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分析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结果 2006-2013年NISS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一直居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第二位,但占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男女性别比值为1.82,17岁年龄段占10.86%;机动车车祸病例占66.44%,7、8月、周末和17:00-18:00时为高发期,65.42%的伤害是发生在驾乘交通工具时;伤害性质73.53%为挫伤/朦伤,伤害部位33.81%为头部,轻病例占76.42%,伤者74.86%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问题不容忽视,中学高年级男生和学龄前男童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全国伤害监测暴力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2006-2013年监测数据,分析暴力病例占伤害病例构成趋势、人口社会学特征、暴力事件基本情况及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 2006-2013年暴力病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暴力病例50 333人,男性36 049人,女性14 284人,暴力病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者分别占41.2%和27.3%; 24.0%的暴力发生时间是在22:00至次日02:59;0 ~4岁组及≥65岁组暴力发生在家中的比例分别为30.2%和28.5%,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暴力的干预应同时关注针对女性和男性的暴力,重视家庭暴力中虐待儿童和老年人的问题,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鼓励居民在22:00前入睡.  相似文献   

3.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男童是女童的2倍以上(2.22、2.15、2.15),伤害病例以5~14岁年龄组为主(50.74%、49.75%、49.75%).3年中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44.14%、45.68%、47.15%)、道路交通伤害(15.71%、14.46%、13.79%)和钝器伤(13.20%、12.92%、12.40%).各年度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4.96%、36.86%、38.84%)、学校与公共场所(24.72%、19.80%、21.19%)、公路/街道(21.21%、19.63%、19.33%).各年度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34.88%、35.84%、37.07%)、上肢(28.00%、28.21%、27.81%)、下肢(21.86%、21.49%、21.31%);以非故意伤害(93.01%、92.66%、90.58%)、轻度伤害(78.50%、81.20%、81.52%)、接受治疗后回家为主(82.37%、85.19%、84.84%).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分布差异较大.结论 中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就诊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且与儿童伤害死亡谱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18岁儿童头外伤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4年NISS共收集儿童头外伤病例47690例,男童32542例,女童15148例。1~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43.47%)。10月份、18:00是儿童头外伤的高发期。儿童头外伤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跌倒/坠落(69.57%)、钝器伤(14.23%)、道路交通伤害(11.01%)。儿童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家中(44.98%)、公共居住场所(19.65%)和公路/街道(15.81%)。儿童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77.88%),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7.32%),体育活动(5.72%)。2014年儿童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5.35%)、挫伤/擦伤(71.69%)、轻度伤害(85.27%)、治疗后回家(90.25%)为主。结论 2014年NISS收集的儿童头外伤病例男童多于女童,家中是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监测的3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其中男性(2006-2008年分别为64.63%、64.07%和64.38%)多于女性(分别为35.37%、35.93%和35.62%);病例构成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分别为36.04%、34.82%和34.28%)、15~29岁(分别为30.74%、31.57%和30.13%)、45~64岁(分别为20.28%、20.70%和22.8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分别为98.34%、99.07%和99.07%);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21%、33.74%和35.77%)及下肢(分别为24.08%、24.54%和23.9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分别为56.47%、57.92%和58.89%)及骨折(分别为17.70%、15.84%和15.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63.69%、67.24%和65.68%);伤害结局以病例在医院门(急)诊治疗后返家为主(分别为59.43%、63.76%和62.80%).结论 2006-2008年在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无明显变化,青壮年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2006-2010年河北省儿童伤害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各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0738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4: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2,P〈0.01);前5位伤害病例的原因依次是跌倒或坠落(38.94%)、机动车车祸(19.04%)、钝器伤(18.69%)、刀或锐器伤(7.15%)和非机动车车祸(6.71%)。钝器伤是15—17岁年龄组的首位伤害原因;火器伤、烧烫伤、窒息或悬吊、溺水和中毒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或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78.38%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儿童伤害以跌倒或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为主,监测的儿童病例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儿童青少年中应积极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0 ~ 14岁儿童伤害医院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和现况特征,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分析儿童伤害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结果 2006-2014年安徽省共监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3 374例,占全部病例的12.56%,该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安徽省0~14岁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09,一天中伤害发生高峰为9:00和16:00~17:00,跌倒/坠落占66.30%,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前三分别是家中(39.40%)、学校与公共场所(24.01%)、公路/街道(19.57%),70.18%的伤害是发生在休闲活动时,伤害部位41.44%为头部,轻度伤占90.90%,伤童中94.26%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儿童伤害是重大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儿童伤害是可预防的,儿童既是伤害的弱势群体又是伤害的重点干预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儿童以及家长和学校老师开展伤害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6-2013年全国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13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当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波动较平稳。