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甲型肝炎(甲肝)和戊型肝炎(戊肝)在不同预防接种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疫苗使用情况,为优化戊肝疫苗使用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4-2015年分为2004-2007、2008-2011和2012-2015年3个阶段,年龄划分为0~、20~、30~和≥ 40岁组,比较不同时段、不同年龄组报告发病率的差异;同时描述疫苗批签发及甲肝疫苗使用情况。结果 2004-2015年,中国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t=-12.15,P<0.001),戊肝报告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t=6.63,P<0.001)。甲肝和戊肝月均报告发病数分别由2004-2007年的6 515、1 491例变化为2012-2015年的1 986、2 277例,戊肝每年3月出现发病峰值且持续出现。东、中、西部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均下降明显,但西部(3.46/10万)仍明显高于东部(1.13/10万)和中部(1.14/10万)(χ2=32 630,P<0.01);中、西部地区戊肝上升明显,东部地区较为平稳(2.66/10万),但仍高于中部(1.74/10万)和西部(1.58/10万)(χ2=6 009,P<0.01)。甲肝0~19岁人群下降84.36%;戊肝≥ 20岁人群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年龄越高、报告发病率越高。甲肝疫苗接种率由62.05%提高到93.54%,接种率与甲肝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F=10.69,χ2<0.05)。结论 2004-2015年中国甲肝发病快速下降,戊肝发病仍在上升,应推动戊肝疫苗在人群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天津市宫颈癌死亡长期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1999-2015年天津市宫颈癌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0~74岁)、截缩死亡率(35~64岁)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应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宫颈癌死亡率、YLL率的趋势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变化趋势。结果 1999-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因宫颈癌死亡1 741人,平均粗死亡率为2.15/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47/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50/10万,平均每年YLL为3 347.97人年。宫颈癌死亡者中,0~34岁占3.10%,35~64岁占57.84%,≥ 65岁占39.06%;城市宫颈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城乡比为1.37:1。1999-2015年宫颈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2014-2015年年龄别死亡率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50岁为第一个高峰,75岁为第二个高峰;1999-2011年天津市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呈稳定状态(APC=-0.2%,P=0.80),2011-2015年呈快速上升趋势(APC=21.6%,P<0.01);20~49岁组1999-2015年呈上升趋势(APC=6.9%,P<0.01);50~69岁组1999-2007年呈下降趋势(APC=-9.2%,P<0.01),2007-2015年呈上升趋势(APC=14.5%,P<0.01);≥ 70岁组1999-2009年呈下降趋势(APC=-10.2%,P<0.01),2009-2015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7.8%,P=0.10)。自2008年开始,50~70岁组宫颈癌的YLL率超过≥ 70岁组,并且差距逐渐扩大。结论 自2011年天津市地区宫颈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50~70岁人群将是宫颈癌寿命损失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天津市宫颈癌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发病登记监测系统2007-2013年宫颈癌发病资料结合人口学资料,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进行分类,计算宫颈癌发病率和年龄别发病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7-2013年天津市宫颈癌新发病例336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8.11岁,平均发病率为9.85/10万,标化发病率为6.65/10万。城市地区人群整体发病构成高于农村地区,但发病构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21.92,P=0.001),而农村地区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χ2=12.70,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地区人群发病率总体保持平稳,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值为2.7%(95%CI:-9.1%~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4,P=0.597);农村地区人群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APC值为13.4%(95%CI:3.5%~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9,P=0.016)。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出现双峰,分别为40~44岁及75~79岁。结论 2007-2013年天津市宫颈癌发病率总体仍保持平稳,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其中农村地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对北京市7604名45-79岁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每月随访-次,由社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管理方案,分析干预后血压平均水平、高血压控制率、脑卒中发病率.结果 干预前高血压患病率为64.1%.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9、1.5 mm Hg,血压下降明显(t值分别为-20.987、-15.494,P值均为0.000);前四次随访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收缩压下降幅度表现为高年龄组下降幅度大(F=14.287,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885,P=0.004),郊区人群高于城区(t=5.314,P=0.0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6.943,P=0.000);舒张压下降幅度表现为低年龄组人群下降幅度大(F=22.864,P=0.000),男性高于女性(t=-2.259,P=0.02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下降幅度大(t=2.428,P=0.015).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率由67.7%上升到87.9%,明显升高(χ2=324.595,P=0.000).脑卒中发病率为2.7‰,郊区人群明显高于城区(χ2=5.293,P=0.021).结论 社区干预可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平均水平,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进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以早期血压干预效果好,其中男性血压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 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近年来我国报告≥60岁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5-2022年报告年龄≥60岁的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SPSS 24.0软件中使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 H非参检验比较不同流行特征的组间差异,运用Joinpoint 4.9.