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白细胞介素(IL)23、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针1.0 g/次,静脉滴注3 d,1次/d;3 d后减量为0.5 g/次静脉滴注4 d,1次/d;4 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60 mg/d,渐递减(口服3 d后减量为40 mg/d),维持1~3个月内停服。同期选择3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血清、脑脊液IL-23、IL-17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3、IL-17水平为(688±90)ng/L、(88±10)ng/L,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为(399±56)ng/L、(49±6)ng/L,对照组血清IL-23、IL-17水平为(93±10)ng/L、(18±3)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前脑脊液IL-23、IL-17水平为(765±68)ng/L、(90±10)ng/L,治疗后脑脊液IL-23、IL-17水平为(321±19)ng/L、(49±6)ng/L,对照组脑脊液IL-23、IL-17水平为(86±8)ng/L、(18±3)ng/L,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IL-23、IL-17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3和IL-17呈正相关(r=0.402,P=0.039);脑脊液血清IL-23和IL-17呈正相关(r=0.516,P=0.004)。结论 RRMS患者血清、脑脊液IL-23、IL-17水平呈现高表达。甲泼尼龙治疗可降低RRMS血清、脑脊液IL-23、IL-17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和抗IL-2抗体测定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理免疫机制及病程演变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对48例MS患者(其中发作期31例,缓解期17例)和30名健康人血清IL-2和抗IL-2抗体进行测定,并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MS发作期患者血清IL-2水平和抗IL-2抗体水平升高,至缓解期血清IL-2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而抗IL-2抗体水平依然处于高水平。发作期患者IL-2与抗IL-2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L-2和抗IL-2抗体的产生可能与MS的免疫病理过程有关,血清IL-2水平可作为评价MS活动性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5例MS患者(MS组)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IL-23水平.结果 MS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1.94±0.32)%]显著高于对照组[(0.6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MS组(69.01±19.29)ng/L、对照组(25.94±15.61)ng/L;IL-23:MS组(550.80±112.06)ng/L、对照组(158.78±33.19)ng/L,(P<0.01)].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MS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增加,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M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MS)一直被认为是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完全不同于Th1细胞和Th2细胞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以分泌白细胞介素-17为特征的Th17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参与自身免疫性炎症的病理过程,在M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Th17的产生、增殖及分泌功能又受到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本综述主要介绍Th17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影响因子及其与MS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CSF31例、Serum32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CSF和Serum均为24例)和对照组(CSF24例、Serum28例)中MBP和IL-16的水平。结果MS组中CSF和Serum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及对照组(P<0.01),CSFIL-1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SerumIL-16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MS组CSF中MBP的水平和IL-16的水平显著相关(r=0.463,P<0.05),但Serum中两者间无相关性。结论MBP对MS的发病有很高的敏感性,IL-16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产生并参与MS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IL-6与P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关系,探讨炎症因子IL-6等在PM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PM患者血清中IL-6以及TNF-α水平,并与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健康对照组)。利用国际肌炎组织制定的炎性肌病评价工具,将患者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2组。3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 结果 血清IL-6在多发性肌炎活动组[(19.67±7.16) pg/ml]、缓解组[(15.81±4.00) pg/ml]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14±3.71) pg/ml,P<0.001],且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P=0.043)。TNF-α在活动组[(114.44±36.04) pg/ml]、缓解组[(97.65±30.78) pg/ml]中的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组[(55.43±22.83) pg/ml,P<0.001],但活动组与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分析发现血清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01),与GC治疗量呈负相关(r=-0.573,P<0.001)。 结论 IL-6可作为PM疾病活动评估及治疗中激素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组(≤4.0 cm3),中梗死组(4.1~10.0 cm3),大梗死组(>10.0 cm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3组:轻型组(<4分),中型组(4~15分),重型组(>15分).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的程度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50%),中度狭窄组(50%~70%),重度狭窄组(>70%).观察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体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 不同梗死体积组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L-17水平随梗死灶体积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IL-17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IL-17水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的体积大小、神经缺功能损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有关,检测患者的血清IL-17含量可能有助于评价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HSPN患儿40例,同时检测同年龄段正常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检测HSPN患儿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肾脏早期损伤相关。结论 IL-17参与了儿童HSPN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及其受体(IL-17R)在骨髓瘤细胞表达,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不同病程血清IL-17水平,对IL-17与MM预后及肿瘤负荷指标IL-6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初治患者骨髓瘤细胞IL-17R表达。结果 IL-17在MM初治组、MM复发组及MM进展组呈高表达,随疾病稳定而下降,各期MM患者血清IL-17与同期IL-6呈正相关;MM初治患者骨髓瘤细胞IL-17R高表达。结论 MM患者IL-17水平明显增高,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药物作用新靶点:白细胞介素17及其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Th17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而发挥作用。IL-17R-Ig融合蛋白是IL-17受体的有效抑制剂。