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与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存在情况,比较两种不同类型血液净化治疗微炎症状态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患者58例,腹膜透析患者49例,健康对照组57例,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RP(hs-CRP)、IL-6、IL-8、TNF-α,比较各组数值的情况。结果: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超敏CRP(hs-CRP)、IL-6、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8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比较,超敏CRP(hs-CRP)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比较IL-6、IL-8、TNF-α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均存在较高的微炎症状态,两者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高于腹膜透析,但腹膜透析患者的前炎症因子与血液透析水平相同。  相似文献   

2.
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对透析知识缺乏了解,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精神问题.因此,在实施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同时,我们采取了一定的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首次透析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4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在1年随访中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及原因。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并随访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28例(慢性肾脏病4期组)、血液透析患者21例(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患者43例(腹膜透析组),用Hamilton焦虑和抑郁量表,在0个月(慢性肾脏病4期组在入院时、或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在初始进入透析)、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选择在我科住院并随访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28例(慢性肾脏病4期组)、血液透析患者21例(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患者43例(腹膜透析组),用Hamilton焦虑和抑郁量表,在0个月(慢性肾脏病4期组在入院时、或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在初始进入透析)、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0个月时,Hamilton焦虑和抑郁指数腹膜透析组最高,血液透析组次之,慢性肾脏病4期组患者较轻(P〈0.05)。6个月后,血液透析组的心理问题最重(P〈O.05),慢性肾脏病4期组和腹膜透析组较轻。12个月后,慢性肾脏病4期组的心理问题较严重,血液透析组次之,腹膜透析组较轻(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4期和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透析患者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在各时问段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微炎性反应状态、肾性贫血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改用超纯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观察其对微炎性反应状态、肾性贫血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52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叶酸、蔗糖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腹膜透析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腹膜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更为明显,与血液透析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改善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但腹膜透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1],血液透析延长了MHD患者的生存期,但一些合并症的存在、患者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以及透析治疗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心理和生理症状,其中口渴已成为困扰MHD患者的主要典型症状之一[2]。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是CKD5期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10%~40%。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也是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严重的低血压可以诱发心律失常,缩短透析时间导致透析不充分甚至中断透析。不仅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正常进行,降低治疗效果,频繁发生低血压还可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透析(CHD)和高通量透析(HFHD)两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组后首次透析(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浆白蛋白(Alb)、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TSF)、上臂围(MAC)和上臂肌围(MAMC)的变化.结果 CHD组治疗3个月后对IL-6、CRP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l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治疗3个月后对IL-6、CRP清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b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治疗3个月后TSF、MAC测量值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BMI、MAMC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通量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对IL-6和CRP等微炎症细胞因子的清除能力更显著,对改善微炎症状态有积极作用;且与常规透析相比对营养状态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营养不良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且与患者预后不佳有关。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多样,除尿毒症毒素影响食欲及腹膜透析造成的营养物质流失外,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糖尿病等合并症增多,且存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特殊因素,更易发生营养不良。定期合理评估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诱因,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具体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HAD情绪自评表,调查他们的心理状态,观察运动前后抑郁、焦虑的得分情况。结果:65%的血透患者存在抑郁状态。40%的血透患者存在焦虑状态。运动后抑郁、焦虑明显改善。结论:(1)透析间期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2)运动锻炼是一项不需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治疗方法,不受时间、地点、气候影响,同时既是一种简便、易行、易掌握,又是低耗费高效益的治疗方法,在透析患者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透析患者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无论是腹膜透析(PD)还是血液透析(H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可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透析的时间,维持较好的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是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引起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逐渐增加,在许多国家是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第一位病因。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管理较为困难,透析过程中也易发生低血压等并发症;腹膜透析存在腹膜渗透性增加、超滤作用丧失和腹膜纤维化等问题。肾移植是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生存率和临床康复情况比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联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腹膜透析治疗, 观察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以肾功能指标、血液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判定指标,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透析后肾功能指标更低(P<0.05)。透析后, 对照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血钾、血糖水平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18.60%vs.4.64%, 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佳, 可促进肾功能改善,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在过去30多年中,腹膜透析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大量研究也发现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与血液透析患者相似,甚至其2-3年的患者存活率优于血液透析患者,但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在透析治疗2-3年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丧失殆尽时。随着腹膜炎发生率的下降,透析不充分,特别是当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丧失殆尽后,已成为慢性腹膜透析患者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总体影响.方法 使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得分(SGA)、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等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观察高通量透析前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1)SG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A级,但营养状态同为A级的患者,有更多的题目选择“A”选项,且选择“明显改善”选项的患者数增多;(2)人体测量指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TSF、MAC测量值显著上升(P<0.05),体重、BMI、MA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分级发生变化,有更多的以体重为衡量指标的中度营养不良患者转变为轻度营养不良;(3)生化检测指标:高通量透析3个月后,血清CHOL和LDL显著下降(P<0.05),血清PA、ALB、TG和HDL无显著性变化;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与高通量透析治疗前相比,血清ALB、HDL显著上升,血清CHOL、LDL显著下降(P<0.05),PA、T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脱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脱离量表、照顾负担量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对2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脱离总分为12.01±3.57。照顾者照顾时间、性格类型、照顾负担、积极心理健康和患者透析年限、透析并发症种类是照顾者心理脱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心理脱离处于中等水平,受照顾时间、自述性格类型、照顾负担、积极心理健康和患者透析年限、透析并发症种类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关注照顾者的心理脱离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心理脱离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通量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69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联合使用高通量透析及左卡尼汀)和对照组(低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和内瘘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是目前我国治疗尿毒症的最主要方式,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低血压发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多数患者无力承受通过增加透析频率、改变血液净化类型(如:做透析滤过、使用高通量透析器等)来提高透析充分性.因而将每一次来之不易的透析发挥到极限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共同要求.常常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透析间隔时间1周甚至更久的浮肿患者,如何通过一次透析让患者维持更长时间?显然,这类患者的脱水量是最重要的.已经很难用理想干体重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这样的患者很难通过一次透析达到理想干体重.因而,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成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必须在血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接近理想干体重.为此,我们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临床先兆进行了统计研究,以早期发现、预防、治疗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高原地区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各31例,比较同种透析治疗前后及二种透析治疗前后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治疗前视黄醇结合蛋白(107.13±20.74)mg/L,治疗半年降至(81.46±14.31)mg/L,治疗1年降至(83.32±12.80)mg/L,腹膜透析在治疗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01,P=0.00);血液透析治疗前视黄醇结合蛋白(110.37±15.64)mg/L,治疗半年降至(106.24±15.39)mg/L,治疗1年降至(108.55±14.61)mg/L,血液透析在治疗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21,P=0.00);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不同方式在不同时间比较:透析半年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P=0.00);透析1年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0)。结论:(1)腹膜透析对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清除明显优于血液透析;(2)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治疗1年患者对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清除明显优于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6月患者,提示与治疗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微炎症状态成为近年来尿毒症患者治疗探讨的热点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微炎症的存在与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转运类型不同的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否与微炎症状态的存在有关仍存在争议.认清二者关系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