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胃动素和胃泌素是重要的胃肠肽类激素,有研究显示两种激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观察强化降糖前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经超声诊  相似文献   

2.
邱隆敏  李佳  杨福秀  苏毅 《新医学》2005,36(7):393-394
目的:动态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期(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4例肝硬化、15例慢重肝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含量,并与同期检测的10名正常人的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①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②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含量随病情的恢复而下降,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③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r=0.61,均为P<0.01);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8、r=-0.440,均为P<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r=-0.65,均为P<0.01).结论:肝硬化及慢重肝的患者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并与其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平  葛其童 《临床荟萃》1995,10(20):953-954
病毒性肝炎逐渐演变成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与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有密切关系,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特点是肝脏细胞外间质(尤其是胶原)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整个肝小叶的纤维化,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确诊,仍为肝穿刺活体组织或腹腔镜检查,还缺少一种灵敏的反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建功  何小峰 《临床荟萃》1999,14(15):685-687
已知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晚期均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浓度改变。本文总结了23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_3、T_4、FT_3、FT_4、TSH),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23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均为我院1994年9月至1998年3月间住院患者,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进行分组,其中急性肝炎61例,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清甲胎蛋白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常用的检测指标 ,但其增高也可见于急、慢性肝病患者 ,本文对 8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进行检测 ,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校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 89例 ,其中男 72例 ,女 17例 ,年龄 19~ 5 5岁 ,均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进行分型 :急性肝炎 2 5例、慢性重症肝炎 4 4例、肝炎后肝硬化 2 0例 ,经检测病毒血清学为乙型肝炎 ,无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经治疗 ,好转 78例 ,好转率 87.6 % ;恶化 11例 ,恶化率 12 .4 %。1 2 检…  相似文献   

6.
封波  陈明 《临床荟萃》1998,13(6):248-249
为探讨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密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应用SD-1000型骨矿分析仪测量左侧桡尺骨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骨密度无明显降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骨密度明显降低,后者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NPT的水平的观察,评价血NP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戊型肝炎及NPT均采用ELISA法,产品分别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AMBURG IBL公司提供。结果IgM阳性组;IgM、IgG同时阳性组;IgG阳性ALT非正常组;IgG阳性ALT正常组;对照组的血NPT值分别为(87.32±21.10)nmol/L,(48.68±10.27)nmol/L,(21.30±7.05)nmol/L,(9.04±3.75)nmol/L,(4.07±3.76)nmol/L。戊型病毒性肝炎组间比较:IgM阳性组与IgM、IgG同时阳性组,IgM、IgG阳性组与IgG阳性ALT非正常组,IgG阳性组ALT非正常组与IgG阳性组ALT正常组比较P值均<0.01;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血NPT的水平高于恢复期病毒性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8.
9.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迈仑 《临床荟萃》1990,5(12):535-538
病毒性肝炎近年通过病原学的研究。现已明确为五种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现就其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分述如下: 一、甲型肝炎 甲肝病原最早是由Krugman(1956年)开始研究的,1973年Fein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法,从病人粪便中发现病毒颗粒,由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传播,原则上无慢性病型,也无慢性病毒携带者,本病毒可以在细胞培养中生长。 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 (一) 检测病人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HAV)或其抗原,甲肝病人于发病前2~3周及发病后5~10天的粪便中有传染性,由于检测阳性率不高并易受粪便中的其它抗原的影响,故未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重烧伤后机体经历疼痛、休克、感染而发生强烈的神经体液机制的改变,此变化影响着烧伤的治疗与预后,参与烧伤病理生理的各个方面。有文献[1]报道烧伤后胃肠动力及相关神经肽改变明显,但烧伤后系统的胃肠激素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此进行探索。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均在烧伤后休克期入院。其中男40例,女22例;成人51例,小儿11例,年龄(26.75±20.68)岁。开水烫伤41例,火焰烧伤19例,化学烧伤2例。烧伤面积最大92%,最小14%,平均Ⅱ度烧伤面积(48.60±18.45)%,平均Ⅲ度烧伤面积(23.24±12.78)%。患者入院后按本科常规扩容补液,抗…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PHG患者和32例无PHG肝硬化(NPHG)患者血浆Gas和Mot含量,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HG患者血浆Gas和Mot水平均显著高于NPHG患者和正常人(P<0.05),且随食道静脉曲张(EV)程度加重而升高,与门脉内径呈正相关(r=0.604,P=0.021);轻、重度PHG患者血浆Gas和Mo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as和Mot在肝硬化PHG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可作为预测PHG的发生及了解PHG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胃泌素主要是由人体内G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道激素.G细胞以胃安部最多,十二指肠次之。此外,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近年来发现,扬粘膜、舌、食道、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和血液中均含胃泌素,它具有促进胃酸分泌和营养胃肠道粘膜的生理功能。我们通过对236例病理状态下胃泌素的变化来探讨胃泌素在临床上的意义。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  我院1994年7月~1995年3月入院的236例病人,其中浅表性胃炎82例,萎缩性胃炎12例,十二指场溃疡29例,胃溃疡25例,肾脏疾病45例,肝硬化43例.取健康体检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DNA)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HBV-M;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V-DNA的水平.结果: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模式中,HBV-DNA的阳性率(高达98.84%)、对数平均值(4.26×107拷贝/mL)为最高;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模式中,HBV-DNA的阳性率(达96.43%)、对数平均值(2.51×107拷贝/mL)也较高;但在部分HBeAg(-)或抗-HBe(+)及抗-HBc(+)模式中,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一定的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仅从HBV-M模式不能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而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更能真实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是评价传染性的可靠指标,在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危重症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水平变化 ,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 ,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血清GAS、血浆MTL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F =9 5 5 ,P <0 0 1;F =2 0 13 ,P <0 0 1) ,不同危重程度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1 2 ,P<0 0 1;F =5 3 99,P <0 0 1)。结论 小儿危重症时血中GAS、MTL参与了危重症的发展 ,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发生有关 ,故结合临床对血中GAS、MTL监测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血小板常规和凝血常规在判断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以期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以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病毒肝炎患者、慢性病毒肝炎患者及重型病毒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观察,探讨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意义。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即急性病毒肝炎组、慢性病毒肝炎组及重型病毒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PLT显著下降,MPV、PDW及PCT显著升高,PT、TT及APTT显著延长,FIB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程进展,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在实验室诊断进行很快,而且方法也较多,有些已进入分子水平及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因此对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病机理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 (肝炎 )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本研究检测 2 3 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的抗凝血分子标志物 ,以探讨各型肝炎患者凝血与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本院乙型肝炎住院患者 2 3 8例 ,男 14 8例 ,女90例 ,年龄 19~ 68岁。其中发病期 14 2例 ,恢复期 96例 ;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 /重度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 5组。所有患者诊断和病程分期、分级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正常对照 90名 ,男 56名 ,女3 4名 ,年龄 18~ 62岁。2 .检测方法[2 ]: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  相似文献   

20.
刘霞  魏俊英 《临床医学》2000,20(1):16-17
通过检测2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T_3、T_4值,对各型肝炎的T_3、T_4变化与肝脏病变程度作一相关性分析,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76例肝炎患者,男202例,女74例;年龄18~70岁,平均42.3±8.5岁。所有病例根据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诊断为急性肝炎82例,慢性肝炎轻度43例,中度39例,重度51例,肝硬化61 附表各型肝炎的T_3、T_4检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