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BAEP和MRA检查。将BAEP异常患者按潘氏定位理论分为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并治疗1w后复查,分析其前后变化。同时选取3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BAEP异常44例(73.3%),MRA异常35例(58.3%),BAEP、MRA均异常者31例(51.7%)。结论:BAEP、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AEP与MR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缺血定位。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与BAEP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TCD及BAEP的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77.7%,BAEP异常率为69.7%。结论: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3.
VBI性眩晕患者的BAEP,TCD,CDF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TCD,CDFI检测。结果:VBI患者上述三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70%,79%,82%。BAEP提示:内耳型8例,脑干型31例,混合型7例。TCD提示:单血管流速异常30例,多血管流速异常22例;低流速38例,高流速14例;伴有阻力指数(RI)异常22例。CDFI提示:单侧异常33例,双侧异常21例,既有椎动脉形态学异常又伴有血流参数异常的36例,单纯血流参数异常的18例。结论:此三项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及脑局部血流量(rCBF)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VBI患者进行ENG、BAEP、BR及rCBF(48例)检测。结果:ENG异常率为92%,BAEP为58%,BR为82%,rCBF为61%。结论:四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5.
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AEP技术对5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进行研究。结果:BAEP检测总异常率达86%。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异常率62%(18/29),表现内耳型10例(34%),脑干型19例(66%)。突发性耳聋(SHL)异常率100%(13/13),表现为内耳型11例(85%),混合型2例(15%)。前庭神经元炎5例,BAEP检测均正常。美尼尔氏病异常率33%(1/3),表现为内耳型异常。结论:BAEP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况,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BAEP、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0例经MRI确诊为脑干梗死患者同时进行BAEP检查。结果:30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3例患者临床上已有病理征,MRI未发现梗死灶,BAEP已有异常表现。结论:病变早期脑干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时,BAEP就可有异常表现,因此BAEP是一个早期诊断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脑干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可以与MRI在定性定位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42例发作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其中并作经颇多普勒(TCD)检查23例,其异常率分别为88.1%、82.6%。本病临床上主观症状多,客观诊断依据不足,神经系统体查及CT、MRI等检查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BAEP能敏感地记录到缺血引起的脑干神经细胞电生理改变,TCD则能直接反映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尤其在发作期及时地检查对VB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并对4例TCD正常,BAEP异常的病例,结合病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程度。方法:采用DSA对90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以及狭窄部位,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本组90例,血管造影正常18例、烟雾病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中,颈动脉系统受累36例(51.4%),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12例(17.1%),锁骨下动脉受累2例(2.9%),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同时受累有20例(28.6%)。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中以椎动脉开口处受累最为常见。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对了解TIA的病因、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基础上加做转颈试验,检测了32例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VB·TIA)间歇期患者。发现BAEP异常率由46.88%提高到81.25%,两者相比差导显著(P<0.05)。而对照组转颈前后检查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BAEP转颈试验能显著提高VB·TIA的检出率,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0.
32例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证实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47%出现基底动脉TCD异常,68.75%表现为椎动脉颅内段TCD异常,63%有小脑后下动脉TCD异常。听觉脑干电反应(ABR)变化:异常发生率81%;波间期(IPL)异常率75%,I-III异常69%,III-V异常13%,I-V异常为28%。椎基底动脉受累血管及程度不一,在ABR检查中既有脑干听觉通路受累表现,又有内耳缺血性改变。脑干听觉通路受损主要表现为I-IIIIPL的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检查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异常率为63.8%。BAEP异常可反映内耳前庭缺血、中枢缺血或两者皆有。BAEP检测对脑干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诊断青年人脑干早期受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9例初诊时影像学结果正常而BAEP检测结果异常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3~6个月复查时的BAE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 BAEP检测复查结果显示:5例(10%)恢复正常,9例(18%)好转,31例(63%)无变化,4例(8%)加重;②4例BAEP加重患者复查CT 结果显示2例脑干腔梗,2例正常;③2例BAEP检测结果加重并CT 结果改变者均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病、且家族史有不良生活习惯者。结论:BAEP检测结果作为脑干早期受损的较敏感指标,提示在某些病例中或更能早于影像学反映脑干早期受损状态;脑干早期受损病例的BAEP检测异常结果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疑诊为听神经瘤的患者,进行BAEP、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BAEP检查均异常,阳性率为100%,其中17例经CT检查为听神经瘤,3例经MRI检查,后均经手术证实为听神经瘤。结论:BAEP检查是早期观察听神经瘤对听觉通路损害较敏感的方法,并对其现损部位能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5.
检查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3.8%。BAEP异常可反映内耳前庭缺血,中枢缺血或两者皆有。BAEP检测对脑干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助发现椎基底动脉缺血产生的脑干功能障碍。关于脑干梗塞的BAEP研究国内尚少。本文报道一组临床诊断明确、均作CT检查且BAEP皆异常的病例,旨在探讨与评述BAEP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超声波(TCD)三项检查联合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行ENG、BAEP及TCD检查。结果:ENG异常率为88%,BAEP异常率为53%,TCD异常率为76%。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可以反映小脑及脑干的功能,为评估小脑及脑干的供血情况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转颈试验对糖尿病合并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意义及BAEP转颈试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3种不同方法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糖尿病合并PCI患者和30例非糖尿病PCI患者在眩晕间歇期分别作BAEP常规检测和转颈试验,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30例糖尿病合并PCI患者眩晕间歇期还进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结果:30例糖尿病合并PCI患者BAEP常规检测和转颈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3.3%和93.3%,与非糖尿病PCI组(分别为16.7%和83.3%)无明显差异,但两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和10%)比较差异显著 (P<0.05);30例糖尿病合并PCI组的BAEP转颈试验、MRA和CDFI检查均异常者占40.0%,对检出PCI的效果而言,BAEP转颈试验价值要优于MRA和CDFI。 结论:与椎动脉MRA和CDFI相比较,BAEP转颈试验诊断PCI的阳性率最高,有较明显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糖尿病合并PCI与非糖尿病PCI的BAEP转颈试验阳性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诊断肝豆状核变性(HL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检测28例HLD患者的BAEP,并与24名健康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HLD患者的BAEP异常率(79%)高于对照组(4%)(P〈0.001);HLD患者BAEP的Ⅲ、V波潜伏期(PL)及Ⅲ-V、I-V波峰间期(IPL)均数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P〈0.001);HLD中,脑型组BAEP异常率(100%)较肝型组(44%)高(P〈0.01);脑型组的V波PL及Ⅲ-V、I-V波IPL均数较肝型组显著延长(P〈0.001)。结论:BAEP检测对于HLD患者,特别是对脑型HLD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CPAT患者24例行BAEP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听力异常18例(75%),其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5例胆脂瘤患者均无听力改变。BAEP异常21例(88%),主要为患侧Ⅰ、Ⅲ、Ⅴ波消失(67%),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PL)延长(57%),对侧Ⅲ-Ⅴ波间期(IPL)大于Ⅰ-ⅢIPL(76%)。异常者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胆脂瘤5例中2例(4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结论:BAEP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在CPA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