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随访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天津市MSM人群随访干预效果,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天津市通过MSM活动场所和移动互联网招募MSM,建立前瞻性开放队列,并每6个月施加随访干预,评价随访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共招募MSM 1 822人,符合纳入标准1 007人,累积随访干预时间为2 216.96人年,HIV共阳转39例,HIV阳转密度为1.76/100人年。梅毒阴性934人,累计随访观察时间为1 959.94人年,梅毒阳转100例,梅毒阳转密度为5.10/100人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随着宣传和干预活动很快发生改善;与同性性伴、同性固定性伴、同性临时性伴发生肛交的比例在干预后增加,但肛交安全套的使用率也有所增加;随访干预超过3次后安全套使用率有所下降。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0.81,95% CI:0.68~0.98),艾滋病知识知晓(aOR=0.52,95% CI:0.36~0.75),最近6个月曾接受过安全套宣传(aOR=0.60,95% CI:0.49~0.74),样本来源为移动互联网(aOR=0.85,95% CI:0.73~1.00),累计干预1次(aOR=0.55,95% CI:0.45~0.66)、2次(aOR=0.38,95% CI:0.30~0.49)、3次(aOR=0.26,95% CI:0.20~0.35)、≥4次(aOR=0.24,95% CI:0.17~0.33)是无保护肛交的保护因素;最近6个月曾被诊断为性病(aOR=1.43,95% CI:1.06~1.96),最近6个月使用过助性剂(aOR=1.22,95% CI:1.02~1.47)是无保护肛交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过随访干预后,天津市MSM队列HIV和梅毒感染处于低水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发生改善,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升;但MSM人群发生无保护肛交的影响因素很多,建议专门开展MSM人群无保护肛交的持续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MSM的HIV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用药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PrEP/PEP工作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7月在山东省7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城市样本量为400人。收集MSM社会人口学、性行为、PrEP/PEP用药等信息,并采集血标本做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MSM共2 815人,以≤30岁(55.7%,1 569/2 815)、未婚(68.6%,1 931/2 8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6.5%,1 590/2 815)为主。PrEP用药者占9.2%(258/2 815);PEP用药者占10.8%(305/2 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4.04,95%CI:1.25~13.01)、自我认知HIV感染风险较低(aOR=1.76,95%CI:1.16~2.68)、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51,95%CI:1.10~2.09)、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1.69,95%CI:1.16~2.47)、使用新型毒品(aOR=1.53,95%CI:1.11~2.11)、接受同伴教育(aOR=1.56,95%CI:1.03~2.37)、知晓别人PrEP用药(aOR=3.29,95%CI:2.48~4.36)、HIV抗体阴性(aOR=8.40,95%CI:1.12~63.12);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低的相关因素为主要性伴为临时性伴(aOR=0.67,95%CI:0.49~0.90)。MSM中P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30岁:aOR=2.41,95%CI:1.02~5.69;31~49岁:aOR=3.33,95%CI:1.42~7.85)、自我认知无HIV感染风险(aOR=1.87,95%CI:1.12~3.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68,95%CI:1.23~2.29)、使用新型毒品(aOR=3.86,95%CI:2.94~5.07)以及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4,95%CI:1.12~2.12)。结论 山东省MSM的PrEP/PEP用药比例较高。应加强同伴教育和自我认知HIV风险教育,提高MSM中PrEP/PEP用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互联网+”干血斑HIV核酸检测策略了解MSM的HIV核酸阳性率及MSM感染HIV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1 375位MSM,采集干血斑样本并邮寄到实验室进行HIV核酸检测。调查对象凭检测条码到指定网站查询检测结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M感染HIV的影响因素。结果 MSM中新发现HIV感染者的HIV核酸阳性率为9.7%(131/1 349),HIV抗体阳性率为8.3%(112/1 349)。HIV早期感染者占新发现的HIV核酸阳性者的14.5%(19/131),检测核酸阳性距最后1次高危行为时间间隔为6~120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包括30~39岁(与<30岁者比较,OR=1.88,95% CI:1.07~3.29)、月收入≥8 000元(与无收入者比较,OR=0.42,95% CI:0.19~0.96)、最近6个月肛交行为中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与最近6个月未发生肛交行为或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相比,OR=2.22,95% CI:1.45~3.40)、使用过Rush Poppers(与未使用过Rush Poppers者相比,OR=2.33,95% CI:1.49~3.64)、使用过毒品(与未使用过毒品者相比,OR=5.43,95% CI:2.32~12.69)、没有固定性伴(与有固定性伴者相比,OR=1.74,95% CI:1.13~2.68)。结论 北京市MSM的早期感染者占有较大比例,开展“互联网+”干血斑HIV核酸检测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早期HIV感染者,有助于减少二代传播。