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上海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潜伏期传染的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2020年1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等标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等,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病例一于2020年1月20日发病,有与COVID-19确诊病例共同环境的暴露史,2月1日确诊;病例二于1月22日发病,1月27日确诊;病例三于1月25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例四于1月20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五于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5例病例中,除病例二死亡外,其余4例病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起疫情中,排除其他的共同暴露因素后,1月19日病例一和病例二及病例三参加了6 h的聚会,病例一在潜伏期内可能造成病例二和病例三的感染,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节点。结论 COVID-19病例在潜伏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这对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情况,掌握不同类型聚集性病例发病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证据和经验。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2月22日天津市全部COVID-19确诊病例的聚集性资料,梳理和分析不同类型聚集性疫情发病特点。结果 截至2月22日,天津市共报告COVID-19聚集性疫情33起,涉及病例115例。聚集性病例分为4类:家庭聚集(28起,71例)、单位聚集(1起,10例)、交通工具(3起,8例)和公共场所(1起,26例),其中单位和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又导致了14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家庭聚集的续发病例1~7例,中位数为2例。家庭首发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续发病例(Z=-2.406,P=0.016)。公共场所聚集的潜伏期中位数为7 d。家庭、单位和公共场所3类聚集性疫情相比较,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3,P=0.012),续发病例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07,P=0.000)。结论 COVID-19疫情监测应特别关注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场所,及时开展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内部,应及时将密切接触者转至统一的隔离观察点,严格单间管理,避免疫情扩散。部分农村地区防疫意识不强,聚集活动较多,且发病后就诊不及时,在疫情初期应该加强防控的宣传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 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 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海口市一起潜伏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为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发病和诊疗经过、临床特征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疫情传播链和病例间传播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暴露39人,报告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罹患率为17.95%。7例病例年龄为40~65岁,均居住在东山镇某农场宿舍区。病例1于2020年1月28日—2月10日与澄迈县1例COVID-19确诊病例(1月28日发病)密切接触,2月13日被隔离,2月16日发病。病例2~7于1月28日—2月13日(病例1潜伏期内)与病例1共用同一水源,且每次用水前均经病例1房间外打开水井开关及1号洗手间内的水管总阀,可能接触病例1接触过的门把手、水管总阀开关,或被病例1使用过洗手间后形成的气溶胶感染,病例间通过共同生活(同住、同餐)互相传播。病例2~7发病时间均早于病例1,但发病前14 d内均无湖北省旅居史,也未接触过除病例1以外的其他确诊病例,故推断病例1为一代病例,潜伏期传播引起该起疫情。结论这是一起潜伏期COVID-19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共同生活并间接多次触摸同一物品传播,提示COVID-19潜伏期存在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一起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2020年1月30日聊城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处置联合调查组,针对来源于ZH超市COVID-19指示病例,2月1日开展密切接触者及相关对象追踪和筛查,包括ZH超市员工、与相关病例1月13-26日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1月16-30日超市顾客及其相关病例家属,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送到聊城市CDC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1月30日至2月9日,共筛查调查对象8 437人(超市员工120人、病例家属93人、超市顾客8 224人),该疫情是ZH超市造成的传播链并引起4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5例,调查对象总的感染率为0.30%(25/8 437),其中,确诊病例22例(0.26%,22/8 437),无症状感染者3例(0.04%,3/8 437),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病例的12.00%(3/25);超市员工、病例家属和超市顾客的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12.90%(12/93)和0.02%(2/8 224)。结论 这是一起聊城市某超市输入性病例引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提示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社区传播链和家庭聚集性病例,还需关注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分析传染源、传播链及病例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12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16.05%。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5岁,中位数为39岁。临床分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潜伏期为2~13 d,中位数为6.5 d。首例病例(病例1) 2020年1月22日发病,曾于1月20日近距离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张某,张某与1月19日宁波市一起佛事集会活动引起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1于1月22—27日多次走亲访友,与24名家庭成员聚餐,导致二代和三代病例各6例。除该家族成员外的密切接触者54人,未检出感染者。结论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家庭某一成员,后通过家庭聚餐和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两个家族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播方式,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旗两个家族不同家庭COVID-19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旗两个家族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确诊病例李某,父母被其感染成为确诊病例;杜氏家族杜某所在家庭的成员被李氏家族感染者传染,又因为多次家庭聚餐导致COVID-19在本家族内部多个家庭之间传播。两个家族共出现10例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结论 COVID-19很容易在家庭内部传播,还可能在生活空间相对紧密的邻里实现传播,两个家族的病例之间有高度的关联性,同一单元邻居之间、同一家庭内部成员之间都应建立较强的防护意识,强化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COVID-19在邻里之间或家庭成员间发生传播。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陕西省截至2020年2月22日COVID-19的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陕西省共报告245例COVID-19确诊病例,全省累积报告的确诊病例以轻型、普通型为主(87.76%),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确诊病例的地区不断扩大,以西安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省报告总病例数近一半)。陕西省由输入型病例逐渐转为本地病例为主,而本地病例的传播途径主要以家庭聚集性传播为主。陕西省不同来源确诊病例均造成了二代病例传播。