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1):862-864
目的探索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早期发现方法和防治模式。方法根据浙江省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运行前后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的平均延迟期、Ⅱ级畸残率、误诊率和发现方式等指标,分析评价监测系统在早期发现工作中的作用。结果监测系统运行后,综合性医疗机构发现并确诊的病例增加(χ2=26.13,P0.05),新发现患者的平均延迟期从37.34个月缩短至17.89个月,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级畸残率从28.38%(21/74)降至12.50%(8/64)(Z=-6.44,P0.05);确诊病例的误诊率从79.73%(59/74)降至26.56%(17/64)(χ2=39.21,P0.05),平均误诊次数从2.6次降至0.8次。结论麻风病可疑症状监测系统有利于早期发现病例,降低Ⅱ级畸残的发生率,是适合在低流行状态下推广实施的防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发热症状监测应用在医院感染发病监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资料分两组,A组采用回顾性病例监测方法抽查出院病历,医院感染病例填表登记;B组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使用研发的实用电子功能模块,在全院住院病例中将体温≥37.5℃患者的信息收集到数据库,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并结合临床早期判断有无医院感染.结果 A组与B组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和病原学送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发热症状为线索引导的医院感染发病监测敏感性高,覆盖面广,成本费用低,监管效果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病学负担.方法 在建立基于全人群的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基础上,分别调查和测算红塔区发热病例的就诊率,就诊病例采样率,样本检测率,检测方法灵敏度和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率等,根据食源型疾病的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对当地伤寒、副伤寒的实际发病数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 发热症状监测系统一年内共监测红塔区发热病例6642例,采样并检测6570例,采样率为98.92%,检测率为100%.确诊居住在红塔区的甲型副伤寒阳性病例354例.调查发现发热病例就诊率为73.53%,其中10岁以下儿童就诊率为100%.依据参考文献假定血培养法检测甲型副伤寒的灵敏度为70%,病例网络报告率为90%,经倍数校正后估算红塔区甲型副伤寒年发病数为965例(95%CI:745~2284),年发病率为220.33/10万(95%CI:170.1~521.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44岁组(318.27/10万).结论 玉溪市红塔区甲型副伤寒处于高流行状态,15~44岁组为高发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缓甲型副伤寒的高发态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urden of paratyphoid fever A in Hongta district, Yuxi city, Yunnan province from May 1, 2008 to April 30, 2009 so a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Based on the Fever 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 information as attenda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fever, rate of patients being sampled, laboratory testing rate, sensitivity on the detection of blood culture and the rate of case reporting etc.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yramid model of food-borne disease on disease burden, the local actual incidence of paratyphoid fever A was estim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Under the Fever 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 there were 6642 fever cases being detected, among whom 6570 cases were sampled and undergone testing, with the sampling rate as 98.92% and all the samples received laboratory testing. There were 354 positive cases of paratyphoid fever A reported,all from the Hongta district. Data showed that the attendance rate of the feverish patients was 73.53%,with the highest rate seen in whose under 10 years old (100%). Assum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paratyphoid fever blood culture was 70%, and the case reporting rate was 90%, we estimated that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paratyphoid fever A in Hongta was 220.33 (95% CI: 170.1-521.4) per 100 thousand, with 965 (95%CI: 745-2284) as new cases. Among all the age groups, the incidence in the age group from 15 to 44 years old was estimated to be at the highest (318.27 per 100 thousand).Conclusion Hongta seemed to be an endemic region for paratyphoid fever A,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ccurred in the age group of between 15 and 44 years old.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urgent need to carry out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risk factors and to implement targete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4.
