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2004-2012年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收集的1 802例实验室确诊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专题制图、空间聚集性分析及时间聚集性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由0.038 2/10万(35例)上升至0.620 5/10万(598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 1/10万。集中度分布M=0.375 3,3-6月高发(56.27%,1 014/1 802)。布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198 901(P=0.000 120),表明布病发病率在全省范围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2006、2007、2009-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为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发现8个县(区)为“高高”(HH)聚集,经LISA可视化显示,山东省西南部和北部为高发区,与发病率较高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一类聚集区是以鄄城县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33.83 km,RR=9.78;二类聚集区是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62.78 km,RR=4.99,8处HH区均在两类聚集区域内。结论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上升明显,3-6月为流行高峰期,各县(区)发病率水平的空间分布非完全随机性,存在空间正相关,具有明显聚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及发病聚集区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 利用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数据, 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 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临夏州、定西部分县区(渭源县、漳县、岷县、安定区), 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定西地区部分县区(陇西县、通渭县)、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 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3 031.10, RR=2.27, P<0.001), 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兰州市, 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LLR=1 545.52, RR=0.37, P<0.001)。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发病的时空聚集区。方法 利用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数据,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 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天水、陇南及庆阳的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3年(RR=3.05,LLR=4 670.995,P< 0.001),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陇东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RR=0.36,LLR=1 980.686,P< 0.001)。结论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09-2015年HIV/AIDS流行时空特征。方法 应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统计量(Moran''s I)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统计量(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分析历年发现HIV/AIDS的空间聚集性,时空扫描(SatScan)统计量分析时空聚集性。结果 山东省2009-2015年累计发现HIV/AIDS有9 144例,病例的空间分布范围逐年扩大且局部地区分布集中。除2009年外,历年发现HIV/AIDS的空间分布在县区水平有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域分布在济南市的天桥区、市中区和历城区及青岛市的市南区和崂山区。时空扫描发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聚集地区覆盖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RR=11.29,LLR=1 592.84,P<0.001);4个二类时空聚集区,分别覆盖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RR=7.35,LLR=682.40,P<0.001)、潍坊市潍城区和奎文区(RR=7.33,LLR=363.49,P<0.001)、烟台市的芝罘区和莱山区(RR=7.66,LLR=117.63,P<0.001)及淄博市的周村区和张店区(RR=6.09,LLR=268.68,P<0.001);聚集时间均为2013-2015年。结论 山东省HIV/AIDS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均具有聚集性。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市较其他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策略的实施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据。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各设区(市)各年份江苏省统计年鉴。通过Geoda 1.18.0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其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探讨时空聚集性,利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 2011-2021年江苏省共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病例128 240人,年均登记率为13.99/10万,2017年后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3.49,P<0.001),病原学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 710.86,P<0.001)。各年度Moran''s I值为0.107~0.343,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各年均存在“高-高”聚集区,呈动态分布,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及南部地区,其中2015年最多(7个),2011年最少(1个)。时空扫描分析共探索到4个时空聚集区域(均P<0.001),其中一级聚集区覆盖3个县(市/区),分别为苏州市的常熟市、太仓市、相城区,聚集时间为2011-2015年;二级聚集区覆盖24个县(市/区),主要覆盖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等江苏省中、北部区域;三级聚集区覆盖26个县(市/区),四级聚集区为南京市高淳区,聚集时间为2017-2021年。结论 江苏省2011-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在县(市/区)水平整体存在明显时空聚集特征,聚集区域不仅包含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也包含经济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多措并举,采取针对性肺结核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家畜存栏数的相关性,为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布病发病数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宁夏各县(区)2012-2018年布病发病率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运用SPSS 23.0软件对布病发病率与牛、羊、猪存栏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2-2018年,宁夏布病发病率整体表现为上升。在2012-2015年为逐年增长,但从2015-2018年,则呈现为较小幅度的下降。全局自相关分析中,2012、2013以及2016年宁夏各县(区)布病呈非随机分布,Moran’s I值均为正值,说明呈空间正相关分布。在局部自相关分析中,高-高聚集(H-H)地区主要集中在宁夏中部,低-低聚集(L-L)地区主要在宁夏北部。在布病与主要牲畜存栏数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布病发病率与羊存栏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692,P=0.000)。结论 布病发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聚集性,发病率高的地区多集中在宁夏中部,且与羊存栏数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对于不同的聚集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并且应加大对羊群的检疫与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登记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整理2011-2016年凉山州618个乡镇(街道)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信息和人口数据,采用ArcGIS 10.2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分析结果的可视化,采用OpenGeoda 1.2.0软件做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1软件做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凉山州涂阳肺结核登记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56.97/10万(2 666例)下降至21.11/10万(1 038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年份Moran''s I值在0.25~0.45之间(P值均为0.000),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6年分别有43、34、37、34、42和61个乡镇(街道)处于"高-高"聚集区,以雷波县所辖的乡镇居多。