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者对22例肾上腺柯兴氏腺瘤CT 图象作了分析,肿瘤位于右侧9例,左侧13例,全部病例CT均能显示肿瘤。平扫CT22例,肿瘤呈不均匀密度者12例,呈均匀密度者10例,两者大致相等。但增强CT 呈均匀密度者不过3例,呈地图状或斑状19例。手术标本与增强CT 形态一致者18例(82%)。平扫CT 既使不均匀密度者,因密度差小,形态分类也困难。切面标本与CT 形态一致者只有4例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和肾上腺疾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医学影象学技术对于显示肾上腺相当困难且很不满意。常规剂量的尿路造影及腹膜后充气造影目前均已淘汰。大剂量排泄性尿路造影加上体层检查只能发现大于2.5cm 直径的肾上腺肿块。核素成象技术需时较长,影象质量受放射剂量限制。肾上腺的动脉和静脉造影是损伤性检查,需熟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上腺淋巴瘤的C T表现,以熟悉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病例均行C T 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C T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对照。结果20例肾上腺淋巴瘤病例中,双侧的18例,单侧的2例;病灶呈椭圆形25个,三角形的12个,肾上腺漫增厚的1个。肿瘤直径4.1~10.7cm ,平均6.3cm。动态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强化,其中均匀强化30个病灶,不均均强化8个病灶。结论肾上腺淋巴瘤有特征性的C T表现,C T检查有助于与肾上腺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畸胎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力华 《西南军医》2008,10(5):34-35
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畸胎瘤的CT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右侧发病,最大直径5.5cm-11.6cm,肿瘤分别表现为以水样密度、脂肪密度或实性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块,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包膜及分隔有强化,病灶内脂肪及水样密度成分无强化。结论肾上腺畸胎瘤虽然罕见,但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准确定位并耐心分析其CT表现,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创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损伤(AGT)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2例因腹部钝伤行CT检查的患者中AGT患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 1712例中,共发现AGT 29例(1.7%),右侧损伤23例,左侧3例,双侧3例,共32个病灶.主要CT表现:(1)肾上腺血肿:22例25个病灶,呈孤立立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平扫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肿块周围见推移张开的肾上腺肢体,呈弧形线状明显强化.(2)肾上腺肿胀:4例,表现为受损部肾上腺肢体肿胀,体积增大.(3)肾上腺弥漫性出血:3例,肾上腺被出血包埋,正常肾上腺结构消失.1例伴对比剂外溢,手术证实为肾上腺碎裂伴活动性出血.伴随征象主要包括伤侧肾上腺周围条纹状出血浸润影,膈肌脚增粗等.合并其他胸腹部脏器损伤25例.结论 AGT具有特征性CT表现,采用合理扫描技术并正确认识AGT的CT征象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纤维瘤(ANF)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01年-201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AN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0岁2例,20~40岁11例,>40岁5例。分析18例ANF的CT表现,并结合近年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8例ANF患者,病灶部位右侧11例,左侧7例。肿瘤直径3.0~10.0cm,平均5.9cm。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其中2例较大者可见液化坏死,5例见斑点状、小片状钙化,占27.8%,最大的肿瘤表现为低密度并可见分层。CT增强扫描表现为无强化、轻度强化或延迟强化。16例肿瘤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占88.9%,2例较大者与右肾上级及下腔静脉有粘连,占11.1%;18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周围及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结论:肾上腺神经纤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能够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损伤在腹部钝性伤中甚为少见,文献报道较少。随着CT在腹部外伤的广泛应用,发现肾上腺损伤的病例呈上升趋势。笔者对26例肾上腺损伤CT表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55例正常垂体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年龄7~69岁,全部病人均快速静滴65%megeumineamidotrizoate100毫升,以2毫米层厚行增强的横断层及冠状断层扫描。结果如下:1.垂体上缘的形状:分为下凹型(30例),平直型(16例)和上凸型(9例),平直和下凹两型占83.6%。平直型与年龄未见特殊关系,下凹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倾向,而上凸型中50~59岁者仅见1例,余8例均在40岁以下。2.垂体的高度:2~7毫米者48例,7~9毫米者6例,9毫米以上者1例。7毫米以上者除1例外,以40岁以下者多见。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确定常规应用垂体照射治疗儿童期柯兴氏病的疗效,著者复习了15位病儿治疗的结果。用一系列垂体—肾上腺功能实验肯定诊断。并且在治疗后作全面地重复检查来估计治疗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垂体卒中是垂体腺瘤内自发性出血或梗塞引起的垂体腺突然膨胀。作者报告3例亚急性垂体卒中的MR 与CT 表现。例1,男52岁,双颢部头痛,无晕厥或意识改变,进行性双侧视力丧失。