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疾病监测可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形成有用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送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人群和机构,为决策、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疾病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症状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疾病监测手段,被许多城市与地区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中。本文以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和2005年苏格兰G8峰会开展的症状监测为例,描述症状监测在大型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分析该监测手段的特点,为今后同类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进行评价,对疫情暴发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疾控中心于2012年9月起在辖区34年学校中选取7所监测点学校,开展学生因病缺课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并与监测点医院数据进行比对,对症状监测系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12年9月3日—2013年1日15日(1个学期),监测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共报告缺课学生人数540例,符合流感样病例人数255例,占47.22%,普通感冒244例,腹痛、腹泻13例,肺炎11例。7所学校及时发现5所学校流感暴发事件,均为甲3型季节流感。其中2所中学,3所小学。5所学校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170例,波及人数506例,平均罹患率为3.09%。哨点医院监测发现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较学校监测时间晚了17 d。结论通过对学校症状监测,可对传染病疫情及时预警,补充哨点医院监测系统中的不足,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以来,美国炭疽生物恐怖事件、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出现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建立了全球传染病突发预警和应对网络(the G lobaloutbreak A 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1]。中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都把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症状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监测中的效果.方法 数据收集通过临时安置点医务室医生使用的"接诊登记表",数据日分析、解释、分发由当地CDC受指派医务人员执行,监测到的数据按症候群分成4类,包括呼吸道症候群(咳嗽、咽痛、流涕),消化道症候群(每日腹泻次数、恶心、呕吐),发热症候群(体温≥37.3℃)和其他症候群(头昏、头痛、乏力及其他症状),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结果 总计人群中有7566(73%)就诊人次,共识别了44%呼吸道症候群,9%消化道症候群,1%发热症候群,46%其他症候群.21%(1578/7566)的就诊者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男女性别比为0.76:1.呼吸道、消化道、发热症候群总计4380组,就诊高峰发生在2006年3月30日和4月3日.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病例,经血样检测后排除麻疹,避免了大面积接种麻疹疫苗.共发现71例发热患者,其中高热患者8例(体温≥39℃).报告一起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全部21例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后证实是硫化氢引起的急性眼刺激征.结论 症状监测有助于监测传染病病例,能迅速显示症候群消长趋势,实施成本低廉,在突发事件中实施有效可行,对类似的事件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SARS早期预警症状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发热病例”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全省发热病人尤其是发热呼吸道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SARS早期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湖南省二级以上医院1~6月就诊发热病人的基本信息,用Excel录入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监测共报告发热病人113823例,其中发热呼吸道病人76937例,占发热病人总数的67.59%;发热肺炎病人9990例,占发热病人总数的8.78%,报告SARS预警病例4例,无SARS疑似和确诊病例报告。结论 选择在医院对发热病人进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SARS病人(疑似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和分析无锡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2个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系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建立无锡市发热呼吸道监测预警限值,评价监测系统在流感暴发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 对2005-2010年无锡市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法建立预警上限值,分析其对流感暴发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和SARS预警监测数据即急性(发热)呼吸道疾病(ARI)显示2个监测数据均有3个明显的高峰,分别是2006年第11 ~ 14周、2009年第33 ~ 36周和2009年第46~48周,两条移动平均线趋势基本一致;病原学监测显示每年的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峰与ILI和ARI高峰期相吻合,2006年主要是B型的暴发流行和A(H1N1)亚型的散发为主,而2009年8、9月份出现4种毒株共同检出的现象,但逐渐被新出现的甲型H1N1毒株代替.EWMA预警结果显示,ARI和ILI 2种监测数据在2005年第47周、2006年第11 ~13周、2009年第11周、33 ~34周、36周、46周均出现预警,这与无锡市2005-2010年期间流感暴发疫情监测情况一致.结论2个监测系统同时出现的预警信号和实际流感暴发疫情基本吻合,利用EWMA法对多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比对单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更加科学和可靠,在流行时间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发传染病的频频出现、旧传染病的卷土重来以及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剧,传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面临新的挑战.症状监测以其能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暴发信号的特点而得到发展.此文系统阐述了症状监测的概念、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对症状监测工作的认识.方法 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在武汉市承担的卫生部/WHO"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项目-提高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发病能力"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就监测点医院项目参与人员对症状监测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认为症状监测能在早期预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传统疾病监测的重要补充;但在完全手工登记、报告的情况下,在门诊量大的医院较难坚持.结论 与医院信息系统结合的电子化监测应成为症状监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湖北省潜江地区基于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系统的数据上报质量对该系统预警灵敏度的影响。方法 计算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系统运行期间数据质量评估指标(迟报率、缺报率);使用半合成模拟暴发数据及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多种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筛选最佳预警模型;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对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与系统灵敏度进行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潜江地区累计上报总症状179 905例,迟报8 744次,平均每月迟报416次,总迟报率为16.45%;缺报2 566次,缺报率为4.83%。与其他预警模型(累积和模型、休哈特模型、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早期异常报告系统模型)相比,移动平均法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AUC=0.93);与其他模型相比,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监测系统运行期间,系统预警暴发的灵敏度介于84.89%~97.25%之间。缺报率对监测系统灵敏度有影响,即当缺报率>2.78%时,系统灵敏度迅速下降,未观察到迟报率对灵敏度有影响。结论 湖北省潜江地区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系统的数据报告质量影响该系统的预警灵敏度,在此次设定参数的前提下,主要是数据的缺报率对系统灵敏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十年来,症状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卫生监测手段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相对于基于病例诊断的传统公共卫生监测手段,症状监测是对临床诊断前患者相关的非特异性信息进行监测[1].相关研究表明,症状监测可应用于公共危机应对(如生物恐怖事件早期发现[2,3]、自然灾害传染病应急监测[4]),早期探测新发传染病[5],掌握疾病发病水平与流行趋势(如急性迟缓性麻痹综合征监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6,7]),以及大型体育活动与政治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公共卫生保障[8,9].  相似文献   

15.
