按临床表现分为3种亚型。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以上腹部疼痛为主;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以上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肠动力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不清 ,但其的大多数症状发生在进餐 2h后 ,即胃肠道的消化间期。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由于胃肠蠕动呈周期性改变 ,也称消化间期运动周期 (IDMC) ,IDMC分为Ⅰ、Ⅱ、Ⅲ 3期 ,其中胃窦部IDMCⅢ期即移行性肌电复合波 (MMC)的作用最重要 ,它可诱发胃强烈收缩 ,排除胃内不易消化的食物颗粒。MMC的产生是由呈周期性改变的胃动素大量释放入血而引起的[1] ,所以检测FD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以及通过监测胃窦十二指肠动力 ,观察MMC是否缺失及胃窦部MMC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升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中药升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50例,并与吗丁啉进行对照,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证明升降汤能明显增强小鼠胃肠蠕动,具有胃肠动力作用,其作用强于吗丁啉;升降汤又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胃肠强烈运动,而吗丁啉则无此作用。提示升降汤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也是其治疗F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8.
替勃龙与西沙必利对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女性居多 ,性别上的差异反映出性激素对发病的影响[1] 。我们临床研究曾发现 ,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缓解绝经期FD患者症状。本研究拟了解绝经期FD患者上消化道动力异常的特点 ,探讨替勃龙和西沙必利对上消化道动力的影响 ,以期解释替勃龙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西沙必利 ,每片 5mg ,购自西安杨森公司。替勃龙 (7 甲基异炔诺酮 ) ,购自南京欧家农公司。胃动素放射免疫分析盒 ,购自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2 .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研究 :绝经期FD患者 5 3例 ,年龄 (5 2 .3± 8.2 )岁 ,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有关针灸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16个研究包括1 088例FD患者纳入分析。针灸治疗FD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肠促动力药(RR=1.18,95%CI=1.11~1.24,P<0.00001)。各项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用于治疗FD效果优于胃肠促动力药,且安全性较高。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和潜在偏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反酸、呃逆或胸骨后疼痛等症候。笔者1997年5月~1999年5月用五白合剂治疗5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50例,其中门诊28例,住院22例;男26例,女2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肠运动与胃排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肠运动与胃排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科张树荣综述王振华审校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n,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dyspepsia,NUD)。其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 ,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临床无特效药 ,故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 ,近 3年来 ,我们采用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72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根据 1987年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确定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凡符合以下7项者 ,为入选标准 ,凡与下述任意一项不符者 ,即排除 :①具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 4周以上 ;②内镜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未发现… 相似文献
13.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以及胃肠激素在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FD患者针刺前后各抽取血液5ml,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L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针刺足三里后,血浆MLT含量明显上升,与针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S含量明显降低,与针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D患者基础血浆MLT明显低于健康者。结论:针刺足三里对FD患者胃肠激素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并提示胃肠激素可能参与了FD的发病或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存在胃排空延迟和胃运动节律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就此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FD患者胃肠动力和胃电图(EG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病的诊治新概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食管和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备受关注,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研究均已取得了不少进展。然而,在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难点和争议,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治疗105例FD患者,通过临床症状、EGG、胃镜或X线钡餐综合判断临床疗效。[结果]FD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改善,EGG各项指标变优,胃镜或钡餐检查有显著改善,且远期疗效良好,而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EGG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胃肠起搏器能够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道动力障碍引起的胃排空延缓是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精神和社会心理因素在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故治疗上一般以促胃肠动力药为首选,而抗抑郁药已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但由于严格的对照研究不多,其治疗作用尚有争议。2004-01/2005-01我们对112例确诊为FD的病人中的56例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多虑平治疗,并与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的56例进行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疾病的新概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过去 2 0年中 ,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在胃肠领域中功能性胃肠病[1]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s)和胃肠动力疾病[2 ] (disordersofgastrointestinalmotili ty ,DGIM)倍受关注。由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 ,由单一生物学基础的简单生物模式向生理 心理 社会综合模式的转变 ,对这两类以“功能”异常为主的疾病 ,认识到其症状的产生与多种生理、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如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脑 肠轴、脑肠肽、社会心理因素及应激等。特别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