有必要在MSM中开展禁毒、禁用Rush Poppers、推广使用安全套、倡导稳定性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及在贵州省MSM中的适用性。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MSM研究对象,应用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包括8个风险评估问题)进行调查,结合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评估工具的风险预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招募3 379例MSM,HIV感染率为3.3%(111/3 379)。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风险得分平均值分别为(12.15±3.08)和(12.07±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按照决策树原理,个体风险得分为3类:≤11.96、11.97~和>14.80分,HIV感染率分别为0.8%、4.3%和8.6%,个体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趋势χ2=88.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相比于得分≤11.96组,得分11.96~14.80组和>14.80组的aOR值(95%CI)分别为6.34(3.38~11.88)和14.07(7.44~26.61);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中,苗族高于汉族(aOR=1.83,95%CI:1.04~3.2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或大专(aOR=2.50,95%CI1.06~5.88),双性恋高于同性恋(aOR=1.95,95%CI:1.19~3.19),既往未检测HIV者高于HIV检测者(aOR=1.53,95%CI:1.01~2.33)。对HIV感染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710~0.792,P<0.001),约登指数最大的点为个体风险得分为1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8和0.412)。结论 贵州省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可以较好地用于评估MSM个体的HIV感染风险,但该工具的特异度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MSM新型毒品滥用和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4-7月在山东省9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每个城市招募样本量为400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MSM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学和接受HIV干预服务等信息,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进行HIV新发感染检测,并计算HIV新发感染率指标。结果 共调查MSM 3 624人,年龄(32.70±9.33)岁,以≥30岁(59.52%,2 157/3 624)、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5.99%,2 029/3 624)、未婚/离异/丧偶(57.70%,2 091/3 624)和性取向为同性恋者为主(86.26%,3 126/3 624)。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占32.95%(1 194/3 624);曾使用新型毒品占27.48%(993/3 613);HIV抗体阳性率为3.12%(113/3 624),HIV新发感染率为2.61%(95%CI:1.73%~3.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新型毒品滥用的相关因素包括未婚/离异/丧偶(相比于已婚/同居,aOR=1.43,95%CI:1.22~1.6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aOR=1.47,95%CI:1.25~1.72)、主要寻找男性性伴场所为互联网/交友软件(相比于酒吧/浴池/公园等,aOR=1.76,95%CI:1.41~2.19)、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相比于未发生无保护肛交,aOR=1.33,95%CI:1.13~1.57)、最近1年患过性病(相比于未患性病,aOR=2.77,95%CI:2.04~3.76)。MSM 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相比于未发生无保护肛交,aOR=2.51,95%CI:1.25~5.01)、最近1年未接受HIV干预服务(相比于接受HIV干预服务,aOR=3.89,95%CI:1.30~11.60)、梅毒阳性(相比于梅毒阴性,aOR=8.18,95%CI:2.98~22.48)、曾使用新型毒品(相比于未使用新型毒品,aOR=4.75,95%CI:2.32~9.70)。结论 山东省MSM新型毒品滥用现象较为普遍,新型毒品滥用会增加HIV新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MSM的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2019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9年4-7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检测HIV新发感染者,根据中国CDC推荐的基于亲和力方法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计算新发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MSM 4 469人,HIV新发感染率为4.5%(95%CI:3.4%~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 40岁年龄组、招募途径来自MSM活动场所、艾滋病知识知晓、最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无梅毒现症感染,18~24岁年龄组(aOR=2.083,95%CI:1.087~3.990)、招募途径来自VCT门诊(aOR=2.125,95%CI:1.175~3.843)、艾滋病知识不知晓(aOR=2.456,95%CI:1.109~5.43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aOR=3.553,95%CI:2.143~5.889)、梅毒现症感染(aOR=2.414,95%CI:1.033~5.462)的HIV新发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江苏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较高。