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4表达变化与胶质瘤性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细胞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水转运及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4的影响。方法 利用重水的荧光特性及高效液相系统检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对水转运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胶质瘤细胞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4的表达变化。结果 胶质瘤细胞可以明显增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对水由内皮细胞腔面至基底面的扩散。这一过程不依赖于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变化。同时,胶质瘤细胞明显降低了胶质细胞水通道4的表达水平。结论 胶质瘤细胞可以明显增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对水由内皮细胞腔面向基底面的扩散。胶质瘤性脑水肿不一定是血浆中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加的结果。胶质瘤细胞对胶质细胞水通道4的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性脑水肿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可演变为胶质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影像学表现酷似颅内肿瘤,所以很容易引起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现结合我院病理证实的11例,对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水通道蛋白作为细胞膜特异性水转运蛋白在脑内分布广泛,参与脑内水平衡调节,与脑肿瘤、脑创伤等多种疾病导致的脑水肿有关.本实验主要研究水通道蛋白1、4在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系BT325细胞及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BT325细胞.应用反转录PCR法检测GFAP、AQP1及AQP4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中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BT325细胞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人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及对照组标本均有GFAP表达,同时也有AQP1及AQP4表达.BT325细胞只有GFAP表达,无AQP1及AQP4表达.结论 AQP1、4在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可能对脑功能的维持及肿瘤性脑水肿的发生、消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小胶质细胞及外周血巨噬细胞对胶质瘤C6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小胶质细胞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分别与胶质瘤C6细胞共培养,以大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为阳性对照,单纯胶质瘤C6细胞为空白对照,共培养0、24、48 h分别行划痕实验,于划痕后6 h观察划痕实验结果;共培养24、48 h时以CD11b标记、流式分选分离小胶质/巨噬细胞及C6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0、24、48 h小胶质/巨噬细胞IL-10、IL-18和MMP-9及C6细胞株TGF-β、FAS配体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早期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均抑制胶质瘤的迁移,巨噬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强(P<0.05);与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后两种细胞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为促进肿瘤迁移.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初始阶段IL-10、IL-18、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表达略有不同,但共培养后两种细胞的上述蛋白表达均升高且一致;共培养后的胶质瘤细胞的TGF-β、FAS配体较共培养前表达均升高且一致.结论 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后被驯化成同样的GAMs,对C6细胞迁移影响的生物学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小胶质细胞(MG)在脑胶质瘤局部微环境'中的关系及采用疫苗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采用C6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接种于造模第2天大鼠的皮下。以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脑内MG和DC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DC表达均明显高于肿瘤组,而MG表达均明显低于肿瘤组。结论采用DC疫苗治疗可以增加局部微环境中的DC数量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提高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能否引起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研究胶质瘤细胞中存在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做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结果;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分别浓缩,并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结果。结果:(1)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P<0.01);(2)将无血清培养的等浓度的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浓缩蛋白电泳,可见二者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可以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2)C6胶质瘤细胞无血清培养的上清中存在着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离体纯化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不同方法,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原代培养、传代纯化和一次或两次振荡纯化的方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不高;经传代纯化培养后纯度达到99%以上,bystin表达量较少,且能经短时间模拟缺血诱导活性明显增高;经振荡纯化后bystin表达量明显增多,GFAP免疫荧光变亮,能耐受长时间模拟缺血,提示经振荡后星形胶质细胞已经处于“活化”阶段。结论:经过传代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最高,可以经模拟缺血诱导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因此能更好地反映其在脑中的功能,是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脑中的功能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较好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三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 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表达水平依次为D,C,(B,A)(P<0.001),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 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NECL1表达缺失的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探讨神经黏附分子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在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通过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观察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外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检测证明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不同培养密度的U251细胞,对NECL1恢复表达后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NECL1表达缺失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恢复NECL1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受到了抑制. NECL1恢复表达的U251细胞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神经黏附分子NECL1作为一个潜在的胶质瘤抑制因子,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同时,NECL1具有诱导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体系,寻找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IEF)和第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总蛋白,GS-800获得凝胶图像,并测量不同凝胶间蛋白斑点在IEF和SDS-PAGE方向上的位置偏差,使用PDQuest7.3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分析,找出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谱上,分别检测到523±16和550±20个蛋白点,平均匹配点数为452±18和472±21,匹配率达86.4%和85.8%,不同凝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0.67±0.48)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0.73±0.56)mm,对比分析了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2-DE图谱,发现有24个点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P〈0.0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8个,在C6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14个,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点有2个。结论:建立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发现两者的双向电泳图谱存在明显差异,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有关,表达下调的蛋白可能与抑制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原代培养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应用不同细胞数量接种裸鼠脑内建立颅内胶质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4例人脑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分别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胶质瘤细胞悬液20μL,按1.0×105个/10μL,1.0×106个/10μL,1.0×107个/10μL立体定向接种于裸鼠脑右侧尾状核区。在整体、组织和细胞水平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情况,于成瘤后第5wk处死荷瘤鼠检测是否存在肿瘤远处转移,同时对肿瘤组织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细胞悬液接种可成功获得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模型,成功率较高,但潜伏期延长,各种接种量的实验组成瘤率均为10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结论: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细胞接种裸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颅内生长稳定,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形态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2.
