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内镜组。同期将我院收治的62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设为经肝组。比较两组患者置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内镜组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2.4%低于经肝组95.2%;内镜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2.1%、8.8%高于经肝组4.8%、0%,胆道出血发生率为1.5%低于经肝组19.4%,而内镜组肝脓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内镜组患者ALT、TBil显著下降。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显著,其置入成功率高,胆道出血少,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其胆道感染及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感染及胰腺炎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性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29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9例、肝总管1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9例。结果:29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6枚,其中7例置入2枚。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83.7±191.8)μmol/L降至(221.3±131.7)μmol/L(P<0.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01)。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术后1个月,3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更为显著的下降。跟踪随访23例,平均随访6.0个月,8例仍存活。随访期内14例(60.9%)TBIL降至正常范围;8例(34.8%)TBIL下降至术前的半数以下。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可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魏社英 《中原医刊》2006,33(22):59-5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进行了对5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因不能切除而在我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4.2%(31/128)。胆管内生性狭窄患者中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2.4%,高于胆管外压性狭窄患者(13.0%)。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1.0%,高于胆管支架未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患者(22.4%)。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对于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胆管内生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邹永军  孙萍  尹力  李春福 《吉林医学》2003,24(2):166-166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BD)作为治疗性ERCP组成部分可治疗部分胆胰疾病。我科自2000年10月~2002年9月开展治疗性ERCP工作以来,治疗梗阻性黄疸病人16例,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63岁。血胆红素最高971μmol/L,最低132μmol/L,平均245μmol/L。伴有上腹痛7例,皮肤瘙痒3例,3例伴有高热。1.2术前诊断:ERCP检查、彩超、CT或MRI确诊为胆道梗阻,其中胰头癌8例,原发性胆管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术后狭窄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8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44例患者行PTCD治疗,B组44例患者行EN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引流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引流成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腺炎、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发生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与ENBD均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性较高,但前者引流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放置双侧胆道塑料支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18例经内镜置入双侧塑料支架的肝门部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18例患者成功置入双侧塑料支架,94.4%(17例)的患者引流效果好,术后3周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11.1%(2例)的患者术后次日查血淀粉酶轻度升高,经处理后48 h内降至正常;5%(1例)的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高热、寒战,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改善。结论经内镜下放置双侧胆道塑料支架可有效控制大部分肝门部恶性梗阻所致的黄疸和胆道感染,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医从性,便与ERCP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的胆道引流对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至2004年6月晚期肝门胆管癌患者4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4组:双侧内引流(A组);左肝空肠裙边吻合内引流(B组);支撑内引流术(C组);单纯外引流(D组)。比较各组黄疸消退时间与生存期。结果A、B、C、D组各组黄疸消退有效率分别为96.0%、77.8%、50.0%、0%,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0月、10月、6月、3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1.2%,30.1%,0%。结论内引流明显比外引流效果好,双侧内引流又优于单侧内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37例(A组)初始选择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后常规经导管外引流15 d.40例(B组)初始选择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失败后再改用A组方法.本研究对种方法的疗效、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适应证及医疗费用等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支架置入后降酶、白蛋白回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中位时间等均无差异(P>0.05);但A组在支架置入成功率、适应性、黄疸消除、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方面均好于B组(P<0.05).其中B组有5例支架置入失败,再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均获成功.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比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在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具有更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并且结合导管外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消除黄疸的有效率更高,二者结合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冯玉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43-245
目的探讨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BMSD)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疗效。方法对44例MOJ患者应用EBMSD联合ENBD,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44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3.18%(41/44),其中塑料支架置入29例,金属支架置入12例;支架置入后黄疸消退的总有效率为95.1%,且术后1周肝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血尿淀粉酶升高2例,血常规示轻度升高1例,急性胰腺炎1例;金属支架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58.3%,塑料支架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7%、65.5%和3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MSD联合ENBD治疗MOJ疗效确切,可祛除黄疸、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成功实施ERBD 86例,EMBE 34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成功实施ERBD 86例,EMBE 34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经肝穿刺途径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在术前均给予保肝、利尿以及抗感染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水平以及治疗后平均生存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经皮肝穿刺途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经十二指肠镜途径胆道支架置放术,更有利于患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胆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25例未曾行胆系手术患者在B超引导下于右侧第6,7肋间或右肋缘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后,缓慢注入稀释的泛影葡胺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及肝总管、肝内胆管等所有的胆系情况。吉论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胆道人有良好的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熊雪峰  洪建平  曾琴 《九江医学》2002,17(4):238-238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全身黄疸,皮肤骚痒入院。实验室检查:WBC 16.9×1012/L,N.77%,总胆红素143.1 mmol/L,间接胆红素101.9 mmol/L,谷丙转氨酶135μ/L。B超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径大。CT示:胆总管上段可见一大小约4.5 cm× 3.5 cm×3.0 cm软组织肿块。患者曾在他院确诊为“胃窦腺癌”并行毕Ⅰ式D2+胃癌根治术。临床诊断:转移性梗阻性黄疸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经抗炎治疗后,在剑突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PTCD),待症状明显改善后,行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术后每日外引流量200~3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HCC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PTCD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PTCD组,将采用常规胆管支架置入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AST、ALT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生存率。结果PTC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术后的AST、AL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可提升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并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患者生存率更高,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