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药熨在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中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共110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入院第1天开始给予中药药熨,第21天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中药药熨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避免患肢关节挛缩,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塞降纤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11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的病人分为治疗组 ( 5 5例 )和对照组 ( 5 5例 ) ,治疗组在入院后即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 ,7天一疗程 ,两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两组于病后第 3天和第 2 1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 ,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缩短病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脑卒中早期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8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脑血栓入院第1天、脑出血入院第3天开始给予辅助运动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入院第14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两组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脑卒中早期给予外加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n=32)和对照组(n=30),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开始康复护理,训练内容包括肢体功能、ADL和认知功能训练等,分别于训练后第2周、第4周和第6周对两组进行瘫痪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康复护理后第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第4周,超早期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第6周,超早期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卒中早期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64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脑血栓人院第1天、脑出血人院第3天开始开始给予辅助运动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第14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两组按简化Fugl.Meye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给予外加辅助运动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巧凤  孙素琴 《中国康复》2003,18(1):59-60,6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 2 11例和B组 2 18例 ,A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 ,B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 ,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第 2 8天测定 2组患者上、下肢体肌力 ,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入院第 2 8天 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B组比较 ,A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值分别小于 0 .0 1、0 .0 1、0 .0 0 5、0 .0 0 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患者因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充分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瘫痪功能和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therl指数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制运动康复组 110例和对照组 10 8例 ,并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康复治疗后偏瘫肢体功能用Fugi meyer和日常生活评价 (ADL)的Barttel指数记分评定。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的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康复方法 ,对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残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昏迷情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意象疗法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评分评定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意象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讨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4例和早期护理组3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以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BI、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及早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训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A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IM评定)、平衡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相应FIM、FAM及平衡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后两组FIM、FAM及平衡功能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相应FIM、FAM及平衡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早期康复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作者自定的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当天及治疗后6周分别采用筒式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ADL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意象疗法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评分评定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意象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58-4460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肌力、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1月后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脑梗死患者7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入院第1d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发病14 d行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ADL)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护理30 d后的Bar-thel指数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恢复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并于住院第1天及4周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index)评定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做出评价。结果患者住院4周时两组比较,Barthel指数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徐晶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2043-2044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3周开始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日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个体化综合性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d进行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国际通用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法(P〈0.01或P〈0.05),实验组FAM、BI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