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壮族地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SGA)发生情况,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贫血等因素对发生SGA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广西平果县及隆安县的三家医院产科门诊首次产检、孕6~13周的2 199例单胎妊娠孕妇,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并随访其产检记录、妊娠结局等信息。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SGA共327例,发生率为14.87%。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比孕前BMI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09倍(OR=2.09,95%CI:1.59~2.75,P<0.001),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孕妇比增加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19倍(OR=2.19,95%CI:1.67~2.86,P<0.001),孕期轻、中重度贫血对SGA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为该地区孕妇分娩SG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关系,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 75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娩情况等资料,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并分组,收集新生儿出生结局,了解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SGA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9.26%(440/4 754).孕前体重较低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SGA发生率为9.85%、8.54%和9.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前BMI过高和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714,95%CI:0.535~0.953);不同孕期增重组SGA发生率分别为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范围下限组12.20%、增重在建议范围组9.23%、增重超过建议范围上限组8.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1.999,95%CI:1.487~2.685),无论是孕前BMI较低、适宜还是超重/肥胖,分别以增重适宜作为参照,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均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558(95%CI:1.313~4.981)、1.804(95%CI:1.258~2.587)、3.108(95%CI:1.237~7.811).孕前高BMI和孕期增重不足间未发现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BMI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孕期增重不足增加SGA的发生风险,无论孕前BMI较低、正常还是超重/肥胖的孕妇增重均应避免低于IOM推荐的增重范围下限,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孕妇不同孕期膳食摄入对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纳入研究对象8 102例,SGA组961例,适于胎龄儿(AGA)组7 141例。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将摄入食物转化为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AGA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三分位数划分为高摄入量组、中等摄入量组及低摄入量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营养素对SGA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中等摄入量组,孕早期(<51.60 g/d)、孕中期(<52.69 g/d)及孕晚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2.65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534,95% CI:1.217~1.934;OR=1.268,95% CI:1.005~1.599;OR=1.310,95% CI:1.036~1.655)。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早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及总能量摄入低(<1 146.22 kcal/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872,95% CI:1.033~3.395;OR=1.754,95% CI:1.125~2.734);孕前18.5≤BMI<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465,95% CI:1.089~1.972);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膳食摄入与SGA有关联。结论 孕期膳食摄入影响SGA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膳食摄入对SGA的影响有差异,孕早期是膳食摄入对SGA作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安徽省马鞍山市小于胎龄儿(SGA)发生情况并探讨孕前低体质指数(BMI)与小于胎龄儿关系。方法样本人群来自于马鞍山市出生队列,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的5 084名孕妇为对象,通过填写《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收集母亲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孕前BMI信息,单胎活产儿出生信息,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对小于胎龄儿的影响。结果 不同居住地,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不同孕前BMI孕妇间SG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3.0%(139/4 615),孕前BMI<18.5增加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RR=1.63,95%CI=1.12~2.37)。结论 孕妇孕前低BMI可增加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因此,对孕前BMI较低的孕妇应提供必要的营养指导,保证其孕期正常增重,以尽量减少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不同母亲产科因素对小于胎龄儿(SGA)儿童生后2年体质指数(BMI)加速生长的影响,为SGA儿童的临床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厦门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2岁健康体检的1070名SGA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8个地市的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并随访到分娩记录的12 355名孕妇为对象,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前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妇孕前BMI均数为(20.19±2.348)kg/m2,过低2 834人(22.9%),正常8 745人(70.8%),超重及肥胖776人(6.3%);调整年龄、户籍地、孕次等混杂因素后,对孕前BMI与胎龄儿组和体重儿组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过低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320,95%CI=1.068~1.63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发生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1.758,95%CI=1.503~2.056;OR=1.870,95%CI=1.540~2.271)。结论孕前BMI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空气质量指数与子代小于胎龄儿风险的关联。