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鼻外伤病例平片检查拟诊为骨折的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评价是否骨折及对骨折进行分型。结果确诊鼻骨骨折74例,排除鼻骨骨折6例。74例鼻骨骨折病例中粉碎性骨折49例,单纯线型骨折25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0例,鼻骨复合性骨折4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勇  何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52-325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鼻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靶区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立体观察成像。结果:32例鼻骨骨折中单侧鼻骨骨折18例,双侧鼻骨骨折10例,鼻骨汇合部骨折4例,其中鼻骨骨折伴鼻缝分离14例,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5例。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能动态、立体观察鼻骨骨折及其周围结构的改变,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于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经我院64层螺旋CT检查的鼻外伤病人53例,每个病人均经下列过程诊断:先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判读鼻骨横轴位片及重建冠状位片,作出初步印象诊断并记录,再到到工作站上实行MPR和VR图像同屏点对点对比观察,作出最终诊断。结果 53例鼻外伤病人中初步印象诊断:25例多发骨折,最终有一例不符;初步印象13例鼻骨单发骨折中,最终诊断仅5例符合,其它均不符(分别是:多发骨折5例,二例正常鼻骨孔误诊为骨折,一例鼻骨先天缺损变异误诊为骨折);初步印象7例未见明确异常者,最终诊断鼻骨单发骨折一例,鼻骨下缘先天缺损变异二例,未见异常4例;初步印象诊断未见异常8例,最终诊断7例符合,1例为多发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中的MPR与VR相结合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莉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94-3895
目的对比分析鼻骨侧位片、多层螺旋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片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 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未发现骨折18例。CT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只能作为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止误诊漏诊,对临床复合型鼻部创伤患者应行CT扫描,对怀疑鼻骨骨折并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选冠状位CT检查及多层螺旋CT 3D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冠状位螺旋扫描及2D、3D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在鼻区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鼻部外伤进行冠状位薄层螺旋CT扫描,层厚1~2mm,pitch1.0,扫描后进行2D及3D重建观察,同时与鼻骨X线侧位片对照。结果CT检查检出鼻骨骨折4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9例,鼻中隔骨折24例,鼻骨间缝增宽6例,鼻上颌缝增宽18例,而X线侧位片仅发现32例鼻骨折。结论冠状位螺旋CT扫描及2D、3D重建对鼻区骨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58例鼻部外伤患者均行X线侧位片和冠状及横断位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主要分析X线侧位片及高分辨率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46例,高分辨率CT检查52例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鼻区线性骨折26例,汇合部横断骨折19例,鼻中隔骨折1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遴选鼻骨骨折的最有效检查方式。方法:对80例GE SYNERGY PLUS单排螺旋CT鼻骨扫描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冠状位扫描对于显示鼻额间缝、鼻骨间缝效果较好;轴位扫描对于显示鼻颌缝效果效好。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骨骨折情况及鼻额间缝、鼻颌缝、鼻骨间缝、上颌骨额突的骨折情况,降低漏误诊率并为患者手术整形提供较好的CT资料。  相似文献   

8.
姚凤泉 《黑龙江医学》2011,35(7):527-52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骨骨折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5例鼻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靶区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立体观察成像.结果 55例鼻骨骨折中,单侧鼻骨骨折25例,双侧鼻骨骨折17例,鼻骨汇合部骨折13例,其中:鼻骨骨折伴鼻缝分离15例,鼻骨骨折伴上额骨折21例,鼻骨骨折伴鼻中...  相似文献   

9.
