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 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 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相似文献   

2.
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癌手术中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我们通过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来探讨Ia期NSCLC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41例临床Ia期NSCLC患者进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研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共清扫淋巴结295组,转移42组(占14.2%),其中肺门淋巴结转移33组。纵隔淋巴结中转移9组。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4例,第5、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例。上叶肿瘤转移包括5、7站淋巴结,中下叶肿瘤转移包括4、7、9站淋巴结。结论: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区域性淋巴结引流规律,可行区域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即上叶肿瘤在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时可只清扫上纵隔淋巴结而无须清扫下纵隔淋巴结,中下叶肿瘤无论有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都需要进行上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潘铁成  郑智  李军  陈涛  刘立刚  魏翔 《癌症》2007,26(3):303-306
背景与目的:肺癌手术中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我们通过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来探讨Ⅰa期NSCLC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41例临床Ⅰa期NSCL,C患者进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研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共清扫淋巴结295组,转移42组(占14.2%),其中肺门淋巴结转移33组,纵隔淋巴结中转移9组.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4例,第5、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例.上叶肿瘤转移包括5、7站淋巴结,中下叶肿瘤转移包括4、7、9站淋巴结.结论: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区域性淋巴结引流规律,可行区域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即上叶肿瘤在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时可只清扫上纵隔淋巴结而无须清扫下纵隔淋巴结,中下叶肿瘤无论有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都需要进行上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个月和47.1%。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清扫站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而增高(P < 0.05)。T1~T2的患者中,清扫0~11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各组患者预后差(P <0.05)。T3的患者中,清扫0~16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患者预后差(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杨学宁  林欢  吴一龙 《癌症进展》2010,8(6):549-553
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如T3N1M0)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是一种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疾病,因此完全性的手术切除应包括对纵隔淋巴结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或者纵隔淋巴结采样术(mediastinal lymph nodal sampling,MLS)。  相似文献   

6.
纵隔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用SPSS软件对我院外科治疗1083例非小细胞肺癌建立数据库,对其中147例N2肺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2组中鳞癌发生率最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其预后明显优于肺腺癌(P<0.05)。根治性切除者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姑息性切除者,预后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者(P<0.05)。淋巴结转移数与预后有关,>4枚者预后差(P<0.05)。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外科治疗常规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对达到根治效果和准确分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0%。临床上,早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不同肺叶原发NSCLC的淋巴结转移区域存在一定规律。解剖性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近年来T1期NSCLC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存在较大争议,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已逐渐被大多数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收集经胸腔镜手术治疗74例(胸腔镜组)及开胸手术治疗80例(开胸组)的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同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声音嘶哑、心肺总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在双侧N2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高于开胸组(P〈0.05);2组双侧N1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声音嘶哑发生率及心肺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期NSCLC根治术中,胸腔镜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技术上符合肿瘤外科原则,优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ⅢA-N2期NSCLC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状况,计算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ⅢA-N2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31.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LVI)、N2阳性淋巴结数目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按年龄分层分析提示,上述预后危险因素的影响在年龄≥55岁者中尤为显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T3/T1)、LVI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3期、LVI阳性和N2多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T3期、LVI、N2阳性淋巴结站数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 NSC LC)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方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精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及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是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尽早发现局部淋巴结微转移灶对肿瘤的临床分期以及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极重要的意义.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在肿瘤隐匿性转移检测及分期方面的潜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1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139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细胞病理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分析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用乘积极限法计算生存率,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别,再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晚期NSCLC总的中位生存期8个月,6个月生存率59.9%,12个月生存率35.8%,24个月生存率14.3%.治疗方式分为手术加化疗、化疗加放疗、单纯化疗和对症治疗4组,其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6.4%、32.2%、9.5%、3.0%,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方式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跳跃性与非跳跃性与非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以1982-1994年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76例ⅢA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跳跃组;123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非跳跃组,将纵隔淋巴结分为3个区域,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跳跃组中,有49例(92.5%)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1个区域(L1),而在非跳跃组中有45例(36.6%),纵隔淋巴结转移扩至2或3个区域L2或L3),跳跃组的5年生存率为29.3%,高于非跳跃组(12.2%,P=0.038),且在同一L1上,跳跃组5年生存率(32.1%)亦高于非跳跃组(15.3%,P=0.042)。结论 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独特的一个亚群。  相似文献   

