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成年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豫西南某地2005年及以前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352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从CD4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等方面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352例,6年坚持治疗率79.55%,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CD4计数和病毒学有效控制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治疗时的临床分期和CD4计数及服药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影响显著.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应在患者发现后CD4计数较高,临床症状较少时就开始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2-2014年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和随访信息,并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在350~500个/μl]和常规治疗组(基线CD4≤350个/μl),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共纳入37169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32129例,早期治疗组5040例,常规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3/100人年和1.8/100人年,治疗1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9%和82.3%。多因素调整后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症状数、近7 d是否漏服药物和教育程度为常规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近7 d是否漏服药物为早期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加大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及随访管理力度,可以延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云南省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指标,为深入规范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各州市2005年~2009年6月上报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报表和卫生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对几年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人数逐年有较大的增加;抗病毒治疗入纽治疗1年的病人1年后的存活在治比例达到国家要求、1年中7次随访率有起伏,1年中4次CD4检测率在不断上升,所有治疗半年以上的病人当年病毒载量检测率起伏很大.[结论]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人教和规模及规范性方面有了长是进步,但抗病毒治疗工作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入组1年时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抗病毒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法开展现况调查,现场采集病人血样开展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并在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收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基线和随访数据。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对象389例,病人平均年龄(47.7±16.4)岁,男性占73.3%,已婚占54.8%,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0.7%,有漏服药物行为的占5.7%。抗病毒治疗1年时,病人病毒学抑制成功比例为94.8%,免疫学成功比例为80.5%,CD4+T值平均增加97(IQR:21~187)个/mm3,艾滋病相关疾病和症状的比例从11.6%下降到4.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值水平、漏服药物行为(无)与病人免疫成功概率相关(P<0.05),OR值分别为0.29、4.82。结论 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入组1年时的治疗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提高病人免疫成功率,建议加强高CD4+ T值水平(≥500个/mm3)、有漏服药物行为的病人知识宣传和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2011—2015年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5年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年龄15岁及以上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绘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恢复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8 237例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0.76±14.17)岁,主要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39.61%,异性性传播55.78%,所有治疗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QR)为227(100~323)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有32.17%,统计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成功恢复的比例越高(χ~2=1 251.09,P<0.000 1),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45,P<0.000 1),8 237例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样本数(≤400拷贝/m L)占87.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基线CD4值、初始治疗方案、CD4^+T淋巴细胞恢复情况是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因素。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对患者免疫重建、病毒载量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影响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因素较多,建议继续采取扩大检测、扩大治疗、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等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的要求,对13例病人采用了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病人进行定期的随访以观察艾滋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治疗产生的副作用、CD4+T淋巴细胞以及病毒载量(VL)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结果13例病人服药依从性100%,经治疗后,其CD4+T淋巴细胞较之治疗前有所增长,病毒载量(VL)有所下降。