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10年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部分资料,研究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26.1%,男性为43.9%,女性为8.0%.饮酒者中酒精摄入量为34.3 g/d,男性为37.7 g/d,女性为14.9 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 ~ 59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摄入量最高(53.9%和42.6 g/d),女性18~44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9.6%,45 ~ 59岁年龄组酒精摄入量最高为16.5 g/d;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饮酒率分别为22.9%和28.5%,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8.5g/d和37.8 g/d.男性饮酒者中,饮酒频率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5.5%),3~6d/周的比例最低(13.0%);饮酒类型中,以饮黄酒、啤酒为主,比例为62.0%和42.8%,饮低度白酒的比例最低为9.8%;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0%、9.2%和20.6%,单次大量饮酒比例为24.6%.结论 2010年上海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饮酒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和模式。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岁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分析流动人口调查前12个月饮酒状况。结果 共有48 697名样本人群纳入分析。调查前12个月饮酒率为51.7%(男性为71.9%,女性为24.7%)。饮酒者中男性每周饮酒率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3.9%和18.7 g,女性分别为16.7%和4.1 g。饮酒者每周饮酒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在男性饮酒者中分别为23.6%、6.6%和6.9%,在女性饮酒者中分别为6.3%、2.3%和1.5%。在男性饮酒者中,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和女性饮酒者过去12个月发生豪饮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1.2%和33.1%。在男性饮酒者中,豪饮行为的频率分布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行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行业中,从事建筑业的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率、日均酒精摄入量、过量饮酒、有害饮酒和豪饮流行率均为最高。结论 我国流动人口饮酒行为普遍,性别差别较大;不良饮酒行为在男性饮酒者中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成年人饮酒习惯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居民的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托,纳入135 824名≥18岁成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居民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成年人饮酒率为30.5%,其中男性饮酒率为53.8%,女性饮酒率为12.2%。在现在饮酒者中,男性和女性的过量饮酒率分别为14.0%和1.1%,每天饮酒率分别为25.7%和10.9%。男性饮酒类型主要为混合酒,女性为啤酒。我国饮酒人群的有害饮酒率为7.1%。随着年龄的增加,过量饮酒率、每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饮酒率、过量饮酒率、每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与身体活动呈正相关。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饮酒率、过量饮酒率、每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均较高。饮酒状况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状况和身体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部分资料,研究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34.0%,男性为58.0%,女性为11.7%。饮酒者中每日酒精消费量为13.4g/d,男性为15.7g/d,女性为5.1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62.5%和18.9g/d),女性18~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16.1%和5.7g/d);4类地区中,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34.9%、35.3%、32.7%和33.6%,每日酒精消费量农村最高(16.3g/d),郊区最低(8.4g/d);不同教育程度中,小学及以下饮酒率最低(24.2%),而酒精消费量最高(17.3g/d)。饮酒频率中,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2.1%),每月少于1次的比例最低(11.9%)。男性主要以几乎每天饮酒(35.9%)和每周饮酒1~2次(28.1%)为主;女性主要以每月饮酒少于1次(30.2%)和每月饮酒1~3次(28.6%)为主。饮酒类型中,以饮啤酒、白酒为主,比例为71.3%和59.1%,饮葡萄酒的比例最低(12.2%),其中女性饮葡萄酒比例(31.7%)约为男性(8.0%)的4倍。每日酒精摄入量分级中,适量饮酒比例为66.2%(男性为64.0%,女性为76.2%),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3.1%、10.8%和9.9%。结论 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教育程度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为慢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慢病综合干预项目管理的且有完整饮酒信息的高血压病患者数据,分析饮酒状况。结果 18 976名城市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62.4±11.1)岁,饮酒率为20.7%,男、女性分别为36.1%和9.3%,男、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1.7 g和5.8 g,过量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6.9%。男性以45~59岁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最高,60岁以上组最低。女性各年龄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接近。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饮酒严重,45~59岁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饮酒干预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饮酒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研究分析10个项目地区中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饮酒状况的基线信息,重点描述每周饮酒者饮酒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全部队列成员中,男性每周饮酒率(33.1%)高于女性(2.2%)。