13.
899例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 WD  Wen ZS  Su XD  Lin P  Rong TH  Chen LK 《癌症》2007,26(11):1231-1236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多学科治疗已有十多年.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的改进有可能导致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的改变.本文探讨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1年4月行完全切除术的899例NSCLC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43.5%,中位生存期48个月.其中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60.3%、56.9%、45.7%、23.5%、20.8%、13.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腺癌Ⅱ期及Ⅳ期化疗、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M分期及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是NSCLC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除T分期、N分期、M分期外,组织学类型及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也是完全切除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Cai Y  Wang WL  Xu B  Zhu GY  Zhang SW 《癌症》2006,25(11):1419-1422
背景与目的:很多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患者需要放疗,特别是对脑、骨转移者放疗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放疗对Ⅳ期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87例资料完整的Ⅳ期NSCLC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脑放疗为平行对穿两野全脑照射,骨放疗为单野局部照射,对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和其它转移部位用2维常规分割或3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脑和骨放疗通常采用4周20次共40Gy或2周10次共30Gy的治疗方案,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20~70Gy),其它转移部位的中位照射剂量是46Gy(40~60Gy)。结果: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9个月(8~10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是30.2%和8.9%。有化疗和无化疗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和8个月(P=0.049)。有脑转移、骨转移、其它转移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9个月、1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24.8%、28.7%和3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7%、7.0%和15.3%。单因素分析发现对生存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病理类型和年龄。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高于鳞癌和其它病理类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7个月、9个月(P=0.046);≤60岁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月、8个月(P=0.012);单纯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大于合并有其它转移者(10个月与6个月,P=0.033),而单纯脑转移和同时合并有其它转移的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却无明显差异(9个月与8个月,P=0.3742);肿瘤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是否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不大(10个月与8个月,P=0.066);是否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9个月与10个月,P=0.306)。对脑和骨转移的患者采用4周20次40Gy或2周10次30Gy放疗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病理类型、年龄对Ⅳ期NSCLC患者的放疗疗效有显著影响,全脑和骨转移采用4周20次40Gy或2周10次30Gy放疗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Wang M  Wang CL  Gong LQ  Gu F  Su YJ  You J 《癌症》2007,26(12):1365-1368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以及化疗对其中的哪类患者有益.方法: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可供分析的、左全肺切除术后化疗的51例NSCLC患者为化疗组,给予TP/NP方案化疗.同时随机抽取单独行左全肺切除术的102例NSCLC患者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并化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54.9%、36.1%,对照组分别为76.5%、37.3%、2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或N2期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the first second,FEV1)>2 L的左全肺切除术后化疗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64.9%、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42.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年龄大于或小于等于65岁患者的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FEVI>2 L的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化疗有益于提高生存率,尤其是其中的N2及ⅢA期患者.年龄不是NSCLC患者左全肺切除术后是否化疗的参考指标,年龄大者,如术前肺功能好仍需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96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Ⅰ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N2,占14.3%(28/196),腺癌、鳞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2/117)、7.6%(6/7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ⅠA期、ⅠB期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5%(5/67)、17.8%(23/12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上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80.0%在上纵隔,下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6.5%在下纵隔,上、下叶肿瘤均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Ⅰ期周围型NSCLC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隔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N_1~N_2期NSCLC患者,其中2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121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根据N分期、原发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个数占清扫淋巴结总数的百分率)分别分组,分析术后放疗在各组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终点为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对于N_2期患者,术后放疗能改善总生存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大小均对术后放疗价值有明显影响.根据淋巴结转移度及原发肿瘤直径将N_2期病例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第二组符合下列条件中一项:肿瘤直径>3 cm或淋巴结转移度>33%,第三组肿瘤直径>3 cm并且淋巴结转移度>33%.三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和未接受术后放疗的5年LRFS分别为55%和60%(χ~2=0.03,P=0.869),42%和50%(χ~2=0.31,P=0.547),62%和52%(χ~2=4.25,P=0.036);5年0s分别为22%和50%(χ~2=1.65,P=0.199),26%和22%(χ~2=0.13,P=0.786),42%和16%(χ~2=15.33,P=0.000).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影响NSCLC术后放疗疗效,对肿瘤直径>3 cm且淋巴结转移度>33%的N_2期NSCLC,加用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文献报道,部分伴有脑、肾上腺、肺等部位同期孤立性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仍可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获得长期生存.研究表明原发灶局限于Ⅰ、Ⅱ期,没有或仅有单处纵隔淋巴结受累且孤立性转移灶能手术完全切除的病例可能通过手术获益,进一步了解预后相关因素,将更有利于发挥外科治疗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Ye B  Zhao SH  Liu XY 《癌症》2007,26(7):795-797
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较,小细胞肺癌具有更快的肿瘤倍增时间、快速生长以及易于早期转移的特点.以往认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不适合手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是化疗和放疗.但是许多研究表明手术对于早期局限型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有益,特别是T2N0的患者,同时手术治疗能够防止其局部复发.但临床分期超过T2N0的患者,手术无益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对于手术治疗适合哪一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手术如何联合化疗以及手术的方式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Huang LJ  Chen SX  Luo WJ  Jiang HH  Zhang PF  Yi H 《癌症》2006,25(11):1361-1367
背景与目的:癌细胞分泌蛋白是潜在的血清标志物,而且对肿瘤的早期筛选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肿瘤细胞分泌蛋白对于肿瘤血清标志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鉴定肺癌细胞分泌蛋白,为肺癌血清标志物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收集A549细胞培养液中的蛋白及胎牛血清培养液中的蛋白(对照)进行蛋白双向电泳,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鉴定A549凝胶上特有的蛋白质点。筛选出人属的蛋白质点后,应用RT-PCR方法检测其在肺癌组织及配对远处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检测培养液及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水平。结果:鉴定出人属的蛋白质点14个,包括肌动蛋白、!烯醇酶(alphaenolase,ENO1)、Mn-SOD、谷胱苷肽S转移酶P(glutathioneS-transferaseP,GSTP1-1)、二氢二醇脱氢酶(dihydrodioldehydrogenase,DDH)、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mutase1,PGAM1)、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受体(glucose-dependentinsulinotropicproteinreceptor,GIPR)、肽基脯氨基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A,PPIA)、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protein,PEBP)、蛋白基因产物9.5(ubiquitincarboxyl-terminalhydrolaseisozymeL1,PGP9.5)、peroxiredoxin1(PDX1)、galectin-1及专利蛋白WO0222660等。RT-PCR检测示ENO1、DDH、PEBP、PGP9.5、PDX1、PGAM1、PPI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酶活性检测发现A549培养液中存在Mn-SOD,且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Mn-SOD。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分泌蛋白进行了鉴定;发现多种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分泌蛋白基因,其中首次发现ENO1及PEB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Mn-SOD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泌型血清标志物。该研究为非小细胞肺癌血清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