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流受限与慢性病总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性。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剔除基线自报患有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共纳入基线时项目地区30~79岁的男女性研究对象各199 099和287 895例。气流受限情况采用COPD全球倡议标准(GOLD)判断。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气流受限与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平均随访7.2年,累计随访3 494 079人年。21 649例在随访期间死亡。气流正常、GOLD-1~GOLD-4等级的全人群粗死亡率(/1 000人年)分别为5.5、9.9、13.1、32.4和63.3。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与气流正常人群相比,GOLD-1~GOLD-4的HR值(95% CI)依次为0.98(0.88~1.09)、1.03(0.97~1.09)、1.62(1.53~1.73)和2.83(2.59~3.10)。气流受限等级上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COPD的死亡风险也上升。结论 存在气流受限或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个体发生死亡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气温与济南市4 个区居民日均非意外死亡的关系,探讨气温在不同滞后天数下对各死因别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济南市4 个区(市中、槐荫、天桥、历下)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死亡资料,以及同期气温数据和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效应以及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气温与非意外死亡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滞后天数时气温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部分亚类(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影响。结果 济南市4 个区气温与非意外死亡的暴露-反应曲线为“W”形;低温的滞后天数较长,累计效应可达1 个月,高温的滞后天数较短,不超过5 d,且呈现出收获效应;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热效应,高温当天的RR 值分别为1.12(95%CI:1.07~1.17)、1.06(95%CI:1.02~1.31)、1.08(95%CI:1.003~1.16)、1.10(95%CI:1.02~1.20)、1.13(95%CI:1.003~1.26),滞后期较短,泌尿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病在极高温时有较高的RR 值,分别为2.30(95%CI:1.18~4.51)、1.65(95%CI:1.02~2.69);其中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呈现出一定的冷效应,30 d 滞后的累计效应分别为1.51(95%CI:1.42~1.60)、1.90(95%CI:1.64~2.20)、2.12(95%CI:1.67~2.69)、1.48(95%CI:1.08~2.03)、1.60(95%CI:1.46~1.75)、1.40(95%CI:1.26~1.55)、1.68(95%CI:1.45~1.95)。结论 气温与济南市4个区居民的非意外死亡及各死因别死亡存在关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是其危险因素,在高温或低温期间需针对敏感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红肉摄入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1个省60个监测点的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随访且调查资料完整者共27 762人。采用多元营养素密度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红肉摄入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并按照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应用标准多元模型、能量分解模型和营养素残差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26 187人,平均随访6.0年,共发生脑卒中1 259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 074人;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815.0/10万人年和692.0/10万人年。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红肉摄入水平Q1组为参照,Q2组脑卒中发病风险未增加[风险比(HR)=1.07,95%CI:0.87~1.32],Q3~Q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3%(HR=1.23,95%CI:1.00~1.51)、27%(HR=1.27,95%CI:1.03~1.58)和32%(HR=1.32,95%CI:1.06~1.64);Q2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未增加(HR=1.03,95%CI:0.80~1.32),Q3~Q5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2%(HR=1.32,95%CI:1.04~1.68)、35%(HR=1.35,95%CI:1.05~1.73)和38%(HR=1.38,95%CI:1.07~1.79)。亚组分析发现,血压对红肉摄入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37)。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红肉摄入水平过高,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控制红肉摄入水平可能对我国的脑卒中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吸烟和健康饮食评分在文化程度与肺癌发病风险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B)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剔除文化程度信息缺失及基线患有癌症的个体后,最终纳入446 772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文化程度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以及吸烟和健康饮食评分与肺癌发病的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吸烟和健康饮食评分在文化程度和肺癌风险关联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在7.13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新发肺癌1 994例。受教育年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5年),肺癌风险降低12%(HR=0.88,95%CI:0.84~0.92)。根据UKB自我报告的最高学历转换为国际教育代码分类标准(ISCED)中对应的1~5级,级数越大代表文化程度越高。与ISCED-1者相比,ISCED-2、ISCED-3、ISCED-4和ISCED-5人群的肺癌发病HR值(95%CI)依次为0.83(0.72~0.94)、0.67(0.53~0.85)、0.76(0.65~0.89)和0.72(0.64~0.80)。文化程度与吸烟呈负相关(β=-0.079,95%CI:-0.081~-0.077),与健康饮食评分呈正相关(β=0.042,95%CI:0.039~0.04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吸烟与健康饮食评分在文化程度与肺癌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比例分别为38.952%(95%CI:31.802%~51.659%)和1.784%(95%CI:0.405%~3.713%)。结论 吸烟和健康饮食评分可能介导文化程度对肺癌发病的影响,这表明提高文化程度可能通过改变吸烟和饮食等生活方式降低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我国≥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方法 2010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成年人98712名,抽取其中≥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者共计67214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体格测量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测,以及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吸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病情况。