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新诊断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使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绘图。结果 我国报告≥60岁HIV感染者数从2015年的17 451例上升到2022年的27 004例,新诊断率从9.0/10万上升到10.2/10万,男性新诊断率高于女性;时间趋势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老年新诊断率均在2019年达到峰值(男性APC=13.5%,P=0.003;女性APC=15.0%,P=0.002),2019年后呈下降趋势(男性APC=-12.4%,P=0.006;女性APC=-13.0%,P=0.007)。老年男性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93.5%(160 747/171 924),同性性传播占5.1%(8 781/171 924);老年女性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98.4%(48 899/49 697);老年感染者71.5%(158 394/221 621)由医疗机构诊断发现,较其他途径发现的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H=1 079.82,P<0.001)。结论 老年HIV感染风险意识较差、不安全性行为多,HIV感染风险较高,需强化主动检测发现,促进检测“关口前移”及感染者深入流调,为实施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产妇外周血IFN-γ和IL-12水平对HBV在宫内传播(BIT)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82例HBsAg阳性产妇为病例组,以43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临产前产妇的外周血乙型肝炎(乙肝)五项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流式液相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12水平;对其所生285例新生儿于产后24 h内静脉血进行乙肝五项和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 HBsAg阳性产妇人群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率、HBV宫内隐匿性感染(OBI)率、BIT率分别为7.37%(21/285)、40.70%(116/285)和48.07%(137/285)。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sAg阳性产妇组(t=-2.55,P=0.011)、NBIT组(t=-2.54,P=0.012)和OBI组(t=-2.33,P=0.021),对照组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NBIT组(t=2.07,P=0.040)和DBI组(t=4.81,P=0.000);对照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HBsAg阳性产妇的HBeAg阴性组(t=-2.09,P=0.038);HBV DNA载量在103~106拷贝/ml组中DBI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OBI组和NBIT组(P<0.01);注射免疫球蛋白组中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IFN-γ含量明显减少(χ2=6.40,P=0.041),抗病毒治疗组中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IL-12含量明显减少(χ2=8.90,P=0.012);产妇年龄、前置胎盘和乙肝疫苗注射与母体IFN-γ水平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方式和乙肝疫苗注射与母体IL-12水平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可以激发孕产妇体内IFN-γ的表达,同时抑制IL-12的分泌,但是IFN-γ在HBsAg阳性产妇体内的表达呈现组内分化现象,在HBeAg阳性和高载量HBV DNA的环境下母体IFN-γ的水平会下降;提高HBsAg阳性产妇的IFN-γ和IL-12水平,有利于阻断BIT尤其是DB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64岁居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人口学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64岁19 827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人口经济因素、血生化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份各代谢性危险因素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所有危险因素中,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的整体检出率较高,在2018年分别达到36.41%和39.93%,另外,在3个年份中,危险因素聚集率在2015年最高,2018年稍有下降。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2009-2018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无统计学意义。在APC>0的危险因素中,肥胖和糖尿病的APC较大(APC=5.37%,t=3.26,P=0.190;APC=5.52%,t=7.70,P=0.082),在APC<0的危险因素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APC较大(APC=-6.95%,t=-4.17,P=0.150)。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除LDL-C、TC和hs-CRP外,男性发生其他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风险均高于女性;45~64岁成年人除HDL-C外发生其他危险因素的风险高于18~44岁低年龄组且在高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中更为显著,分别为低年龄组的4.67(95%CI:4.07~5.37)倍和3.73(95%CI:2.91~4.77)倍;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发生肥胖、LDL-C边缘升高、高血压、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而发生TG升高和hs-CRP升高的危险性较低,西部地区居民发生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风险较低。结论 在3个年份中,大多数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率在2015年最高,2018年变化不大或稍有下降。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BMI水平对新发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观察人群来自开滦研究队列,按基线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超重组(BMI 24~28 kg/m2)和肥胖组(BMI ≥ 28 kg/m2),观察不同BMI组人群新发AP发病密度。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病率,以log-rank法进行检验,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水平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统计分析者123 841人,随访(11.94±2.13)年,共发生AP 395例,总人群AP发病密度为2.67例/万人年,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AP发病密度分别为2.20、2.72和3.58例/万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2%、0.40%和0.49%。经log-rank检验,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1)。校正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AP发病风险增加,HR=1.45(95%CI:1.10~1.92)。对年龄及性别进行分层,年龄<60岁时,肥胖组发生AP的HR=1.58(95%CI:1.14~2.19);男性肥胖组发生AP的HR=1.40(95%CI:1.03~1.90)。