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方法]收集1964年至今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的人群发病及死亡情况、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免疫接种资料,将资料整理后导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洪雅县1964年至今各年均有钩体病发生,1964 ̄1993年期间年发病率波动在5.9 ̄290.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56.3/10万)。1970 ̄1977年的流行高峰在每年的8 ̄10月,病人数占全年的88.6%,与水稻收割时间一致;人群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2.4%;年龄组以10 ̄39岁组为主,占88.5%。1979 ̄1980年,5种鼠(226只)肾组织培养钩体阳性率为5.3%,其中黑线姬鼠钩体阳性率为18.1%。1979 ̄1984年,132例患者血培养6例阳性(阳性率4.5%)。1979 ̄1985年,206例患者血清显凝试验,阳性率24.3%,收集86份阳性血清进行显凝试验:有黄疸出血群、秋季群、澳洲群等7个血清群。[结论]我县钩体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省流行趋势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钩体病疫苗接种对降低发病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我省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来流行趋势、流调资料、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率50~70年代初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发病率高达16.43/10万,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明显下降;发病地区有从沿海丘陵地区移向内地山区的趋势;流行季节从双峰型转为单峰型。50~70年代流行菌群以以波摩那群、爪哇群、秋季热为主,90年代则以七是热 相似文献
3.
仙居县1974~2005年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582例,钩体病疫情经过了由上升至下降的过程。为探讨钩体病在仙居县的流行演变的趋势和规律,对1974~2005年发病的582例钩体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的疫情年报表,人 相似文献
4.
公安县自1982年7月原南平公社新田大队发生首例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以来,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近几年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夏秋季主要传染病之一。为了探讨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以期制定防疫对策,指导防制实践。现将公安县1982-2004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动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我省主要的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曾发生多起钩体病的暴发或流行,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疫情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疫情有所回升,近几年疫情又有下降且渐趋平稳。特别是50、60年代多次暴发或流行钩体病的沿海平原地区,70年代已基本控制,从80年代至今未出现钩体病的流行和暴发。对其流行趋势变化的特点,近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如下。1 发病人数及流行形式 我省沿海地区在50、60年代曾发生多起钩体病的暴发流行,70年代又出现… 相似文献
6.
7.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调查报告张田周,王建方,任留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水网地区发生较多,在豫西极少见到流行的报告,作者在偃师市工作期间,曾参与了一起该病流行的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1疫区概况:该次流行区位于偃师南部丘陵地区,以寇店乡、李家村发... 相似文献
8.
9.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省流行范围广泛,发病人数多,流行菌群、疫源地分布及传染源构成均较复杂,是我省主要传染病之一[‘j,近年来该病在我省的流行概况介绍于下。一、人间疫情监测工.流行概况:我省从1956年首次确诊钩体病后,疫区不断扩大,疫情上升,流行呈波浪形。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在闽南沿海平原地区发生多起特大洪水型钩体病流行,以1972~1973年发病率最高,达10/10万~16/10万,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疫情明显下降,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疫情又有所回升,主要是闽西、闽北山地稻田型及雨水型流行。近几年疫情趋于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索2004-2017年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对发病数、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Arc GIS地图软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 2004-2017年四川省钩体病高发为川东的南部(乐山、宜宾、资阳、雅安、内江、眉山和自贡7个市)和北部(南充市)两个区域。南部(0.60/10万)发病水平低于北部(0.70/10万);南部发病自2005年呈一直下降态势,而北部处于波动状态,2017年南北发病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南北发病在全省构成不断变化:2004-2007和2015-2017年,以南部为主,2008-2014年,以北部为主。南北发病均集中在8-10月,南部早1个月。南北发病男性均多于女性,发病率比分别为2.24〖DK〗∶1和1.37〖DK〗∶1;南部10~65岁报告发病较多(占94.56%),10~20岁发病率最高;北部50~70岁无论构成(占61.32%)还是发病率都最高。南北均以农民发病为主。结论 我省钩体病目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有消除的机会,为了控制或消除该疾病,建议加强农民健康教育,针对不同高发地区适时的疫苗接种,开展钩体病消除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04 - 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04 - 2018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18年江西省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20 4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05/10万,其中2011年和2012年为高发年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17/10万和32.03/10万。报告暴发疫情33起且均为学校内暴发。4 - 7月(65 646例,占54.52%)、11月 - 次年1月(23 841例,占19.80%)为发病高峰。90.58%病例集中在<15岁人群,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31.68/10万);男性发病率(23.12/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12.65/10万)。景德镇市、萍乡市、鹰潭市的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4.00/10万、28.99/10万、24.48/10万。结论 2004 - 2018年江西省腮腺炎病例以学生为主,应重点做好学校腮腺炎防控。建议为学龄前儿童实施第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并持续保证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8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及省级参比实验室病例复核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QGIS 2.18软件绘制地图。结果 2017-2018年山东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442例,感染来源主要为非洲地区(占97.96%,433/442)。17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济宁市(88例)、烟台市(65例)、威海市(46例)、青岛市(44例)和德州市(42例),共报告285例(占64.48%,285/442)。病例分布于山东省77.37%(106/137)的县(市、区)。