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2005-01/2006-12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38例,均知情同意。记录肾移植手术麻醉前、血流开放前、血流开放后、手术结束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肾移植患者血流开放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显著低于麻醉前及血流开放前(P<0.05~0.01),心率显著高于血流开放前(P<0.05)。硬膜外麻醉下肾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随手术步骤变化而变化,供肾恢复血供后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强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200例,ASAI—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E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和1.6%利多卡因,麻醉效果确切后辅助静注氟芬合剂2mL(芬大尼0.05mg 氟哌啶2.5mg);V组应用静脉强化麻醉,即采用复合用药,缓慢静注氟芬合剂2mL,5min后静注氯胺酮1—2mg/kg,病人术中可酌情追加氯胺酮0.5mg/kg。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全部病人围手术期血氧饱和度(Sp02)正常。静脉强化麻醉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呕吐发生率为18%;硬膜外阻滞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波动较大,术中循环有所抑制(P<0.05),且术后腹痛和腰背酸胀不适感发生率高,分别为13%和48%。结论:静脉强化麻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护理的差异。方法 将80例ASAⅠ-Ⅱ级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组选T9-10间隙穿刺,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分别于入室前、术后返回病房两个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术后不良反应项目。结果 全麻组术后血压、心率投入室前明显提高,P<0.01;硬膜外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呼吸道梗阻,呕吐、肩部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麻组明显高于硬膜外组。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清醒,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并发症少,护理较为简便。全麻术毕气管拔管的应激反应仍持续于术后相当一段时间,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加强术后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对受体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总结1230例肾移植术的麻醉处理,以提高麻醉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0肾移植术受者,在硬膜外麻醉前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后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下降明显,阻断髂内动脉后MAP,CVP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肺循环阻力(PVR)则明显升高。开放供肾血流后20min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PVR明显升高,CVP、SVR明显下降。开放后60min循环趋于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效果理想、确切;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手术步骤而不同,并相对较平稳。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的麻醉方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的肾移植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中心行肾移植术的1707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n=1675;B组:全身麻醉组,n=32。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56/1707)与12.5%(4/32)。硬膜外麻醉组2.87%(49/1707)的患者出现穿刺插管处渗血,2.1%(36/1707)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0.02%(171/1707)的患者在肾移植术中出现烦躁与瘙痒。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后导致截瘫。气管麻醉组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拔掉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后恢复。另1例患者拔管后呼吸停止,重新插管机械通气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对乳癌手术中病人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Ⅰ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1.3%利多卡因13ml为首量,15min后接微泵以5ml/h的速率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Ⅱ组改为首量后每隔45min推注2%利多卡因5ml维持。比较两组病人在硬膜外腔推药后5、15、45min相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术中牵拉痛发生率。【结果】两种给药方法麻醉阻滞范围都为C4~C6,匀能满足手术的需要;Ⅱ组追加药后15min的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Ⅰ组各个时点的血压、心率、经皮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泵输注给药使硬膜外麻醉给药实现给药自动化,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又能减少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肾移植手术受体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肾移植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后10 min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 P <0.05),阻断髂静脉20 min后SBP、MAP、DBP逐渐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移植肾血流开放后SBP、DBP、MAP明显下降。【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效果理想、确切;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在不同手术阶段有不同的变化,控制平稳的关键在于各阶段的麻醉处理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剖腹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的病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4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刺破蛛网膜下麻醉,并硬膜外置入导管;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SEA组的首次局麻药用量(0.75%罗哌卡因)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CSE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限制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首次后胸段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下降一个节段的时间无明显差异;CSEA组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液动力学较平稳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行胆道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胆道手术患者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连硬复合全麻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应用MEC-509多功能监护仪监测SP、DP、HR、SPO2、ECG,并记录下麻醉前、切皮时、牵拉后各时相观察指标。结果:连硬麻中,胆道区域操作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尤以老年人为甚;静吸复合全麻及连硬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以连硬复合全麻为优。结论:(1)连硬麻简便易行,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护理方便。(2)静吸复合全麻镇痛完善,肌松好,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3)连硬复合全麻具备(1)和(2)的优点,且术毕清醒快,拔管时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尿毒症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硬膜外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我院于2000—2005年间,施行肾移植手术23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但其中有3例(ASAⅢ级)患者术后第3-8天出现股神经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病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及可行性,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随机先择15例硬脊膜穿破病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选用2%布比卡因或以0.75%布比卡因为稀释液稀释液将2%利多卡因至所需浓度,小量分次给药。