排除随访2年内发生的AP病例,肥胖组发生AP的HR=1.60(95%CI:1.18~2.15)。结论 肥胖是新发AP的危险因素,中青年男性肥胖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天津市社区人群中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水平.方法 应用ELISA对2010-2012年天津市社区人群单份血百日咳毒素IgG(PT-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与百日咳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25人的PT-IgG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0.96%,其中0~3岁组最高,为24.37%~13.61%(P<0.001).4~83岁年龄组阳性率为8.84%,估计发病率为10 852/10万,其中51~83岁组估计发病率最高,为18 986/10万(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升高趋势(r=0.976,P<0.001).3年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当年报告发病率之间呈线性相关(r=0.992,P<0.001).3个监测地区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与该监测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呈线性关系(r=0.996,P<0.001).结论 天津市百日咳发病的流行病学趋势和人群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发生与心理困扰情况的关联。方法使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 共选取首次遗精/月经初潮和心理困扰情况记录资料完整的11~18岁男生54 438名和9~18岁女生76 376名。是否发生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由内科医生询问记录, 心理困扰程度根据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得分判定。使用χ2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心理困扰率和首次遗精/月经初潮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层分析各年龄组男女生存在心理困扰与发生首次遗精/月经初潮的关联。结果 2019年中国男生8个年龄组首次遗精发生率为6.3%~96.5%, 女生10个年龄组月经初潮发生率为2.8%~99.0%, 男女生高心理困扰率分别为32.5%和32.7%。11~18岁男生中, 高心理困扰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趋势检验P<0.001, 各年龄组已出现与未出现首次遗精者高心理困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岁女生中, 高心理困扰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趋势检验P<0.001, 10岁及12岁已出现月经初潮组高心理困扰率高于未出现月经初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对老年COPD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分别在重庆市和宁波市的各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选择4个社区组,整群抽样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肺炎疫苗接种组、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和对照组,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结果为主要评估指标,观察并比较社区内60~75岁COPD患者疫苗接种1年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SAS 9.4软件分析,比较COPD患者疫苗接种前后的CAT评分及其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 对4个社区组COPD患者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匹配后,共纳入研究对象1 244人。基线CAT评分M=21(IQR:17~26)分。接种疫苗1年后,CAT评分M=18(IQR:14~24)分,3个疫苗接种组的CAT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感疫苗接种组,配对t=-6.531,P=0.403;肺炎疫苗接种组,Wilcoxon配对检验H=-9 623,P<0.001;流感及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配对t=-10.803,P<0.001),而对照组患者CAT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lcoxon配对检验M=1 167,P=0.403)。CAT分级为"严重影响"及"非常严重影响"者比例在3个疫苗接种组明显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析因分析发现流感疫苗对COPD患者整体症状、以及咳嗽、胸闷、气喘、活动、外出、精力6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肺炎疫苗对整体症状及全部8项单独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可有效改善其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的特征与现状,对心血管病防控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完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资料,纳入北京市8个区93 520名35~75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心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8~59岁成年人儿童期不良经历的流行特征,探讨与成年后慢性病发病的相关性,为慢性病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湖北省麻城市龙池、南湖和鼓楼3个街道随机整群抽取18~59岁成年人,回顾性调查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成年后的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1 767名18~59岁成年人,其中1 501份问卷有效。男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6.32±10.20)岁和(35.72±9.08)岁。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率为66.22%,包括情感忽视(26.65%)、身体虐待(21.52%)、父母分居/离异(21.45%)、受到欺负(3.33%)、家庭物质滥用(1.53%)等。儿童期不良经历可增加成年后的慢性病发病风险,随着儿童期不良经历评分的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有增加趋势(Z=-5.902 1,P< 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物质滥用(OR=2.82,95%CI:1.16~6.80)、受到欺负(OR=2.59,95%CI:1.39~4.80)、躯体虐待(OR=1.93,95%CI:1.41~2.64)和父母分居/离异(OR=1.51,95%CI:1.09~2.09)增加成年后慢性病发病风险。结论 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可增加成年后慢性病发病风险,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应从儿童期开始。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tages of change that take place over 18 months, using the criterion of fat intake ≤30% of total energy to define effective a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single dietary feedback report on dietary fat reduction.Design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or control conditions and assessed at 0, 6, 12, and 18 months for fat intake and stage of change.