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孢素对初发、复发难治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1例经环孢素治疗后长期生存SPTCL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SPTCL患者初始经环孢素治疗迅速获治疗反应并完全缓解(CR).后淋巴瘤间断复发,使用环孢素均可迅速缓解,停用后CR持续1~6年.再次复发后使用环孢素疗效欠佳,予CHOP样方案化疗获得部分缓解,再用环孢素获得CR,至截稿时生存22年.结论 环孢素对初发、复发难治SPTCL均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剂量卡铂并自休骨髓移植(ABMT)治疗5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I例,年龄19~55岁,发病到开始ABMT时间3~14个月.5例中4例己接受过不同方案的常规诱导化疗,1例手术切除肺主体病灶.开始大荆童化疗时3例部分缓解(PR),另2例对常规治疗无明显反应,卡铂荆蚤为560~1375mg/m2.大剂量化疗后4例完全缓解(CR), 1例无明显变化,CR持续时间1. 5~18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P、CE方案化疗失败肺癌病人的补救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由异环磷酰胺、顺铂、鬼臼已叉甙组成的VIP方案治疗了39例接受EP、CE方案化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化疗3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51.3%。进一步分析表明无效病例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发病例,而进展率则明显低于复发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VIP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小细胞肺癌的补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P、CE方案化疗失败肺癌病人的补救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由异环磷酰胺、顺铂、鬼臼已叉甙组成的VIP方案治疗了39例接受EP、CE方案化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化疗3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513%。进一步分析表明无效病例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发病例,而进展率则明显低于复发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VIP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小细胞肺癌的补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FFL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FL(草酸铂+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对转移性大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2例大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病人采用FFL方案化疗,其中初治6例,复发后治疗16例.结果疗效为完全缓解者(CR)2例,部分缓解者(PR)8例;总有效率为45.5%.结论对于转移性大肠癌FFL方案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同时化疗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AHSCT)是现阶段最常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之一 ,近 1 0多年来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APBSCT)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迅猛 ,已基本取代早年常用的自体骨髓移植( ABMT)。目前 ,AHSCT主要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恶性实体肿瘤等。1 恶性淋巴瘤1 .1 霍奇金病 ( HD) 目前常规 MOPD/ ABVD方案结合放射治疗 HD的治愈率超过 60 % ,但对于复发 ,特别是难治性的 HD,常规化疗效果不佳。英国淋巴瘤协作组 ( BNLl) 1 993年报道采用常规化疗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复发耐药 H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常规化疗组 3…  相似文献   

7.
 耐药和复发的何杰金氏病(HD)是否该作自体骨髓移值(ABMT)仍是颇有争议的问题。剂量强度与疗效的关系是ABMT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了1982~1994年间有关HD挽救化疗资料中的剂量强度与疗效关系,没有得出所希望的结论。但常规化疗的结果并不满意,Ⅲ线方案的CR率仅23%。ABMT在Ⅱ线方案失败的患者中有很强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采用常规化疗对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效果欠佳,长期生存率低,本文对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治疗的18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8 月收治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18例,移植时完全缓解(CR)8 例,部分缓解(PR)6 例,处于肿瘤进展期4 例。年龄1.41~14.33岁,平均6.46±3.25岁,中位年龄6.415 岁。原发部位:后腹膜5 例,肾上腺9 例,胸部3 例,胸腹联合1 例。强烈化疗4~18个疗程,平均9 ± 3.96个疗程,期间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切除,然后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行白介素-2 及维甲酸生物治疗,复发者行普通化疗及局部放疗,定期随访。结果:18例患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束后,1 例进展期患儿于移植后5 天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17例顺利度过移植后骨髓抑制期,造血重建时间为15~19天,平均16.53± 0.91天。术后随访3~34.9 个月,平均15.89±10.3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8 个月,完全缓解期8 例获得完全缓解,2 例术后1 年原发灶复发再行普通化疗及局部放疗仍敏感,带瘤生存;部分缓解期3 例获得完全缓解,3 例获得部分缓解,移植后8 个月2 例部分缓解期患儿因颅内转移死亡,1 例部分缓解期患儿带瘤生存;进展期3 例移植重建后稍缓解,分别于移植后3、4、6 个月复发、重要脏器转移死亡。完全缓解期13.8 个月无病生存率75% ;部分缓解期13.8 个月,无病生存率50% ;进展期13.8 个月,生存率为0。3 组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13.8 个月,无病生存率有差别(P<0.05)。 3 组13.8 个月总无病生存率50% ,生存率66.7% 。结论: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白介素-2、维甲酸生物治疗相结合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在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时可取得较好疗效,部分缓解期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缓解率,进展期患儿复发率高,远期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BEOD方案是治疗何杰金氏病较好方案。我们对1989年11月~1997年5月我科收治晚期复发常规化疗无效何杰金氏病人42例用BEOD方案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了解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并与目前报导相比较。方法 42例病人均采用BEOD方案化疗2周期以上。结果 完全缓解(CR)26例,占61.9%。部分缓解(PR)8例,占19%。有效率(RR)34例,占80.9%。结论 本方案对晚期复发常规化疗无效病例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CEP方案。总有效率高于目前报导。因此治疗晚期复发常规化疗无效何杰金氏病,该方案仍为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希罗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21例予以希罗达联合诺维本治疗;14例予以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7例予以希罗达联合吉西他滨治疗.21 d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41例可评价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9例,进展(PD)8例,有效率为58.5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3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占41.46%.结论 希罗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2例,均接受了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初治组11例,复发难治组8例,强化组53例。结果初治组中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72.7%;难治复发组中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37.5%;强化治疗组中,应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后仍处于完全缓解者占88.7%,应用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后2个月内11.3%复发。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他的心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多可以耐受。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用于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及缓解后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多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T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TCF方案(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和顺铂)治疗晚期不能手术或手术未能完全切除及术后复发的胃癌患者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50例患者分别接受,TCF方案化疗3-6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50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4例8﹪,部分缓解(PR)22例44﹪,稳定(SD)18例36﹪,进展(PD)6例12﹪.中位疾疗进展时间为8.3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1月.结论 TCF方案治疗晚期胃患者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3.
