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探究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渗透性及成膜关键基因——附属基因调节子(agr)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利用表面活性剂控制由Se生物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建立Se生物膜渗透模型,检测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对生物膜渗透性的影响;选择在不同时间段,观察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悬浮状态下产膜Se的agr转录水平的影响,从分子水平评估表面活性剂对产膜Se黏附及毒力等可能的作用。 结果 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1、1/2浓度时,均明显影响Se生物膜的渗透性(P < 0.001),增强药物对生物膜的渗透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在0.5、4、12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0.5、4、24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P < 0.001),在12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0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在0.5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1),在12、24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P < 0.001)。 结论 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Se生物膜渗透作用均有较强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调节作用,因而可能在Se生物膜的形成、防止感染的扩散并导致细菌毒力减弱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虾青素对脓毒症小鼠肠道损伤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所致脓毒症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溶剂对照组(Sham+Vehi组, n=11)、假手术+虾青素组(Sham+Asta组, n=11)、脓毒症模型+溶剂对照组(CLP+Vehi组, n=20)、脓毒症模型+虾青素组(CLP+Asta组, n=20)。含虾青素组中, 虾青素溶于食用橄榄油(40 mg/mL), 术前连续7 d 100 mg/(kg·d)灌胃; 含溶剂组中, 溶剂采用等量橄榄油灌胃处理(2.5 mL/kg)。假手术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脓毒症模型组随机选取12只小鼠, 观察术后7 d生存情况; 剩余小鼠于术后18 h采用FD-40灌胃, 术后24 h检测小鼠肠道组织形态学、肠道功能损伤指标、肠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表达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Kappa B (NF-κB)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Sham+Vehi组及Sham+Asta组小鼠生存率、各肠道损伤指标、肠道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Vehi组比较, CLP+Vehi组小鼠生存率明显降低, 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I-FABP、D-乳酸、FD-40水平均明显上升, 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升高,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 肠道形态学损伤评分更高, 肠道组织中PPARγ表达增加, p-IκBα/IκBα及p-p65/p65比值均增加(均P<0.05);与CLP+Vehi组相比, CLP+Asta组小鼠生存率提升, 血清DAO活性及I-FABP、D-乳酸、FD-40水平均明显降低, 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MDA水平均明显下降, SOD活性增加, 肠道形态学损伤评分降低, 肠道组织中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 p-IκBα/IκBα、p-p65/p65比值均下降(均P<0.05)。 结论 虾青素减轻CLP所致脓毒症小鼠肠道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PPARγ/NF-κB信号通路, 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 从肠道糖苷水解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AAD的机制。 方法 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AAD小鼠模型, 予七味白术散汤剂干预, 分别于造模和治疗后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SC)、小肠黏膜(SM)、结肠内容物(CC)、结肠黏膜(CM)标本检测糖苷水解酶活性, 采集血液与肝脏标本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 氧化应激功能相关指标丙二醛(MDA), 以及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脂多糖(LPS)。 结果 AAD小鼠SC、SM及CC中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均P<0.05), CM中两种糖苷水解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5)。七味白术散治疗后, 小鼠各肠段的糖苷水解酶活性均较正常组和自愈组高, 血中MDA、LDH、IL-17和LPS含量较自愈组降低, SDH较自愈组升高。 结论 抗生素导致小鼠SC、SM和CC中糖苷水解酶活性下降, CM中糖苷水解酶活性升高, 七味白术散能较好地调节AAD小鼠肠道糖苷水解酶活性及小鼠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 恢复小鼠的代谢能力, 改善小鼠肠道环境, 从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数据的肝癌血管侵袭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分析,挖掘肝癌血管侵袭相关的microRNA,并分析其预后和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获得肝癌血管侵袭microRNA芯片数据(GSE67140),对5种侵袭能力不同的细胞系(SNU423、SNU449、HepG2、Hep3B、SNU398)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并在81份血管侵袭阳性组织样本与91份血管侵袭阴性组织样本中验证差异分析结果。结合TCGA数据库中362例肝癌病例数据分析其预后,并对microRNA所调控的基因进行GO与KEGG分析。结果 hsa-mir-1180、hsa-mir-149、hsa-mir-744、hsa-mir-940在侵袭能力强的肝癌细胞和有血管侵袭的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logFC> 1,P< 0.05)。