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1 ] 。我们收集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2 1例长骨骨肉瘤进行对照分析 ,着重就肿瘤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中男 12例 ,女 9例 ,16~ 2 0岁 15例 ,2 1~ 2 9岁 6例 ,平均年龄 2 2 .5岁。病程长短不一 ,自出现症状到就诊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1a。部位 :股骨下端 11例 ,中下段 3例 ,上段 1例 ,胫骨上端 6例 ,其中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即膝关节附近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无自觉发热 ,病变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胀痛 ,5例局部皮肤温度…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们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骨恶性肿瘤4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女各2例,年龄41岁~65岁,平均52岁,坐骨软骨肉瘤2例,股骨上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股骨下端骨肉瘤各1例。(术前及术后1个月各化疗1疗程,每疗程为3d)。 1.2 用药方法 第1天:补液、水化,每日补液>3000ml。用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qd×3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们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骨恶性肿瘤4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女各2例,年龄41岁~65岁,平均52岁,坐骨软骨肉瘤2例,股骨上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股骨下端骨肉瘤各1例.(术前及术后1个月各化疗1疗程,每疗程为3d).1.2 用药方法 第1天:补液、水化,每日补液>3000ml.用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qd×3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证实的膝关节骨挫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骨挫伤部位为单纯胫骨上端12例,单纯股骨下端7例,单纯腓骨上端2例,单纯髌骨1例,8例为股骨下端、髌骨、胫骨上端或腓骨上端2处以上骨挫伤。结论:膝关节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X线平片、CT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有限。低场强四肢关节MR对骨挫伤检出率较高,并可观察关节其他结构的损伤,为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较少见,我院近10年来收治5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53岁,平均39岁。发病部位在股骨下段3例,股骨上端1例,髌骨1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半,其中半年内3例。4例以局部疼痛及出现进行性增大肿块为主,一般先有疼痛后出现肿块,另1例跌伤后出现病理性骨折。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并与病损大小有密切关系。局部检查:1例髋部肿块约30×15×14cm,髋关  相似文献   

6.
我院1979年~1989年间共收治7例小儿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5一12岁,平均8岁。病变均位于长骨,其中防骨上端3例、胜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及挠骨中上段各1例。5例有病理性骨折史。全部病例均采用刮除植骨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随访2~12年,平均5.2年。7例中仅1例复发,再次刮除植骨术后4年,病变愈合良好。讨论动脉瘤样骨囊肿由Jaffe和Lichtenstein(1942年)根据病理特征而命名的。它可以独立存在,亦可作为其它骨肿瘤的一个表现,故将其…  相似文献   

7.
杨昌云 《贵州医药》1997,21(3):133-133
例1:男性,25岁。1年前劳动时右膝扭伤,几天后局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并以夜间为甚,在多家医院作不规则治疗后症状加剧且出现肿块。1个月前肿块迅速增大,关节不能活动。检查:右膝明显肿胀,呈屈曲状。局部皮肤色泽深.温度不高,无静脉曲张。全身无淋巴结肿大。3次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未找到恶性细胞。X线检查:右股骨下端大片状边界不清的骨破坏,局部骨皮质消失,病理性骨折.骨折处见层状骨膜反应,无袖口征,病变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无明显骨结构。行右股骨高位截肢术,肢体离断…  相似文献   

8.
我院1965~1990年间诊治骨肉瘤2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11~30岁者15例,占71%。病变部位:股骨上段2例,中段1例,股骨下端(8例)及胫骨上端(5例)共计13例,占57%;腓骨上段3例;肱骨下段及桡骨下段各1例。21例有患部肿块、疼痛及压痛,6例低热,发病前有2~5个月损伤后持续性疼痛史4例,2例合并骨折。复查18例X 线片中,10例形成Codman三角,8例骨膜反应呈日光样。21例胸部X 线检查未发现转移灶。10例检查血清硷性磷酸酶(AKP),7例高于正常值。起病至就诊时间1~6个月。肿瘤最小为3×3×3cm,最大达15×6×4cm,19例发生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于潜在恶性,其治疗方法依据肿瘤分级而不同.自1994年1月~1995年10月,采取4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4例,均获5 a以上随访,结果不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右膝隐痛5个月入院.查体:右股骨下端外侧肿大,轻压疼,有乒乓球样感觉,局部皮温不高,静脉轻度曲张,膝关节功能正常.X片示:股骨下端外侧有溶骨性破坏区,溶骨区呈肥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骨软骨未侵及,未见骨膜反应.术中病理为骨巨细胞瘤Ⅰ级.行肿瘤骨刮除、氯化锌处理瘤腔、自体松质骨添充术.术后1 a,肿瘤复发并恶变,行高位截肢术,目前使用义肢行走,无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1990年我们对常见侵袭性良性肿瘤(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采取肿瘤彻底切除骨水泥充填瘤腔的方法共治33例,其中获3年以上的随访25例。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岁。胫骨上端10例,股骨下端5例,股骨上端4例,肱骨上端4例,尺骨上端2例。肿瘤经病理检查巨细  相似文献   

