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职业群体高黏滞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转归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370例公务员,368例教师和医务人员,352例工人和农民的血液流变性的各项指标及高黏滞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流变性的指标包括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等。按不同职业分为公务员组、教师和医务人员组、工人和农民组。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公务员组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方程K值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均高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或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血液流变性多项指标的异常和导致高黏滞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在公务员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公务员长期吸烟、饮酒、膳食结构不合理及长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遵医不良等因素,造成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异常,如不及时干预,轻者影响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重者影响微循环血流灌注,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同时提醒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对于血液流变性异常的人群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2.
茶色素对多种疾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色素对多种疾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张祥溢唐伟其研究表明,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均有密切关系。寻求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医药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我们通过对69例多病种患者口服茶色素胶囊前后血液...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cosity Syndrome,BHS),BHS指由一种或多种血液粘滞因素升高而引起的血液流变性异常,主要变化表现在:血细胞和血浆两个方面。血细胞的变化为红细胞比积增加、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增高、聚集性增强。血浆的变化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脂与血液流变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血脂与血液流变性二者的相关性。我们对98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部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检测。发现血脂的代谢异常及血液的高粘、高凝是构成老年心血管病的重要环节,而血脂的改变与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的改变密切相关。现报告如1:。1资料与方法1.1对象9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79年WH()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男55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65.5;女43例,年龄55~sl岁,平均年龄66.5岁。对照组为86例均经健康体化合格者。1.Zt’i;…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酒精性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的改变陈攸*张敏*朱淼*已有许多报导证实饮酒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但饮酒对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影响少见报导。因而我们观察了酒精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  相似文献   

6.
血塞通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魏君 《中国微循环》2004,8(1):37-38
目的观察血塞通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与血液流变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卡托普利片12.5 mg~25mg,1日2次,治疗组加服血塞通片,每次3片,1日3次,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检测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显著的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组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血压随血液流变性变化而改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血塞通片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血压水平也随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皮病患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 -80自动血液粘度仪 ,测定22例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硬皮病患者 ,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硬皮病患者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这种变化可为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 所周知 ,高粘血症可引起微循环障碍 ,要改除微循环障碍 ,改善血液的流变性是一种重要的途径。血液是非流顿流体 ,因此在疾病时 ,血液中的诸多因素 ,可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 ,本文从药物的作用与分类等方面 ,结合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 ,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疗法 ,供临床参考。1 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归类1.1 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亚临床肝素、多种蛇毒制剂、蛇毒清栓酶、链激酶、尿激酶、蚓激酶 (博洛克 )、低分子右旋糖酐、藻酸双酯钠、α 二氢麦角隐停。1.2 降低纤维蛋白原蛇毒素、蛇毒凝血酶、蝮蛇抗栓酶、链激酶、尿…  相似文献   

9.
<正>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凝固性质和血液有形成分变化的科学。肾脏疾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凝血、纤溶及激肽系统的影响,因而导致血液流变性异常,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本文对43例不同原因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受损与血液流变性、球结膜微循环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动影响血液流变性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强度运动不会明显影响血液流变性,大强度极限强度运动对血液流变性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参加体育运动可明显改变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粘度增高、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具紫绀(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流变性改变明显有别于无紫绀(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粘度增高为心脏功能代偿表现之一;法乐氏四联症患儿血浆粘度和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结合临床表现,血液粘度、细胞电泳时间、血浆粘度、包括血红蛋白量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病情程度和心脏功能代偿功能的综合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改变成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又是糖尿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糖尿病脑血管合并症的关系,我们对104例Ⅱ型糖尿病人作了血液流变测定,并对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病合并症者与无脑血管病合并症者及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下肢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与脉络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3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应用中药脉络宁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血液粘稠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液同时处于高凝状态。应用脉络宁后血液流变性获得改善,其程度与临床症状及体征呈正比关系。同时认为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导致下肢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544例临床患者中凤预测及随访结果表明中风预测结果++++以下449例,占82.5%,未有中风发病。血液流变性改变是个别指标有异常改变,年龄各组均有出现。+++++以上88例,占16.1%,其中11例中风发病占2.0%,血液流变性在5项主要指标中均有4项以上异常改变,年龄多在60岁以上。出血性中风预测结果7例占1.2%。  相似文献   

15.
50例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例经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液流变、纤维蛋白原、血脂检测,以66例健康人作对照研究,同时对肝癌病人AFP阳性与阴性、肿瘤>7×6cm与≤7×6cm进行血液流变性、纤维蛋白原、血脂指标比较。结果:肝癌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球压积、血沉、血沉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肝癌病人AFP阳性组胆固醇明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肿瘤大、小两组血液流变性、纤维蛋白原、血脂无明显差异(P>0.1)。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从血液流变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检测并与正常组作了对照.结果高血压病人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异常.全血高切、中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体外血栓长度、干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而红细胞体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值及低切率黏度值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性检测指数增高,导致微循环、微血管血流减缓或停滞.出现微循环障碍、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降低,使心肌受损,是高血压病人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和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50例动脉硬化患者4项血液流变指标分析文/姚永忠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认为,血液流变性改变是反映其病变的主要指征之一。因而,探讨其血液流变性对于动脉硬化疾病的...  相似文献   

18.
老年肺心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肺心病血液流变性改变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王靖南*白美芝*茅国新*王忠勇*慢性肺心病多伴有血液流变性变化,特别是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其变化尤为显著,且与血气分析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我们对89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性和血气分析进行了观察分析。1资...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胰岛素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发现高血压组血糖(G)、血胰岛素(In)、及G/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压积二组比较无差异。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增高导致血脂代谢、细胞内钙含量异常,从而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凝聚力,引起血液粘度的增加,血液流变性发生改变;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循环阻力增加、形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斑秃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甲襞微循环血管襻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管襻变短,血液流速较慢,以粒线流、粒流为多见.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斑秃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在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斑秃的同时应考虑联合应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