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围术期胃黏膜p H值(PH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血乳酸(Lac)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60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是否进行体外循环(CPB)随机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每组30例。观察术前(T1)、术中予鱼精蛋白时(T2)、术后4 h(T3)3个时点PHi、Sv O2、Lac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T2时,OPCAB组的PHi高于CCABG组,Sv O2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OPCAB组的胃黏膜PHi、Sv O2高于CCABG组,Lac低于CCAB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OPCAB组患者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CCABG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利于术中胃黏膜和脏器的保护,减少围术期的并发症,减少患者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BHCABG)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观察组)与20例体外循环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红细胞输注量、血浆冷沉淀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IABP置入率、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较少,住院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成人法洛氏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中不同氧分压对术后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法洛氏四联症矫治术的成人患者27例,根据其体外循环中是否控制氧分压分为两组,Ⅰ组:CPB中给予纯氧,全程PaO2>200(200~500 mmHg);Ⅱ组:CPB开始时给予氧浓度(FiO2)21%~30%,维持于PaO280~100 mmHg,CPB中根据体温、灌注流量调节FiO2 21%~50%,维持于PaO2100~150 mmHg左右.记录气管内插管留置时间,测定其术前,CPB后2 h、12 h、24 h、48 h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气管内插管留置时间Ⅰ组长于Ⅱ组(P<0.01);A-aDO2在术后都升高,在CPB后各观察点,Ⅰ组比Ⅱ组升高更多(P<0.05、P<0.01).结论:体外循环中控制氧分压(PaO2<150 mmH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成人法洛氏四联症患者术后肺换气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 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CE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 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早期预后优干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术后监护特点和处理体会。方法:2002年2月~2003年4月211例OPCAB术后患者均带气管插管进外科ICU监护。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6.5±4.5)小时。ICU停留时间2~3天。二次插管2例。引流量平均(530±280)ml。二次开胸止血2例。心律失常46例:消化道出血2例。全组死亡2例。结论:维持OPCAB术后早期循环功能的稳定,适时拔除气管插管,减少不良刺激,控制术后早期高血压,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心律失常,监测血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对OPCAB术后患者的平稳恢复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Meta分析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6~2010国内关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合计病例2687例(OPCAB组1489例,CCAB组1198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移植血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131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n=45)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n=86),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术中失血及补液,麻醉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心肌酶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相似。off-pump组麻醉时间较on-pump组短[(244±47)m in Vs(312±59)m in](P<0.05)。on-pump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用量均多于off-pump组(P<0.05)。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支数[off-pump组(2.7±0.6)Vs on-pump组(2.9±0.7)]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与on-pump组相比,off-pump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off-pump组术后肾、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n-pump组(P<0.05)。两组CK-MB术后均升高,on-pump组明显高于off-pump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OP-CAB手术对麻醉要求更高。与传统CABG手术相比,OPCAB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李均 《吉林医学》2014,(34):7638-7640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n=21):对照组(I组)、帕瑞昔布钠20 mg组(Ⅱ组)和帕瑞昔布钠40 mg(Ⅲ组)。手术结束前20 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Ⅱ组)、40 mg(Ⅲ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I组)。对术后PA-a O2、OI、Ca O2及呼吸机辅助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拔除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结果:I组患者术后各时间节点的PA-a O2、OI分别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Ca O2则显著下降(P<0.05)。术后各时间节点比对情况,Ⅲ组患者的PA-a O2、OI值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0.05),Ⅲ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自主呼吸频率最平稳、肺部干湿性啰音的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术毕前2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改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观察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调控血压,硝酸甘油扩冠,艾司洛尔控制心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心率控制满意,所有患者在术后0.5.2h神志清醒,术后3.16h拔除气管插管;ICU停留时间2.3d。术后总输血量0.800ml(平均450m1),胸腔引流量200.700ml(平均480m1),术后7.16d出院。结论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初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地将76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OPCAB组(n=46)和CCABG组(n=30).OPCAB组患者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与CCABG组的移植旁路血管数分别为(2.8±0.9)支及(2.7±0.9)支(P>0.05);术后多巴胺使用率为32.6%比70.0%(P<0.05).OPCAB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较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均<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为10.9%,CCABG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效果优于CCABG,但其近、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5-02/2006-12月本科收治的80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其术后鼻导管吸氧时间和首次咳痰时间,术后2h、拔除气管插管当天及拔除气管插管后第2天X光胸片报告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内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O.