生存分析显示,hsa-mir-1180(HR=1.623,95%CI:1.114~2.365,P=0.012)、hsa-mir-149(HR=2.400,95%CI:1.639~3.514,P< 0.001)、hsa-mir-744(HR=1.679,95%CI:1.161~2.427,P=0.006)、hsa-mir-940(HR=1.704,95%CI:1.188~2.443,P=0.004)是肝癌病例预后独立危险因素,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P< 0.05)。GO与KEGG分析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紧密连接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通过对TCGA与GEO数据库的挖掘,初步发现hsa-mir-1180、hsa-mir-149、hsa-mir-744、hsa-mir-940对肝癌的预后有影响,可作为肝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多态性与人群感染HCV的关联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 679位研究对象(503位吸毒者和1 176位高危血源性暴露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人群感染HCV的相关因素,通过TaqMan-MGB探针法对NF-κB1基因rs72696119和REL基因rs1303123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HCV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在吸毒人群中,女性吸毒者(OR=0.408,95% CI:0.308~0.767)HCV易感性更低,而静脉注射吸毒(OR=8.817,95% CI:5.577~13.937)以及吸毒时间>5.5年(OR=2.891,95% CI:1.824~4.583)则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在高危血源暴露人群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OR=0.613,95% CI:0.429~0.876)是该高危人群感染HCV的保护因素,而女性(OR=3.431,95% CI:2.360~4.988)则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在总人群中,携带NF-κB1 rs72696119 GG基因型的个体更易感染HCV(OR=1.412,95% CI:1.035~1.927)。总人群中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72696119与HCV感染途径、性别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在高危人群中,相关的行为因素和NF-κB1基因rs72696119多态性与HCV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和水族等)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基因rs3077和rs9277535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布依族、苗族和水族等共计256例HBV感染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42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1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对HLA-DP基因rs3077和rs9277535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HBV感染组、HBV自限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的等位基因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077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模型下各组之间基因型频率比较: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在HBV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显示,AA+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为乙型肝炎(乙肝)易感的保护因素(OR=0.645,95%CI:0.421~0.988);rs3077位点在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后的显性模型下显示,男性携带rs307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为乙肝易感的保护因素(OR=0.493,95%CI:0.266~0.916);rs9277535位点在显性模型下各组比较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布依族、苗族和水族人群中比较各组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HLA-DP基因rs3077位点的基因型在布依族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6,P=0.036)。结论 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是乙肝易感的保护因素,男性携带rs3077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乙肝易感的一个保护因素,rs3077和rs9277535位点多态性与HBV的自限性感染可能无关。HBV感染者HLA-DP基因rs307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民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EC16B基因多态性与BMI和肥胖的关联性。方法 系统检索2009-2015年在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IH GWAS catalog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SEC16B基因多态性与BMI和/或肥胖关联性的文献。分别以β值和OR值及其95% CI作为Meta分析效应合并指标。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 最终纳入28篇文献,包括rs10913469相关15篇和rs543874相关13篇。Meta分析显示,在加性遗传模型下,rs10913469-C和rs543874-G与BMI水平具有正向关联,合并β值(95% CI)分别为0.04(0.03~0.05)和0.03(0.02~0.04);与肥胖罹患风险关联的合并OR值(95% CI)分别为1.11(1.08~1.15)和1.28(1.20~1.36)。按种族、年龄和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后,rs10913469和rs543874位点与肥胖关联的合并OR值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EC16B基因多态性rs10913469和rs543874位点与不同种族人群BMI及肥胖均有关联,rs10913469-C等位基因和rs543874-G等位基因可增加肥胖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维)族人群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YP1A1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 使用实时PCR对293例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4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YP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4886605, rs12441817, rs4646422, rs1048943)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 维族人群病例组和对照组rs4886605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rs4886605显性模型(CC vs. 