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产地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蔓荆子中柴花牡荆素和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对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了分析。还测定了总挥发油含量。结果显示,8江西鄱阳湖滨区产蔓荆子化学尬发含量高于道地药材产区山东及其它产区,为江西鄱阳湖滨区作为蔓荆子花材新产区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对其道地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枳实原药材及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产自河北、广西、江西、江苏、云南5个产区的枳实样品进行宏观成分的整体鉴别.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谱三级鉴别技术分析5个产地枳实的特征谱峰.结果:一维图谱中5个产地枳实原粉在400~4000 cm-1整体峰形较为相似,有7个共有峰,各产区枳实的整体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二阶导数谱上云南枳实的特征峰少且钝,江苏、江西的谱峰较多,峰形较尖锐.在二维相关谱上,5个产地枳实形成的峰簇的数目和位置有明显差异.结论:三级红外光谱的谱学特征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枳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珠子参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珠子参西北主产区的陕西和西南产区的贵州所产的珠子参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该药材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的鉴别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珠子参药材进行鉴定研究.其中显微鉴别分别对根茎的节和节间横切面、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 对两个不同产区珠子参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相应的组织、粉末的显微彩色图谱.结论 不同产区珠子参药材的性状及显微特征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蔓荆子非试管营养器官快速育苗技术的研究,观察此方法是否可用于蔓荆子规范化生产,以便探索其科学育苗新方法。用山东产区蔓荆子1-2年生枝条进行非试管营养器官快速育苗实验,发芽成活率均在84%以上,方法简便、周期短、节约繁殖材料、便于管理、易推广,可用于大面积栽培育苗。  相似文献   

5.
蔓荆子非试管营养器官快速育苗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蔓荆子非试管营养器官快速育苗技术的研究,观察此方法是否可用于蔓荆子规范化生产,以便探索其科学育苗新方法.用山东产区蔓荆子1~2年生枝条进行非试管营养器官快速育苗实验,发芽成活率均在84%以上,方法简便、周期短、节约繁殖材料、便于管理、易推广,可用于大面积栽培育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银花主产区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调查我国金银花主产区的种质资源,为其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盛花期和非盛花期,依据植株形态差异,结合药农生产经验,对各主产区金银花种质进行调查、收集与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种质50余份,分别进行了形态标记与迁地种植,在山东平邑建立了金银花种质资源圃;基本查清了全国各主产区金银花的主流种质。结论通过调查和道地性剖析,确定山东平邑、河南新密为金银花的道地产区,河南封丘、河北巨鹿为金银花的新产区,山东平邑是中国金银花种质资源分布中心;并对道地产区与新产区、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的绘制。色谱柱为Agilent ZOBRAX Plus C18(4.6 mm×250 mm,5μm),以0.1%磷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程序波长,柱温35℃。采用SIMCA 14.1软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10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的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2.0倍、2.8倍、8.6倍,其中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3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14~0.993之间,表明颗粒剂中的化学成分总体稳定。综合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区分出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质量最佳,均一性良好。[结论]基于HPLC-UV法的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蔓荆子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为蔓荆子配方颗粒甄选原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山东淄博、内蒙古赤峰、安徽亳州和太和三大桔梗产区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进行产区土壤养分和药材的品质及产量评价,对桔梗三大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桔梗三大主产区在栽培区域分布、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桔梗三大产区栽培技术不尽相同,可相互借鉴和提高,进一步强化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蔓荆子不同炮制品对大鼠的解热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酚30mg/kg皮下注射造成大鼠发热模型,造模1h灌胃给予2.43g/kg云南蔓荆子和山东蔓荆子及不同炮制品1次,于药后1h、2h、3h、4h测大鼠肛温,观察蔓荆子不同炮制品对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结果:2.43g/kg云南蔓荆子和山东蔓荆子的生品能明显降低大鼠体温,2.43g/kg山东蔓荆子不同炮制品(微炒、炒焦、炒炭品)也能明显降低大鼠体温,且以微炒品作用时间最长。结论:蔓荆子生品及炮制品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以微炒品的解热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福建产蔓荆子的研究现状。方法:对现有福建产蔓荆子的质量研究、生态效应、规范化种植等综合分析。结果和结论:蔓荆子是福建省的地产药材与主药材之一,应对不同部位入药进行研究,综合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山东栽培瓜蒌果皮超微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山东11种类型栽培瓜蒌的分类提供果皮表面超微形态的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山东不同类型的栽培瓜蒌果皮的表面特征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可作为栽培瓜蒌鉴别和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成熟度单叶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总黄酮及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蔓荆子中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厚田黄果和黑果分别鉴定了35,36种化合物,二者相同成分有30种;都昌黄果和黑果分别鉴定了31,27种化合物,两者相同成分有23种。