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2例颅脑创伤患者分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均在第2周的第1天进行格拉斯哥预后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逻辑性评价系统(LODS),根据各评分系统对危重病患评判的截断分值,判断其预测死亡的准确性。认为GPCS简便快捷,直观易得,适合床旁快速脑评估;APACHEⅡ与LODS在临床资料充分、时间充裕时可以作为全身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院地处海拔2260m,3年来用高压氧(HBO)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收到良好的增效作用,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坠落伤2例。受伤至住院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24小时。昏迷时间一周以内4例,2周~3周9例,4周以上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8分12例,9分~10分2例。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行颅脑CT检查。2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符合以下DAI的诊断标准[1]:①创伤后持续昏迷(>6小时);②CT示组织撕裂出血或正…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在多发性创伤中多半是遭受高能量外击引起的,同时合并有其他器官损伤,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治疗困难等特点,临床表现以昏迷、抽搐、烦躁、呼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订相应的预防、抢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 246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4组: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各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伤后死亡时间、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均以男性患者多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钝锐器伤、跌伤等.全组患者伤后24h内的死亡率为8.8%,24 h以后的死亡率为2.0%,老年组伤后24 h内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以后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中年组相比有差异(P<0.05).ISS对预后的影响是计分越高,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而GCS则正好相反,即计分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组死亡患者的ISS和GCS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原因、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ISS及GCS是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客观的2个指标,抢救治疗以伤后24h内尤其重要,对老年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9月26例DAI患者临床与CT、低场MRI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6岁。患者均有创伤史,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打击伤1例。伤后均立即出现昏迷或持续昏迷,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化表(GCS)评分,重度(≤8分)4例,中度(9~12分)6例,轻度(13~15分)16例。结果 26例均使用CT及低场MRI诊断,主要表现为颅内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点状病变,DAI病灶分为出血灶和非出血灶,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区、丘脑、深部白质、胼胝体等区域。低场MRI敏感性明显高于CT(χ2=14.567,P=0.012),各序列中GRE-T2*WI对出血灶检出数(97.59%)最高,DWI对非出血灶检出数(95.18%)最高。结论 CT及低场MRI对DAI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低场MRI能弥补CT检查阴性颅脑损伤而症状较重患者,能明显提高颅脑损伤的检出率、诊断率,能有效避免漏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6.
46例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比较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46例胸外伤合并膈肌破裂病人分为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钝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低,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发伤,但伤情进展相对较慢;穿透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高,伤情进展迅速,早期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钝性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腹部AIS较低,分别为12.69±2.69,1.62±1.66(P<0.05)。 结论 针对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现代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才  宁可 《人民军医》1997,40(3):137-138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达30%以上。其诊断标准一般指病人深昏迷或清醒后再昏迷,持续12h以上,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变。也可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法判断颅脑损伤,将3~7分,伤后昏迷6h以匕,或短暂昏迷后在24h内因意识情况恶化再昏迷6h以卜在归为重型颅脑损伤。近年来,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均有较大进展,现就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1原发性脑损伤1.且对冲伤脑损伤发生J‘暴力作用的对冲部位,以枕部着力的减速伤最多见,其次为侧方着力的减速伤。而前额着力时,对冲伤则很少见。研究结果表明,对冲部位…  相似文献   

8.
探讨醒脑注射液对急性脑外伤昏迷患者催醒的治疗效果。认为早期、大剂量应用醒脑注射液能有效地阻断原发性脑外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昏迷时间,具有明显的催醒作用,并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危重颅脑损伤术后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危重颅脑损伤术后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意义。方法:对危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病人进行Clasgow昏迷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提示病情加重、颅内血肿增大,及时进行手术治疗3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逐渐上升67例。结论: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护理工作有很大帮助,为病人的护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创伤现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常见原因,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创伤后数天至数周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急诊外科在救治创伤后ARDS时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与早期识别率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识别后救治措施不当相关.急诊外科医师只有熟练掌握创伤后ARDS的规律,才能早期识别创伤后ARDS,而实施时效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救治原则,可有效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