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维族人群rs4886605的CC基因型者患冠心病风险明显低于CT+TT基因型者(总体:OR=0.368, 95%CI:0.185~0.530, P=0.018;男性:OR=0.350, 95%CI:0.235~0.568, P=0.015)。病例组和对照组rs12441817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的rs12441817显性模型(TT vs. CT+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维族人群rs12441817的TT基因型者患冠心病风险明显低于CT+CC基因型者(总体:OR=0.253, 95%CI:0.231~0.546, P=0.016;男性:OR=0.241, 95%CI:0.132~0.478, P=0.002)。结论 新疆维族人群CYP1A1基因多态性rs4886605、rs12441817的2个位点与发生冠心病相关。rs4886605的CC基因型、rs12441817的TT基因型可能是该人群发生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突变是否与HBV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825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其外周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 携带HLA-DQ基因rs2856718G(524例)和rs9275572A(369例)的个体感染HBV的风险降低(OR=0.702,95%CI:0.558~0.856,P=0.001;OR=0.548,95%CI:0.365~0.847,P=0.005),且HBV自然清除能力强(OR=0.589,95%CI:0.478~0.892,P=8.81×10-3;OR=0.673,P=0.014,95%CI:0.457~0.860)。携带rs9275572A的个体由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进展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OR=0.759,95%CI:0.538~0.914,P=0.041)。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DQ的两个SNP位点(rs9275572和rs28567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结局有关,rs9275572A和rs2856718G为HB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在HBV自然清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croRNA合成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年龄(±5岁)、性别频数匹配的576例头颈鳞癌患者和1 552名健康对照。应用Illumina Infinium BeadChip平台检测microRNA合成通路上DICER1GEMIN3PIWIL1的8个潜在功能性SNP位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头颈鳞癌间的关联。结果 PIWIL1 rs1106042(G>A)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携带rs1106042 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个体发生头颈鳞癌的风险降低(相加模型:aOR=0.73,95% CI:0.57~0.93, P=0.011);分层分析显示,rs1106042 A等位基因在年龄≥60岁、女性、非吸烟、非饮酒、口腔癌亚组中具有降低肿瘤发病风险的效应(P<0.05)。结论 PIWIL1基因的潜在功能SNP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头颈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症状监测在疾病暴发早期发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一次登革热暴发案例探讨症状监测在疾病暴发早期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9月19日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回顾性收集东峰镇卫生院2013年8-11月和2014年同期门诊日志及清开灵注射液10 ml(支)、利巴韦林注射液0.1 g(支)等药物的使用量。使用Excel软件从门诊日志中提取诊断名为发热的病例,统计每日发热人数、发热人次数。通过发热和药物数据判定异常事件出现时间;分析2014年发热人数、发热人次数与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相关性。以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为因变量,发热人次数(发热人数)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年8-11月东峰镇卫生院门诊日志中发热2437人次,发热人数为1102例。与2013年同期(113人次、90例)相比分别上升19.6、10.2倍。1102例发热就诊患者男性499例(45.3%),女性603例(54.7%)。年龄构成呈现一个不典型的"M"形,5~10岁年龄组127人(11.5%)构成最多。2014年发热人数与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相关系数为0.85~0.97(P<0.05)。从发热人数和药物使用量分析,异常均出现在8月23日。结论 症状监测显示2014年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登革热暴发疫情在8月23日出现异常,比常规监测提早近1个月。应重视症状监测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靶基因结合区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公共数据库下载乳腺癌细胞系ChIP-seq数据和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可能影响p53靶基因结合区的遗传变异。采用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揭示p53靶基因结合区遗传变异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共筛选出p53靶基因结合区的3个多态位点,并在1 274例乳腺癌病例和1 255名健康女性对照进行关联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绝经状况、吸烟和饮酒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0.539、0.258和0.131。VMP1-rs1295925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绝经状况以及吸烟饮酒等后,携带rs1295925-CT和TT基因型的个体与携带rs1295925-CC基因型的个体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32%(OR=1.32,95% CI:1.07~1.62)和41%(OR=1.41,95% CI:1.13~1.78)。