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因低体重造成的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因低体重导致的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提取1990—2019年5岁以下儿童归因于低体重的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标,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因低体重导致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和DALY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因低体重造成的死亡人数为3.44万例,死亡率为42.27/105,DALY为314.50万人年,DALY率为3 859.31/105。与1990年相比,2019年死亡人数下降86.40%,死亡率下降80.74%,DALY下降了86.08%,DALY率下降80.29%。男童因低体重导致的疾病负担均高于女童。5岁以下儿童因低体重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肠道感染和婴儿猝死综合症的死亡率分别为2.73/105、0.07/105和0.07/105,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在低体重所致的3种相关疾病中保持最高的死亡率和D...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影响儿童体格发育的内外在因素,对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1994年5月至7月在我省按城区,平原,沿海,山区4层整群抽样调查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患病率并对有关27个因素进行调查,资料经EpiInfo软件包处理。结果:5岁以下儿童体重发育状况影响的共同因素有居住区域,出生体重,父母文化指数,近3个月患病次数,各年龄段又有各自不同的重点影响因素,分别是0-5月龄组婴儿的喂养方式,6-24月龄组的年龄,性别,产次,大于24月龄组幼儿的饮食行为,腹泻病,胎别。结论:发展经济,加强科学儿知识的宣教,加强儿童疾病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负担状况及25年间的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3个省的5岁以下儿童主要营养缺乏性疾病负担总体及分病种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丽江市近几年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的发生状况,分析影响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丽江市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健康体检197300人,低体重儿童9855人,低体重平均发生率4.99%,5年间低体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5.85%下降至2008年的3.82%。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居住区域、出生体重、喂养方式、近期患病次数等。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减少低出生体重儿;提倡平衡膳食,科学育儿;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加强儿童疾病管理,是减少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版(GBD 2019)数据, 选取1990—2019年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标化死亡率与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作为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中国和国外5岁以下儿童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差异, 并对中国不同性别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行分析。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全因标化死亡率由1 153.81/10万降至160.39/10万, 全因标化DALYs率由104 426.40/10万降至16 479.01/10万。2019年新生儿早产、先天性心脏异常、下呼吸道感染位列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前3位, 除新生儿早产疾病负担低于北美外, 均远高于西欧和北美同期水平。肺部吸入物和气道异物、溺水在内的非故意伤害类疾病负担均高于西欧和北美。中国5岁以下男童和女童前10位疾病和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 其中多数标化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 但相较于国外仍要加强新生儿早产、出生缺陷、非故意伤害类疾病的防控, 针对性别差异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世界范围内儿童低体重的分布及健康公平的现状,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1997年世界儿童的状况》的相关数据,对发展中国家的5岁以下儿童健康公平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4个国家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平均为32%。其中有47个国家儿童低体重率高于20%,南亚地区则高达52%,地区间儿童健康公平指数PAR=65%、ID=37.5百万。提示:发展中国家儿童低体重分布仍然很普遍,地区间在儿童健康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7.
1990年,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NCHS/WHO标准的参照人群,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评价指标,用Z评分法分别对1990年,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抽样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两次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海口市及其各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5年海口市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为相关部门对5岁以下儿童采取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10—2020年海口市以及各区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变化趋势;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海口市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2021—2025年的患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20年海口市儿童低体重患病率在1.42%~3.42%之间,总体呈逐年单调上升趋势[APC=5.54(95%CI:1.6~9.7,P=0.011)];其中美兰区和琼山区低体重患病率同样呈单调上升趋势;龙华区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拐点出现在2015年;秀英区低体重患病率无明显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海口市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分别为3.25%,3.37%,3.50%,3.62%,3.75%。 结论 未来5年海口市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生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而既往年份各区患病率变化趋势有所差异,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以预防儿童低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分布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福建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及特征。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1 663例,婴儿占75.2%,新生儿占婴儿的62.5%。