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在内的医学知识,该群体随时有可能向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传播乙肝知识.本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HBsAg与HBsAb进行观察,并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决定簇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的CHB患者866例,其中789例(91.1%)仅HBsAg阳性,77例(8.9%)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均阳性。从77例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患者中,选择14例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患者为Ⅰ组。789例HBsAg阳性患者中随机选择12例HBsAg单独阳患者为Ⅱ组对照。对HBsAg编码基因进行扩增和克隆,每例样本至少克隆15个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Ⅰ组患者S蛋白氨基酸残基改变数量为Ⅱ组患者的2.7倍[9.52变化量/100残基vs2.43变化量/100残基(9.52%VS2.43%),P〈0.01],且绝大多数发生在主亲水区(MHR)“a”决定簇。MHR区至少出现2残基改变的在Ⅰ组有10例(71%),Ⅱ组3例(25%)。Ⅰ组患者S蛋白残基改变常见位点为s145、s129、s126、s144和s123。这些S基因位点突变,最终形成病毒的免疫逃逸。结论CHB患者HBsAg和HBsAb共存可能与“a”决定簇变异率升高相关。“a”决定簇变异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突变的一种选择。HBV免疫逃逸对疫苗接种免疫效应、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革新等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在我国乙肝感染率高达10%左右[1],乙肝也因此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乙肝在中学生中的感染情况,并为今后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从2002年开始对桃源县部分中学新生开展了乙肝感染情况检测工作.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模式及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5717例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出HBsAg和抗HBs双阳性248例,占4.34%,其中多数与HBV DNA同时出现。结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少见,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抗HBs,不完全代表病毒复制终止,需结合HBV DNA定量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符合率。方法:分别用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待检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将两法检测结果做以分析、比较。结果:400例标本中,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法符合率为97.25%;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法符合率为79.25%。结论:免疫层析法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适合在不具备ELISA法检测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和标本初筛使用。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区6~12岁儿童HBsAg携带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长沙市区6~12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msAg)携带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更好地预防乙肝,进一步提高此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我们于2003年对长沙市区6~12岁在读小学生进行HBsAg血清学检测,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博白县1~6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方法]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对122名1~6岁儿童进行HBsAg和抗-HBs血清学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2.46%,抗-HBs阳性率为54.92%,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博白县1~6岁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病程HBs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感染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集的380例样本血清分为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89例、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82例、e抗原阴性肝炎期(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ENH)70例、低复制期(low-replicative phase,LR)92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47例,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值、酶比色法测定AST/ALT值,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不同分组HBsAg水平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水平中位数不同,IT(4.95 log10IU/ml)、IC(4.46 log10IU/ml)、ENH(2.96 log10IU/ml)、LR(3.22 log10IU/ml)、LC(2.87 log1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程ALT(P<0.001)、AST(P<0.001)、HBV-DNA水平(P<0.001)、基因型B/C分布(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T期(rs=0.482,P=0.004)、IC期(rs=0.734,P<0.001)和ENH期(rs=0.545,P<0.001),HBsAg在不同分期与DNA水平呈正相关、HBsAg水平与年龄、ALT、AST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HBV感染,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应结合不同指标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513/3864)、2006年的11.10%(P〈0.01),其中1—4岁组下降最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P〈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P〈0.01)。结论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8岁社区成年人HBsAg和抗-HBs流行状况。方法 201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朝阳区CDC在朝阳区42个社区进行慢病社区诊断调查,并采血检测HBsAg和抗-HBs,各社区按性别、年龄构成抽样3 000人。本研究对完成乙肝血清学检测1 000人(≥18岁)以上的35个社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个社区共调查78 100人,HBsAg粗阳性率为2.24%(95%CI:2.13%~2.34%),其中40~44岁组阳性率最高(3.00%,95%CI:2.56%~3.44%),18~24岁组最低(1.69%,95%CI:1.29%~2.09%);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45% vs. 2.07%, P<0.01);北京户籍(京籍)者HBsAg阳性率低于外地户籍(非京籍)者(1.97% vs. 2.98%,P<0.01);各社区HBsAg阳性率差距较大,最高为10.68%(95%CI:9.43%~11.94%),最低为0.24%(95%CI:0.13%~0.38%)。