MSM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需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和促进HIV/梅毒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吉林省MSM人群HIV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0-2015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在艾滋病哨点监测期内,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吉林省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等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哨点样本量≥ 400人。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共监测MSM 7 823人,HIV感染率为5.4%(42/7 823),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110.023,P<0.001)。2010-2015年,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90.0%。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7.0%(2 112/7 823),不同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感染HIV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外省户籍(aOR=1.797,95% CI:1.185~2.726)、网络招募(aOR=1.717,95% CI:1.332~2.215)、最近1年曾诊断过性病(aOR=1.893,95% CI:1.356~2.643)和梅毒抗体阳性(aOR=4.309,95% CI:3.097~5.995);可能保护性因素包括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aOR=0.387,95% CI:0.143~0.557)、最近1年曾检测过HIV (aOR=0.632,95% CI:0.375~0.891)。结论 2010-2015年吉林省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HIV检测率均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定期做HIV检测和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天津市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6-2018年4-6月,连续监测并收集天津市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关性行为、以及HIV、梅毒、HCV感染等信息,各年样本量400人。结果 2016-2018年天津市监测MSM共1 200人,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5.4%(544/1 198),网络招募的MSM既往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趋势χ2=42.742,P<0.001)。HIV感染率为3.3%(40/1 200),HIV-1新发感染率为2.6%(95% CI:1.7%~3.5%),梅毒感染率为6.7%(80/1 200),HCV感染率为0.8%(9/1 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异或丧偶(与未婚者相比,aOR=7.137,95% CI:1.621~31.419)、梅毒抗体阳性(与梅毒抗体阴性者相比,aOR=3.684,95% CI:1.520~8.932)是MSM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与不坚持使用安全套者相比,aOR=0.343,95% CI:0.126~0.932)、既往检测过HIV抗体(与既往未检测HIV抗体者相比,aOR=0.314,95% CI:0.123~0.801)是MSM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2016-2018年天津市MSM人群的HIV感染率较高,梅毒感染风险不容忽视,同性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坚持使用安全套和定期检测HIV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2014年新报告MSM中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婚姻及配偶感染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22周岁的MSM感染者基线和随访信息。根据确诊后180 d内配偶首次HIV检测结果,分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和“检测发现前未发生配偶传播”两种感染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间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22 337例MSM感染者纳入分析,22.7%(5 081/22 337)为已婚有配偶者,3 715例感染者确证后180 d内其配偶进行首次检测,7.6%(282/3 715)配偶为HIV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发现前发生配偶传播的相关因素包括MSM感染者年龄≥60岁(OR=2.64, 95% CI:1.50~4.65)、少数民族(OR=1.93, 95% CI:1.13~3.29)、CD4+T淋巴细胞(CD4)≤500个/μl[CD4<200个/μl: OR=2.91(95% CI: 1.82~4.65);CD4为200~349个/μl: OR=1.98(95% CI: 1.22~3.23);CD4为350~500个/μl: OR=1.69(95% CI:1.00~2.86)]、自我报告不安全性行为(OR=1.92, 95% CI: 1.44~2.58)。结论 应加强MSM感染者中的已婚有配偶者的行为干预和HIV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减少其传播给配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非婚性行为现状,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7-12月,在重庆市渝北区、开州区、江津区和沙坪坝区招募≥50岁男性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样本量8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与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0岁男性HIV感染者698例中,年龄(62.5±8.6)岁。