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uo ZH  Huang H  DU T  Xu KW  Cao Y  Chen JQ  Dong W  Yao YS  Lin TX  Xie WL  Jiang C  Han JL  Hu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80-2983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对前列腺癌抑制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印迹检测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组织以及前列腺癌细胞系PC-3、Lncap中PEDF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PEDF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组织癌变之间的关系;同时联系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级,并研究其与PED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良性前列腺组织中PEDF均处于高表达状态,远远高于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系中PEDF的表达[7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7例PEDF阳性表达;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19例PEDF阳性表达;8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24例(28.9%)PEDF阳性表达].PEDF的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相关,低分化的前列腺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量低于高分化的前列腺癌组织.在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率为12%,低于未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的43.1%.结论 PEDF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PEDF表达量越低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度越高,越具有转移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integrin β1,MMP9,VEGF在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及39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integrin 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和46.15%;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和82.05%;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和82.05%。3种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P〈0.01),但都与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integrin β1与VEGF之间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MMP9与VEGF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integrin β1,MMP9,VEGF可能共同参与了前列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联合检测integrin β1,MMP9,VEGF的表达有利于更好的评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前列腺癌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男性的前列腺液中低相对分子质量前列腺特异抗原(lw-PSA)及乳铁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蛋白双向电泳的方法,对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男性前列腺液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质谱分析方法确定蛋白点的性质.随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来验证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发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3、等电点(pI)为8.5~9.3的蛋白点A和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pI为7~7.5的蛋白点B.进行质谱分析后确定、蛋白点A为lw-PSA,蛋白点B为乳铁蛋白(lactoferrin).Western blotting检测进一步确定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液中有lw-PSA表达,而前列腺癌组织中和正常男性的前列腺液中未见lw-PSA的表达.另外,Western blotting检测还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液的乳铁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男性,而前列腺癌组织中无乳铁蛋白的表达.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液中有lw-PSA表达,而正常男性的前列腺液中未见lw-PSA表达,lw-PSA可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变化存在一定关联,或许可以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蛋白标志物.另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液的乳铁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正常男性前列腺液的乳铁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而前列腺癌的乳铁蛋白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4.
陈刚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3):409-411,420
目的:通过检测新的凋亡抑制因子Cluste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与bcl-2和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usterin、bcl-2、FasL在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PH)、49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Clusterin在前列腺正常、增生、癌组织中的阳性及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66.6%(10/15)、91.8%(45/49).前列腺癌组织中Clust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正常组织(P<0.005)及增生组织(P<0.005),且在癌组织中与肿瘤临床分期(P<0.001)、病理分级(P<0.001)呈正相关.比较Clusterin与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Clusterin与Fas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Clusteri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表达与bcl-2、FasL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PSA、P504s、CK34βE12、P63、和Ki-67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24例前列腺疾病(腺癌14例、良性增生8例、平滑肌瘤1例、转移癌1例)的组织芯片做快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以上5个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了它们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PSA染色全部强阳性,前列腺癌强阳性仅1例(P=0.0001).良性前列腺增生CK34βE12和P63全部阳性,而前列腺癌这两个指标均阴性,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04s标记在前列腺癌中均为强阳性,而良性前列腺增生仅1例有表达(P<0.05).前列腺癌Ki-67高表达占57.1%(8/14),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0/8)(P=0.0264).结论 P504s、CK34βE12、P63和Ki-67抗体联合使用,在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中有参考价值.P504s阳性可以辅助前列腺癌的诊断,CK34βE12和P63表达可帮助排除前列腺癌变.组织芯片技术能使免疫组织化学成为高通量、经济而准确的检测手段,其在病理学研究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上皮内瘤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前列腺上皮内瘤11例及前列腺癌1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原位表达,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上皮内瘤及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Gleason评分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0% vs 88.24%,P < 0.001);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组与前列腺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6.36% vs 88.24%,P = 0.01);在前列腺上皮内瘤组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间也有统计学意义(36.36% vs 0%,P = 0.022)?Gleason评分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 < 0.05)?结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前列腺组织中的高表达,对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Gleason评分的增加而呈现增强趋势;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表达阳性的患者应列为密切的临床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VEGF、Fit-1表达和MVD计数.结果: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4%,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VEGF均为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Fit-1表达均为阳性,两者无显著差异.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MVD值8.00±3.28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4.83±1.83.VEGF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VEGF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Flt-1表达与MVD计数无相关性;前列腺体积与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无相关性.结论: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明显加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良性前列腺增生,而Flt-1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吕淑坚  刘勇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4):334-335,33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26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前列腺增生组织、42例前列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和Ets-1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与Ets-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76.2%,在前列腺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9%和19.0%,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和20.5%。前列腺癌组织中Ets-1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χ^2=38.041~44.596,P〈0.01),Ets-1和VEGF的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χ^2=3.910~11.357,P〈0.05),VEGF与Ets-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与Ets-1表达明显相关,可以利用VEGF和Ets-1来判定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陈刚  唐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7):1573-1575
目的通过检测新的凋亡抑制因子Cluste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与bcl-2和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usterin、bcl-2、p53在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PH)、49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Clusterin在前列腺正常、增生、癌组织中的阳性及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66.6%(10/15)、91.8%(45/49).前列腺癌组织中Clust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正常组织(P<0.005)及增生组织(P<0.005),且在癌组织中与肿瘤临床分期(P<0.001)、病理分级(P<0.001)呈正相关.前列腺癌Clusterin表达与bcl-2(P<0.05)及p53(P<0.00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lusteri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表达与bcl-2、p53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组织中4种microRNAs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4种微小RNA(mi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52例前列腺癌及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4种mi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 4种miRNA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miRNAs的表达均与肿瘤的Gleason评分相关(P<0.01);miR-15b及miR-96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miR-96的表达与肿瘤累及前列腺的叶数相关(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miR-15b与miR-96及miR-183的表达之间均存在关联性(P<0.01,r=0.41;P<0.01,r=0.45),而miR-96和miR-183的表达之间也存在关联性(P<0.01, r=0.45). 结论 miRNA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并可能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快速鉴别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需要可靠方法进行分类预测.目的 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分类预测模型,识别癌症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前列腺癌数据集"(2019年由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科学数据中...  相似文献   

12.
