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ET)患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确诊的45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ET病人近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PE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ET的最主要原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ET的主要危险因素。45例PTE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84.4%,D-二聚体≥500μg/L占97.8%,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23.2%,肺灌注扫描诊断PET阳性率84.2%,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96%。结论临床表现多样,常因症状无特异性,需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结合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肺灌注通气(Q/V)扫描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ET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诊断的22例急性PTE病人的临床资料,除4例因病情危重不能进一步检查仅行临床诊断外(其中2例尸检证实),其余18例均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至少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急性PTE诊断阳性率。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行CTPA,诊断肺栓塞12例,阳性率为80%。核素扫描14例,其中肺通气/灌注扫描9例,单纯肺灌注扫描5例,诊断肺栓塞13例,阳性率为92.9%。10例行核素扫描患者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侧支循环形成,血流受阻,管腔狭窄,瓣膜功能异常等改变。心脏彩超检查16例,仅1例发现血栓,8例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等PTE的间接表现,2例正常,肺栓塞诊断率为56%(9/16)。10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发现深静脉血栓,1例瓣膜功能不全。结论CTPA对急性PTE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是诊断PTE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捷、方便、可靠等特点,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核素扫描的同时行下肢静脉造影,对急性PTE的诊断率也很高,同时减少了诊断步骤。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效果。②方法 对31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多种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其中呼吸困难22例(70.9%)。31例中经螺旋CT-PA确诊PTE28例,诊断率达90.3%,核素肺通气十灌注(V/Q)扫描16例,显像诊断9例,诊断率达56.6%,溶栓治疗治愈率达88.8%,抗凝治疗治愈率迭63、6%,比较溶栓前后氧分压(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CTP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④结论 PT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螺旋CT(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PTE经溶栓治疗能较快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改善过度通气,血管再通也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诊断方式在PTE(肺血栓栓塞症)中应用,评价CTPA+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TE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13例PTE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9例非P1['E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CTPA,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评价联合诊断FIE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和CTPA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85.62%,检查阴性率分别为23.08%和14.38%,对照组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16.78%,阴性率分别为38.10%和93.22%,D-二聚体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92%和38.10%,CTP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62%和93.22%;72例患者CTPA+D-二聚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2%和96.61%。结论:临床单独使用D-二聚体或CTPA对患者进行诊断不能完全准确的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采用CTPA+D-二聚体诊断方式可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TE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Wells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可能性预测评分和CT肺动脉造影(CTP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诊断PTE并接受经CTPA检查的患者67例,在不知CTPA检查结果的前提下,临床医师用Wells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以预测其发生PTE的可能性.结果 经CTPA确诊为急性PTE者28例,CTPA阳性率为41.8%; 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疑似者中CTPA阳性率为4.7%(1/21)、32.0%(8/25)及90.5%(19/21),3组CTP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疑似组高于中度疑似组,中度疑似组高于低度疑似组(均P<0.05).结论 Wells PTE临床可能性预测评分和CTPA有相关性,Wells评分越高CTPA阳性率越高,评分中、高度疑似者需尽早行CTP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栓负荷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中危PTE患者128例,根据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中高危两组,中低危组66例,中高危组6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RV)、左心室内径(LV)、CTPA RV、LV和血栓负荷/CT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Qanadli评分。比较血栓负荷Qanadli评分与CTPA和超声心动图RV/LV比值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Qanadli评分对中危PTE危险分层的预测能力。结果 :中低危PTE组与中高危PTE组年龄及性别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中低危PTE组在气促、晕厥临床症状和伴随疾病肾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中高危PTE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低危组患者Qanadli评分、CTPA和超声心动图RV/LV比值明显低于中高危组患者。Qanadli评分与CTPA和超声心动图RV/LV比值呈正相关。Qanadli评分对中高危PTE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其RO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前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准确方法。方法:选取2例确诊并治愈的PTE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果: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作为PTE诊断的一线检查手段,其结果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是一种简单而无创性的诊断PTE的方法,可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54例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4例肺血栓栓塞症中,17例误诊,诊断符合率68.52%。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漏诊、误诊较多,确诊困难。早期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利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两间教学医院近10年来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于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94.4%(117/124例)存在致病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为年龄≥40岁(92.7%)、卧床≥3天(4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1%)、高血压(21.8%)、手术(20.2%)、恶性肿瘤(19.4%)、外伤(骨折)(16.9%);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2.9%。PT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9例(63.7%)、呼吸困难36例(29%)、胸痛29例(23.4%),咯血13例(10.5%)。常见体征为呼吸加快73例(58.9%)、心率>100次/分66例(53.2%)。辅助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PTE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和筛查。CT肺血管造影(CTPA)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V/Q)对PTE的确诊率高,前者更可成为一线检查方法。