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一级聚类区(聚集中心为美姑县巴古乡)和2个二级聚类区(聚集区中心分别为会理县六民乡和河口乡),P值均为0.000。结论 2011-2016年凉山州涂阳肺结核疫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形成结核病高发区域即"热点"区域,主要位于凉山州东北部的雷波县和美姑县的部分乡镇。应确定重点乡镇,实施结核病的精准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和分析我国2004-2014年间戊型肝炎(戊肝)的流行趋势特征。方法 收集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戊肝发病率数据,对发病率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以识别发病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并采用数学模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组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估计,得到发病率年度相对改变量;最后采用ArcGIS 10.1软件和SaTScan 9.01软件对发病率数据进行时空聚集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全国共发生245 414例戊肝;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趋势较为平缓(OR=1.05,95% CI:1.03~1.10)。全国各省份发病率变化情况不一,其中南部和西北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组增加幅度最大,尤其是65~69岁组和70~74岁组。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由北向南的移动,而"低-低聚集区"则随着时间变化逐渐消失。时空聚集分析显示,全国共扫描出5个时空聚集区。结论 2004-2014年我国戊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变化趋势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特征,探讨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对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对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拟合,评估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并识别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的潜在关联。结果 2011-2018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7 118 050例,死亡2 283例,2011-2014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2018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报告死亡率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华南地区且为热点区域及高风险区域,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西北地区,冷点区域及低风险区域也集中在其部分区域。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R=3.54)、每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RR=1.61)、城市化率(RR=3.00)、人口出生率(RR=2.36)、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RR=3.40)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RR=0.57)有关。结论 2011-2018年我国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区域为东南沿海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考虑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2015年肺结核发病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发病的时空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分析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5年山东省共报告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患者31 776例和8 631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09/10万和8.99/10万。在县级水平上,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219,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西北、鲁东南和鲁中南地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分布上也呈现聚集型分布(Moran’s I=1.178,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东南和鲁西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在第2、3季度存在发病聚集性,聚集区为鲁中南、鲁东南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2、3季度亦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为鲁东南以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结论 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上均呈现空间聚集性;鲁西北、鲁东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区,鲁中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但非高风险传播聚集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方法,探讨2005-201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的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北省2005-2016年HFRS监测数据,应用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4.1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使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2005-2016年河北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8 4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9/10万,发病季节性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县(市、区)级水平,河北省各年HFRS发病整体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0.05),提示HFRS发病存在聚集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热点县(市、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聚集时间为2005年1-7月,一级高发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和唐山市,覆盖11个县(市、区),包括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港区、抚宁区、山海关区、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市迁安市、乐亭县、滦州市、滦南县(RR=39.64,P<0.001),聚集区位置相对固定。结论 2005-2016年河北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病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是HFRS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上海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空间聚集性和时空分布特征,为戊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戊肝发病数据和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测绘院提供,地图比例为1∶750 000。采用ArcGIS 10.1软件对戊肝发病数据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4软件对戊肝发病数据的时空聚集性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6-2016年上海市累计报告戊肝病例6 04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戊肝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特征。结论 掌握2006-2016年上海市戊肝发病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时空聚集区域等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有效预防和控制戊肝,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我国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ArcGIS 10.0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我国2004-2016年结核病空间分析数据库,对结核病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4-2016年全国共登记结核病病例13 157 794例,全国年均登记率为75.90/10万(27.95/10万~180.82/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结核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Moran''s I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西藏、贵州、广西和海南(省、自治区)为高-高聚集区域,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省、直辖市)为低-低聚集区域;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结核病疫情存在15个"热点"区域,其中3个"正热点"区域分别为新疆、西藏和海南(省、自治区), 12个"负热点"区域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山西、河南和吉林(省、自治区、直辖市)。