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特发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分别观察28例Af和健康体检者Pd、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差异;对比分析13例心律平显效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结果 Af组较对照组Pd、Pmax增大且差异显著;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d减小、Pmin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d是预测特发性Af的一个心电图指标,与Af发作频率有关,可用来考察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观察30例特发性PAf和40例健康成人的Pmax及Pd,研究Pmax和Pd对特发性PA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特发性PAf患者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max>110ms、Pd>40ms及二者相结合时预测特发性PAf的敏感性分别为86%、84.2%和72.2%,特异性分别为78.3%、85.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85.3%和89.4%.结论Pmax和Pd在特发性PAf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特发性PAf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较少,近年来对P波离散(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的研究较多,认为它是预测房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指标。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的差值。现对我院2000年共收住的阵发性房颤及持  相似文献   

4.
陆丽萍 《淮海医药》2006,24(1):48-49
P波离散度(Pd)是指同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在同一心动周期所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短时限(Pmin)之间的差值,它可间接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的非均质性活动,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新指标[1].本文通过测量65岁以上老年人的Pd值,对比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组Pd阳性率,以进一步探讨Pd在临床上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P波离散离与特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  单其俊等 《江苏医药》2002,28(4):289-290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特发性心房颤动(Af) 的关系。方法:分别观察28例Af和健康体检者pd,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最小时限(Pmin)差异,对比分析13例心律平显效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结果:Af组较对照组Pd,Pmax增大且差异显著,治疗前后自身对照Pd ,Pmin增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是预测特发性,Af的一个心电图指标,与Af发作频率有关,可用来考察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对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另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76例,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Pmax为(118.55±12.19)ms,Pd为(41.46±11.71)ms。对照组Pmax为(101.41±9.12)ms,Pd为(35.51±9.80)ms。两组Pmax和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度预测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陈运和 《江西医药》2003,38(2):123-124
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心房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一个概念,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长时限(Pmax)与最短时限(Pmin)的差距。大量的资料表明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探讨Pd对预测  相似文献   

8.
潘伟彪  兰军  郭灼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6-1347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ma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前Pd(48±8)、Pmax(126±7),治疗后Pd(31±5)、Pmax(109±8);伊贝沙坦治疗治疗前Pd(47±9)、Pmax(126±6),治疗后Pd(44±7)、Pmax(120±9),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胺碘酮治疗前Pd(49±9)、Pmax(126±8),治疗后Pd(39±6)、Pmax(112±7),但对Pd和Pmax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降低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9.
研究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同时以5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不伴PA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A、B组间治疗前后Pmax及Pd的变化。结果房颤组Pmax及Pd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治疗前A、B两组Pmax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max及Pd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者较无PAF者Pmax及Pd增大,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可缩短Pmax及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价值。方法记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PAF者(A组)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分别测定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与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B组)比较。统计Pd≥40ms、Pax≥120ms以及Pd≥40ms+Pmax≥120ms阳性例数,计算PAF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Pmax:A组(125.84±17.7)ms显著高于B组(109.4±13.1)ms(P〈0.05);Pd:A组(47.7±13.1)ms显著高于B组(31.4±11.6)ms(P〈0.05);Pmin、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max、Pd、LAD是PAF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是PAF的独立预测因子。Pmax≥12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2.5%;Pd≥40ms预测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85%;Pmax〉100ms+Pd≥40ms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87.5%。结论Pd是原发性高血压伴PAF的独立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王延林  狄欣欣  高敏 《中国医药》2013,8(7):881-883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左心房大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160例PAF患者(PAF组)的Pd及Pmax,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并与160例非PAF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的Pd[(47±9)ms比(33±4)ms]增大、Pmax[(123±14) ms比(104±11)ms]明显延长,LAD [(4.2±0.6)cm比(3.5±0.4)cm]明显增大(P<0.05).Pd、Pmax与LAD在不同病因PAF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d及Pmax与LAD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6、0.558,P<0.05).Pmax≥110 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9%、73.8%和75.7%;Pd≥40 ms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2.5%和82.3%;当联合Pmax≥110 ms且Pd≥40 ms时,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9.5%.以LAD≥4.0 cm为左心房扩大诊断标准,则其预测PAF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1%、65.6%和66.5%.结论 Pd、Pmax与PAF患者左心房大小显著相关,均可作为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Pd)是指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最小时限(Pmin)的差值,有研究提示:P波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新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具有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75-167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中的价值。方法观察5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和Pd,并与60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心房纤颤者(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Pmax(126.32±3.56)ms、Pd(49.56±7.68)ms;B组Pmax(109.72±7.86)ms、Pd(28.42±2.1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max>11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91%、准确性89%;Pd>4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93%、特异性95%、准确性91%。结论Pmax、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ARB对高血压病患者心房电重构的影响观察(附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够干预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抽取内科住院病人中确诊高血压病患者200例,按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且在半年以上,分为ARB组和非ARB组两组.再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本项临床研究的最终观察对象.据两组的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病患病年限,计算房颤发生率、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ARB组的高血压病患病年限高于非ARB组(P<0.05);房颤的发生率,ARB组低于非ARB组(P<0.05);Pmax和Pd,ARB组低于非ARB组(P<0.01);两组间Pmin、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B可以用来作为干预高血压病并发房颤的有效基础药物,从而使高血压病患者避免因房颤而并发脑卒中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宋建平 《安徽医药》2013,17(3):408-410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VVI或DDD)患者,根据起搏部位,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n=32,男15,女17),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n=28,男14,女14)。追踪术前、术后(18±7)个月两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QRS波时限变化、左房容积指数(LAVI)、主动脉射血前间期(APEI)与肺动脉射血前间期(PPEI)差值来评价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房电活动影响程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Pd、Pmax、QRS、LAVI均明显增加,但RVA组Pd、Pmax、LAVI及QRS时限增量变化较RVOT大,P0.05。与RVA组相比,RVOT组APEI-PPEI差值及LAVI较小,P0.01。结论 (1)与RVA相比,RVOT起搏心室间电激动与机械收缩更同步;(2)右室起搏可致心房的电生理紊乱,导致Pd、Pmax的增大;(3)与RVA相比,RVOT起搏对心房电活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卢军利  董艳  邢兰访 《河北医药》2010,32(24):3483-348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窦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g,3次/d)联合氟伐他汀(40mg/d)口服,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随访期每3个月记录2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并观察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在随访期,治疗组平均每例房颤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次房颤发作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时,对照组治疗前后Pmax,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则Pmax,Pd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适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作为无创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伴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无心房颤动的高血压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Pmax、Pd和LAD值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0.4、27.6和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min、LVEF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仅Pd是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Pmax、Pmin和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Pmax、Pmin、Pd、LAD和LVEF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和Pd明显增大(P〈0.05),两组间Pmin、LA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Pd≥40ms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上升。结论:Pd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彩碧  胡清  李雪锋  胡伟林  朱大菊 《医药导报》2009,28(11):1452-1453
目的评价他巴唑短期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方法将40例新确诊的甲亢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他巴唑10~30 mg&#8226;d 1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观察治疗前后PWD及Pmax的变化。设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PWD和Pmax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药物治疗3个月后, 治疗组PWD和Pmax明显下降,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结论他巴唑短期治疗能显著改善甲亢患者PWD和Pmax。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异常组(A组)6例及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19例,对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年龄A组(63.7±13.7)岁,B组(51.7±9.8)岁,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A组4例,B组1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心电图比较,左室高电压、T波倒置深度以及ST段平均下移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现异常Q波,A组2例,B组1例.两组超声心动图比较,心肌肥厚程度、左室内径、左室容积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HCM患者存在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则可能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