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影响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时呼吸机撤离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23例5~48天顺利撤机,3例撤机失败。④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肯定,但部分患撤机困难;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及选择最佳通气方式是顺利撤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秀 《安徽医学》2003,24(6):79-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PF)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因.COPD合并ARF病情复杂,支气管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治疗效果差.以往认为待患者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甚至直到呼吸停止才行机械通气,延误了抢救时机,严重缺氧和酸中毒造成重要脏器严重损害,其结果是病死率高.近十多年来,由于高科技应用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呼吸机及其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研究,加之多年的临床实践,从以下方面对机械通气加以改进,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使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发生改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可行性。方法 :COPD46例 ,随机分为 2组。序贯组待肺部感染控制可排痰时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通气 ,以后渐减压力支持通气 (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结果 :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 6.9± 3 .1天 ,2 5 .3± 13 .2天 (P<0 .0 1) ,总机械通气时间 18.0± 7.0天 ,2 5 .3± 13 .2天 (P<0 .0 5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分别为 0例、11例 (P<0 .0 1)。院内死亡分别为 2例、4例 (P>0 .0 5 ) ,住院时间分别为 2 2± 9天、3 2± 9天 (P<0 .0 5 )。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后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急性期死亡3例,9例一次性撤机成功,3例经间断撤机成功,随访12例患者,1年生存9例(75.0%),3年生存7例(58.3%),5年生存4例(33.3%),1年内重复使用呼吸机3例(25.0%)。结论: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能减低急性期死亡率,但其撤机困难、复发性高、预后差。因此对COPD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要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危险性及社会、 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及撤机的临床实践,探讨了COPD病人机械通气的治疗及其撤机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撤机成功所需达到的呼吸生理指标,认为COPD病人撤机中最重要的是确保试脱机前PaCO2等呼吸生理指标接近病人缓解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7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平均年龄7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39年,COPD诊断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议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平均心率120次/min,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仪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护。除常规给氧、解痉、祛痰、补充电解质、重要脏器功能维护治疗、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以及酌情应用利尿、强心剂治疗。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结果本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pH、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提高动脉氧分压及纠正高碳酸血症有明显作用。结论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治疗时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时机,尤其是从有创过渡到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宜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2例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3天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1例,A组予拔除气管导管改面罩机械通气,B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论:COPD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天后拔除气管导管,改面罩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MV)治疗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10例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分析,评价MV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9例2 ̄42天内撤机并拔管存活。结论:适宜的MV参数调节,良好的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对尽早撤机非常重要,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所致单纯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机械通气的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所致单纯急性呼吸衰竭病例 13例。其中 7例应用面罩机械 (PSV或A C)通气 ;另外 6例作为对照组 ,建立人工气道 ,行有创机械通气 ,并以PSV或PSV +SIM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通气及氧合指标 ,总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天数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治疗效果相仿 (P >0 .0 5 )。无创与有创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 5 .6± 1.2 )和 ( 10 .0± 3)d(P <0 .0 5 ) ;住院时间分别为 ( 14± 5 )和 ( 2 4± 11)d(P <0 .0 1)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 0和 3例 (P <0 .0 1)。结论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所致单纯急性呼吸衰竭不但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病人痛苦小、易接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而且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 ,可作为首选方法使用。而建立人工气道有创机械通气应作为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39例从2004年1月到2009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72)和对照组(n=67),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显效率,呼吸频率,SpO2,PaO2,PaCO2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各有其实用范围,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无创和有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院内肺炎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ETI(45例)和NIV(35例)组,记录院内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住ICU总病死率为22.5%;NIV/ETI组病死率为8.6%/33.3%(P:0.01);两组院内肺炎发生率为14.3%/35.5%(P=0.03)。NIV、院内肺炎、APACHEII是影响AECOPD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NI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降低病死率,其病死率降低与院内肺炎发病率下降有关。无创通气减少了ETI行有创通气的比率、缩短了机械通气及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短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AECOPD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营养组及对照组,营养组在普通饮食的基础上给予留置胃管,行1周的胃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营养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及淋巴细胞总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 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巧  张丽萍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66-767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重症哮喘患者均行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带机前后的pH值、PaO2、PaO2/FiO2、Sp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45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77.6%。9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患者带机后各观察指标均得到明显好转,与带机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pH,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及pH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2.5±4.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5±6.6)d,住院时间(19.7±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8±6.6)d,并发症发生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脱机失败组与成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组(VAP组)与未发生呼吸及相关肺炎组(非VAP组),并进行血磷浓度检测。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非老年组血清磷指标显著增加;与脱机成功组比较,脱机失败组血清磷指标显著下降;与VAP组比较,非VAP组中血清磷指标显著增加。结论:低磷血症对机械通气的老年病人发生率增加。低磷血症对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并发症及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46例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史(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次数)、入院时的生命体征(T、R、P、BP、SaO2)、实验室资料(PH、PaO2、PaCO2、WBC)、主要临床合并症(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及无创和有创通气治疗效果,探讨其对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意义,通气治疗手段的选择。方法将收治的46例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24例和死亡组22例。对两组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次数、两组4大生命体征(T、R、P、BP)及Sa(h、两组实验室资料(pH、PaO2、PaCO2、WBC)、两组主要合并症(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无创和有创通气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及百分比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3次以上的百分率较好转组明显增高;死亡组与好转组T、R、P、BP、SaO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1、P〈0.01、P〈0.05):死亡组与好转组PaO2无明显差异(P〉0.05),但pH、PaCO2及外周血WBC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在死亡组明显增高,肺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在死亡组达到100%,合并症发生率比较死亡组明显高于好转组;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好转率83.33%;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死亡率60.00%,其中83.33%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3次以上,死亡率明显增高;T、R、P、BP、SaO2(%)、pH、外周血WBC、PaCO2异常越明显,预后就越差;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早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有创?  相似文献   

17.
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涛  周青山 《医学综述》2014,(13):2436-243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氧治疗组和呼吸机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氧治疗组60例给予12 L/min低流量吸氧;呼吸机组60例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插管率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气分析中的p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呼吸机组的有效率达91.67%,显著高于吸氧治疗组的76.67%(P<0.05);而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低于吸氧治疗组(8.33%vs 26.67%)、(1.67%vs 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时,血气分析改善迅速、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但需注意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时.采用纳洛酮给予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近3年以来收治的84例COPD急性发作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41例、治疗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抗炎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则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1.2~2.0mg/d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气血变化以及患者的苏醒时间。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3%,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与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切换时间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切换时间窗后pH、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不仅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控制感染、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均在NIPPV治疗1 h后床旁行FB检查及灌洗治疗,对照组给予NIPPV,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共有51例患者入选,其中病例组25例,对照组组26例,两组基线各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FB检查前经过NIPPV 1 h治疗,两组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改善,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患者在FB检查过程中心率(HR)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在FB检查结束后继续NIPPV治疗1 h,HR、呼吸频率、pH、PaO2、PaCO2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检查结束24 h,两组各参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病例组88.0%(22/25),对照组58.6%(14/26),病例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成功率病例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治疗失败、死亡及放弃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治疗因素导致心脏骤停、大咯血、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NIPPV联合早期FB检查和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措施之一,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