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好古,元代医家,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地结合而创立阴证学说。认为阴证的病因为外感寒、内饮冷,"人本气虚"和"内已伏阴";病机为"元阳中脱";辨证着重三阴阳虚证;治疗亦偏重于温补,善用附子、干姜,并讲究服药时间、方法。其对于阴证的论治,既补充了仲景之学,又发挥了易水学说,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好古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智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3):37-39
通过《阴证略例》和《此事难知》的研究 ,阐发王好古的阴证学说和运用五输穴的学术精华 ,认为王好古重视脾肾 ,在选用输穴上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易水学派以金代易州张元素为开山鼻祖而得名,自金元至明清,师承授意,亲炙私淑,代有薪传。王好古博采众家之长,敷扬药物归经理论,传承脏腑辨证思想,重视内伤在发病中的作用。以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遗方用药,对常见内伤杂病中气血虚弱诸证的治疗,以及脏腑与气血的生理、病理关系,做了极精辟的研究,组方多用固护脾胃之品等,全面继承和发扬了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亦是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相似文献
4.
《阴证略例》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证略例》一书,为金元名家王好古所著。好古,字进之,号汝庄,晚年退居草堂,号海藏老人,元代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约生于公元1200年,卒于1264年。王氏博通经史,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并广览医籍,曾学医于名医张元素,后复从师兄李东垣学习,尽得其传,成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之一,其著作尚有《此事难知》、《汤液本草》等8种。1阴证研究的临床意义 《阴证略例》在中医学术史上有相当地位,颇受后代临床医家重视。正如海藏对其友麻革所言:“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 相似文献
5.
对于易水学派,大家普遍认为李东垣和王好古曾同师于张元素,王好古年辈较晚,后又师于李东垣。本文据有关传记和相关著作序跋的内容,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结论:王好古早年通经举进士,晚喜言医,并师承李东垣,但并不曾师于张元素,且王好古年龄长于李东垣。“王好古师于张元素”一说发端于《四库全书总目》,“少时学医,年辈较晚”发端于清代汪曰桢《阴证略例·后序》。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敏南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2,(4)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赵州(河南赵县)人,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曾与李杲同受业于张元素,因其较李杲小20岁,故后又从李杲学,尽得其术。著有《医垒元戎》、《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本文拟就《阴证略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极易进展为难治性银屑病。刘红霞教授基于王好古“阴证学说”的思想,并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指出新疆地区难治性银屑病患者“本虚”的体质特点,燥、湿、瘀邪气蕴积成毒,本虚伏毒是发病的核心病机,病位在肝脾肾。刘红霞教授将难治性银屑病分为脾虚湿蕴证、脾肾两虚证、上热下寒证,提出健脾解毒、脾肾双补、引火归原、养血润肤的治疗原则,以健脾解毒汤为基础方,并根据病证特点加减用药,强调配合走罐、火疗、中药药浴法等中医外治疗法,内外同治,协同增效,为临床辨治难治性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好古的生平,史料中记载甚少,诸多问题尚有争议.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对王好古亲炙张元素一事的材料进行梳理,考辨"先师"一词的内涵,得出好古师从张元素乃四库馆臣臆断的结论.并运用年代学方法,通过王好古的著述及序文等相关史料,考证出《阴证略例》《汤液本草》《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的成书时间,进而得出王好古约生于十三世纪... 相似文献
10.
乔文彪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3-4
通过对《难经》中所论述的藏象学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命门-原气-三焦”整体生命观的创立,以及所记载的人体解剖学内容,是《难经》对中医藏象理论构建最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王好古,字进之,古赵州人(今赵县),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易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少时与李东垣同学于易水张元素,张氏殁后,王好古又师从李东垣,自谓得师不传之秘,成为易水学派承前启后的一位名医。 相似文献
13.
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4.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5.
赵文远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3):3-4
从浩瀚的中医古籍当中均可看到先贤往哲对“和”的认识与运用是多方面的。而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在《黄帝内经》“和”之基础上,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之更加日臻完善,成为“和”…… 相似文献
16.
焦振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哲学指导,认为因阴阳的偏胜偏衰而有阳实、阴实、阳虚、阴虚之病,相应的泻阳、泻阴、温阳、滋阴之法自然酝酿其中。滋阴作为治则治法范畴的普通概念,在金元之前的历代医学著作中早有论述。朱丹溪是中医滋阴学说的创立者,认为滋阴学说基于病变多为相火致病,在治疗方面朱丹溪阐述了阴虚的治疗原则除药物治疗外,还强调食疗的补阴作用。朱丹溪在前代学术积累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理学观点为参考,结合亲身临床实践,对中医滋阴学说的形成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滋阴学说被后世医家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其基本理论结构却处于大致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论《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了经络理论1 1 补充了《内经》中十二经脉理论的不足《难经》是在继承《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十二经脉理论的基础上 ,撷其要点 ,对经脉的长度、流注次序的运行规律、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绝的症状和预后诊断 ,作了论述 ,使之更加简明扼要 ,条理愈趋清晰。《难经·二十五难》还提出了“有十二经 ,五脏六腑 ,十一耳 ,其一经者 ,何等经也”的问题 ,认为手少阳三焦经与心主相表里 ,“俱有名而无形” ,故有十二经。1 2 发展了奇经八脉理论奇经八脉的内容 ,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 ,如《素问·骨空论》、《灵枢·脉度》等多篇 ,记述简要 ,… 相似文献
18.
程维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5):2-3
略论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瘀血学说笔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略论如下。1创立瘀血证名开启理论先河《黄帝内经》对瘀血证候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 相似文献
19.
元代医学家、养生学家王,系江苏常熟人。因隐居常熟虞山,自称逸人,后人遂尊称其为王隐君。王氏在其所著的《泰定养生主论》一书中,于养生学和痰证学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所制名方"滚痰丸",至今沿用不替。现就王生平事迹及其在医学上的贡献作一探讨,以期更加深入的研究王在中医养生学和痰证诊疗上的学术精华。 相似文献
20.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1]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自此,这一名词及概念被国内学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相继在《中医年鉴》等书籍中得到表述。1理论研究1.1体质学说的基本原现 王琦[2]将体质学说的基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