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属绦虫幼虫所致的人畜共患性疾病。我国主要致病绦虫类型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分别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目前,棘球蚴病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对于部分就诊时已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以及病灶侵及肝门、重要血管及胆管的复杂性棘球蚴病病例的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结合临床经验,对复杂性肝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肝泡状棘球蚴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泡状棘球蚴病 (Alveolarechinococcosis ,A e .)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并不断增殖芽生 ,似癌样浸润扩散 ,造成肝组织不可逆的进行性损害。临床上具有慢性隐袭进行性的特点 ,常伴有肺及脑等重要器官转移。由于A e .具有一定的地区分布性 ,易于引起误诊 ,因此复习有关文献 ,提高A e .的全面认识 ,对临床诊治工作必将有所裨益。1 流行病学[1- 5]泡球蚴病主要流行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带。我国主要在西北地区流行。  多房棘球绦虫的主要终宿主是狐及狼等野生…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作者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 ,曾诊治妊娠妇女并发骨盆棘球蚴囊肿 1例 ,报告如下。患者女性 ,2 8岁 ,孕妇。 1年前曾做过肝棘球蚴囊肿摘除手术。此次住院是因为骨盆有一肿块并与妊娠子宫相连。妇科检查证实子宫妊娠 5月余 ,子宫颈被道格拉斯凹陷处一肿块压迫 ,该肿块质地硬、固定。盆腔“B”超检查发现在道格拉斯凹陷处有一液态肿块 ,由 6cm× 5cm和 7cm× 8cm两叶组成。剖腹手术证实患者已怀孕 5月余 ,并发现在道格拉斯凹陷处有 2个囊肿。手术摘除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棘球蚴囊肿。手术后患者妊娠过程正常 ,并于术后 4…  相似文献   

4.
肝细粒棘球蚴病超声影象的病理基础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98例原发性肝细粒棘球蚴病人,149个肝包虫囊肿进行了超声影象学分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超声分型基本上可反映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发展阶段的病理特征,可看出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包虫囊肿有由Ⅰ型至Ⅴ型转化的趋势。组织学观察表明,这一转化过程伴随着细粒棘球蚴囊肿自身损伤的逐渐加重。反映了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结果还表明,在肝细粒棘球蚴病例中,活力基本正常、损伤和死亡的囊肿约各占1/3。上述结果可供肝细粒棘球蚴病化疗中评价疗效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丙硫咪唑治疗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硫咪唑(Albendazole,ABZ),又名阿苯达唑,是苯并咪唑的一种衍生物。分子式为C_(12)H_(15)N_3O_2S。近年来国内外对ABZ抗棘球蚴病的药物动力学、毒性、化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ABZ在抗棘球蚴病的疗效及毒性方面明显优于目前研制的其他药物,现已作为抗棘球蚴病的首选药物。 一、丙硫咪唑的药代动力学及毒性 对ABZ药物代谢作用的研究表明,起药效作用的并非ABZ本身,而是它的二个由间代谢产物——亚砜(?)和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病57例,多房棘球蚴病22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中,单囊型21例,多子囊型16例,内囊塌陷型9例,实变型4例,钙化型7例。79例患者中,62例为常见影像学征象。单囊型细粒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囊性水样病灶,囊壁薄厚均匀、无强化;多子囊型表现为“囊中囊”、“玫瑰花瓣”、“轮辐征”等;当内囊塌陷分离时表现为“飘带征”、“双环征”等征象;囊壁钙化时呈弧线状、蛋壳状,囊内容物呈现絮状或者整个病灶钙化。多房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实性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内散在或者群簇状分布的“小囊泡”,常伴有钙化,整个病灶呈“地图样”外观。另外17例患者表现为复杂少见的影像征象;其中6例细粒棘球蚴病囊内含脂肪,影像表现为囊内单发或多发脂肪密度结节灶,CT值为-28~-84 HU;4例病灶破入胆管,邻近胆管密度增高,胆管壁增厚,周围胆管扩张;4例合并原发性肝癌,影像表现为肝内细粒或多房棘球蚴病合并实性强化肿块,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3例合并感染,影像学表现为囊壁明显增厚且强化明显,其中2例囊内见气体影,1例囊肿合并感染并侵及腹壁。结论 肝棘球蚴病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药物治疗现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 (hydatiddis ease) ,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和家畜等体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棘球蚴病即细粒棘球蚴病 (囊型包虫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和多房棘球蚴病 (泡型包虫病alveolarechinococcosis,AE) [1 ],该病被列为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其分布地域广泛 ,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农牧区。目前对于包虫病的治疗 ,仍然以外科手术为主 ,但对于多发性、多脏器包虫囊肿、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复发以及晚期泡型棘球蚴病患者 ,药物治疗具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9.