哈尔滨(52.0%)和四川(50.2%)项目地区的男性每周饮酒率最高;甘肃(8.1%)和海口(18.8%)项目地区最低。四川项目地区男性每周饮酒者通常情况下的每周摄入酒精量(414.6 g)最高;甘肃(195.2 g)和河南(239.6 g)项目地区虽然日常饮酒量较低,但特殊情况下单日饮酒量列居前位(河南项目地区202.3 g;甘肃项目地区171.2 g)。每周饮酒者中,82.6%的男性和56.6%的女性在特殊情况下的饮酒量达到狂饮状态(男>60 g,女>40 g)。结论 CKB 10个项目地区的研究人群在饮酒率、饮酒量、饮酒方式、饮酒品种等饮酒行为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川省慢病监测点人群吸烟、饮酒现状,分析吸烟与饮酒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控烟、限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慢病监测项目,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8个县(区)4 847名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状况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川省居民2010年男性吸烟率为67.28%,女性5.19%;现在吸烟率男性为56.42%,女性3.63%;50%以上的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在20岁以下;男性平均每天吸烟16支,女性7支.男性过去1个月饮酒率为53.59%,女性为12.07%;过去12个月男性饮酒率为61.31%,女性17.26%;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为65 g,女性24.6 g;男性适量饮酒率为17.83%,女性39.01%.吸烟率和饮酒率,平均每日吸烟率和饮酒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四川省慢病监测点人群吸烟、饮酒率高,适量饮酒率低,男性高于女性;吸烟和饮酒密切相关.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控烟,同时限酒.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成年人饮酒行为与高血压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每周饮酒行为状况与高血压患病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项目”苏州市吴中区基线调查数据,描述当地居民饮酒情况和高血压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每周饮酒频率、饮酒量、开始饮酒年龄和饮酒相关不良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结果 男、女性每周饮酒率分别为40.7%和0.6%,男、女性每周酒精平均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50.8 g和47.2 g,每周饮酒率和饮酒量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9.7%和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调整后显示,男性每周饮酒频率≥3d,每周酒精摄入量≥100 g者患高血压风险较不饮酒者显著增加(P<0.01),开始每周饮酒年龄<20岁和饮酒相关不良状况出现2种及以上者患高血压风险分别是不饮酒者的1.50倍和3.27倍,但在女性中未发现此现象.结论 男、女性每周饮酒率、饮酒量不同,男性随每周饮酒频率增高,饮酒量增多,开始每周饮酒年龄提前以及饮酒相关不良状况出现种类增多,其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女性饮酒与高血压患病关系则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描述我国2005-2018年各省份≥20岁成年人饮酒行为及变化趋势,分析各省份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归因于饮酒的负担。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和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结合局部加权回归,估计2005-2018年我国居民饮酒暴露水平;采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方法以及中国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我国各省份不同性别≥20岁人群饮酒对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PAF)和归因死亡人数,利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归因标化死亡率。结果 2005和2018年男性过去12个月饮酒率分别为58.7%(95%CI:57.8%~59.5%)和58.4%(95%CI:57.6%~59.3%),女性过去12个月饮酒率分别为17.0%(95%CI:16.6%~17.4%)和18.7%(95%CI:18.1%~19.3%),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4.6(95%CI:23.8~25.3)g和27.7(95%CI:26.8~28.7)g,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6.3(95%CI:6.0~6.5)g和5.3(95%CI:5.0~5.6)g,东部地区高于西部,西北地区饮酒暴露水平最低。2005-2018年出血性卒中死亡归因于饮酒的PAF从5.5%升至6.8%,归因死亡人数从5.02万升至5.91万;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归因于饮酒的PAF从7.0%升至7.7%,归因死亡人数从1.52万升至2.93万。各省份饮酒导致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出血性卒中的PAF均为男性远高于女性,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西北地区最低,2018年归因于饮酒的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58/10万和2.11/10万。结论 我国男性居民饮酒率和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均较高,特别是东部地区,女性饮酒行为则较少,应采取区域性措施降低男性居民和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以减少饮酒导致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县、区)的≥40岁居民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状况。结果 2014年中国≥40岁人群吸烟率为40.0%(95% CI:38.5%~42.0%),现在吸烟率为31.0%(95% CI:29.7%~32.0%)。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74.1%、57.6%)远高于女性(5.4%、4.0%),乡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41.2%、32.4%)显著高于城镇(38.8%、29.5%)。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1(95% CI:19.7~20.5)岁。吸烟者年龄越小,平均开始吸烟年龄越早(40~、50~、60~、≥70岁年龄组吸烟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分别为18.3、19.2、20.9和23.1岁)。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8.9支,男性日均吸烟量(19.3支)大于女性(12.5支)。