IMVP-16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MVP-16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采用IMVP-16方案治疗32例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复发组18例,难治组14例.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CR 8例(25.0%),部分缓解PR 7例(21.8%),总有效率为46.8%.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6.4个月.IMVP-16方案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1年总生存率34.1%,2年总生存率19.7%.IMVP-16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10例患者发生了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其中有1例发生了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IMVP-16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是肯定的,毒性反应可以耐受,然而此方案的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仍然需要探索更好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3例,恶性淋巴瘤5例,恶性淋巴瘤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3例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予5~9个疗程的化疗巩固治疗,再给予化疗加G-CSF动员。5例恶性淋巴瘤预处理方案为CBV,急性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MAC。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随访时间4~12个月,全部病例无病生存,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APBSCT后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序贯化疗和免疫治疗,对难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应进行补救治疗及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生存五年以上死亡急性白血病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生存五年以上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研究,统计本院生存五年以上死亡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化疗前病程、分型、病史、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并发症、微小残留病灶检测(MRD)、染色体检测、诱导方案、完全缓解(CR)时间、复发时间、直接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性、白细胞数过高、化疗强度不够、出现髓外白血病、MRD( )易复发,复发后放弃治疗或不规则治疗易全身浸润造成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化疗后骨髓抑制易出血、感染死亡.结论:白血病应坚持规范化、个体化长期治疗,停药后仍应定期监测以防复发,复发再诱导缓解后应进行干细胞移植根治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FLAG方案化疗对复发或难治的成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复发、难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的(FLAG)补救方案化疗.其中5例为原发耐药患者,14例为首次复发患者.结果:给予补救化疗后,8例患者(42.1%)达到完全缓解,10例患者(52.6%)未缓解,1例患者死于感染.完全缓解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在达到0.5×109/L和1×109/L以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开始治疗后的第18(范围为15到24天)和第21天(范围为19到26天),血小板数达到20×109/L和100×109/L以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开始化疗后的第22(范围为17到23天)和第31天(范围为26到36天).19例患者中有18例(94.7%)出现了高于38.5℃的发热,其中10例为不明原因发热,8例为感染所致.主要的非血液学不良作用为粘膜炎(16/19或84.2%)和肝毒性的增加(8/19或42.1%),对于这些不良作用,患者一般都可耐受.达到缓解的8例患者接受了第二轮FLAG方案化疗,此后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3例来源于同胞相合供者,1例来源于无关供者),另外4例患者因缓解后出现早期复发而未行移植.1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范围为1到36个月),8例缓解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6(范围为5到36个月)和10个月(范围为9到36个月).4位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为12个月(范围为7到36个月). 结论:研究中,复发难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对于FLAG方案化疗是容易承受的,毒性可以耐受,该方案可使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从而接受同种异基因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IFN)和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疗效。方法报道1例先后应用沙利度胺联合IFN和硼替佐米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C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对化疗原发耐药,应用沙利度胺联合IFN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疾病无进展生存期41.7个月;复发后给予二线方案化疗无效,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后达部分缓解,目前总生存为56.7个月。结论沙利度胺联合IFN和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FL(草酸铂 5-氟脲嘧啶 亚叶酸钙)方案对转移性大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2例大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病人采用FFL方案化疗,其中初治6例,复发后治疗16例。结果:疗效为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总有效率为45.5%。结论:对于转移性大肠癌FFL方案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同时化疗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完全缓解后治疗与长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对 2 6例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 (A TRA)或砷剂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 (CR)后的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结果 维持治疗及自身骨髓移植 (ABMT)组(15例 ) 3年复发率 40 % ,3年存活率 5 5 5 % ;而终止治疗组 (11例 ) ,分别为 81 8%和 18 2 %。结论 APL达CR后实施强化维持治疗或者进行ABMT对于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 18例DLBCL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CD+20,均为对原方案耐药或缓解后又复发者,在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3~4周为1个疗程,同时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包括MOAP、DICE、COEP、NP、BCNU+VP16、AA、Mito+DDP等.结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55.56%(10/18),总有效率(OR)为77.78%(14/18).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6.67%,1年总生存(OS)率为77.78%.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有效方法,其CR率高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