结论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二线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社区医学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成都市成华区接受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以2005—2015年成华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成都市成华区2005—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共有1 304例,入组治疗时年龄最小为7岁,年龄最大为85岁,平均(35.21±12.89)岁,以男性为主,占90.34%;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59.51%;感染途径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57.7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7,P<0.05),治疗时间超过5年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从基线的(229.86±146.70)个/mm~3达到(404.09±179.31)个/mm~3。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比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00个/mm~3者则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提高了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8—2020年南充市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2020年南充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基本信息和治疗信息,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患者CD4+ 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免疫恢复、病毒抑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纳入4 430例研究对象,截至观察终点,排除失访、死亡和转出患者,CD4+ 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比例为35.11%,其中基线CD4+ T淋巴细胞0~199.99个/μl、200~349.99个/μl和350~499.99个/μl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比例分别为17.71%、40.01%和58.99%;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成功恢复的比例越高、所需时间越短;治疗6、12、24、36和48个月后,病毒抑制成功比例分别为82.02%、82.37%、83.77%、85.94%和87.27%;开始治疗时的年龄、婚姻状况、确证到开始治疗时间、CD4恢...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唯一的方法就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虽然该治疗方式具有较为良好的疗效,但该抗病毒疗效会受到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治疗预后不乐观。同时,由于影响疗效的因素呈现为综合化、复杂化,因此在控制因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上述影响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10年生存状况及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2003-2005年接受ART的HIV/AIDS基本情况和治疗随访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状况和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5年开始ART的2 448例HIV/AIDS中,男性占53.5%(1 309/2 448),女性占46.5%(1 139/2 448),40~59岁占70.1%(1 715/2 448),以血液传播为主,占95.5%(2 337/2 448);ART后随访10年,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719例,死亡率为3.78/100人年(719/19 010人年);患者第1、3、5、10年累计生存率为0.94、0.86、0.78、0.69。相对于年龄<40岁组,40~、50~、60~和≥70岁组HR值(95% CI)分别为1.417(0.903~2.222)、1.834(1.174~2.866)、2.422(1.539~3.810)和3.424(2.053~5.709);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350个/μl,CD4<50、50~199、200~350个/μl的HR值(95% CI)值分别为7.105(5.449~9.264)、4.175(3.249~5.366)和2.214(1.691~2.900);男性相对于女性HR=1.480(95% CI:1.273~1.172)、没有更换二线治疗HR=11.923(95% CI:9.410~15.104)。结论 河南省早期HIV/AIDS接受ART 10年后的累计生存率为0.69,男性、年龄较大、基线CD4水平低、未及时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为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 ~ 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波市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免疫重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0-2020年宁波市HIV/AIDS数据库, 纳入标准为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18岁、随访时间≥1年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资料完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对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HIV/AIDS免疫重建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851例HIV/AIDS, 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年龄为(39.47±13.47)岁, 男性3 185例(82.71%)、汉族3 769例(97.87%)、初中文化程度1 333例(34.62%), 随访时间M(Q1, Q3)为47(25, 77)个月。抗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的HIV/AIDS占66.22%(2 550/3 85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相比于开始抗病毒治疗年龄≥45岁、基线BMI<23.0 kg/m2、基线CD4计数<200个/μl和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AZT+3TC+NVP)的HI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和整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艾滋病定点治疗机构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43例患者相关信息,使用SAS 9.2统计软件分析,Excel 2010软件绘图。单因素分析使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数呈上升趋势,感染的原因主要为同性性传播,经6个月及以上的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长(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P<0.05),是否更换过抗病毒治疗方案(P<0.05),社会关系领域(P<0.05),经济费用担忧(P<0.01),服药依从性(P<0.01)及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P<0.01)均是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哈尔滨市定点治疗机构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数持续上升,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BMI变化的动态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柳州市开始抗病毒治疗、年龄≥ 15岁、治疗基线、第(6±2)个月和(12±2)个月BMI值均有体重记录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体重、身高数据计算BMI。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BMI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 871例研究对象治疗基线、第(6±2)个月和(12±2)个月BMI值分别为(20.65±3.32)、(20.87±3.22)和(21.18±3.20),3个时段的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6,P<0.001)。