不同成熟度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种类相似,但各成分的含量却存在很大差异。厚田黄果、厚田黑果、都昌黄果及都昌黑果中蔓荆子黄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268%,0.209%,0.226%,0.242%,总黄酮质量分数依次为7.902%,3.540%,3.982%,2.617%。结论:不同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黄果与黑果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熟度对蔓荆子的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蔓荆生根成苗的扦插技术,为大面积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遮荫小拱棚,以干净的河沙作为扦插基质,选用二年生健壮枝、中度木质化、直径长在1~1.5 cm进行插穗。结果结合药剂处理可获得生根率高、质量优的蔓荆苗木。结论产出的幼苗枝长叶茂,叶色深浓,并且整齐一致。本研究所采用育苗方法简单易行、周期短,可以规模化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蔓荆子及其不同程度炒制品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蔓荆子及其不同程度炒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处测定吸收度,从而测定蔓荆子各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蔓荆子生品、微炒品、炒焦品、炒炭品、炒过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68‰、5.85‰、7.89‰、8.02%.、0.31‰.结论:随着蔓荆子炒制程度的加重,总黄酮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炒制太过总黄酮基本损失殆尽.  相似文献   

16.
蔓荆子及其不同程度炒制品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蔓荆子及其不同程度炒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处测定吸收度,从而测定蔓荆子各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蔓荆子生品、微炒品、炒焦品、炒炭品、炒过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68‰、5.85‰、7.89‰、8.02‰、0.31‰。结论:随着蔓荆子炒制程度的加重,总黄酮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炒制太过总黄酮基本损失殆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覆盆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探究并进行数字化表征。方法 应用体式荧光显微镜及数码成像技术对该药材聚合果及小核果的外观性状(正面观、侧面观、顶面观、基面观、表面构造)及内在构造(横剖面、纵剖面)进行观察和表征。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其显微组织(横切面、粉末)特征进行观察和表征。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其表面结构及横剖面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结果 进一步对覆盆子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明确并数字化表达;对资料尚存异议的几点特征进行明确:中果皮细胞为5~11列;维管束存于内果皮脊状突起的外侧;子叶细胞中有簇晶。结论 本研究为覆盆子其混伪品的鉴别以及市场监管检验、标准修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聚合果类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特征数字化表征规范的建立,以及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探索奠定基础,为中药数字标本平台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南五味子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建平  王彦涵  陈道峰 《中草药》2003,34(7):646-649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蔓荆子生品及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探讨该药材的炮制机制。方法:以索氏提取器提取21批蔓荆子生品及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分别对生品及炮制品组内相似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相似度0.922的生品及其炮制品进行组间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炮制对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确定组间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蔓荆子生品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基本一致,初步鉴定了60个化合物;基于所鉴定的成分,进行无监督的PCA,得分图显示生品、炮制品挥发性成分整体表达上具有一定差异;进一步通过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二者进行建模区分,通过模型判别贡献值及t检验确定了12个炮制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结论:炮制会影响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但对成分的种类无影响,这将为蔓荆子饮片及其炮制工艺考察的质控指标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应用ITS2序列鉴别蔓荆子及其混伪品,收集药材和基原植物样本共46份,通过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和双向测序获得ITS2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 V4.2拼接注释获得序列,应用MEGA5.0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K2P),构建系统发育NJ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蔓荆子药材基于ITS2序列的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NJ树显示蔓荆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分开,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因此,应用ITS2序列能够准确地鉴定蔓荆子药材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