结论 中国≥40岁男性吸烟率高,乡村地区吸烟率较城镇高,给COPD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CONTEXT: Alcohol consumption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nationally, but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drinking patterns by rurality of residence. PURPOSE: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of abstinence, alcohol use disorders, and risky drinking in rural, suburban, and urban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Analyses of the 2001-2002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NESARC) we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prevalence rates for abstinence, a current alcohol use disorder, and exceeding recommended daily and weekly drinking limi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for rural and urban versus suburban differences after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Additional analyses were stratified by Census Region. FINDINGS: Nationally, the odds of abstinence and, among drinkers, the odds of a current alcohol disorder and exceeding daily limits were higher in rural than suburban areas. Stratified analyse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rurality of residence and drinking across Census Regions. Rural residents of the Northeast, Midwest, and South and urban residents of the Northeast had higher odds of abstinence than their suburban peers. Among drinkers,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of the Midwest had higher odds of a current alcohol disorder and exceeding daily limits; urban residents of the Midwest had higher odds of exceeding weekly limits. CONCLUSIONS: Abstinence is particularly common in the rural South, whereas alcohol disorders and excessive drinking are more problematic in the urban and rural Midwest. Health policies and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further targeted toward those places with higher risks of problem drink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我国成年女性饮酒行为特征、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50个监测点开展问卷调查,共分析75 518名≥18岁成年女性的饮酒行为信息。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权重,对率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城乡地区成年女性饮酒率分别为13.9%(95% CI:11.7~16.2)和13.3%(95% CI: 9.4~17.2),饮酒者经常饮酒率分别为13.9%(95% CI:9.9~17.9)和14.2%(95% CI:10.8~17.6),过量饮酒率分别为11.1%(95% CI: 7.5~14.8)和12.8%(95% CI: 9.1~16.4)。我国城市地区女性饮酒者葡萄酒消费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且随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提高而升高。影响我国女性饮酒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职业、家庭成员饮酒和吸烟行为。其中,从事农业及生产运输(OR=0.72,95% CI:0.56~0.94,P=0.016)、家务(OR=0.59,95% CI:0.44~0.78,P<0.001)及其他工作(OR=0.61,95% CI:0.43~0.85,P=0.004)的女性饮酒率较低,家庭中有他人饮酒(OR=2.66,95% CI:2.17~3.26,P<0.001)和吸烟(OR=4.32,95% CI:2.95~6.34,P<0.01)的女性饮酒率更高。结论 我国成年女性饮酒率、经常饮酒率和过量饮酒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职业、家庭成员饮酒和吸烟行为是影响女性饮酒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状况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普通人群饮酒基本情况及相关疾病。[方法]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广东省18岁以上常住居民31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饮酒率18.9%(600/3167),男42.0%,女6.6%,标化饮酒率25.6%;城市饮酒率(21.5%)高于农村(16.7%),城、乡标化饮酒率分别为26.3%和24.5%;过量饮酒率2.3%,标化率1.9%,城、乡标化过量饮酒率0.9%和3.4%;随着经济收入及文化水平提高,饮酒率上升。饮酒率较高者为科技人员、司机、企事领导、公务员和推销员,夫妻分居以及离婚后单身者情况较严重;随着饮酒量的升高疾病患病率也升高,过量饮酒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过量饮酒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应控制酒精的摄人量,防止饮酒过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食物摄入频率特征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食物摄入频率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自愿参加的30~79岁常住居民进入队列并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分析10个项目地区中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12组食物的摄入频率,描述各食物组摄入频率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南方城市(99.0%)和南方农村(99.9%)人群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以大米为主,北方农村(99.0%)和北方城市如青岛(88.4%)人群则以面食为主。河南人群每天摄入杂粮人群比例最高(98.8%)。甘肃人群每天摄入新鲜蔬菜比例最低(74.0%)。在南方城市人群每天摄入新鲜水果、腌制蔬菜、肉类及其制品比例高于农村地区,北方也存在相同现象。北方城市(37.1%)和农村(14.6%)人群每天摄入蛋类及其制品高于南方城市(6.5%)和农村(6.9%)。北方城市地区人群每天摄入豆制品、乳类及其制品比例最高,其中哈尔滨人群每天摄入豆制品比例最高(10.0%),青岛人群每天摄入乳类及其制品比例最高(34.3%)。