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91%(467/698),最近1年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6.73%(47/69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1.70%(29/4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aOR=0.60,95%CI:0.40~0.91)、年龄≥60岁(aOR=0.61,95%CI:0.41~0.90)和丧偶/离异/未婚者(aOR=0.70,95%CI:0.50~0.98)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aOR=5.90,95%CI:3.34~10.4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丧偶/离异/未婚者(aOR=13.01,95%CI:6.11~27.71)和最近1年使用过助性剂者(aOR=8.72,95%CI:2.76~27.55)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结论 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建议加强性健康知识教育,持续推广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岛市MSM对HIV暴露后预防(PEP)药物使用率及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依托青岛市MSM社会组织,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男性、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或口交、HIV阴性或感染状态未知,估计样本量为566人。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和PEP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结果 MSM研究对象共811人,以25~34岁(53.6%,435/811)、未婚(74.7%,606/811)、月均收入≥5 000元(52.2%,423/811)和在青岛市居住时间≥10年(75.6%,613/811)为主,最近6个月知晓性伴HIV感染状态者占67.1%(544/811)、有HIV阳性性伴者占3.6%(29/8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发生无保护肛交和使用新型毒品者分别占86.4%(701/811)、98.2%(796/811)、80.3%(651/811)。PEP药物使用率为28.4%(230/8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包括离异/丧偶(aOR=5.46,95%CI:1.96~15.17)、月均收入≥5 000元(aOR=2.04,95%CI:1.44~2.89)、性取向为同性恋(aOR=0.40,95%CI:0.22~0.71)、最近6个月有HIV阳性性伴(aOR=2.54,95%CI:1.13~5.71)、最近6个月HIV检测≥3次(aOR=1.46,95%CI:1.04~2.06)。结论 青岛市MSM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PEP药物使用率较低,应加大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倡导知情交友,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探索PEP药物的医保报销方案,降低使用成本,促进MSM在发生HIV暴露后尽早使用PEP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成都市MSM对重复HIV检测阴性的反应及与危险性行为的关联。方法 2022年3-5月与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合作,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研究对象610名MSM。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对HIV检测阴性的反应和性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检测阴性反应与性行为的关联。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579名(94.9%),纳入研究对象354名(61.1%),HIV检测阴性反应得分分别为强化安全(17.03±2.20)分、运气(7.50±1.87)分和低风险感知(8.87±3.6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强化安全与发生群交呈负相关(aOR=0.80,95%CI:0.67~0.95);运气与临时性行为(aOR=1.20,95%CI:1.06~1.35)、不坚持使用安全套(aOR=1.21,95%CI:1.06~1.37)、发生群交(aOR=1.26,95%CI:1.00~1.60)和多性伴(aOR=1.24,95%CI:1.09~1.42)与危险性行为呈正相关。低风险感知仅与多性伴(aOR=1.08,95%CI:1.01~1.15)呈正相关。结论 成都市MSM对重复HIV检测阴性反应的强化安全和运气维度认可程度较高,自身风险感知良好。在提供HIV检测和咨询服务期间,干预策略和风险咨询应重视向对运气认可较高的个体倾斜,帮助其树立安全性行为意识,减少侥幸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确证后婚姻及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卡和2013年12月31日艾滋病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和高危行为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中,66.1%(10 426/15 768)为未婚,69.6%(10 970/15 768)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12年随访到的MSM感染者中,1年后有96.0%(14 451/15 049)仍接受随访,其安全性行为比例从首次随访前的67.7%(9 779/14 451)上升到91.1%(13 277/14 451);发现感染HIV时已婚有配偶的MSM感染者中,64.1%在1年后仍维持有配偶状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40,95%CI:1.138~2.085)、职业为工人(OR=1.430,95%CI:1.131~1.808)、干部职员(OR=1.610,95%CI:1.236~2.098)和农民(OR=1.661,95%CI:1.214~2.271)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更易采取安全性行为。始终无配偶(OR=0.563,95%CI:0.439~0.722)、有配偶变无配偶(OR=0.624,95%CI:0.448~0.870)和无配偶变有配偶(OR=0.444,95%CI:0.288~0.687)较始终有配偶的MSM感染者更易发生危险性行为。