本文综述IL-17及其受体的生物学效应、信号转导途径、与疾病的关系及药物的影响等,为IL-17及其受体作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重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感染是引起COPD急性加重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是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IL-17有强大的募集中性粒细胞的能力,并参与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迁移及活化。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7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茹 《医学综述》2013,(23):4261-4264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主要由Th17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等释放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参与炎性反应、免疫应答等过程,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作用于多种细胞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证实,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抵御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IL-17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及其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40-14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30例MM患者为观察组,选择与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献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获取观察组及对照组受试者的PB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受试者PBMC培养液上清液中IL-17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PBMC中IL-17mRNA表达;将对照组受试者的PBMC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进行共培养,然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PBMC的形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BMC培养液上清液中IL-17水平分别为(30.79±4.96)、(10.10±4.15)ng·L~(-1),观察组患者PBMC上清液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BMC中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8±1.34、2.45±0.95,观察组患者PBMC中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796,P<0.05)。对照组受试者PBMC与观察组患者血清共培养后,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部分细胞甚至出现细胞膜脱落、崩解、破裂。结论 PBMC中IL-17过度表达可能在MM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58-161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台州31802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在狼疮性肾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狼疮性肾炎患者120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三组,统计分三组人员的一般资料、血清IL-17、IL-23水平及活动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IL-23水平。结果活动组者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AI、CI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病理类型II型、III型比例均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IV型比例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的Scr水平逐渐降低(P0.05),白蛋白、C3C4水平逐渐升高(P0.05)。活动组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对照组(P0.05);活动组患者的血IL-2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对照组(P0.05),稳定组患者的血清IL-23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完全缓解患者的血清IL-23水平显著低于部分缓解、未缓解患者(P0.05),部分缓解患者的血清IL-23水平又显著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结论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在狼疮性肾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江超  谢长好  梅永君  范晓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287-1288,129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初发SLE患者未用激素治疗组13例、激素治疗组47例及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L-17A的水平,比较3组的差异并分析IL-17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未用激素治疗组IL-1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激素治疗组(P0.05和P0.01)。IL-17A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和C4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C3、IgG、抗ds-DNA、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未用激素治疗组血浆IL-17A的水平比对照组升高,IL-17A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素治疗可显著降低SLE患者IL-17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4和17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4 (IL 4)和白细胞介素 17 (IL 17)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UC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IL 4和 IL 17 的含量。结果 40 例 UC患者和 30 例健康人血浆 IL 4 (pg/ml) 4.57±1.36 vs 18.67±4.22或IL 17浓度(pg/ ml) 29.4±2.8 vs 19.1±2.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 01) 。活动期(29例)和静止期(11例) UC患者血浆IL 4 (pg/ ml) 9.4±1.6 vs 12.03±3.72或IL 17浓度(pg/ ml)32.63±3.58 vs 19.23±2.3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 01)。轻、中、重度活动期血浆IL 4 (pg/ ml) 分别为13.35±2.98,8.12±1.56,4.4±1.0或 IL 17浓度(pg/ ml) 分别为13.36±1.15,19.31±1.78,32.6±3.01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IL 4和 IL 17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Th1/Th2细胞免疫的失衡与UC的肠道炎症启动和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31 例慢性放射性肠炎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对照30 例。对病情的评估采取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结合的形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17及IL-23 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慢性放射性肠炎中IL-17 及IL-23 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均p=0.000)。IL-17及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与症状积分及内镜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0)。慢性放 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IL-17 与IL-23 的表达相关(r =0.731,p =0.000)。结论IL-17 及IL-23 在慢性放射性肠炎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7/IL-23 免疫轴可能参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IL6R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中IL6和IL6R的mRNA表达,并通过凝胶阻滞电泳(EMSA)的方法对病变条件下IL6与PMNC核内急性期蛋白反应因子(AP...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白细胞介素(IL)17在其关节软骨及滑膜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其他促炎因子相互作用促进RA的发生,因此IL-17对于RA患者病因研究、远期治疗、阻止病情发展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关于IL-17及其辅助性T细胞(Th)17靶向相关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一定成果,并在临床试验中初步使用,但对于使用的安全性及较其他药物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