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未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发病-初诊时间间隔M=2 d(P25~P75:3 d)。初诊-确诊时间间隔M=0 d(P25~P75:3 d)。病例发病当天就诊率为27.83%(123/442)。69.68%(308/442)的病例初诊被诊断为疟疾,经χ2检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诊断正确率低于其他医疗机构(均P<0.01)。51.13%(226/442)的病例就诊当天确诊,经χ2检验,各级医疗机构当天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18年山东省境外输入性疟疾具有病例数量多、感染来源广、地区分布广等特征,病例及时就诊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意识和能力尚弱,应针对性的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四川省炭疽发病现况、流行特征及机构报告特点,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8年炭疽报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畜牧养殖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炭疽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较2017上升108.31%。2008-2018年仅甘阿凉三州报告发病,甘孜发病数占比逐年增加。仅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发病。所有牧区均发病,病例数占78.57%。发病数前三县均为牧区(若尔盖、红原、石渠)。发病率随牛饲养量增加而增大(r=0.951,P=0.004)。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8天。县级及以下机构上报病例数占91.47%,且疑似病例占比高于州级及以上机构。累计共报告5起突发事件,接触感染病例占92.86%。结论 发病有地域性,阿坝向甘孜有扩散趋势,散发为主,偶见暴发。牧区为防控重点,提高当地实验室水平,减少疑似病例上报。加强联防联控,特别是疫情发生后要彻底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5.
2004-2009年浙江省嘉善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嘉善县2004-2009年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梅毒发病进行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建立梅毒预测模型方程公式,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发病趋势。结果嘉善县2004-2009年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3.96/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的19.70/10万上升至2009年的54.34/10万;以流动人口较多及经济较发达的镇发病率最高,发病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占总发病的57.42%,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获得灰色预测模型方程^Y(t)=46.79e-0.20(t-1)-41.01。结论嘉善县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形势严峻,亟需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7-2018年冬季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季节性多样化的防控应对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每周流感监测数据,分析2017-2018年冬季28家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ILI)就诊比例、流感病毒阳性率、病原型别构成和暴发疫情特点,并使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与2016年春季、2017年夏季流行期比较。结果 2017-2018年冬季ILI就诊比例平均水平为4.99%(157 235/3 149 656),超过既往5年同期水平。门诊ILI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中,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8.33%(2 137/7 543)和14.93%(256/1 715),乙型Yamagata亚型分别占70.43%(1 505/2 137)和73.05%(187/256)。2017-2018年冬季流感暴发疫情257起,小学占82.49%(212/257)。冬、春季流感6~14岁儿童病例阳性率高于夏季(P<0.05)。夏季≥ 60岁老年人病例阳性率高于冬、春两季(P<0.05)。结论 广东省2017-2018年冬季流感流行主要由流感病毒乙型Yamagata亚型导致。针对流行季节多样性特点,广东省需要完善监测和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以利于在不同季节流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无锡市2004-2018年老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无锡市2004-2018年老年HIV/AIDS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无锡市累计报告老年HIV/AIDS病例843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5.1%,确证时平均年龄(57.6±7.5)岁,男女比例4.5∶1,已婚有配偶占52.1%,初中及以下占78.3%,经性传播占98.8%;经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69.3%。男性病例中同性传播占比从2004年的0.0%上升至2018年的55.7%(χ趋势2=18.168,P<0.001)。经异性性传播的病例中,98.4%的男性病例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高于女性病例的42.1%(χ2=229.381,P<0.001);59.2%的女性病例配偶/固定性伴阳性,高于男性病例的3.0%(χ2=216.699,P<0.001)。结论无锡市老年HIV/AIDS病例主要经性传播途径感染,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贵州省报告腮腺炎病例133 8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1/10万,2013-2016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铜仁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年均发病率较高。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206.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2004-2016年贵州省累计报告腮腺炎暴发疫情319起,均为小学或幼儿园内暴发。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贵州省应为学龄儿童增加第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腮腺炎高发人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5-2018年云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疫情趋势。方法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8年云南省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48 6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183/10万,各年度发病率逐年下降,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2004-2008年)平均发病率26.5608/10万,高于实施后(2009-2018年)平均发病率21.6638/10万。高流行地区为迪庆州,年平均发病率为101.7079/10万,中流行地区为德宏州、丽江市和昆明市,其余州(市)为低流行地区。流腮疫情呈现双峰趋势,发病高峰时间分别为4~7月和10月~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64%和37.93%。高发年龄组为5~9岁组,年平均发病率为136.5696/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点多为农村小学,占事件总数的70.05%。结论本自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云南省流腮疫情已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自2017年起再次出现小幅上升。针对现状,应适时改进目前的免疫接种策略,在流行季节、高发地区和场所采取重点防控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