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宁  姜芸 《当代护士》2018,(9):173-174
总结了三级医院疼痛专科手术间的建立与护理管理的经验,认为结合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和手术间管理标准,完善制度,制定工作流程,重视由护士主导的术前二次评估及合理有效的时间管理,围绕手术各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严格预防医院感染,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符合安全、优质、高效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使急诊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快捷,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安全管理1.1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科室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对急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形成护理服务活动的工作规程、管理准则和质量标准,使大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防止随意性,并以文件为准则不断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评价,使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微创腔镜手术器械安全流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腔镜手术器械环节的管理,探讨腔镜手术器械在手术使用中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手术的安全进行。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7—12月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脑室镜、机器人1910例手术腔镜器械的灭菌后的发放、手术使用、手术后接收等各项流程环节控制管理,进行腔镜手术器械的人员培训,梳理流程,增强腔镜手术器械安全管理意识,把控腔镜手术器械质量控制环节的过程管理,进行问题差距管理,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腔镜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结果对1910例腔镜手术的管理,进行环节的流程安全管理,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通过对腔镜物品、器械管理过程追踪临床手术使用、手术后接收、清洗、整理、检查等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避免腔镜器械管理中的疏漏,临床使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2016年4至6月11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手术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流程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高危因素。对2016年7至9月120例手术患者(观察组)运用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谐了医护、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质量管理体会。通过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完善助诊环节,优化严重多发伤急诊抢救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管理,落实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初步评估、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等急救护理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术前安全管理流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急诊收治的异位妊娠破裂出血需院内急诊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7月采用常规急诊接诊模式的48例异位妊娠破裂患者,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急诊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破裂患者为研究组,运用HFMEA找出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术前安全管理流程中容易产生的失效模式,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对比两组从急诊预检到术前在急诊滞留的时间、影响安全管理流程各失效模式的RPN值。结果 研究组在急诊滞留的时间、影响安全管理流程各失效模式的RPN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HFMEA能够使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术前安全管理流程得到改善,降低安全管理中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手术防控管理措施,确保手术人员安全。方法 通过建立手术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流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过程感染防控提供保障。结果 依据新冠肺炎相关管理规范和指南制定出复合手术室防控流程,结合临床不断改进与完善,加强在应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急诊复合手术的防控管理能力,确保全体手术室医护人员无1例感染,同时保护了患者的安全。结论 此次制定的新冠肺炎急诊复合手术室防控流程符合防控要求,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手足外科病区接收急诊患者优化管理方案。方法:急诊患者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急诊患者管理流程、严格分区管理、加强病区人员与环境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等,同时重视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结果:疫情期间手足外科病区54例急诊手术顺利开展。申请感染科会诊5例,相关检查后均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疫情期间合理分区,增设急诊处置室和隔离病室,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和审核制度、加强病区人员与环境安全管理,积极排查发热患者,优化手足外科急诊患者管理流程,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传播和发生。  相似文献   

9.
县级医院急诊科病人院内分诊流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急诊安全,加强分诊无缝隙管理。方法:用质量持续改进理论、控制论等改造分诊流程模式。结果:2009年1~12月随机抽取急诊病人450例进行问卷调查,对优化的急诊分诊模式满意度达80%,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对急诊科病人按分诊流程模式管理可有效提高急诊分诊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提升急诊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2372例急诊手术患者,自2017年1月起引入PDCA管理方法,比较PDCA管理实施前后急诊手术标识执行情况。结果:PDCA管理实施后,急诊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高于95%,规范了手术部位标识流程。结论:PDCA管理可提升急诊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执行率,有助于保障急诊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急诊手术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