罗程  夏贞焰 《重庆医学》2018,(9):1244-1247
脑是身体的重要器官,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来完成神经功能.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乳酸和谷氨酸,通过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穿梭以调节能量代谢,使得神经元-星形细胞代谢偶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分别总结了神经元和星形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代谢偶联机制,并讨论如何操纵这些功能为改善脑损伤后神经元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圣和散对由γ射线引起的神经胶质瘤大鼠模型细胞DNA损伤修复的抑制作用,并与其对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相比较。方法:神经胶质瘤细胞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均施以圣和散及放射治疗。通过MTT比色法检测SH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γH2AX作为检测DAN损伤和修复的特异指标。结果:SHP能抑制射线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提高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DNA的修复能力,增强神经胶质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经圣和散预处理的放疗后的神经胶质瘤细胞γH2AX焦点形成数量减少;放疗联合SHP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扩增的作用优于单用放疗。结论:圣和散能提高正常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的放射耐受性,增强神经胶质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缝隙连接是一些细胞间连接通道的聚合物,它能够让细胞间交流一些物质,如离子、小分子,并实现交换.目前,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已发现的缝隙连接蛋白家族大约有20个成员.其中有一半表达在神经系统中,如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可以表达某些特定的缝隙连接蛋白.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缝隙连接对于胶质细胞间、星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并与维持正常脑功能密切相关.文中以胶质细胞间和神经元之间,以及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缝隙连接与脑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为主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神经系统 (CNS)损伤后的常见反应之一是反应性胶质增生 (reactivegliosis) ,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较正常时出现更多的胶质丝和突起 ,代谢活动亦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突起可以包围受损和变性的神经元 ,最终导致胶质瘢痕 (glialscar)的形成[1] 。以往认为胶质瘢痕对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起严重障碍作用 ,但目前医学界对此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与CNS损伤修复关系作一综述。1 胶质瘢痕的产生促使胶质瘢痕产生的因素很多 ,可能有 :①创伤刺激脑实质中的小胶质细胞 ,促使其分泌白介素 1(IL 1…  相似文献   

16.
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并建立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别以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培养和纯化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并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法的培养效果优于消化细胞培养法;原代培养、纯化的细胞生长稳定,经鉴定为星形胶质细胞.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简单易行、所获细胞纯度高,可用于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NG2胶质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NG2胶质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分布及形态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成年大鼠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丘脑、下丘脑等区域NG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计数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G2胶质细胞在成年大鼠多个脑区均有表达,其中大脑皮质的灰质、白质,海马、齿状回,丘脑室下区、下丘脑室周区等区域表达比较集中.成年脑内NG2胶质细胞突起丰富、有较多分支,细胞体呈星形但是在各脑区形态不完全一致.结论 NG2细胞是成年脑内另一类特殊胶质细胞,数量较多且一部分脑区集中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3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4个亚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的相关性?结果: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D> C> A和B,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miR-210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 < 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及其特殊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以及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病变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者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脑挫伤后Ast灶性肥大及增生最早见于伤后12h,7~14d达高峰,30d胶质瘢痕基本形成。在Ast4项图像分析指标中,平均细胞数在伤后首先下降然后逐渐增加,细胞平均吸光度值、积分吸光度值及细胞平均面积在脑挫伤后14d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大脑与脑干之间Ast的上述4项指标在脑挫伤后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由高至低为:平均细胞数>平均吸光度值>积分吸光度值>细胞平均面积。结论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脑挫伤后经过时间的推断,大脑与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酸对大鼠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及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缺血期间胶质细胞的功能状态、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胶质细胞的死亡形式研究较少。谷氨酸(Glu)作为脑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生以及神经元的损伤有密切联系[1],我们观察了离体培养的大鼠皮层胶质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谷氨酸刺激后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和细胞凋亡及坏死的比例,以期明确脑缺血病理损害介质Glu对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为探讨缺血性神经细胞的生存与死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胶质细胞培养:(1)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参照Manthrope等[2]的方法,取孕18dSD大鼠鼠脑皮质,用完全培养基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