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龋为临床常见牙体疾患,为能成功地进行活髓保存治疗,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相关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发现冠部牙本质龋中变链菌和乳杆菌的检出率和占可培养菌百分比均较高;根部牙本质龋中放线菌的检出率和占可培养菌百分比最高,其次为变链菌和乳杆菌。不论冠龋还是根龋乳杆菌与牙本质龋的进展及继发龋的发生和发展均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将为无创伤处理深龋、无痛补牙等技术提供细菌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奶瓶龋的变链菌和乳杆菌水平及产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变链菌和乳杆菌与奶瓶龋的关系。方法:将2~215岁幼儿30名分为有龋组和无龋组,每组15 名。从上前牙唇面刮取牙菌斑,进行细菌培养,对变链菌和乳杆菌数目作出统计。取全口牙菌斑,用酶联仪进行乳酸分析。结果:奶瓶龋儿童有较高的变链菌和乳杆菌检出率,两者检出率均为100%。龋损部位的变链菌和乳杆菌数目为5110?1136和4182?1118,超过无龋儿童的相应部位。有龋儿童耐酸菌产乳酸量13629116nmol/OD?161194 nmol/OD高于无龋儿童。结论:变链菌和乳杆菌可能是奶瓶龋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与龋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探索与龋病发病有关的致龋菌,本文作者曾报道在乳磨牙(牙合)面裂沟中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的阳性检出率,在有龋组非常显著地高于无龋组。本文进一步研究变链菌和乳杆菌在乳磨牙无龋、釉质龋裂沟菌斑和牙本质深龋中的出现情况(实验一)以及两菌与裂沟龋发病关系的追踪观察(实验二)。  相似文献   

4.
根面龋细菌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根面龋菌斑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了解根面龋的致龋机制。方法 :19例根面龋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龋 ,对其根面龋的菌斑微生物进行菌落计数。结果 :无论活动性还是非活动性根面龋 ,厌氧菌都有较高的检出率 ,活动性根面龋检出率更高 ,活动性根面龋中链球菌总菌、变链菌、放线菌和乳杆菌检查率稍高 ,在非活动性根面龋中韦永氏菌和新月单胞菌的检出率稍高。梭杆菌及类杆菌 (包括紫质单胞菌、普氏菌、脆弱类杆菌 )检出率二者相似。活动性根面龋的各菌菌落计数均多于非活动性根面龋 ,差别最明显的是变形链球菌和放线菌。结论 :变形链球菌 ,放线菌是根面龋由非活动性到活动性转变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5.
有龋和无龋人牙菌斑菌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无龋和有龋的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牙菌斑菌丛进行了分析,发现牙菌斑中大部分细菌不随年龄变化而更迭,但放线菌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乳杆菌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尽管年龄不同,但有龋组中变链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无龋组。奈瑟氏菌,血链菌,轻链菌,韦永氏菌和放线菌在有龋和无龋组中无明显差异,但奈瑟氏菌的属内构成比在有龋和无龋组中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冠部牙本质深龋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牙本质深龋中的主要相关菌。方法:利用色谱法、裂解法等对龋坏牙本质分三层作细菌分离、鉴定、分析。结果:牙本质龋中的主要相关菌为乳杆菌和变链菌,龋内层牙本质中的细菌含量较外层少。结论:乳杆菌促进牙本质龋的发展,在牙本质龋进展中脱矿在先,细菌入侵在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3名18 ̄33岁青年人(无龋组、冠龋组)和52名47 ̄74岁中、老年人(无龋组、冠龋组、根龋组)为检测对象,对唾液内主要致龋菌(变链菌、放线菌、乳杆菌)及免疫活性物质(SIgA、IgA、IgM、C3和C4)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龋患者液内变链菌(MS、20%蔗糖)计数显著高于无龋者,而放线菌(CFAT)、乳杆菌(Rogosa)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龋患者唾液SIgA高于无龋者,且在青年人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33名18~33岁青年人(无龋组、冠龋组)和52名47~74岁中、老年人(无龋组、冠龋组、根龋组)为检测对象,对唾液内主要致龋菌(变链菌、放线菌、乳杆菌)及免疫活性物质(SIgA、IgG、IgA、IgM、C3和C4)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龋患者唾液内变链菌(MS、20%蔗糖)计数显著高于无龋者,而放线菌(CFAT)、乳杆菌(Rogosa)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龋患者唾液SIgA高于无龋者,且在青年人中存在显著差异。中老年龋患者IgG和IgM显著增高,可能与代偿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根尖生物膜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了解根尖生物膜细菌的种类、组成和来源。方法:通过根尖外科手术收集25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生物膜样本,同时收集其中20颗患牙的根管细菌样本。所有样本均按常规接种、分离、纯化后,根据耐氧实验、细菌和菌落的形态、菌落的颜色、革兰染色和生化实验对细菌进行鉴定。统计分析比较根尖生物膜和根管细菌的检出率、构成比,并对不同临床状态下的根尖生物膜细菌检出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检出发现92.0%根尖生物膜样本细菌培养阳性,G^+菌和G^-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0%和84.0%,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0%和44.0%;根管样本细菌检出情况与根尖样本基本一致。结论:根尖生物膜细菌检出率高,大多数样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根尖生物膜细菌的种类、检出率、构成比与感染根管细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乳牙化学去龋法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化学去龋法和机械去龋法清除细菌的效果。