利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分阶段时空扫描分析,3个阶段共探测出12个聚集区域,每个聚集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04-2016年我国结核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均登记率并非随机分布,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阶段时空扫描聚集区域逐渐减少,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高风险地区仍持续存在,需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南北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探讨相应防治对策。方法 利用2015-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报告的布病个案数据,描述总体疫情概况,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报告发病率、病例地域分布和人口学特征等发病特点。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布病104 12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1/10万。2016年北方省份报告发病率为7.77/10万,较2015年(9.55/10万)下降18.6%,南方省份报告发病率为0.27/10万,较2015年(0.21/10万)上升28.6%。与2005-2014年相比,2015-2016年全国90.0%的新发县区(378个)分布在南方。北方病例多来自于本县区(52.3%),南方病例多为输入性(59.6%)。南、北方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2:1和2.7:1。年龄M为48岁(四分位数间距:38~58岁)。北方病例中职业人群占86.8%,南方占62.7%。每年各月均有发病,高峰期集中在3-7月。结论 我国南北方人间布病疫情具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北方仍为我国布病的主要流行区,但南方的疫情有扩散的趋势。我国应针对南北方省份不同的疫情特点,采取适宜的布病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eoDA1.8.16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16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0 630例,发病率由2.91/10万(2 845例)上升到4.03/10万(4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10万。经趋势χ2检验,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2.87,P<0.001)。疫情流行范围已波及到136个县(市、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别为0.323、0.300、0.179,且均呈空间正相关(均有P<0.05),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逐年降低(均有P<0.05)。说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则表现为"低-低"聚集。结论 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并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澳门地区近年肠道病毒感染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基于2011-2016年澳门地区卫生局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学前期至小学教育机构肠道病毒感染事件,使用回顾性时空分析法,并用伯努利模型作模拟。事件的描述性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时空聚集性扫描使用SaTScan 9.4.4软件,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呈现事件的地理信息。结果 2011-2016年澳门地区共有330起肠道病毒感染事件,其中2014年最多为101起(30.6%),多出现在每年5、6月。澳门岛东北部于2011-2013年有个半径为0.7 km的事件聚集区(对数似然率为13.4,P<0.001),RR=1.4。结论 澳门地区应在每年2-3月开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其重点为澳门岛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江苏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时空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CDC及江苏省统计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江苏省2010-201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三间分布特征。采用Moran’s I值进行报告发病率的全局自相关性分析。采用Kulldorff M的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时空聚集区。应用ArcGIS 10.0、SaTScan 9.4和Excel 2017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7年江苏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26 34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9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幼龄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5.08%(69 590/126 341)。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存在明显季节性后移现象。无锡市、苏州市、盐城市和徐州市为高发地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年份Moran’s I值在0.19~0.33之间(P<0.01)。时空聚集性分析共发现4个时空聚集区,均出现在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高峰时段。一类聚集区出现在无锡市、常州市交汇地区(RR=7.61,LLR=2 605.80,P<0.01)。结论 2010-2017年江苏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岁幼龄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流行强度不同,高发季节的后移提示病原谱可能发生变化,需在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山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9-2020年山西省手足口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Joinpoint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对山西省手足口病进行分析。结果 山西省2009-202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3 4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7.64/10万(293 477/433 867 454),重症率为5.36/10万(2 326/433 867 454),重症比例为0.79%(2 326/293 477),死亡率为0.015/10万(66/433 867 454),病死率为22.49/10万(66/293 477)。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主要的高发人群为0~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主高峰为6-7月,次高峰为9-11月,高发期为4-11月。实验室共确诊病例13 942例,确诊率为4.75%(13 942/293 477),其中肠道病毒A71型(EV-A71)阳性4 438例(35.11%,4 438/293 477),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阳性4 609例(33.06%,4 609/293 477),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 895例(31.83%,4 895/293 477)。山西省手足口病存在空间正自相关(Moran''s I值介于0.12~0.58,均P<0.05)即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南部临汾市、运城市和晋东南地区长治市。时空扫描探测到1个一类聚集区和8个二类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RR=2.65,LLR=22 387.42,P<0.001)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包括1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09年4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结论 山西省2009-2020年手足口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重点区域为地级市的市中心所在区及与其相邻县(区),应加强对手足口病其他肠道病毒监测及型别区分。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2006-2014年戊型肝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2006-2014年湖南省戊型肝炎(戊肝)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戊肝病例数据。应用ArcGIS 10.2及SaTScan 9.1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间-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湖南省累计报告戊肝病例7124例,死亡病例3例,年均发病率为1.22/10万,以55岁以上发病为主(22.42/10万),绝大多数病例是农民(54.15%)。戊肝在湖南省各县(市、区)的发病情况不一,高发地区主要为湘北、湘西部地区,发病较低的地区则为湘中、南部等地区。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各县(市、区)戊肝的发病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Moran''s I均为正值,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31个县(市、区)戊肝发病率高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空聚集性分析共扫描出7个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域位于2012-2014年的湘西地区;二级聚集区域位于2011-2014年的湘北地区。结论 2006-2014年湖南省戊肝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湘北和湘西部地区较其他地区聚集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