予溶栓+抗凝治疗PTE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好,两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总死亡率为35.3%。结论:遵循警觉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D-二聚体、CTPA等相关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的28例PTE病人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以呼吸困难及气促为最常见82.1%,其次为烦躁不安及惊恐感53%,胸痛50%。血气分析为重要诊断筛选手段,阳性率71.4%,超声心电图及胸CT均有重要诊断意义。其中26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8例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好转治愈率75%,症状无明显变化占7.1%,病死率17.9%。结论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只要提高对PTE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掌握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就可明显降低PTE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对PT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2例PTE患者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PTE诊断的意义及早期加强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性。结果有危险因素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低血压、晕厥等症状,即应高度警惕PTE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检查分析有关PTE的基本检查:如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则可获知PTE存在的可靠性,进一步行螺旋CT及肺灌注扫描而确诊。早期加强循环支持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危险因素与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是疑诊本病的重要线索。确诊后据不同适应证进行规范化治疗,尤其是对重症患者尽早加强循环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提高临床医生对PTE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56例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56例PTE患者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为常见占53.6%,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占82.1%,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增强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PTE确诊的重要手段。PTE治疗以抗凝及溶栓治疗为主。结论提高PTE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PTE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ECG)动态变化,进一步提高ECG在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期间经X线胸片、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46例PTE患者,主要分析PTE患者发病前后ECG的动态变化。结果464例PTE患者出现ECG动态变化者44例,占96%。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最早,占50%。额面心电轴右偏〉90度、S1QⅢTⅢ、SⅠS ⅡSⅢ综合征、重度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TV1-V4倒置等一系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ECG表现,占40%。ST段呈缺血性及损伤性改变甚至出现心肌坏死样图形占10%。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心电图虽然是非特异性,但ECG能为临床提供最早最快最敏捷的诊断资料,将ECG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对PTE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水平.方法: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期间确诊为PTE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存在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达72.4%,最后确诊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11例,CTPA 肺核素灌注显像15例,肺动脉造影3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不少见而容易误诊的疾病,加强对PTE的认识,对疑似病例及时行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降低PTE的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孟泳  齐景宪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Z):94-94,97
目的:探讨心钠素(ANP)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原则,将30只豚鼠分为实验组(PTE组)和对照组,动态观察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急性肺栓塞期,PTE组豚鼠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TE组栓塞后早期血浆心钠素水平高于栓塞前,后期(第10天)血浆心钠素水平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心钠素作为一种保护性体液因子参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血浆心钠素水平可作为观察PTE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阴性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初诊D-二聚体阴性11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心动图、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发病时间为(11.5±7.8) d。10例有危险因素,1例未发现明显危险因素。Wells量表积分显示1例患病概率为不太可能,10例患病概率为很可能。6例经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心动图1例发现附壁血栓,10例见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升高。CTPA见主肺动脉及肺段动脉栓塞。11例患者均经抗凝治疗,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对于临床可疑PTE的患者,不能仅仅依靠D-二聚体检测去筛选,应综合危险因素、临床量表、超声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可进行CTPA等确诊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头臂静脉血栓永久性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发于下肢;发生于上肢、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的DVT比较少见,约占全部DVT的2%~3%.可继发头臂静脉血栓甚至上腔静脉血栓。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因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造成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占12%~16%,病死率高。近年来,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临床应用于DVT患者预防PTE特别是大块PTE,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缺少大型诊断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试验性治疗来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6例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疑诊病例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试验性治疗及主要临床特点进行确诊或疑诊,并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溶栓后PaO2和主要临床特点明显改善。结论螺旋CTPA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基层医院医师提高对PTE的诊断意识,对高度疑似PTE病人早期进行试验性治疗,有条件者行螺旋CTPA确诊,这对提高基层医院对PTE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陈钰  梁勇  梁梅  甘秀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42-842,772
目的探讨无确诊条件下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方法把具有PTE临床表现而又缺乏其他合理临床解释的36例高度疑诊PTE患者,给予肝素诊断性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30例,治愈率为83.33%,好转2例。好转率为5.56%,无效4例,无效率占11.11%。结论在无确诊条件下,对高度疑诊PIE患者,行肝素诊断性治疗,也可诊断PI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突发呼吸困难和呼吸困难加重13例,晕厥3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1例,长时间制动4例,手术患者2例,口服避孕药1例。化验检查D-二聚体>500μg/L及血气分析低血氧饱和度者15例,肺动脉增强CT造影(CTPA)异常15例,溶栓治疗13例,抗凝治疗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2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肢体制动、口服避孕药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典型三联症不多见,心电图及血气分析异常特异性差,肺动脉增强CT造影为确诊首选诊断方法。诊断及时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