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术,试验组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ICU治疗时间(h:71.93±18.43 vs 84.34±17.13)、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14.56±7.64 vs 14.56±7.64)明显较短(P0.05),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0 min所占比例(%:26.47 vs50.00)显著较低(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及LVEF、LVEDD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早期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搭桥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辅助效果。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实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80 例患者, 术后早期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8 cmH2O)40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常规PEEP(5 cmH2O)进 行压力支持的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期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碳酸氢根及标准碱剩余, 两组初始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机械通气时间、再次调节PEEP 及氧浓度例数;两组并发症(肺水 肿、肺损伤、围术期呼吸功能不全、低血压、二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情况、收缩压、心率、ICU 停留时间。 结果 两组初始PEE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3 次血气分析(pH,PO2,PCO2,sBE, HCO3 -),再次调节PEEP 和氧浓度的例数、低血压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围术期呼吸功能 不全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始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收缩压、心率、肺 损伤、肺水肿,二次插管人数及气管切开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搭桥脏术后肥胖患 者早期给予较高PEEP 能取得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琭  李伟  李昌玉 《中外医疗》2013,32(2):30+32-30,32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6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412例,非体外循环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超声心动图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药物总量、日均尿量,术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及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结果 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日均心率、日均动脉压、日均中心静脉压、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日均尿量较非体外循环组增多(P<0.05)。体外循环组22例(5.3%)发生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其中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1例、Ⅳ级1例;非体外循环组6例(4.8%)发生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均为Ⅰ级。两组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519)。结论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无差异,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均为Ⅰ级。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早、中期临床疗效、通畅率、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的差别。方法选择同一时期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PCABG组和CCABG组,每组各40例。术中测量两组旁路血管血流量、比较术后4 h、12 h、1 d、3d、5 d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移植血管数量、24 h引流量、输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旁路血管流量、搏动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OPCABG组患者24 h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输库血量、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P<0.05),cTnI水平在术后4 h、12 h、1 d均明显低于CCABG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减少心肌损伤和呼吸功能损害,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但远期效果还有待随访,OPCABG不能完全代替CCAB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分为2组,A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20 min;B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20 min。并于术前(T0)、体外循环前(T1)、停循环时(T2),停循环后1 h(T3),停循环后4h(T4)、停循环后12 h(T5),停循环后24 h(T6)、停循环后48 h(T7)采用测定BNP浓度及以主流式方法监测ETCO2值,观察其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年龄、性别、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完全随机设... 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非体外循环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将60例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患者分为AOPCAB组和CCABG组,40例A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A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2.9±0.8支比3.9±1.1支(P<0.01),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A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A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A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支气管阻塞器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使用经验。方法对30例冠心病行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时使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阻塞器放置入左主支气管中,向气囊内注入5mL空气堵塞左主支气管,阻断左肺通气。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支气管阻塞器均1次放置成功,所有患者在阻断左肺通气后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气道阻力略有增高。结论支气管阻塞器用于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单肺通气,操作简便,有利于术野暴露和手术医师操作并且对循环干扰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探索将术野出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回输的综合血液保护效果和临床性能/价格评价。方法 31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n=16)将全部术野出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离心洗涤后再回输,对照组(n=15)将肝素化后的术野出血直接吸回体外循环系统。在体外循前、鱼精蛋白中和后及术后等时间点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红细胞及血小板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指标、肺换气功能指标、术后24小时出血量和输血量、ICU停留时间及ICU费用。结果鱼精蛋白中和后的FHb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NF-α术后18 h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为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有一例二次开胸止血。其余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研究设定条件下,将术野内的出血洗涤可有效的降低FHb和术后的血浆TNF-α水平,但对凝血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不显著,未减少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和ICU停留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