2月7日之后报告病例数开始波动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目前陕西省疫情发展处于归零期。结论 陕西省的总体疫情形势已趋向缓和,但考虑到复工返学的到来,同时随着境外输入病例的不断增加,防控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甘肃省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索疫情流行的阶段性特征。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甘肃省COVID-19病例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就诊和确诊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结果 截至2020年2月25日,甘肃省共报告91例确诊病例,COVID-19流行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并存期、本地病例为主期3个阶段。聚集性疫情病例共63例(69.23%)。医务人员有3例,均为非职业暴露感染。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和乏力的比例分别为54.95%(50/91)、52.75%(48/91)和28.57%(26/91),且在3个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发热与乏力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2.20和3.18,P<0.05);3个阶段的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为42.86%(6/14)、23.73%(14/59)和16.67%(3/18),呈下降趋势(H=6.40,P<0.05);潜伏期随着疫情的3个阶段有延长的趋势(F=51.65,P<0.01);发病到就诊、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随着疫情进展有缩短的趋势(F值分别为5.32和5.25,P<0.01);基本再生数(R0)从输入病例期的2.61降至本地病例为主期的0.66。结论 甘肃省COVID-19流行早期均为湖北省输入,聚集性疫情占三分之二,未发现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感染。总体流行呈阶段性变化特征,随着疫情进展有首发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延长的特点,并提示体温监测不能作为单一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截至2020年2月18日涉及天津市某百货大楼关联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百货大楼关联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特征、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传播情况等。结果 某百货大楼关联病例40例,占辖区确诊病例数(53例)的75.47%,发病主要分布在 ≥ 60岁(35.00%);职业以农民为主(40.00%);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5.00%),其次为咳嗽(35.00%),存在腹泻(15.00%),确诊重型比例为32.50%;流行曲线显示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31日。聚集性疫情中涉及一代病例百货大楼员工6例(15.00%)、顾客19例(47.50%),二代密切接触续发病例15例(37.50%);最早发病员工1月21日发病,潜伏期内有外省市批发市场进货史,有3名员工发病后在岗工作;顾客发病潜伏期平均为6 d,发病就诊间隔7 d。结论 此次宝坻百货大楼关联病例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目前采取防控措施后已取得阶段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宁波市大型集会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引发的传播链和各代病例感染情况。方法 针对宁波市2020年1月19日大型佛教集会活动(1.19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1月29日开展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筛查,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宁波市2020年1月26日至2月20日报告确诊病例6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与1.19活动相关。首发病例为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二代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首发病例和确诊病例23例及无症状感染者3例的密切接触史为共同乘坐旅游巴士,罹患率为33.82%(23/68),感染率为38.24%(26/68),与首发病例同车人员的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分别是活动其他参与者的28.91倍和26.01倍。本次疫情三代及以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罹患率为2.88%(37/1 283),感染率为4.76%(48/1 008)。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同车密切接触和家庭内传播。结论 这是一起大型集会活动为起因的超级传播者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事件,该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截至2020年1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早期流行动态,估计该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潜伏期和世代间隔等流行病学参数。方法 使用威布尔、伽马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从报告病例信息中获取的潜伏期和世代间隔数据的概率分布,采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最优模型。考虑到疫情还在流行中,应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了2020年1月15-31日的疫情数据,并利用指数增长法、最大似然法和SEIR模型估计R0。结果 截至2020年1月26日早期疫情遵循指数增长模式,随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平均潜伏期为5.01(95%CI:4.31~5.69)d;平均世代间隔为6.03(95%CI:5.20~6.91)d。3种方法估计的R0分别为3.74(95%CI:3.63~3.87),3.16(95%CI:2.90~3.43)和3.91(95%CI:3.71~4.11)。结论 世代间隔和潜伏期都更符合伽马分布,世代间隔均值比潜伏期均值长1.02 d;R0较高,疫情形势较为严峻;1月26日是疫情动态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疫情增长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的潜伏期,为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资料,根据病例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暴露方式潜伏期的差异,描述3例超长潜伏期病例信息。 结果 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确诊病例平均潜伏期7.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53例单源一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6.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103例多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7.5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同车、近距离交谈等暴露方式潜伏期(5.0 d)短于聚餐暴露(8.0 d)(Z=-2.589,P=0.01),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2.0 d)短于非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5.5 d)(Z=-3.335,P=0.001)。3例病例潜伏期超过14 d,分别为16、16、17 d。 结论 COVID-19平均潜伏期为7.0 d,家庭暴露导致该病传播风险更高,存在超长潜伏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美国和英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模型拟合和预测,对疫苗接种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在SEIR模型基础上,增加症状前感染者、隔离措施及疫苗接种等要素,建立SVEPIUHDR模型。利用公开发布的数据建模,分别将美国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1月31日和英国2020年11月23日至2021年1月31日的数据进行拟合,2021年2月1日至4月1日的疫情数据评估预测效果,使用R 4.0.3软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在疫苗不同接种率下每日新增病例数的变化。结果 SVEPIUHDR模型对美国和英国的累计确诊病例数的拟合及预测平均偏差均<5%。按计划接种疫苗后,预计美国2021年4月COVID-19累计确诊人数达31 864 970人,若未接种疫苗,累积确诊人数达35 317 082人,相差345余万人。英国按计划接种疫苗后预计4月初累积确诊人数达4 195 538人,若未接种疫苗情况下累积确诊人数达4 268 786人,相差7万余人。结论 SVEPIUHDR模型对美、英两国COVID-19疫情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