方法:选取40个龋坏深至牙本质的乳磨牙,中龋或深龋,随机分为化学法去龋组和机械法去龋组,每组20个牙,去龋前后使用无菌挖匙对龋坏牙本质进行取样,分别在4种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厌氧培养和计数。结果:两种方法去龋后,除机械法去龋组放线菌外,两种方法其他细菌数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法去龋组比机械法去龋组的总菌数量减少更显著(p〈0.05)。结论:化学去龋法比机械去龋法清除乳牙龋坏细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乳牙深龋时冠部牙髓的病理变化和细菌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深龋乳牙冠髓病理学状况及导致冠髓病变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He面深龋乳磨牙45颗,行活髓切断术,光镜下观察其冠髓病理改变;用需氧、厌氧培养技术研究其髓腔内细胞;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洞底部牙本质小管中细菌的种类和分布特征。结果 77.8%的冠髓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或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94.9%的髓腔中有需、厌氧菌混合感染;洞底牙本质小管中有球菌和杆菌侵入,球菌均位于小管  相似文献   

12.
Serial sections of carious deciduous molar teeth were examin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inflammation of the pulp occurred when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remaining dentine between the most deeply penetrating bacteria and the pulp was 0·6 mm, and the maximal width of dentine between the pulp and the most deeply penetrating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pulpitis was 1·8 mm. The comparable figures for permanent teeth noted by Shovelton (1968) were 0·3 mm and 0·8 mm.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eciduous pulp responds more rapidly to the effects of dentine caries than does the permanent tooth, and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preventing caries of deciduous teeth or at least providing early restorative care.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伢典凝胶微创去腐与传统牙钻去腐方案对乳磨牙深龋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磨牙深龋患儿132例(218颗)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2组。观察组66例(110颗)接受伢典凝胶微创治疗;对照组66例(108)颗接受传统牙钻去腐。对比每颗牙处理时间、处理期间患儿疼痛情况,术后2周监测牙髓活力,术后1年复查监测牙髓活力及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牙处理时间(11.3±5.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9.8±3.2)min,期间患儿疼痛感觉明显轻于对照组,随访1年时观察组继发龋、充填物松动、牙髓炎发生率分别为2.7%、1.8%、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9.3%、6.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伢典凝胶微创治疗乳磨牙深龋,虽会明显增加患牙处理时间,但可明显减轻术中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CarisolvⅢ化学机械技术联合间接牙髓治疗对乳牙深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济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乳牙深龋患儿60例,共计无自发性疼痛症状的深龋乳磨牙102颗,随机分为CarisolvⅢ组(58颗)和常规治疗组(44颗)。CarisolvⅢ组采用CarisolvⅢ化学机械技术联合间接牙髓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机械预备,彻底去除洞侧壁及髓壁的腐质。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复查,根据临床检查结果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CarisolvⅢ组治疗成功率为98.3%,略高于常规治疗组(97.7%),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9,P = 0.843);治疗后12个月,CarisolvⅢ组治疗成功率(96.6%)仍高于常规治疗组(93.2%),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1,P = 0.750);治疗后24个月,CarisolvⅢ组治疗成功率为93.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9.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35,P = 0.042)。结论    对于儿童乳牙深龋的治疗,采用CarisolvⅢ化学技术联合间接牙髓治疗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治疗后24个月的成功率要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纳米树脂充填乳牙邻面龋的效果.方法 选择来我科就诊的年龄为5~8岁的乳磨牙邻面龋102例,共320颗患牙,其中深龋组204颗,中、浅龋组116颗,每组随机分为富士Ⅸ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A组)和光固化纳米树脂充填(B组).