男女各年龄组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疾病比例最高(44.9%);死亡时间无明显高峰;死亡地点主要在医院(59.1%),最高诊断依据主要是单纯临床诊断(48.8%)、最高级别诊断单位主要是地市级医院(44.8%);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伤害、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共占70.3%。结论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居多,新生儿占婴儿的62.5%。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和伤害居前3位。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0年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相关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降低合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收集合肥市3县7区(包含3个开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肥市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3‰,新生儿死亡率为4.8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8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3.47%;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6.60%。前6位的死因顺位为:早产或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溺水、肺炎、其他先天异常。结论: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和孕期监测;提高产科、儿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新生儿科和产科的合作;开展优生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1~4岁儿童安全管理,农村儿童特别防范溺水意外的发生;切实做好体弱儿童的管理工作,加强基层急性呼吸道疾病标准病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2006-2015年北京市<5岁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实时收集的2006-2015年<5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应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计算其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率的地区和年龄分布,探讨死因构成的年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结果 北京市≤5岁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率由2006年的1.909‰下降到2015年的0.703‰,下降了63.17%;其中新生儿期的降幅最大为71.50%(χ2=57.993,P<0.01);除城区(χ2=3.384,P>0.05)外,远郊和近郊地区<5岁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40.637、50.646,P<0.01)。先天发育异常死亡占<5岁儿童死亡的比例由2006年的32.97%下降至2015年的23.24%,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和新生儿期(χ2值分别为9.395、4.345,P<0.05)。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呼吸系统畸形和其他畸形儿童死亡构成比显著下降(χ2值分别为13.478、7.358、7.912和10.074,P<0.01),染色体异常、多发畸形和消化道畸形下降不明显(χ2值分别为1.004、2.534和0.437,P>0.05)。死因顺位前4位先天发育异常中,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消化道闭锁的儿童死亡率下降明显(χ2值分别为70.868、18.431和9.225,P<0.01),胆道闭锁的儿童死亡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儿童死亡率地区差异明显,远郊儿童死亡率均高于近郊和城区(χ2值分别为45.783、6.649,P值均<0.05)。结论 尽管北京市先天发育异常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仍为<5岁儿童主要死因,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疾病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情况及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上报的福建省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及特征。结果 2007-2010年福建省共报告6 16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28/万,各年龄组即0~岁、1~岁、2~岁、3~岁、4~5岁的死亡率分别为44.89/万、5.48/万、3.28/万、2.38/万、1.76/万。1岁以下占78.74%,1岁以下死亡儿童出生28d内死亡的占64.33%;病例的死亡时间均匀的分布在12个月份,没有明显的高峰时间;死亡地点主要在住院死亡(63.87%),最高诊断依据主要是单纯临床诊断(53.50%),最高级别诊断单位主要是地市级医院(42.96%);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伤害、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合计构成比为69.45%。结论 福建省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死亡居多,婴儿死亡中又以新生儿死亡居多。围产期疾病、先天异常、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三大死因。5岁以下儿童死因中先天性异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循环系统疾病比例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入园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方法:2007年9月1~5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区某镇1所幼儿园入园的全部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在102例受检儿童中,消瘦率、肥胖率、低体重率、超重率分别为1.0%、2.9%、1.0%和1.9%,患龋率为18.63%、贫血患病率为5.88%(均属于轻度贫血)。结论:北京市某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但患龋率和贫血率较高,应加强口腔保健,合理膳食以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1~19岁儿童青少年哮喘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 为优化儿童青少年哮喘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分省研究结果, 比较1990年和201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哮喘的发病、患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描述1990-2019年我国各省份儿童青少年哮喘疾病负担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9年我国儿童青少年哮喘发病人数、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215.41万[95%不确定区间(UI):137.80万~319.76万]、869.07万(95%UI:579.83万~1 312.65万)和78(95%UI:63~106), 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18.23/10万(95%UI:459.47/10万~1 066.17/10万)、2 897.73/10万(95%UI:1 933.33/10万~4 376.75/10万)和0.03/10万(95%UI:0.02/10万~0.04/10万)。相较于1990年, 2019年儿童青少年哮喘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上升[变化率为3.28%(95%UI:-0.66%~7.27%)和0.58%(95%UI:...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0~5岁儿童的睡床习惯,探索睡床方式对儿童睡眠的影响. [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我国12个省市14 883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跃进行现场调查,双录入所有调查数据,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62.48%的儿童与父母同床睡眠,25.20%与父母同房间但不同床睡眠,12.32%单独睡眠.