核小体结合蛋白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ong G  Zhou LQ  Weng M  He Q  He ZS  Hao JR  Pan BN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62-1965
目的 通过检测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在正常前列腺(N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SBP1在10例NP组织、15例PCa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NP组织、26例BPH组织、40例PCa组织中NSBP1的表达水平。结果 NSBP1在PCa组织中蛋白表达高于在NP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8,P〈0.01)。3种组织中NSBP1的阳性及弱阳性表达率为56.5%(48/85),其中NP、BPH、PCa组织中分别为36.8%(7/19)、34.6%(9/26)、80.0%(32/40)。PCa组织中NSB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P及BPH组织(t=-3.569,-4.152,P〈0.01)。在PCa中NSBP1的表达水平与PCa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G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不相关(P=0.911,0.666,0.779)。结论 NSBP1在PCa中高表达,并可能参与了PCa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来源于正常前列腺(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BPH细胞株(13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细胞株(8例)的上皮细胞中SLPI mRNA表达水平;运用蛋白印迹方法 (westem blot)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的上皮细胞中SLPI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正常前列腺(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50例)、前列腺癌(103例)组织中SLPI表达水平.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率,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 SLPI mRNA水平在肿瘤上皮中下调表达,在正常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发现表达差异.Westem blot结果 提示SLPI在前列腺肿瘤上皮中表达下调.免疫组化证实SLPI在前列腺肿瘤中表达低于良性前列腺组织,SLPI表达水平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LPI在前列腺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SLPI在前列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  相似文献   

14.
15.
杨波  关云哲  杨东彪  王振中  王俊 《吉林医学》2005,26(10):1028-1029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TU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6.6±3.5)ml/s到术后(16.4±3.8)ml/s;国际症状评分由术前(27.2±3.1)分到术后(10.3±2.9)分;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6.1±2.9)分到术后(2.2±1.2)分。结论:TUVP治疗BPH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SOX9基因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OX9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OX9基因在54例前列腺癌和5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对比在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表达差异,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SOX9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OX9基因,发现其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值为(8.94±0.75),前列腺增生中表达值为(5.46±0.69),有显著性差异(P<0.05).SOX9基因表达随着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 score、肿瘤TNM分期升高而升高,有远处转移比无远处转移表达升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OX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和15.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OX9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指导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化切割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64例BPH患者采用德国WOLF气化电切镜经尿道行气化切割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无大出血,无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随访2~12月,排尿功能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9分.最大尿流率15.4ml/s。结论:应用铲状电极气化切割前列腺组织,安全有效,迅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忠  孙孟仁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1):92-92,95
目的评价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电汽化切除405例前列腺.结果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1±3.7)mL/s到术后(17.8±3.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8.5±3.5)分到术后(8.8±2.8)分;术后尿失禁1例,前尿道狭窄5例,无电切综合征.结论 TUVP治疗BPH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MRS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前列腺癌和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测量枸橼酸盐(Citrate)、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的峰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的比值.结果 MRS测得PCa癌区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值分别为(2.24±0.96)和(0.67±0.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01).28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确诊为前列腺癌21例,准确率75%;MRI联合MRS确诊为前列腺癌26例,准确率为92.9%.32例BPH患者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3例,不除外前列腺癌9例,准确率为71.9%.MRS波谱分析结合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9例,不除外前列腺癌3例,准确率为90.6%.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BPH和PCa的形态和信号特点,MRS能提供前列腺良、恶性组织的代谢信息,两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的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中分别使用汽化电极和切割电极,由膀胱颈至精阜,完整切除腺体;而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则切除部分腺体以利减轻症状.结果: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发生穿孔、出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综合征及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