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发病率远低于细粒棘球蚴病,但泡状棘球蚴如同肿瘤呈浸润性、外生性生长,常向远处器官转移,所以有“虫癌”之称。患者就诊时,往往进入晚期阶段,手术切除机会少,对病人的健康危害严重。我国该病主要分布在西部牧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部,与放牧时接触牧羊犬有关。仅新疆每年因患包虫病而接受手术者达2000人次以上,已成为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0.
肝棘球蚴病穿刺治疗中过敏性休克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棘球蚴病穿刺治疗中的过敏性休克是穿刺治疗长期列为禁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多 ,过敏性休克实际发生率较低 ,穿刺治疗已被广泛接受 。由于肝棘球蚴囊肿穿刺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低而对其预防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后病情十分危险。为探讨其发生的原因 ,减少其发生 ,以及在其发生后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作者将1998~2002年穿刺治疗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的5例棘球蚴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棘球蚴病是牧区常见的地方病。人是中间宿主 ,如果误食犬细粒棘球绦虫卵 ,即在十二指肠孵化成六钩蚴 ,穿过肠黏膜潜入门静脉 ,寄生于肝脏。六钩蚴也可穿过门静脉 ,寄生于肺脏。人的棘球蚴病多发于肝、肺 ,仅有极少量的六钩蚴随动脉血流进入全身其他脏器 。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1987~2002年 ,共治疗棘球蚴病524例 ,其中肾棘球蚴病8例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3126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4年 7月~ 2 0 0 3年 5月本院共收治肝细粒棘球蚴病 (又称肝包虫病 ) 3 12 6例 ,作者针对肝棘球蚴囊肿的结构类型 ,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3 12 6例 ,男性 1865例 ,女性 12 61例 ,年龄 6~ 77岁 ,平均 41.5岁。1.2 结构类型 单发单子囊型 172 6例 (5 5 .2 1% ) ,单发多子囊型 480例 (15 .3 6% ) ,多发单子囊型 3 83例 (12 .2 5 % ) ,多发多子囊型 165例 (5 .2 8% ) ,多间隔多房多子囊型 3 72例 (11.90% )。1.3 部位 肝棘球蚴囊肿位于肝右叶 2 2 17例 (70 .92 % ) ,肝左叶 …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在棘球蚴感染,治疗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就近年来蚴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化疗后病程的改变和意义,以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阐述细胞因子在棘球现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细粒棘球蚴病的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十分复杂,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并存。研究肝细粒棘球蚴免疫机制,将有助于阐明肝棘球蚴病的病理机制及调整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肝棘球蚴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西柳州市棘球蚴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性,57岁,工人,广西柳州市人.于1999年底开始咳嗽,干咳为主,偶有少许白粘痰,右胸隐痛不适,午后时有潮热及盗汗.外院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经抽胸水及抗炎治疗后病情好转.2001年4月上述症状复发,胸片示右肺阴影,诊断为右胸膜、肺多发性结核瘤,门诊按常规抗结核治疗半年,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8.
丙硫咪唑治疗家畜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丙硫咪唑对自然感染的绵羊和牦牛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棘球蚴和棘球蚴内原头蚴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提示国产丙硫咪唑对原发性细粒棘球蚴有较好的驱杀效果。药物剂量的大小、宿主种属的差异及棘球蚴寄居部位的不同等均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和构建棘球蚴病患者?医生交互系统。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及头脑风暴法确定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基于服务器/客户端模式设计棘球蚴病患者?医生交互系统。结果 四川省棘球蚴病患者?医生交互系统构建成功,并完成初步调试。该系统具备诊疗咨询、服药监督、健康教育和辅助功能4个功能。结论 棘球蚴病患者?医生交互系统有望进一步提高对棘球蚴病患者的管理效能,并为患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诊疗咨询及健康资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15岁,新疆伊宁市人,满族,2001年3月起自感腹胀、右上腹肋缘下有一包块。2002年6月5日,因头痛、呕吐,去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肝占位,诊断为“肝巨大囊肿”。同年6月24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巨大囊肿”收入院,住院号:268787。入院后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功能正常,全腹软,右上腹肋缘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质软,边缘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