结论 规范化的随访管理有助于MSM感染者采取安全性行为,随访过程中需针对无配偶/固定性伴、低文化程度、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HIV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HIV感染状况知情交友(知情交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12月在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和绍兴市,由社会组织和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招募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MSM,招募样本量为793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知情交友行为等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MSM 767人中,最近6个月发生网络临时性行为302人,发生网络型临时性行为、网络/场所混合型临时性行为者分别占62.6%(189/302)和37.4%(113/302)。在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已告知、已询问和已知晓者分别占54.6%(165/302)、49.2%(146/297)和42.9%(82/191),知晓网络临时性伴HIV阴性状况后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75.8%(113/1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未询问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25~34岁(aOR=2.17,95%CI:1.20~3.91)、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数>2个(aOR=2.13,95%CI:1.27~3.57)、不认为网络临时性伴HIV感染风险较高(aOR=1.96,95%CI:1.14~3.35)、既往HIV检测数>1次(aOR=0.38,95%CI:0.22~0.66)。结论 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的意愿较高,但知情交友行为及知晓对方HIV检测结果的比例较低,针对MSM的网络临时性伴较多、认为网络临时性伴感染风险低和HIV检测次数较少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知情交友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分析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4-7月在山东省9个城市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和HIV检测等信息,采集血样用于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MSM共3 008人,将MSM根据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分为固定性伴组(36.83%,1 108/3 008)、商业性伴组(3.06%,92/3 008)和临时性伴组(60.11%,1 808/3 008)。不同组别MSM的年龄、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寻找男性性伴的主要场所、最近6个月新型毒品使用、肛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发生群交行为、未检测HIV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接受同伴教育、梅毒检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1.39,95%CI:1.06~1.83)、已婚/同居(aOR=1.74,95%CI:1.39~2.1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aOR=1.39,95%CI:1.15~1.67)、最近6个月未使用新型毒品(aOR=2.27,95%CI:1.89~2.71)、最近1年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9,95%CI:1.28~1.98)、从未做过梅毒检测(aOR=11.30,95%CI:8.15~15.66)、最近1年未做但以前做过梅毒检测(aOR=5.65,95%CI:4.19~7.62)、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商业性伴(aOR=1.80,95%CI:1.01~3.20)和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临时性伴(aOR=1.50,95%CI:1.26~1.80)。结论 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有所差异,HIV检测比例仍有待提高。今后应针对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和同伴教育等方法扩大MSM HIV检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 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 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 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OR=0.34,95%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OR=0.47,95%CI:0.24~0.93)、初婚(aOR=0.38,95%CI:0.22~0.67)、再婚(aOR=0.36,95%CI:0.20~0.67)与同居(aOR=0.47,95%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OR=0.53,95%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OR=1.52,95%CI:1.09~2.13)、小学(aOR=2.06,95%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OR=1.81,95%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OR=6.21,95%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OR=5.72,95%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结论 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男性性工作者(MSW)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7月,在MSM社会组织协助下,选择无锡市市区MSM主要活动场所,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MSW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piData 3.0和SPSS 17.0软件整理数据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W研究对象500例,其中异性恋者占48.6%(243/500),同性恋者占51.4%(257/500),HIV感染率为5.4%(27/500),其中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HIV感染率分别为3.3%(8/243)和7.4%(19/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P=0.043)。