在等位基因模型、显性模型以及相加模型中也均发现了该遗传变异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结论 位于VMP1基因上的rs1295925可能是乳腺癌的遗传易感位点,后续需要生物学功能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北京市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A组链球菌(GAS)超抗原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超抗原基因(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meZ和ssa),PCR法扩增后测序确定GAS的emm基因型别。结果 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采集的6 801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377株GAS菌株(阳性率5.5%)。超抗原基因speC、speG、speH和speK的检出率3年间出现较明显变化。共检测到45种超抗原基因谱,占比较高的2种超抗原基因谱在emm1和emm12型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6,P<0.001;χ2=72.310,P<0.001)。超抗原speA、speH、speI和speJ在emm1和emm12型GAS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54,P<0.001;χ2=52.31,P<0.001;χ2=58.43,P<0.001;χ2=144.70,P<0.001)。结论 2015-2017年北京市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GAS超抗原基因speC、speG、speH和speK的检出率有较明显变化,speA、speH、speI和speJ在emm1和emm12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GAS菌株所携带的超抗原基因谱更宽,但主要流行谱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我国健康人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E-test方法,对2009-2011年收集的100株健康从业人员携带菌株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以D 试验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采用spa分型对上述菌株进行分型分析.利用PCR检测基因:甲基化酶[erm(A),erm(B),erm(C),erm(F),erm(T),erm(Y),erm(33)erm(G)]、ATP结合转运蛋白[msr(A)msr(D)]、主要易化子[mef(A)]、酯酶[ere(A)]及磷酸化酶[mph(C)],并与猪来源菌株38株(31株MRSA,7株MSSA)和患者来源MRSA菌株20株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群携带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2%和27%.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为29%.共鉴定35个spa型别,其中51.0%的spa型别为t189、t571、t002、t796、t437、t034和t701.52株健康人菌株主要携带erm(C)(57.7%)和erm(B)(34.6%), 95.0%的临床分离菌株携带erm(A), 100.0%猪鼻拭子分离菌株均携带erm(C)菌株.结论 携带erm(C)erm(B)耐药基因的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在健康人群中广泛存在,这些耐药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呈散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IKZF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SLE 213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34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KZF3基因多态性。在多个遗传模型(加性、隐性、显性)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分析基因与疾病易感性、疾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IKZF3基因rs114509391位点CA基因型的个体较AA基因型的个体患SLE的风险下降(OR=0.14,95%CI:0.03~0.56,P=0.006);且在显性模型仍存在统计学意义(OR=0.26,95%CI:0.09~0.81,P=0.02)。分层分析提示rs9635726和rs9909593两位点可能与SLE发病也存在关联。表型研究显示,rs907091位点与肾脏损害(加性模型:OR=0.59,95%CI:0.35~0.98,P=0.043)、抗SSB抗体阳性(显性模型:OR=0.41,95%CI:0.18~0.96,P=0.040)相关;rs9909593位点GG、GA基因型的患者出现抗SSB抗体阳性的风险也较AA基因型患者下降(OR=0.37,95%CI:0.16~0.88,P=0.025)。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研究位点为功能位点。结论 IKZF3基因rs114509391、rs9635726和rs9909593可能与SLE易感性相关,rs9909593、rs907091与SLE的临床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962-2011年上海市霍乱弧菌的表型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22株霍乱弧菌进行11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试验.以PCR检测霍乱毒素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溶血素基因(hlyA)、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pA)、外膜蛋白基因(ompU)和调控蛋白基因(toxR).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222株霍乱弧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显示,1962-1996年的菌株对多种药物敏感,2005-2011年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O139群耐药率明显高于O1群,O139群产毒株的耐药率比非产毒株高.毒力基因分析显示,1962-1996年霍乱患者来源菌株多为O1群产毒株,2005-2011年患者来源菌株多为O139群产毒株,水体来源菌株未检出ctxA基因,O1群水产来源菌株以hlyA+ toxR+ ompU+为主,占25.6%(11/43),O139群水产来源菌株以hlyA+ toxR+ompU+ctxA +ace +zot+ tcpA+为主,占76.1%(16/21).PFGE分析将222株菌分为121个PFGE型,O139群分为3个聚类,O1群分为5个聚类.