于手术结束前行硬膜外腔生理盐水注射。结果:15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阻滞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很好地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行肾移植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院1988~1996年以来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麻醉病例中,对11例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肾移植术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7~59岁,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伴有高血压者7例占64%(其中1例高血压患者心脏明显扩大,心胸比0.65,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占30%),伴心肌受损4例,Hb平均82.4g/L,其中最低为41g/L。1.2术前准备及麻醉处理:均经多次血透使电解质及酸碱值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前超滤量1.0~4.5kg。术前严重贫血者予输血纠正。高血压患者术前使用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adothdin,ET)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Ⅲ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手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P组/n=20)和对照组(C组 n=20),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盐酸派替啶镇痛。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h、48h和72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N0和ET-1,同时监测MAP、HR和CV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P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ET-1水平及NO/ET-1比值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VAS评分均小于3分。C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而ET-1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NO/ET-1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并与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24、48hMAP和HR的升高或增快,VAS评分也均大于5分,与麻醉前和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浆NO和ET-1均无明显影响,并保持NO/ET-1比值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贺斯和生理盐水预扩充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母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拟在硬膜外下行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贺斯组(H组n=40)及生理盐水(N组n=40),在麻醉前分别输入贺斯及生理盐水500ml预扩容,于人室时、麻醉诱导前、麻醉后3min、5min、10min、术毕,记录母体SBP、DBP、HR。结果得出结论:贺斯预充能改善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母体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母婴内环境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患者及其胎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开胸手术病人流血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32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眯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ug/kg,阿曲库铵0.5mg/kg,异丙酚1.5mg/kg。B组于全麻诱导前取T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3~4ml,测定麻醉平面后开始诱导。间断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并吸人0.5%~1%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后、切皮、去肋骨、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拔管时的MAP、HR、CVP数值,并测定血糖浓度,全麻药用量及术中知晓、拔管清醒时间等。结果:B组术中MAP和HR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浓度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B组术中血糖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和P〈0、01),术毕至拔管及完全清醒时各项时间指标均明显少于A组(P〈0、01);13组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而手术知晓例数高于A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近年兴起的麻醉方法,其特点为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松完全,在剖宫产手术中深受欢迎。但由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作用,患者围手术麻醉期生命体征变化较单纯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为大,尤其是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突出。现将我院50例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效果的比较,旨在选择一种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4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均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02,ECG和手术牵拉时病人的耐受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个别病人出现恶心、呕吐: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好,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病人耐受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麻醉方法。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更能满足手术的各方面要求,是子宫全切术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期间麻醉管理。方法随机选择2003~2006年行OPCABG病人400例。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全麻[芬太尼5~10μg/kg,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2—8mg/(kg·h),0.4%~1%异氟醚,维库溴铵0.1mg/kg]。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0.1~0.8μg/(kg·min),多巴胺1~5μ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0.01—0.05μg/kg·min]支持循环。术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HR、CVP、PCWP、ACT及血气分析。结果6例(1.5%)病人手术或麻醉选择不当,10例(2.5%)病人手术麻醉有创监测操作困难,术中低体温3例(0.75%),术后肺水肿、脑水肿或谵妄12例(3%),人为因素致围术期中险情14例(3.5%)。其意外发生率为11.25%。结论OPCAB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其特殊性。围术期均以保持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为宗旨,以病人心脏能耐受OPCABG操作为目标,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围术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低血压是硬膜外麻醉期间常见的并发症。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麻醉质量、减少意外发生的关键。本文旨在研究麻醉中快速输注三种不同液体对硬膜外麻醉手术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老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情况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术后麻醉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