方法 2017至2020年在广州市某医院开展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一般资料。由每日空气污染暴露数据计算每个孕妇孕早、中、晚期和全孕期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按分值和四分位数分组形式纳入模型)与小于胎龄儿之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5 352对孕妇及新生儿。在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孕中期平均AQI分值与小于胎龄儿呈现负相关。孕早期高水平AQI(Q4 vs. Q1)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441(1.012,2.056)。结论 孕早期高水平空气污染暴露可能影响胎儿宫内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孕妇及新生儿信息。采用χ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单胎活产孕妇2 881例,其中小于胎龄儿359例(12.46%),大于胎龄儿273例(9.48%)。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孕前体重过低(aRR=1.33,95%CI:1.02~1.73)与孕期增重不足(aRR=1.64,95%CI:1.23~2.19)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aRR=1.86,95%CI:1.33~2.60)与孕期增重过多(aRR=2.03,95%CI:1.49~2.78)可增加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未发现二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但未发现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儿科杂志1987年制定的小于胎龄儿的临床分型方法,对50例小于胎龄儿(SGA)进行了临床分型的分析。按照重量指数及身长与头围的比值两种方法进行分型,本组有43例分型为匀称型SGA,7例为非匀称型SGA。两种分型方法的符合率为86%。在匀称型SGA的43例中27例头围在正常范围,19例身长在正常范围,15例头围和身长均在正常范围。这似乎与匀称型SGA的情况不符合。因此,对目前SGA的临床分型方法尚需作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孕期妇女血脂水平对子代小于胎龄儿的影响。方法 纳入成都市某医院单胎健康孕妇开展前瞻性随访,通过问卷调查于纳入时收集孕妇基本信息。采用血脂标准检测方法分别在孕早、中、晚期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根据四分位数法将血脂水平由低到高分为四组(Q1~Q4)。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子代出生体重,计算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血脂水平对子代小于胎龄儿的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1 068例有效样本,SGA发生率为8.1%。孕妇孕早、中、晚期平均血脂水平(mmol/L)分别为:TG 1.32±0.50、2.42±0.97、3.52±1.47,TC 4.14±0.66、5.57±0.94、6.31±1.15,LDL-C 2.04±0.52、3.20±0.85、3.58±1.08,HDL-C 1.67±0.35、1.66±0.31、1.52±0.29。孕晚期TG Q3、Q4组SGA发生风险均较Q1组降低(Q3:OR=0.445,95%CI: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对大于胎龄儿(LGA)和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562例次足月单胎分娩的孕妇孕前和孕期产检资料,按孕前BMI值分为偏瘦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4.0)、超重组(24.0≤BMI27.0)和肥胖组(BMI≥27.0),分别计算4组孕妇在孕期体重不同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发生LGA和巨大儿的相对风险值(OR)。结果:孕前BMI越高,孕期体重增加越多,分娩LGA和巨大儿的风险和比例越高。孕前偏瘦组的妇女,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0kg时,发生LGA的风险高于其他孕前BMI组;孕期体重增加超过25.0kg时,则发生LGA和巨大儿的风险均明显高于其他孕前BMI组。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均对LGA和巨大儿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应在保证营养的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孕期体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BMI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4(Ⅰ组)、4≤BMI≤6(Ⅱ组)、>6(Ⅲ组)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4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多(P<0.05),孕前正常组孕期BMI增幅>6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母婴预后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适于胎龄儿(AGA)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将1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其中AGA组95例,SGA组30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中AGA组和SGA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A组和SGA组新生儿并发症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低血糖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低出生体重SGA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极低出生体重SGA患儿RDS发生率低于AGA患儿,而低血糖症的发生率高于AGA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窒息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自"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中嘉兴地区的围产保健监测数据库.研究对象为1995-2000年在嘉兴地区参加婚前/孕前体检且分娩单胎活产儿孕满20周的83 030名孕产妇.运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BMI组或其他特征人群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差别,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窒息发生危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11.3%(95% CI:11.1%~11.6%).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从BMI<18.5 kg/m2组的11.0%(95% CI:10.5%~11.5%)逐渐升至BMI≥25.0 kg/m2组的12.9%(95% CI:11.6%~14.4%),自孕期体重增加<0.3 kg/wk的12.4%(95% CI:11.9%~13.0%)逐渐降至≥0.5 kg/wk的10.6%(95% CI:10.1%~11.0%).孕前BMI≥25.0 kg/m2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于BMI更低组.在调整了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次、产前检查次数、孕期高危因素、产时高危因素、孕周和出生体重后,以BMI<18.5 kg/m2组为参照组,BMI为18.5~22.9 kg/m2、23.0~24.9 kg/m2和≥25.0 kg/m2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OR值分别为1.03(95% CI:0.97~1.09)、1.06(95% CI:0.96~1.16)和1.14(95% CI:1.00~1.31).进一步调整孕期增重后,上述OR值分别为1.02(95% CI:0.95~1.09)、1.01(95% CI:0.90~1.13)和1.08(95% CI:0.92~1.28).以孕期体重增加≥0.5 kg/wk组作为参照,孕期体重增加为0.3~kg/wk和<0.3 kg/wk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OR值分别为1.06(95% CI:1.01~1.12)和1.09(95% CI:1.02~1.20).结论 孕期体重增加<0.5 kg/wk加大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提示临床上宜对妇女孕前的BMI进行监测,并据此进行孕前指导和孕期管理,以保持合理的孕期体重,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