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吸入麻醉药预处理(Anesthetics preconditioning,A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有保护作用,在一些临床实验中已得到初步证实。目前,相关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证实其可能与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TP),Gi蛋白偶联受体,蛋白激酶系统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释放有关。本文就ROS的产生,其参与吸入药APC心肌保护效应的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对比异氟烷与七氟烷对肝移植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2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分为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各13例;术中,异氟烷组采用异丙酚TCI与异氟烷1MAC麻醉维持、七氟烷组采用异丙酚TCI与七氟烷1MAC麻醉维持;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12 h等6个时相血浆CK、CK-MB及cTnI的浓度.结果 七氟烷组患者血浆CK、CK-MB及cTnI浓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术毕12 h等时相均显著低于异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时肝移植术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6年,Reimer等[1]报道经历短暂缺血的心肌组织再经历较长时间的缺血,ATP消耗的速率明显降低;Murry等[2]报道短暂的缺血使心脏对随后的急性冠状动脉梗阻的耐受力显著增强,使心肌梗死面积减少70%~80%。从那以后,经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肌预处理是实行心脏保护的最有效的方法。由缺血和大部分药物预处理所导致的心脏保护作用呈现两个时相:(1)早期预处理:受到缺血刺激后几m in内产生,持续仅1 h~3 h。(2)延迟预处理:受到缺血刺激后12 h~24h产生,持续2 d~4 d[3]。延迟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源于基因表达的改变。不论在体还是lan…  相似文献   

4.
5.
七氟烷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华 《疑难病杂志》2013,12(4):327-330
<正>近年来,吸入性麻醉药心脏保护机制的研究倍受关注。有研究者提出了麻醉药预处理(anesthetic-induced preconditioning,APC)概念,即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之前使用吸入性麻醉药,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减轻缺血心肌炎性反应及减少细胞内Ca~(2+)超载,从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中七氟烷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心肌保护作用较强的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各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有关。现对近年来七氟烷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加以综述。1七氟烷预处理特点七氟烷预处理(sevoflurane-induced preconditioning,SPC)是指在心肌缺血和/或再灌注前分次间断或连续吸入一定浓度的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现已10余年,因其特异开放剂和抑制剂的发现,使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抗心肌肥大和抗凋亡等心肌保护方面,尤其是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日益突出,但其相关的信号通道及调控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异氟烷改善缺血后心肌功能的作用是否与腺苷A1受体有关。方法 :5组 (n =8)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法灌注。全心缺血 2 0min ,再灌注 12 0min。记录分析应用异氟烷和 (或 )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后再灌注期舒张末期压 (EDP)、左室发展压 (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LV +dp/dtmax)和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LV dp/dtmin)的变化。结果 :异氟烷明显降低再灌注期EDP ;增强DP、LV +dp/dtmax和LV dp/dtmin的恢复(P <0 0 5 )。缺血前或缺血后给予DPCPX不能减弱异氟烷的保护作用 (P >0 0 5 )。结论 :异氟烷增强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的功能恢复 ,腺苷A1受体不参与异氟烷引起的心肌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P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 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 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P< 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 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 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P< 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现已10余年,因其特异开放剂和抑制剂的发现,使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抗心肌肥大和抗凋亡等心肌保护方面,尤其是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日益突出,但其相关的信号通道及调控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吸入麻醉是临床麻醉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大量研究证实吸入麻醉药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吸入麻醉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氟烷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70~390 g。腹腔注射硫代仲丁巴比妥钠150 mg/kg麻醉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于缺血前CON组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SB组经3 min静脉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 1.5 mg/kg;DMSO组经3 min静脉注射SB203580溶剂DMSO 0.2 mL;ISO组吸入1.0MAC异氟烷30 min后停止吸入15 min;SB+ISO组和ISO+SB组分别在吸入异氟烷前即刻和吸入异氟烷后即刻静脉注射SB203580 1.5 mg/kg。再灌注2 h后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n=6),CON组、SB组、ISO组、SB+ISO组和ISO+SB组所有处理同前。缺血前即刻、再灌注后2 h即刻取心肌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38 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SB组、ISO组、SB+ISO组和ISO+SB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P<0.05)。再灌注后的CON组和ISO组p38 MAPK水平高于缺血前CON组(P<0.05)。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但p38 MAPK未参与异氟烷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胡志斌  严志焜 《浙江医学》2004,26(10):800-800,F003
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无冠状动脉循环期的心肌保护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主要应用高钾停搏液作为心肌保护液,但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均发现高钾停搏液可引起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传导障碍、离子跨膜流异常、细胞水肿等不良后果[1].目前,ATP敏感性K 通道开放剂(PCOs)用于心肌保护的效果趋于理想,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吕国义 《医学综述》2008,14(2):299-301