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1 feedback report at baseline; all subjects received a report at 12 months.Subjects Potential subjects (n=614) were recruited by mail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nonsmoking adults (32% response rate). Subjects were excluded if consuming ≤30% of energy from fat or if pregnant or lactating (n=145). Although 83% of subjects (n=389) completed the 18-month study, only 296 provided complete data for all time points. The study was restricted to these 296.Intervention Dietary feedback reports plus brief educational materials were provided following the experiment design.Analyses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fat intake (percent of energy from fat)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baseline stage and conditio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addition, t tests were used to compare groups at specific time points.Results There was a main effect for time (F3,286=39, P<.0001) and baseline stage (F3,286=24, P<.0001), but no effect of feedback. There was a time-by-feedback interaction (F4,286=4.7, P<.01). There was a short-term effect of feedback over 6 months (t=3.8, P<.001), but this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at other time points. About 9% to 12% of subjects in the precontemplation or contemplation stages, 24% of subjects in the preparation stage, and 40% of unclassified subjects at baseline progressed to the action stage by 18 months. Between 12 and 18 months, subjects progressing at least 1 stage reduced their fat intake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subjects who failed to progress t=5.1, P<.0001).Implications Interventions targeted to stage of change have the potential for accelerating the rate of change for dietary fat reduction, but reaching the goal of fat intake ≤30% of total energy may require more intensive interventions than a single dietary feedback report. J Am Diet Assoc. 1998; 98:529–5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社区981位≥60岁社区居民采用结构化问卷进行调查。用LSNS-6量表筛查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化长沙版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支持网络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网络与不同认知维度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71岁;LSNS-6量表筛查出10.60%(104/981)的老年人存在社会隔离情况;9.48%(93/981)的老年人存在家庭联系疏松;13.97%(137/981)的老年人存在朋友联系疏松。LSNS-6量表得分与认知功能得分存在相关关系,与社会联系越紧密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越高,偏回归系数为0.10(P< 0.01)。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为20.38±5.54,而社会联系正常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为22.10±5.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无社会隔离相比,社会隔离与视空间/执行能力(P=0.02)、命名(P=0.03)、语言(P=0.01)和延迟记忆(P< 0.01)等认知维度有关联,而与注意力(P=0.33)、抽象(P=0.49)和定向(P=0.27)方面无明显关联。结论 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朋友联系疏松是老年人社会隔离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生长迟缓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我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生长迟缓现况,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根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判断生长迟缓,对各少数民族学生成年身高和生长迟缓现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我国26个少数民族男生18岁身高为(168.3±6.8)cm,女生为(156.2±5.9)cm。26个少数民族男生合并生长迟缓率均为5.4%,女生合并生长迟缓率为5.1%。水族学生生长迟缓率最高(男生:24.5%,女生:23.0%),回族学生生长迟缓率最低(男生:0.1%,女生:0.3%)。男、女生生长迟缓率均超过平均水平的9个少数民族中,布依族男生、傈僳族女生和哈尼族女生在4个年龄组生长迟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撒拉族学生生长迟缓集中在7~9岁年龄组,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生长迟缓大多集中在较高年龄组。西南地区学生生长迟缓率最高(8.1%),明显高于华北地区(0.8%)学生(OR=10.6,95% CI:7.8~14.4)。7~17岁生长迟缓率与18岁身高呈显著负相关(男生:r=-0.811,P<0.001;女生:r=-0.715,P<0.001)。结论 2014年我国26个少数民族学生18岁平均身高民族间差异较大。总体而言,男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前5位的民族分别为水族、佤族、布依族、瑶族和彝族,女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前5位的民族分别为水族、瑶族、布依族、佤族和苗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当针对生长迟缓率较高的民族和地区进行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动化核酸快速检测设备FilmArray meningitis/encephalitis (FA ME) panel、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9例疑似CNS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FA ME检测及mNGS,结合细菌/真菌培养,以及病毒核酸/血清学结果,比较FA ME、mNGS在CNS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FA ME、mNGS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1%、9.1%,数值略高于细菌培养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真菌方面,FA ME、mNGS阳性率分别为10.7%、13.6%,均低于真菌培养(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FA ME、mNGS检测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3.6%、18.2%,高于院内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测(0)。结论 FA ME、mNGS目前不足以代替院内常规检测,但可作为传统检测的补充手段提高CNS感染病原体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