最近3个月肛交以被动方为主,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11.5%(28/243)和28.0%(72/257);最近3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98.4%(239/243)和15.6%(40/257);最近3个月未检测HIV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分别为44.9%(109/243)和20.6%(53/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W异性恋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7.54,95% CI:2.53~37.11)、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aOR=3.76,95% CI:1.15~12.23)、有酒后肛交(aOR=10.91,95% CI:2.29~51.87)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aOR=8.23,95% CI:1.29~52.51);MSW同性恋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包括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aOR=2.94,95% CI:1.17~7.37)、有群交(aOR=4.08,95% CI:1.05~15.81)、未做过HIV检测(aOR=6.58,95% CI:2.01~18.06)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aOR=4.55,95% CI:1.15~18.06)。结论 MSW中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HIV感染率均较高,两类人群的高危行为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MSM对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8-9月通过石家庄市MSM社会组织协助,分享线上问卷二维码,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招募544名MSM作为调查对象,登录“金数据企业版”(https://im.jinshuju.com/users/sign_in)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相关态度、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1名调查对象中,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占59.50%(310/521),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的意愿占90.02%(469/5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检测频次分别为每年1次(aOR=2.72,95%CI:1.42~5.20)、每半年1次(aOR=5.72,95%CI:2.97~11.02)与每个季度≥1次(aOR=8.76,95%CI:4.56~16.83)、发生性行为前询问对方HIV感染状态(aOR=1.94,95%CI:1.15~3.28)和STD史(aOR=1.83,95%CI:1.06~3.14)是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的正相关因素;与同伴讨论HIV检测相关问题(aOR=4.43,95%CI:1.87~10.54)、认为向同伴提出HIV检测建议会影响双方感情(aOR=0.35,95%CI:0.15~0.82)分别是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意愿的正相关、负相关因素。结论 提高MSM主动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双方平等交流及沟通的技巧,是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浙江省有HIV传播风险的HIV感染者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省现存活、HIV确证时间>1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抗病毒治疗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浙江省HIV感染者中,2 275例有HIV传播风险,75.5%(1 717/2 275)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测,梅毒感染率为8.7%(150/1 717)。在梅毒感染的HIV感染者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占11.3%(17/150),病毒载量为50~999拷贝数/ml占38.7%(58/150)和≥1 000拷贝数/ml占50.0%(75/1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OR=2.04,95%CI:1.06~3.96)、同性性传播(aOR=1.53,95%CI:1.04~2.27)、HIV确证前性病史(aOR=1.98,95%CI:1.35~2.92)和病毒载量≥1 000拷贝数/ml(aOR=1.90,95%CI:1.09~3.30)为梅毒感染危险因素,已婚(aOR=0.47,95%CI:0.29~0.76)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有HIV传播风险的HIV感染者的梅毒感染率较高,亟须开展HIV感染者分类管理和针对性强化干预,探索开展多病共防共治,加强HIV感染者梅毒筛查和治疗,降低HIV和梅毒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沈阳市MSM对事件驱动型(在性行为的前后特定时点)暴露前预防性用药(PrEP)预防HIV感染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取社会背景学和性行为特征信息、PrEP知晓度、对特鲁瓦达(Truvada)不同服药方式的接受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服药方式的相关因素。结果 292名MSM参加调查,PrEP知晓率为34.2%,接受事件驱动型服药方案的58.2%(170/292)高于接受日服型(每日定时)服药方案的48.3%(141/292)(χ2=5.785,P=0.02)。半年内男性性伴数>2人(aOR=1.7,95%CI:1.1~2.7)、关心药物有效性(aOR=6.4,95%CI:2.2~18.9)是接受两种服药方式共有的相关因素。存在HIV阳性性伴(aOR=8.1,95%CI:1.0~63.3)、自评HIV中高感染风险(aOR=2.6,95%CI:1.2~6.0)是接受事件驱动型服药方案独有的相关因素。结论 事件驱动型服药方案相比于日服型更易被MSM群体接受。对无法坚持每日服药、自身具有HIV危险感知意识的MSM建议推荐事件驱动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