WHO一直把伤寒和副伤寒发病列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伤寒和副伤寒的典型临床症状体征主要以持续性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为特征,但临床表现逐渐呈不典型化和轻型化,尤其是副伤寒常以持续发热为主要特征.这种早期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缺乏实验室检测,给临床及时正确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误诊和诊断滞后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传染源得不到及时控制,易引起暴发或地方性流行.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近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多疾病监测中得以运用.公共卫生工作者开始尝试利用症状监测的思想,针对伤寒和副伤寒以持续高热为主的临床特点,来设计发热症状监测系统,以提高伤寒和副伤寒防治水平.现将相关信息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云南省边境地区建立持续动态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及时性,以提升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 选择3个边境县,以全覆盖的方式,于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持续监测医疗机构14个症状及6个症候群,收集小学每天学生缺勤信息和边境口岸入境人员发热信息,构建基于手机和电脑平台的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结果 采用EARS-3C和Kulldorff时空扫描的预警模型,发现皮疹、流感样症状和小学缺勤等多个监测信号源对手足口病、流感和水痘等常见传染病预警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前1~5 d预警)。系统简便易用,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强,以交互式图表及可视化地图的方式展示,相关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监测数据情况和预警信号的变化,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结论 该系统科学有效、操作方便,能实时发现边境地区常见传染病的暴发或聚集事件,实现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本地及跨境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s the gathering of data for public health purposes before laboratory or clinically confirm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terest in syndromic surveillance has increased because of concerns about bioterrorism. In addition to bioterrorism detection, syndromic surveillance may be suited to detecting waterborne disease outbreaks. Theoretical benefits o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nclude potential timeliness, increased response capacity, ability to establish baseline disease burdens, and ability to delineate the geographical reach of an outbreak. This review summarises the evidence gathered from retrospective, prospective, and simulation studie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for waterborne disease detection.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syndromic surveillance mitigates the effects of disease outbreaks through earlier detection and response. Syndromic surveillance should not be implemented at the expense of tradi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should not be relied upon as a principal outbreak detection tool. The utility o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s dependent on alarm thresholds that can be evaluated in practice. Syndromic data sources such as over the counter drug sales for detection of waterborne outbreaks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门诊呼吸道症候群信息的来源与构成,描述不同呼吸道症候群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探讨呼吸道症候群数据应用于呼吸道疾病暴发、流行预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广州市某综合医院的信息系统(HIS)资料,对门诊病例信息进行症候群分类;比较不同呼吸道症候群数据的时间分布,选择与流感样病例(ILI)有相似趋势的数据,通过交叉相关分析探讨其应用于呼吸道疾病预警监测的意义.结果 门诊主要呼吸道症候群包括上呼吸道感染(51.20%)、气管/支气管感染(18.80%)、哮喘(17.52%)等,肺部感染仅占2.26%.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咳嗽、哮喘等症候群以及门诊X线检查例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现病例数的时间分布趋势类似,均存在两个季节高峰.对1~28周数据进行时间交叉相关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与前移4周的ILI相关性最佳(r=0.739,P<0.01),上呼吸道感染与前移5周的ILI相关性最佳(r=0.714,P<0.01);X线检查例数及肺炎/ARDS表现病例数均与前移1周的ILI相关性最佳(r=0.858,P<0.001;r=0.821,P<0.001).结论 HIS中的门诊病例信息可应用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症候群预警监测.门诊肺部感染数据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及时性,可作为首选预警症候群资料;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数据的意义次之;X线检查及肺炎/ARDS表现病例数据的监测及时性稍差,但特异性较好,可辅助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症状监测在新发传染病和暴发疫情预警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症状监测作为疾病监测的补充方法,以近于实时的速度对新发传染病和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预警,大大提高了疫情发现的敏感性和公共卫生预警能力,在国内外得到高度的重视和推广,在我国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检索,描述了症状监测在新发传染病和暴发疫情预警中应用的进展及优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症状监测在基层应用中存在推广应用成本昂贵、医疗机构缺乏信息平台、未能建立数字化的实时预警系统,以及需要建立多方位的公共数据交流平台等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在未来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推广症状监测,需立足现有条件,提高监测效率,并与传统的疾病监测系统和先进的实验室网络体系有机结合,迫切需要建立数字化信息系统来实现实时预警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