将年龄、性别、职业、户籍和社区5个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调整后5个因素与HBsAg阳性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抗-HBs粗阳性率为30.85%(95%CI:30.53%~31.18%),阳性率最高和最低的年龄分别是18~24岁(38.10%,95%CI:36.58%~39.61%)和75~岁(28.88%,95%CI:27.62%~30.15%);HBsAg、抗-HBs双阴率为67.02%(95%CI:66.69%~67.35%);抗-HBs水平以及HBsAg、抗-HBs双阴率社区间差异很大。结论 朝阳区HBsAg流行率处在中度偏低水平,但中青年和非京籍人群HBsAg感染率相对较高,因此朝阳区乙肝防控的重点应为这两类人群;各社区HBsAg、抗-HBs阳性率差距较大,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并评价衡阳市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HBsAg)携带率和抗体流行情况。方法于2012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鼓区、常宁市2个县(市区)7个乡7个村1044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2项指标。结果衡阳市居民乙肝HBsAg携带率为6.13%,10岁以下儿童已降至1.21%,HBsAg携带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农民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人群间无差异。衡阳市居民乙肝抗一HBs阳性率为54.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人群间均无差异。结论衡阳市乙肝防治已达到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但乙肝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仍需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做好围产期母婴阻断;进一步加强成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倡知情自愿自费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 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慢性HBV感染血清学特征是存在HBsAg,而抗-HBs阴性,但近年来有关nSsAs和抗-HBs双阳性的慢性HBV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具体发生机制仍有争论,故本文就其可能的相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103例HBsAg携带者第16—21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3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第16~21年(平均18.6(年)随访。其中康复30例,病后携带26例,无症状携带21例,乙型肝炎急性发作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7例,死亡13例。HBsAg阴转率为33.3%,<30岁者阴转率(13.8%),显著低于>30岁者(42.6%);原高滴度携带者的HBsAg阴转率和康复率非常显著低于低滴度携带者,而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率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生率又显著高于低滴度携带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对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48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微粒法检测基线及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HBsAg和HBeAg变化情况,分析其动态变化与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比较预测疗效的价值,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6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48周有8例患者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24周HBeAg<9.25COI(OR=45.000,P<0.01,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94.74%),24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97.1%(OR=71.400,P<0.01,阳性预测值为58.33%,阴性预测值为98.08%)是48周完全应答的预测因素。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HBsAg、HBeAg变化对48周完全应答有预测价值,其中血清HBeAg的下降更有益于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民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为乙肝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3~6月参加体检的7490名农民健康人群的血清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5.13%,其中男性HBsAg阳性率5.95%,女性HBsAg阳性率4.78%,男性高于女性(2χ=4.39,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以男性20~29岁、30~39岁和女性20~29岁三个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0.34%,11.11%,11.04%,男女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有不同,女性30岁以后大幅下降,男性则在四十岁开始缓慢下降。结论:青壮年农民群体中HBsAg阳性率比较高,HBsAg阳性率可能跟人的社会活动度有关,应该加强对农村青壮年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BsAg慢性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以某集团公司现有在岗5 a以上的职工中的HBsAg慢性携带者104人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群105人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等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慢性HBsAg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HBsAg慢性携带者GQOL-74总分为59.88±9.82,低于正常人得分66.73±7.86;SF-36总分为73.95±10.46,亦低于正常人得分81.88±8.22。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的生活质量因HBsAg的感染而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及反映肝脏损伤水平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38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ST水平;最后,利用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HBV-DNA载量与HBsAg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r=0.21,P<0.01);与AST水平经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AST异常情况下,HBV-DNA载量与HBsAg的相关性更佳(r=0.362,P<0.01)。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定量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9例(CHB组)和ACLF患者98例(ACLF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不同HBeAg状态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以及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和CHB组患者血清HBeAg阴性患者分别占68.4%(67/98)和42.9%(5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均高于同组血清HBeAg阴性患者(P<0.05).ACLF组血清HBsAg水平在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HB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P<0.05).血清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HBV DNA水平ACLF患者中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