治疗后BMI随时间推移而提升(F=37.25,P<0.001),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WHO临床分期。结论 柳州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BMI诊断营养不良所占的比例较高,接受抗病毒治疗后BMI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身体营养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及山西省运城市两地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间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终止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以开始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Kaplan-Meier法绘制ART终止治疗、死亡、停药的累计发生率曲线, 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运城市纳入分析1 006人,ART随访时间M=49.59(QR:20.02~92.84)个月;南京市纳入分析976人,ART随访时间M=19.93(QR:11.48~34.07)个月。运城、南京地区ART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4年、8年终止治疗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19%、9.23%、11.08%、13.75%、17.74%、27.66%,3.01%、5.17%、7.47%、10.97%、17.45%、28.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停药的风险越低,但死亡风险越高;离异/分居/丧偶者停药的风险较未婚者高;采血浆或输血传播是停药的保护因素,静脉吸毒是停药和终止治疗的危险因素,同性性传播者死亡风险较低。治疗起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停药的风险越高,死亡的风险越低;观察截止时患者的WHO临床分期越高,则终止治疗、停药、死亡的风险均越高。结论 运城、南京地区ART保持情况整体较好,建议加强年龄较小、离异/分居/丧偶者、静脉吸毒者、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现时WHO临床分期较高者的干预,以减少停药。加大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及治疗,以减少HIV/AI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天津市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艾滋病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5年天津市开始接受ART的HIV/AIDS病例的数据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57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51例,研究对象接受ART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4%、97.8%、97.4%、95.8%。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年龄<30岁组,30~、40~和≥ 50岁组的aHR值(95% CI)分别为4.506(1.226~9.059)、5.944(1.479~13.892)和15.958(5.309~27.206);相比于ART过程无失访者,有失访者的aHR=5.645(95% CI:3.124~10.200);相对于其他机构发现者,发现机构为医院的aHR=3.823(95% CI:1.423~10.274);相比于ART前未感染HBV/HCV者,感染HBV/HCV者的aHR=2.580(95% CI:1.210~5.502);相比于ART时临床分期Ⅰ/Ⅱ期者,Ⅲ/Ⅳ期者的aHR=3.947(95% CI:2.167~7.188);相比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aHR=0.440(95% CI:0.238~0.810);相比于样本来源为术前检测者,样本来源为专题调查与检测咨询的HR值(95% CI)分别为0.111(0.027~0.456)和0.182(0.049~0.674)。结论 2005-2015年天津市ART的HIV/AIDS生存率较高。ART时年龄较大、ART过程有失访、发现机构为医院、ART时感染HBV/HCV、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是HIV/AIDS生存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样本来源为专题调查与检测咨询是HIV/AIDS生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6-2019年台州市HIV/AIDS立即抗病毒治疗(ART)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ART策略与免疫学效果随时间变化的关联。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立即ART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ART策略的免疫学效果差异,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06-2019年台州市2 971例HIV/AIDS中,立即ART组1 786例(占60.1%),其中2016-2019年立即ART的比例为77.8%(1 170/1 504)。2006-2019年立即ART组的成功率(87.4%,1 561/1 786)高于延迟ART组(84.4%,1 000/1 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立即ART的影响因素中,男性(aOR=1.28,95% CI:1.03~1.59)、已婚(aOR=1.71,95% CI:1.33~2.19)、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aOR=1.60,95% CI:1.27~2.02)与立即ART呈正相关;31~40岁(aOR=0.63,95% CI:0.48~0.84)、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aOR=0.60,95% CI:0.49~0.74)、确证时间为2015年及以前(aOR=0.20,95% CI:0.17~0.23)与立即ART呈负相关。立即ART组各年份CD4/CD8比值的增幅和ART累积成功率均大于延迟ART组(P<0.05)。结论 2006-2019年台州市HIV/AIDS立即ART策略落实较好,立即ART比例超过60.0%,立即ART组的ART免疫学效果较好。针对HIV/AIDS中31~40岁、女性、未婚和异性性传播者,需加强立即ART的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ART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广州市"发现即治疗"实施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HIV/AIDS病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收集广州市2019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例确诊后30天内开始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广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确诊后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1 185例,占71.6%。与确诊后30天内未治疗的病例相比,确诊后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女性较多[aOR(95%CI):1.61(1.08~2.39)](男性作为参照),已婚有配偶的比例高[aOR(95%CI):1.51(1.04~2.17)](未婚作为参照),文化程度高,初中[aOR(95%CI):1.58(1.08~2.30)],高中或中专[aOR(95%CI):2.24(1.49~3.37)],大专及以上[aOR(95%CI):2.66(1.74~4.08)](小学及以下作为参照),同性传播的比例高[aOR(95%CI):1.45(1.10~1.92)](异性传播作为参照),自愿检测发现的比例高[aOR(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耐药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将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性的文献纳入研究。应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总耐药率为4%;中等发达地区耐药率为4%,欠发达地区耐药率为5%;疫情较重地区的耐药率为5%,疫情居中地区为4%。结论中国HIV感染者/AIDS 患者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总耐药率不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