挥发性麻醉药对心肌预处理可产生模拟缺血预处理样的心肌保护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脏疾病患者经历心脏手术以及非心脏手术的风险。该类药物预处理对于心脏的保护机制包括:激活G蛋白耦联受体,多种蛋白激酶和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挥发性麻醉药主要通过激活一些蛋白激酶,进而促进氧自由基的形成及一氧化氮合成能力的增强等,达到激活肌膜与线粒体上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使处于稳态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减少细胞内的钙超载。就近年来一些关于挥发性麻醉药对于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 sensitive K+ channel,KATP)首先在豚鼠的心肌细胞上发现,此后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上都发现其存在,如胰岛β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等.KATP通道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细胞膜上的细胞浆膜ATP敏感性钾通道(sarcolemmal ATP sensitive K+ channel,sarcKATP),另一类是存在于胞质内线粒体膜上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 ATP sensitive K+ channel,mitoKATP),sarcKATP通道开放引起细胞的超极化,能量消耗减少.增加细胞活力,而mitoKATP通道的开放却引起线粒体去极化,钾离子流入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体积增加,激活电子传递链,进而促进能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250—300g)为研究对象,采用4动脉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根据模型判断标准,筛选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缺血再灌注组(ISC)、缺血预处理组(IPC)、异氟醚预处理组(ISOPC)。每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3个亚组:再灌注6h、再灌注24h、再灌注72h。对脑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 CA1区Bcl-2蛋白表达均在再灌注72h之后。假手术组几乎没有表达。ISC组表现为只有在部分存活的锥体细胞内表达。在IPC组和ISOPC组CA1区锥体细胞呈强阳性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内亦有表达。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为诱导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通过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而产生保护作用,具有拟IPC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中氧自由基(ROS)的来源。方法:传代培养的未成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二氮嗪(30μmol/L)预处理组、二联苯碘(DPI,10μmol/L)处理组、myxothiazol(0.2μmol/L)处理组。实验结束时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台盼蓝染色法统计死亡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态。结果:二氮嗪预处理可降低细胞死亡率、细胞内MDA含量及培养液中LDH的释放量,减轻细胞内线粒体水肿程度。二氮嗪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阻断剂myxothiazol阻断。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心肌预适应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6年Murry等[1 ] 提出心肌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 ,PC)概念以来 ,已有许多研究对心肌预适应的保护机制进行了探讨。目前认为 ,预适应的机制是 :心肌在预先受某种刺激(如缺血、快速起搏、热休克和药物等 )后 ,激活并释放腺苷、内皮素、缓激肽、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等内源性触发因子及介子 ,再分别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 ,通过跨膜信号转导 ,将信号传入细胞内 ,激活蛋白激酶C(PKC)及其他信号转导途径 ,最终激活终末效应子 (如ATP敏感性钾通道、热休克蛋白等 )而产生细胞保护。其中ATP敏感性钾通道 (KATP)是最重要的心肌预适应…  相似文献   

19.
乳化异氟烷延迟相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  汪兵  袁世荧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2):97-98,104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烷静脉输注是否具有延迟相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脂肪乳、乳化异氟烷。各组在给药后24h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红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SABC)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脂肪乳组心肌梗死范围(45.27%±3.03%)与对照组(44.32%±2.15%)相比无显著差异;乳化异氟烷组(26.76%±2.23%)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乳组(P<0.01);乳化异氟烷组心肌凋亡明显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乳化异氟烷静脉输注具有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和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心肌细胞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MitoKCa)与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在肢体远距预处理(R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9组:单纯缺血复灌(I/R)组、RPC组、MitoKATP 开放剂(DZ)组、MitoKCa 开放剂NS1619组、MitoKCa 开放阻断剂RPC+paxilline组、MitoKATP 开放阻断剂RPC+5-HD (5 hydroxydeconate)组、RPC+NS1619+5 HD组、RPC+paxilline+DZ组和RPC+paxilline+5 HD组,每组8只。RPC模型用结扎大鼠股动脉5min,松开复灌5min,共4个循环的方法制备。各组I/R模型通过结扎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松开复灌120min进行制备。检测各组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TT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结果 与I/R组相比,NS1619(10μmol/L)和DZ(50μmol/L)作用与远距预处理RPC组相似,改善复灌后心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了LDH释放(P<0.01),但与 RP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Paxilline(1μmol/L)或 5-HD (100μmol/L),取消了RPC的心肌保护作用 (P<0.01)。阻断MitoKCa和MitoKATP中的一种通道,开放另一种通道仍可起到心肌保护作用,且与RPC组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给与两种通道的阻断剂,发现与单独阻断一种通道相比,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加大 (P<0.01)。 结论 心肌细胞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MitoKCa和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都参与了RPC的心肌保护作用,两者发挥作用的方式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但作用结果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