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结果 我国≥35岁无缺血性心血管病史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得分为5.1(95%CI:4.9~5.2),平均危险度为4.2%(95%CI:4.0%~4.4%)。其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为高危者占8.5%(95%CI:7.8%~9.2%),男性(12.1%,95%CI:11.1%~13.0%)明显高于女性(4.9%,95%CI:4.4%~5.5%)(P<0.05),农村人群(8.8%,95%CI:7.8%~9.7%)高于城市人群(8.1%,95%CI:7.2%~8.9%)(P<0.05);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 (95%CI:18.2%~20.0%)和72.4%(95%CI:70.9%~73.9%)。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或收入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为高危和中危者的比例均有所下降(P<0.05),而低危者的比例上升(P<0.05)。结论 我国≥35岁人群中有8.5%在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超过10%,其中尤为应关注男性、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收入较低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MI和腰围对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53 91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 调查对象累计随访391 512人年(平均随访7.26年)。随访期间,男性944人和女性1 643人被新诊断为糖尿病。多因素调整后,与BMI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超重和肥胖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72(95%CI:2.47~2.99)和6.27(95%CI:5.33~7.36)。女性超重和肥胖组HR值(95%CI)分别为2.19(95%CI:2.04~2.36)和3.78(95%CI:3.36~4.26);与腰围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Ⅰ级(85.0~89.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 90.0)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56(2.22~2.95)和4.66(4.14~5.24)。女性Ⅰ级(80.0~84.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 85.0)组HR值(95%CI)分别为1.99(1.80~2.21)和3.16(2.90~3.44)。结论 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均会升高。在开展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同时,更应控制腰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与比较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暴露水平的差异。方法 2003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农村社区建立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对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基线调查,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按照统一的积分规则计算脑血管功能积分,随访卒中的发病。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2种亚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纳入研究的队列人群10 565例,随访(11.15±2.26)年,新发生出血性卒中103例,缺血性卒中268例。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56(95%CI:1.23~1.98)、2.46(95%CI:1.39~4.34)、1.75(95%CI:1.00~3.07)和1.07(95%CI:1.04~1.10)。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左心室肥厚和年龄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1.43(95%CI:1.25~1.65)、1.52(95%CI:1.13~2.05)、1.51(95%CI:1.10~2.07)、1.89(95%CI:1.13~3.15)、1.74(95%CI:1.07~2.81)和1.07(95%CI:1.05~1.08)。结论 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高血压病史、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酒史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卒中家族史和左心室肥厚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青岛项目点。利用研究对象的基线信息和随访获得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事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模型分析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3 355名,累计随访302 008.88人年,共有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1 093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正常组(男性<85.0 cm/女性<80.0 cm)相比,腰围超标组(男性≥85.0 cm/女性≥80.0 cm)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升高了78%[风险比(HR)=1.78,95%CI:1.51~2.10],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升高了72%(HR=1.72,95%CI:1.40~2.12)和83%(HR=1.83,95%CI:1.40~2.39)。RCS模型分析显示,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呈非线性的“S”形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增加,维持正常腰围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中国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艾滋病相关行为与感染状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检索时限为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和评价,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7篇,样本含量32 110人。75.5%(95%CI:68.8%~81.2%)YMSM以互联网为结识性伴主要场所,多性伴行为发生率为65.5%(95%CI:60.0%~70.6%)。近6个月89.1%(95%CI:84.2%~92.6%)YMSM存在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42.0%(95%CI:37.4%~46.6%);11.4%(95%CI:8.4%~15.4%)YMSM存在阴道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9%(95%CI:32.4%~41.6%)。YMSM艾滋病感染率为5.0%(95%CI:3.9%~6.5%),亚组分析显示,YMSM艾滋病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西部地区YMSM艾滋病合并感染率(6.3%,95%CI:4.7%~8.5%)显著高于东(4.2%,95%CI:2.6%~6.6%)、中部(1.9%,95%CI:0.8%~4.6%)地区(P<0.05)。结论 YMSM普遍存在多性伴与无保护性行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待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力活动和成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79岁53 916名研究对象。体力活动分组采用五分位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比(HR)值。结果 调查对象体力活动水平为(30.63±15.25)代谢当量(MET)-h/d,男性体力活动水平[(31.04±15.48)MET-h/d]高于女性[(30.33±15.07)MET-h/d ](P<0.001)。调查对象累计随访595 526人年(平均随访11.4年)。