结论 上海市霍乱弧菌随着时间推移表型及分子特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耐药情况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和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74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I)患者5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一Ⅲ)患者60例和宫颈炎(CI)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全部对象人口学特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生殖因素等相关资料同时,检测DNMTl和MeCP2蛋白(Western blot法)和mRNA(real-time PCR法)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计算相关资料的t检验、X2检验、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指标(0R值及其95%CI)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DNMTl和MeCP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H=94.33,PF=21.580,P<0.001),DNMTl和MeCP2 mRNA的表达水平亦逐渐增高(F=4.758,P=0.003;F=7。804,Pr=0.287,P<0.001)和mRNA(r=0.179,P=0.005)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DNMTl与MeCP2蛋白和mRNA高表达在SCC组和CINl/-Ⅲ组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DNMTl及MeCP2高表达可增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两者在C1N II-Ⅲ组和SCC组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β-arrestin2(ARRB2)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3786047、rs1045280、rs2036657在湖南省汉族海洛因成瘾者中的分布及其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从湖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随机抽取4个门诊,以汉族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社会经济学特征、相关吸毒史和美沙酮治疗史资料,测定ARRB2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以分析SNP位点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 ARRB2基因rs3786047、rs1045280、rs2036657 SNP位点在不同治疗反应组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在治疗反应好与差两组间,rs3786047(χ2=0.4862,P=0.784)、rs1045280(χ2=1.5919,P=0.451)、rs2036657(χ2=1.0615,P=0.588)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湖南省汉族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中尚未发现ARR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786047、rs1045280、rs2036657与治疗反应有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rs155209和受体活性蛋白1(RAMP1)rs3754701两个基因位点突变是否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预后有关。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317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收集其抗凝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SNPs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GRP及RAMP1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的关系。结果 携带RAMP1基因rs3754701T者更容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OR=2.277,95% CI:1.386~3.741,P=0.001;OR=1.694,95% CI:1.073~2.675,P=0.024),而携带CGRP基因rs155209C者更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OR=0.150,95% CI:0.083~0.271,P<0.001;OR=0.583,95% CI:0.367~0.925,P=0.022)。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CGRP基因的rs155209和RAMP1基因的rs3754701位点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有关,rs3754701T在干扰素治疗后的DNA应答和ALT应答中起保护作用,而rs155209C携带者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肯塔基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情况、耐药水平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20年分离的22株肯塔基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检测;全基因组测序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基因组岛和耐药基因识别。采用PFGE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2株菌对8~22种抗生素耐药,尤其是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都表现为超高水平的多重耐药。21株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22株肯塔基沙门菌均为ST198,携带SGI1-K基因组岛。所有菌株均有耐药基因tetAsul1qacE,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S83F、D87 N)、parC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T57S、S80I、T255S)。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blaCTX-M-55blaCTX-M-14bblaTEM-141blaTEM-206blaTEM-209blaTEM-214blaTEM-1B)、氨基糖甙类耐药相关基因[aac(3)-Idaac(3)-IIdaac(6'')-IaaaadA7aadA17aph(3'')-Iaaph(3'')-Ibaph(6)-IdrmtB]以及floRdfrA14mphAqnrS1等基因在不同年代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PFGE图谱分析显示,22株菌株之间相似性>85%,与全球广泛传播的ST198-X1流行株高度同源,在传播扩散过程中,耐药谱和PFGE图谱都发生了变化,分为两大聚类簇。结论 北京市流行的肯塔基沙门菌为多重耐药的ST198-X1-SGI-1K国际流行株,自2016年以来保持低水平流行,引起散发感染病例和聚集性腹泻事件。对氟喹诺酮类、ESBL和阿奇霉素等耐药严重,应加强多重耐药肯塔基沙门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