11.
1972年 Feldman[1 ]等首次报道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 ,国内外文献陆续有报道 ,但原发于骨的 MFH病例较少 ,目前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还缺乏一致的认识 ,国内对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报道也不多。我院自 1 988年以来收治 1 2例此类患者 ,经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患者中 ,男 1 1例 ,女 1例 ;年龄 1 6~72岁 ,平均 37岁。病变部位 :股骨上段 3例 ,股骨下段 4例 ,胫骨上段 3例 ,肩胛骨 1例 ,肱骨上段 1例。主要症状 :以疼痛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遇见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简称MFH)3例,兹报告如下。例1,男,52岁,因左髋部酸痛、肿胀一年,不能行走3个月入院。体检:左股骨大转子处局限性隆起,皮肤无红肿,压痛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左股骨粗隆及大小转子呈囊样缺损,溶骨性破坏伴病理性骨折,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部骨肉瘤(见插页图1)。手术见局部病理性骨折,肿瘤灶为鱼肉样组织占据,行左髋关节断离术。病理报告为MFH。例2,女,34岁,下颈部酸痛4年,两下肢截瘫2个月入院。体检:颈7至胸2后突畸形,叩击痛(+),周围肌肉痉挛,胸4以下触觉存在,痛觉消失。X线所见:颈胸段椎体前方软组织影增大,颈6至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瘤段切除加人工关节置换重建骨缺损治疗骨肿瘤1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转移癌1例,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恶变1例,骨巨细胞瘤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断裂1例。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4例,股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2例。铰链式膝关节5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4例,大段同种异体骨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2例,全髋关节2例,人工肱骨头2例。结果随访5~69个月,平均38个月;死于原发病灶1例,死于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1例;感染2例,其中1例行截肢术,1例窦道形成。参照Enneking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5例,良:6例,尚可:2例,差:2例。优良率达73.3%。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保技术是骨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及学习骨巨细胞瘤的影像改变和病变特点。方法:收集本院近15年病理及影像资料齐全的患者12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4例位于胫骨上端(其中1例位于近端骨骺),5例位于股骨下端,桡骨远端1例,1例位于髂骨,1例位于肩胛骨,均有溶骨性破坏,部分皂泡样征像。12例均未见钙化,8例有膨胀性改变,1例后期出现软组织肿块并肺转移。结论:骨巨细胞瘤影像改变有一定特点,但必需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及病理改变进行综合评价。发生于骨骺和不规则骨的巨结胞瘤,影像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对软骨侵袭性差或不破坏软骨,未见显明成骨及钙化。  相似文献   

15.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真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1953年由Jaffe首先描述并定下标准。发生在上颌骨少见,仅占全身同样病的2.3%~5.6%。早期正确诊断和确定肿瘤细胞的病理学类型对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报告2例上颌骨巨细胞瘤,对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股骨上端5例,股骨远端14例,胫骨上端7例,股骨下端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包括综合性治疗及定制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置换后1年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显示股骨远端患者(15.5~28.0)分,平均23.5分;股骨上端0.5~29.0分,平均23.5分;胫骨近端10.5~29.0分,平均22.4分。其中优9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后肺转移死亡,1例在术后13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现象而截肢,1例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单纯行瘤体切除。在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工假体断裂、松动现象。结论在骨肿瘤患者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性治疗,在对肢体功能加以保留,与其他重建方法相比,具有肢体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快、使用期长的优点,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是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较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骨肉瘤(osteosarcoma)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一般好发于10~20岁,男性多于女性,易侵及管状骨的干骺端,其中3/4的骨肉瘤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膝关节区。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20%,而通过化疗+手术+化疗的治疗,骨肉瘤的生存率已大幅提高~([1])。目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区骨肉瘤治疗方法为化疗、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化疗,在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时  相似文献   

18.
楼跃  夏榕圻 《江苏医药》1996,22(1):44-44
Ilizarov技术(即多向性环形骨外固定技术)具有加压固定、肢体延长、纠正关节挛缩或畸形以及矫正骨折旋转和侧向移位等功能。我院自1990年3月至1994年3月应用该技术矫治小儿骨关节畸形和创伤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8例,女3例。年龄3~18岁,平均7岁。肢体延长7例,8个肢体,包括:先天性肢体短缩3例,创伤性肢体短缩2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例,软骨发育不全性保儒症1例(两侧肢体)。股骨上端延长7例,胜骨下端延长1例。延长4~10cm,平均7.2cm。延长率为原有骨长度的12.5%~455%,平均29.3%。骨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包括髁间、髁上、股骨下段)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经膝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下端骨折46例,其中髁间骨折8例,髁上骨折22例,涉及股骨下段骨折16例,获得远期随访43例,进行评定效果。结果 早期有计划步骤地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临床随访8-20个月,骨愈合良好,平均骨愈合时间4.5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无膝内外翻畸形及骨性关节炎出现,优良率为91.3%;术后2例髌前皮肤部分坏死,1例近端1枚锁钉松动退出,近端锁钉断裂1例。结论 本法具有复位可靠,固定牢固,适应早期关节康复练习,并发症少,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观察股骨骨不连患者82例,其中股骨粗隆下骨不连17例,股骨干骨不连52例,股骨髁上骨不连13例。用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端。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15d骨折端注射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自体红骨髓。结果X线片显示2个月60例骨折端周围有大量新生骨痂,5个月75例有连续骨痂形成。平均愈合时间(7.2±1.8)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移植,改善骨折区成骨能力,是治疗股骨骨不连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