随访期间,1 138名男性和1 082名女性被新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BMI、腰围和SBP等多种危险因素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体力活动的增加而降低,趋势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体力活动最低组(<16.17 MET-h/d)人群相比,中低组(16.17~24.94 MET-h/d)、中等组(24.95~35.63 MET-h/d)、中高组(35.64~43.86 MET-h/d)和最高组(≥43.87 MET-h/d)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HR值分别为0.93(95%CI:0.83~1.04)、0.87(95%CI:0.76~0.98)、0.82(95%CI:0.71~0.95)和0.76(95%CI:0.64~0.89)。结论 增加体力活动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青岛市2014-20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死亡变化趋势以及疾病负担。方法数据来源于青岛市慢性病监测系统, 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估算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并计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评估疾病负担。结果 2014-2020年青岛市共报告AMI发病70 491例, 标化发病率为54.71/10万;死亡50 832例, 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标化发病率的AAPC(95%CI)为2.86%(95%CI:0.42%~5.35%), 其中男女性标化发病率AAPC(95%CI)分别为4.30%(95%CI:1.24%~7.45%)和0.78%(95%CI:-0.89%~2.47%)。Joinpoint对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30~、40~岁年龄组标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 AAPC(95%CI)分别为8.92%(95%CI:2.23%~16.06%)和6.32%(95%CI:3.30%~9.44%);其中男性各年龄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30~、40~、50~岁年龄组的AAPC(95%CI)分别为11.25%(95%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5-2020年济南市4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5-2020年济南市的死因监测资料和人口资料,应用简略寿命表法、Joinpoint回归法等方法,分析4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的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2015-2020年4类重大慢性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变化范围分别为568.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岛市成年人体质指数(BMI)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青岛市项目点,共纳入33 355名30~79岁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随访9.2人年,共监测缺血性心脏病(IHD)2 712例,主要冠心病事件(MCE)42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体重正常或过低的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人群IHD及MCE的风险增加,超重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41%和87%,HR值(95%CI)分别为1.41(1.27~1.56)和1.87(1.43~2.44),肥胖组分别增加了91%和143%,HR值(95%CI)分别为1.91(1.72~2.13)和2.43(1.82~3.24)。结论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IHD和MCE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系统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的文献,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2软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文献46篇,总样本量625 0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5.7%(95%CI:4.8%~6.6%)。中西部地区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4.9%~8.0%),高于东部地区的5.5%(95%CI:4.4%~6.8%)。59岁以下男性人群HBsAg阳性率为6.1%(95%CI:5.3%~7.0%),高于女性人群的4.8%(95%CI:4.2%~5.5%)。2007-2009年的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为6.3%(95%CI:5.5%~7.2%),2010-2012年为5.9%(95%CI:4.4%~8.0%),2013-2016年为3.5%(95%CI:2.0%~6.1%)。结论 2007-2016年中国59岁以下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已经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转变为乙型肝炎中流行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预防2~17岁儿童季节性流感的保护效果。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发表的、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的、关于研究LAIV预防儿童季节性流感保护效果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3.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均为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研究。结果显示LAIV预防儿童季节性流感的保护效果为49%(95%CI:40%~57%)。亚组分析发现:LAIV预防A(H1N1)pdm09型、A(H3N2)型和B型流感的保护效果分别为35%(95%CI:5%~56%)、35%(95%CI:21%~46%)和71%(95%CI:55%~82%);三价LAIV和四价LAIV在儿童中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5%CI:48%~63%)和44%(95%CI:27%~57%);LAIV在欧洲地区和北美洲地区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5%(95%CI:47%~77%)和46%(95%CI:36%~55%)。结论LAIV对2~17岁儿童季节性流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估计北京市2011年至2015年5月23日病毒性腹泻相关 <5岁儿童超额腹泻病例数。方法 利用北京市2家儿童专科医院 <5岁儿童急性腹泻周就诊病例数,拟合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估计其病毒性腹泻相关超额病例数。结果 北京市2011年第8~10周、40~42周,2012年第40~46周,2013年第43~49周,2014年第45周直到2015年第11周为病毒性腹泻流行周。2家儿童专科医院各年度流行周 <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相关超额就诊病例数分别为911(95%CI:261~1 561)、1 998(95%CI:1 250~2 746)、1 645(95%CI:891~2 397)、2 806(95%CI:1 938~3 674)、1 822(95%CI:614~3 031)例,分别占同期全部 <5岁儿童腹泻就诊病例数的40.38%(95%CI:11.57%~69.19%)、44.21%(95%CI:27.66%~60.77%)、45.08%(95%CI:24.42%~65.69%)、60.87%(95%CI:42.04%~79.70%)和66.62%(95%CI:22.45%~110.82%)。估计北京市2011年至2015年5月23日 <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相关超额就诊病例数为18 731(95%CI:10 106~27 354)例。结论 冬季是 <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发病及就诊高峰。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提示:应关注致急性胃肠炎病毒,尤其是诺如病毒的病原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5-2016年中国肝癌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结合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的具体变化趋势探究与肝癌发病变化趋势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肝癌发病资料,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发病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变化趋势[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衡量],拟合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