深龋A组采用氢氧化钙盖髓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深龋B组采用氢氧化钙盖髓,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后纳米树脂充填;中浅龋A组直接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B组中龋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后纳米树脂充填,浅龋直接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3个月、6个月、1年时复查充填效果,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 深龋组2种材料在各个时间段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浅龋组2种材料在3个月时两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6个月和1年时纳米树脂充填组成功率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组(P<0.05).结论 光固化纳米树脂是临床上充填乳牙易脱落之邻面龋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人健康及深龋牙齿牙髓的组织形态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在两种牙髓组织中的定位表达,以明确TLR4是否参与牙髓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方法 正常及深龋牙齿脱矿后行HE染色,观察牙本质及牙髓组织基本形态,正常及深龋牙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LR4的定位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牙齿牙本质小管结构完整、分布均匀,牙髓组织内细胞、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完整清晰.深龋牙齿部分牙本质小管遭到破坏,牙髓组织结构完整,与正常组牙髓组织相比较未见明显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与深龋牙髓组织中TLR4阳性染色均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及血管周围组织,但深龋牙髓组织阳性染色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结果正常组为1.25±0.46,深龋组为2.10±0.7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12).结论 TLR4在正常及深龋牙髓中均有表达且深龋牙髓表达更多,提示TLR4参与了深龋牙髓组织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乳牙是人类的第一副牙齿,其正常萌出建并行使生理功能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乳牙龋病是儿童慢性疾病之首,是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60%~90%的学龄儿童患有龋病。乳牙龋病在我国具有患龋率高,就诊率低下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牙体组织缺损、生理间隙丢失、牙髓和根尖周病变及颌面间隙感染,严重者可致乳牙早失并伴发牙列畸形及后续恒牙萌出障碍等不良结果,影响儿童口腔健康及身心发育。因此,对深龋乳牙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存必要乳牙及其牙髓活力,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维持牙列完整性,诱导后续恒牙正常萌出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前深龋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研究认识现状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间接牙髓治疗、间接盖髓术、暂时性保髓充填、部分去龋法、分步去龋法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了乳牙间接牙髓治疗的技术内涵和治疗意义,对乳牙深龋的临床治疗路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幼儿猛性龋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幼儿猛性龋的优势病原菌,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和 DNAG+C mol%测定方法,对30名2~5岁猛性龋患儿牙菌斑菌丛进行分离鉴定,采样部位为上颌患龋乳切牙龋损部位及邻近健康釉质表面,对照组的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则采集上颌乳前牙唇面颈1/3处的菌斑。结果:猛性龋儿童龋损部位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率及两个采样部位菌斑标本中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P<0105)。结论: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为幼儿猛性龋的优势病原菌。关键词 幼儿猛性龋变链菌远缘链球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对前磨牙萌出年龄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入幼儿园的儿童,检查乳磨牙患龋情况至其替牙期结束,建立人群的基线资料和个人口腔健康档案。经过资料整理,于2010—2017年间按照乳磨牙发生深龋的年龄,分为4岁组、5岁组、6岁组、7岁组;与乳磨牙无龋组儿童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间调查994名儿童,其中男528名,女466名;合计调查上颌第一乳磨牙1220颗,上颌第二乳磨牙1307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44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253颗。4~7岁上、下颌乳磨牙患深龋时,前磨牙的替换时间较无龋组提前(P<0.05);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越小,前磨牙的萌出时间有越早的趋势,尤其在5岁之前乳磨牙发生深龋时,上、下颌前磨牙的萌出时间较5岁以后发生深龋及无龋组大大提前(P<0.05)。结论: 儿童的龋病预防和干预是关键,尤其是5岁以前儿童乳磨牙的龋坏需及早治疗,以减少对乳恒牙正常替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乳磨牙MTA直接盖髓术后即刻充填临床疗效.方法 用MTA对4~8岁儿童的36颗深龋洞去腐露髓或意外穿髓的乳磨牙进行直接盖髓术后即刻充填治疗,治疗后6个月和2年后随访,观察盖髓后患牙症状、牙髓活力、X线片等疗效指标.结果 MTA治疗36颗乳磨牙,经6个月和2年后随访,其中34颗成功,牙髓活力正常,可见X线片修复性牙本质形成;2颗失败.结论 MTA应用于儿童乳磨牙直接盖髓术是有效的盖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