三种睡床方式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但相比于其他两种睡床方式,同床睡眠儿童依赖性强,白天睡眠时间及总睡眠时间相对较短,且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夜醒、磨牙等问题出现比率高. [结论]与父母同房但不同床睡眠是婴儿期比较理想的睡床方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逐步培养儿童独立睡眠的习惯,促进儿童社会独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比较1990年和2017年中国0~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为制定该人群的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选取因跌倒死亡数、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和DALY率等指标,对中国0~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通过比较1990年和2017年相应指标的变化,描述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中国0~19岁人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YLL、YLD和DALY分别是5 321人、42.86万人年、14.24万人年和57.10万人年;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76/10万、141.49/10万、46.99/10万和188.48/10万。男童跌倒疾病负担大于女童,年龄越低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越重。与1990年相比,2017年0~19岁人群中各年龄组的男童、女童跌倒导致的疾病负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死亡数、死亡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下降65.08%、46.63%、47.38%和36.33%;低年龄组疾病负担下降幅度较大。2017年YLD率较1990年增加了73.31%。YLL占DALY比例由1990年的90.84%下降为2017年的75.07%,下降幅度17.36%。结论 与1990年相比,中国0~19岁人群疾病负担有一定幅度下降;跌倒仍然给中国0~19岁人群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以0~4岁人群为重点人群,应继续开展预防跌倒相关研究和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及中国分省数据,采用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数为73 766人、死亡率为29.46/10万、DALY率为2 449.36/10万。男童伤害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高于女童。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伤害疾病负担逐渐降低。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和DALY率前5位地区均依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和DALY率前三位伤害类型均为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暴露于机械性力量。与1990年相比,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男童下降程度略低于女童,各年龄组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除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和重庆市以外,其余各地区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近年来中国0~14岁儿童伤害疾病负担有较明显改善,但伤害仍是中国0~14岁儿童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4岁以下男童的伤害疾病负担仍较严重,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是1~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0~14岁儿童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3年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及1990年和2013年结直肠癌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DALY和DALY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12.15/10万升至2013年20.27/10万,上升66.83%(男性上升72.82%,女性上升55.26%)。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10.57/10万升至2013年11.07/10万,上升4.73%(男性上升9.03%,女性减少3.12%),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从1990年7.79万例升至2013年14.80万例,上升90.08%(男性上升105.36%,女性上升72.14%)。2013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333.16万人年、YLL为320.07万人年、YLD为13.09万人年,YLL是DALY的主要构成部分。1990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201.91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238.54/10万,2013年标化DALY率为224.23/10万,DALY上升65.01%,标化DALY率降低6.00%。各年龄组中,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DALY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总值高于1990年,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990-2017年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研究开放数据,利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IH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IHD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IHD的YLD率、YLL率、DALY率分别为74.2/10万、2 057.2/10万、2 131.0/10万。YLD率为女性高于男性,YLL率和DALY率则为男性高于女性。与IHD有关的24种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导致DALYs、PAF、DALY率排名前5位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1 642.9万人年、54.6%、1 163.1/10万)、高LDL-C(1 394.1万人年、46.3%、987.0/10万)、钠摄入过多(1 090.0万人年、36.2%、771.1/10万)、吸烟(864.7万人年、28.7%、612.2/10万)、坚果摄入不足(745.2万人年、24.8%、527.6/10万)。IHD DALY率由1990年1 116.4/10万增至2017年2 131.0/10万,增长率为90.9%。与1990年相比,2017年15~49岁和≥70岁人群IHD的YLD率增加,且≥70岁人群YLD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4%)高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0.2%)。但YLL率和DALY率的2007-2017年年均增长率(0.6%、0.6%)低于1990-2007年年均增长率(1.3%、1.2%)。与1990年相比,2017年归因于加工肉摄入过多(929.7%)、高糖饮料摄入过多(822.7%)、高BMI(327.3%)的DALYs增幅较大;PAF值增幅最大的为高糖饮料摄入过多(400.0%)。2007-2017年,有8种IHD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上升,7种危险因素的DALY率顺位下降。结论 IHD所致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70岁人群中表现尤为明显。IHD对男性患者的影响主要为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对女性主要为失能所致负担。加强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吸烟和改善不合理膳食习惯等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控IHD的优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