2013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当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较2012年比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38,P<0.001)。2013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18,P<0.001),年龄多集中在15~64岁年龄组。2013年城市地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全部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52.11%)高于农村地区(4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27,P<0.001)。伤害部位以下肢 (29.08%)和头部(24.82%)为主。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73.54%)、骨折(10.72%)和扭伤/拉伤(5.49%)。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80.49%),伤害结局以病例治疗后回家(82.34%)为主。结论 2006-2011年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当年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比例波动较平稳,2013年较2012年比例上升。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多为青壮年人群,应根据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性别、年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毒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年我国中毒伤害事件的流行状况,为我国中毒预防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分析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43个监测点中毒病例一般信息、中毒事件基本情况、临床信息等,利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共计345897例,其中中毒病例8884侧,占2.57%,在伤害原因构成排序中排第7位.中毒类型最多的是酒精中毒,占30.3%,其次分别为药物中毒(20.9%)、农药中毒(18.2%)和一氧化碳中毒(13.1%),女性"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比例高于男性,男性"酒精中毒"和"有毒动物叮咬中毒"比例高于女性,女性"自残/自杀"和受"暴力/攻击"的比例高于男性.农村"自残/自杀"和受"暴力/攻击"的比例高于城市.中毒人群中,最多的是青年(6171例),占总病例的69.46%,青年"自残/自杀"的病例数为1924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组, "农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病例数最多,发生在"家中"的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1.32%, "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37.53%. [结论]酒精中毒病例数在所有中毒类型中排在第1位,青少年限酒工作在我国亟待加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构成我国农药中毒的主要部分,日常生活毒物接触需要重点关注,安全贮存农药,普及农药使用安全应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精神类药物监管,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自残/自杀性中毒,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青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头外伤病例总体分布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3年NISS共收集头外伤病例195 189例, 男性病例是女性的2倍以上, 30~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19%)。伤害原因前三位的是跌倒/坠落(42.17%)、钝器伤(27.46%)、道路交通伤害(23.33%)。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41%)、家中(25.02%)和公共居住场所(17.17%)。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54.22%), 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19.73%), 有偿工作(12.95%)。2013年的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6.79%)、挫伤/擦伤(65.18%)、轻度伤害(78.87%)、治疗后回家(82.02%)为主。结论 2013年NISS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劳动力人口是头外伤发生的重点人群, 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5月 15日 ,我们接到哈巴河县卫生防疫站发生“麻疹”的电话疫情报告 ,遂赶赴萨尔布拉克乡寄宿学校现场调查处理。患者系 4 3例学生 ,男 2 1例 ,女 2 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38~ 39℃ ,咽痛 ,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面、颈及躯干有红色斑丘疹 ,大小不等 ,无畏光、喷嚏、干咳等症状 ,7例患者可见口腔白色黏膜疹。患者接触史不详 ,大部分学生有麻疹免疫史 ,对 2 6例患者检测麻疹IgM及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 ,血常规 2 5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在 (10~ 2 0 )× 10 9/L之间 ,同时采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 ,有 2 1例患…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布特征.方法 针对中毒病例一般信息、中毒事件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2.57%、2.48%和2.52%,在所有伤害原因中居第六位;初中文化程度病例最多,病例职业分布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为主;中毒事件发生地点以家中最多,中毒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为主,发生时点以20:00病例数最多;中毒类型最多的是酒精中毒,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自残/自杀病例构成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主要中毒类型是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65岁、15~29岁和30~44岁年龄组自残/自杀病例的比例排在前三位.结论 酒精中毒是中毒伤害的首要类型,在青壮年(15~29岁和30~44岁)中比例最高;自残/自杀与药物和农药中毒关系紧密,安全贮存农药,普及农药使用安全,加强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监管力度,是预防农药与药物中毒的关键;儿童和老年人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钝器伤是一种主要的伤害类型,国内外关于钝器伤流行状况、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较少.为了解中国钝器伤发生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分析全国伤害监测系统钝器伤病例的分布情况. 1.资料与方法:数据来源于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钝器伤监测系统.监测对象、监测点和哨点医院及监测内容和方法参照文献[1].监测资料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统一录入,使用SAS 9.1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