王飞 《吉林医学》2011,32(15):3091-309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鼻区骨折中的应用,以提高鼻区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60例鼻区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MPR及3D后处理。结果:60例中单侧鼻骨骨折26例,双侧鼻骨骨折14例,汇合部骨折5例,上颌骨额突骨折25例,上颌骨额突伴鼻骨骨折10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5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重建能细致立体地鼻区结构改变,在鼻区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副鼻窦炎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及鼻内镜在鼻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42例鼻骨骨折患者。结果:螺旋CT扫描能立体检查鼻骨骨折并行三维重建,使骨折及移位情况一目了然,便于制订手术方案。在鼻内镜下复位准确,鼻腔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结论:通过对42例鼻骨骨折诊治体会到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可提高确诊率,指导临床治疗,给法医鉴定提供可靠依据,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CT横轴位扫描和CT冠状位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并做出诊断。结果12例患者中,CT横轴位扫描发现明确鼻骨骨折11例,不明确和骨折线不清1例;CT冠状扫描检查结果全部显示阳性,但有1例对鼻骨骨折的显示不如CT横轴位扫描,其中单侧鼻骨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5例,并对鼻区复合伤和周围情况显示清楚。结论CT检查是鼻骨骨折的应选检查方法之一,为更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DR与64层螺旋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鼻部外伤患者1-7d内鼻骨侧位DR和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资料,比较DR和三维薄层CT显示鼻骨及其周围结构骨折的优缺点。结果77例鼻部外伤患者中,CT诊断鼻骨线性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31例,正常8例,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5例。DR诊断骨折44例,疑似骨折14例,未见骨折19例(包括漏诊13例和正常6例),未见邻近周围部位骨折。CT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是100%, DR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63.8%和18.8%,CT和DR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R诊断鼻部外伤效果不佳,而64层螺旋CT能正确判断鼻骨有无骨折、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建议将多层螺旋CT作为鼻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骨骨折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78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78例,诊断率100%.其中42例粉碎性骨折,36例凹陷性骨折,16例为复合性骨折;35例双侧鼻骨骨折,38例单侧骨折.52倒鼻骨骨折伴上领骨额突骨折,22例伴鼻中隔骨折,28例伴鼻缝分离,21例伴眼眶骨折,伴鼻中隔骨折1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合适的三维后处理技术是诊断鼻骨骨折及与易误诊的鼻骨正常结构相鉴别的适合的方法,对诊断鼻骨骨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鼻骨骨折病例,扫描方法采用CT横断面与冠状面薄层扫描,扫描后仍观察不满意的加做沿鼻骨长轴位扫描和接近长轴位的与鼻骨长轴向内成约10°~20°小夹角的高分辨CT扫描,骨折线显示清楚。结果:CT扫描对诊断鼻骨骨折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多方位、高分辨CT扫描对提高鼻骨骨折的确诊率明显优于单一体位常规CT扫描,是对常规CT横断面与冠状面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普通X线侧位片及螺旋CT在鼻骨骨折检查中CT的优势。方法:通过对41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侧位片及进行螺旋CT扫描,靶区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立体观察成像,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确诊的41例鼻骨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28例阳性,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16例,双侧鼻骨骨折8例,鼻骨汇合部骨折5例,其中鼻骨骨折伴鼻缝分离2例,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4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螺旋CT及其图象重建能动态、立体观察鼻骨骨折及其周围结构的改变,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卫国  刘敏 《实用医技》2008,15(2):141-142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ll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i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陶景山 《吉林医学》2012,33(21):462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区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区骨折患者,医务人员为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线和骨长轴相一致,范围从鼻骨前缘开始,至上颌窦前壁结束,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以仰卧位姿势为宜,下颌回收。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借助于VR进行三维重建以及MPR重建,并经过两名影像医师进行多方位骨折部位的观察。结果:12例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诊断为鼻骨骨折的有12例,诊断率达到了100%。其中,单侧骨折患者6例,左侧2例,右侧4例;双侧鼻骨骨折患者5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患者9例;伴鼻中隔骨折患者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同时行普通X线和冠状位CT检查的40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病例中冠状位CT诊断28例骨折,优于普通X线诊断20例,冠状位CT不仅能哪侧骨折而且能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对复位起指导作用,结合横断位扫描能显示鼻区并发症。结论:冠状位CT扫描不仅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诊断率而且能对复位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鼻区骨折的诊断。方法 119例鼻区骨折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于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观察其影像表现。结果 (1)119例鼻区骨折中,单纯鼻骨骨折21例;鼻骨骨折伴缝合分离9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28例;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19例;鼻骨骨折伴额骨鼻突骨折10例;鼻骨骨折伴同侧眼眶内侧壁骨折12例;鼻骨骨折伴颌面部多发复合骨折18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2例,泪骨骨折1例。(2)64排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可显示鼻区骨折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主要为骨折线、窦腔出血及积液等。结论 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可以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位置、形态、范围及程度,提高鼻区骨折诊断检出率及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