CT 见鞍上一低密度病变,呈环形增强和其内多个增强灶。MR 见垂体肿块向上侵犯鞍上池并推移视交叉和左大脑前动脉A_1段。在长TR 和短TR 的SE 象上均见瘤内多个高强度信号,提示亚急性肿瘤内出血。手术切除一多出血灶的坏死肿瘤。例2,男18岁、间歇性头痛2年,头痛加剧伴左眼视力下降2周,内分泌系检查明显异常。CT 见一不均匀增强肿块充满鞍上池并侵蚀蝶窦后上壁。MR 为不均匀肿块,T_1加权(T_1W)和T_2加权(T_2W)象均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15例典型及12例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常见及少见的影像征象,27例均做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27例肾上腺腺瘤,不典型肾上腺腺瘤12例,其中单侧肾上腺2个腺瘤2例,双侧肾上腺腺瘤3例;腺瘤最大径>5 cm者6例,最大者直径18 cm,其内囊变、出血、钙化;增强后腺瘤明显强化4例;典型腺瘤15例。结论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是单侧单发,最大径<5 cm,平扫密度低且均匀,增强后腺瘤轻-中度强化;不典型腺瘤的CT表现为双侧发生或单侧多发,最大径>5 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腺瘤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7例中,右侧13例,左侧4例。CT表现为含脂肪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扫描时肿块内的脂肪区域无强化,软组织成分轻至中度强化。结论:CT对肾上腺区髓样脂肪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 7例罕见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 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脂肪瘤各 2例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 1例。结果 肾上腺囊肿及脂肪瘤分别为水和脂肪密度 ,CT特征明显 ;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为较低密度肿块 ,增强后不强化 ,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 ,可见囊变 ;间叶瘤为较大的等密度肿块 ,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和脂肪瘤CT可明确诊断 ;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CT特征不明显 ,较难或不能与腺瘤和嗜铬细胞瘤鉴别 ,确诊需依赖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CT表现,探讨MSCT对肾上腺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HEO的临床及CT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组,分别归纳2组肿块的CT表现,并作简要分析。结果:不典型组共7例(41.18%),典型组10例(58.82%)。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下瘤体多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均可见更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表现无差异性;肾上腺PHEO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神经鞘瘤的 CT 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不均质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见钙化,3例见分隔。在增强扫描上,肿物均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不均质的类圆形肿块,多合并囊变,分隔及钙化,强化方式多为延迟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副脾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区副脾术前CT资料.结果 病灶均位于左侧肾上腺区,单发,边界清晰,4例呈类圆形,1例椭圆形,最大径1.1 ~3.0 cm之间,平均(2.1±0.7)cm.CT平扫5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同层面的脾脏密度相近,均无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CT值41.9~55.3 HU,平均(47.7±5.4)HU;增强动脉期均明显不均匀或斑马纹样强化,CT值78.6~141.1 HU,平均(102.6±25.8) HU,静脉期2例进一步强化,3例强化程度略减低,强化程度均趋于均匀,CT值68.7 ~ 129.7 HU,平均(104.6±22.9) HU.5例病灶3期CT值与同层面脾脏的CT值相仿,5例中,病灶由脾动脉分支供血4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副脾2例.结论 肾上腺区副脾CT特征为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均相近,多由脾动脉分支供血,易合并其他部位的副脾,这些特征有助于肾上腺区副脾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男性5例,女性l例.年龄53~66岁(61.2±4.2岁).6例均行CT检查,观察6个病例的CT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共9个病灶,其中3例单侧,3例双侧.肿瘤最大径6~13cm (8.4± 1.7cm).病灶呈椭圆形7个,不规则形2个.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8个,等密度1个.5例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4例,脾脏浸润l例.4例行增强扫描,5个病灶轻度强化,肿瘤内部强化较均匀的3个,不均匀者2个.结论: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多为肾上腺区较均匀密实的密度较肌肉稍低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常轻度强化.肾上腺淋巴瘤易侵犯同侧肾脏及邻近血管.如果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以及脾脏浸润者,对肾上腺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增强后呈均匀薄环状强化。12例中3例见正常垂体,3例垂体柄增粗强化,2例伴邻近脑膜轻度强化,5例伴副鼻窦炎。结论:垂体脓肿症状、体征及CT和MRI表现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不易鉴别,但是根据增强前后的特征性表现,有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