结论 CKB项目研究人群谷类食物、蛋类及其制品、豆制品摄入频率存在南北差异,肉类及其制品、家禽及其制品、水产/海产品、新鲜水果、腌制蔬菜、乳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酒行为对我国9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我国9省9111名成年居民的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以及饮酒量和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男性、女性成年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58.3%和8.1%。男、女饮酒者每Et平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33.3±34.1)和(15.0±16.2)g,男、女饮酒率和饮酒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3%和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居民饮酒者和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1%和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居民饮酒者和不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7%和22.5%,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不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和女性,高饮酒频率者高血压患病要高于低饮酒频率者(P〈0.05)。随着酒精摄人量的增加,男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未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但饮酒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饮酒组;女性居民每日酒精摄入量低于15g时,高血压患病率最低,而随后出现升高的趋势。结论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饮酒率以及饮酒量不同,饮酒可升高我国9省男性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而对女性居民的影响呈现出J型曲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东  岳川  于国龙  卢立新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583-2586
目的了解北京市18~60岁成年居民每天的平均饮水次数与平均每次饮水量,为制定居民适宜饮水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抽取400名18~60岁的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身体活动调查表,采用连续7 d的饮水记录表了解调查对象的饮水行为。结果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饮水量为315 ml,平均每天饮水次数为4.9次,男性每次饮水量(382 ml)显著多于女性(282 ml),Z=-5.775,P0.01;文化程度较低组(34l ml)显著多于文化程度较高组(295 ml),Z=-2.123,P0.05;郊区(371 ml)显著多于城区(286 ml),Z=-4.609,P0.01;肥胖组(416 ml)显著多于消瘦组(274 ml),χ2=12.908,P0.05;低度身体活动组(366ml)显著多于中度身体活动组(284 ml),χ2=6.889,P0.05;吸烟组(404 ml)显著多于不吸烟组(296 ml),Z=-5.317,P0.01;饮酒组(358 ml)显著多于不饮酒组(301 ml),Z=-3.227,P0.05,平均每天饮水次数小于6次组(331 ml)显著多于平均每天饮水次数大于6次组(301 ml),Z=-3.37,P0.05;单位/学校食堂和其他在外地点的饮水量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在地和身体活动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水次数、饮水量、饮水地点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在制定居民适宜饮水量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制定。  相似文献   

17.
Alcohol intake and serum copper, selenium, magnesium, iron andzinc were investigated in 85 subjects, 48 males and 37 females.Alcohol intake was measured with a questionnaire probing alcoholintake during the preceding 30 days. Mean average daily intakeamong males was 119.7 g (range 0–622.3 g) and among females32 1 g (range 0–378.5 g), and the mean consumption perdrinking day among males was 208.5 g (range 0–666.7 g)and among females 63.8 g (range 0–63.8 g). Among malesalcohol intake per drinking day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serumcopper (r = 0.50; P < 0.001) and negatively with serum selenium(r = -0.49; P < 0.001) and magnesium (r = 0.40; P < 0.01).Likewise, among females alcohol intake per drinking day correlatedpositively with serum copper (r = 0.54; P < 0.01) and negativelywith serum magnesium (r = –0.36; P < 0.05). Serum seleniumconcentration was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average daily intake (r = –0.34; P < 0.05) but notwith intake per drinking day.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found between alcohol intake and serum zinc or iron levels.Only two men, both abstainers, had abnormally low serum zinclevel, and two other men (average daily alcohol intake <37g) and two women (average daily alcohol intake <15 g) hadabnormally high serum iron level. Alcohol intake was associatedwith high serum copper and low serum magnesium and seleniumleve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成年人群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分析CKB 10个项目地区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基线调查时饮茶行为信息,重点描述饮茶者每周饮茶行为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项目地区全部队列成员中,男性每周饮茶率(50.7%)高于女性(21.3%)。其中湖南项目地区调查人群每周饮茶率最高(男性74.3%,女性76.6%),河南项目地区最低(男性5.5%,女性1.0%)。除浙江和海口以外的其他8个项目地区,每周饮茶者以饮绿茶为主。青岛项目地区平均每次(男性3.8 g,女性3.1 g)、每日(男性6.2 g,女性4.1 g)和每周(男性38.4 g,女性25.0 g)茶叶消耗量均最高。结论 CKB 的10个项目地区研究人群在饮茶频率、品种、消耗量和浓淡喜好等特征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