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达10%~15%。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严重威胁我国出生人口质量,也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肝流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的关键。现将近年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及防治状况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北省当阳市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状况,制定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方法阻断组在孕7、8、9个月分别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次,婴儿出生后在按常规接种乙肝疫苗3次(0、l、6个月),同时婴儿在出生24小时内1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IOOIU;非阻断组在孕前、产时不做特殊处理,只在婴儿出生后按常规接种乙肝疫苗3次(0、l、6个月),观察婴儿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阻断组婴儿315例有11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3.49%;非阻断组婴儿106例有22例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率为20.75%。两者经统计学检验,X^2=26.0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采取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能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肝炎(乙肝)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在我国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30%~5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目前通过主被动免疫阻断方法已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不同的喂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方法在北京市望京地区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采用个案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比较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不同喂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结果仅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疫苗联合接种乙肝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母乳喂养方式与人工喂养,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疗效是显著的,而与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乙肝母婴阻断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中)产时产后乙肝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9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孕妇分为两组,第1组为高复制强传染性组,第2组为低复制弱传染性组。两组均从孕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婴儿出生后多次注射HBIG及乙肝基因疫苗,并随访1年,每半年监测1次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及HBV-DNA。结果:第1组母婴阻断率为95.74%,宫内感染率4.26%,第2组母婴阻断率100%,两组乙肝母婴平均阻断率为97.87%。两组宫内感染率平均为2.13%。并且新生儿出生时抗-HBs( )第一组达70.21%,第2组达95.24%。半岁时抗-HBs( )第1组达95.74%,第2组抗-HBs( )达100%,两组抗-HBs( )平均达97.87%。结论:孕中多次注射:HBIG可明显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婴儿HBV的宫内感染,并且能提高婴儿出生时抗-HBs( )率。孕中、产时、产后乙肝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措施,是切断所有母婴传播途径较完善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据估计世界上有30亿乙肝病毒携带者(1).每年有5千万例HBV新感染,一百万例死亡.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据调查统计,HBsAg携带者总人数超过1.2亿左右,现患慢性乙型肝炎的人约为1000万,年感染率为7%,年发病率158/10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2)我国人群对乙肝患者的防控与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乙肝的传播主要方式主要是母婴的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率占10%.30%-50%都是由母婴传播所致(3).通过采用ELISA方法检测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孕妇所有收集到的21483份有效血清标本的HBsAg并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筛查然后阻断,有效的控制乙肝在母婴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1.预防乙肝接种哪种乙肝疫苗最好:目前最好的乙肝疫苗是酵母重组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免疫效果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血源性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率为86.6%,酵母重组疫苗可以达到90%以上。小学生接种血源性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形成率为96%,酵母重组疫苗为99.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甘肃省靖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乙肝防控策略、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靖远县所有助产机构入院分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其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结果: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住院产妇所生新生儿131名,其在出生24 h内全部进行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首针(HepB1)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指尖血检测结果显示,HBsAg阳性者1人,母婴阻断失败率为0.76%(1/131);HBsAb阳性者101人,母婴阻断成功率为77.10%(101/131);HBsAg和HBsAb全部阴性者29人,母婴阻断成功但免疫失败率为22.14%(29/131)。结论: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实施情况较好,阻断HBsAg阳性母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经此途径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HBV 10年以上[1].故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HBV的传播的效果,笔者对188例乙肝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开展母婴HBV阻断研究,经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研究甘肃省靖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乙 肝防控策略、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靖远县所有助产机构入院分 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其HBsAg 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 sAb)。结果:研究共纳入 HBsAg 阳性住院产妇所生新生儿 131 名,其在出生 24 h 内全部进行了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乙肝疫苗首针 (HepB1) 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指尖血检测结果显示,HBsAg 阳性者 1 人,母婴阻断失败率为 0.76% (1/131);HBsAb阳性者 101人,母婴阻断成功率为 77.10% (101/131);HBsAg和 HBsAb全部阴性者 29人,母婴阻断成功但 免疫失败率为22.14% (29/131)。结论: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实施情况较好,阻断HBsAg 阳性母 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影  李丽 《中国校医》2012,26(7):537+539-537,539
中国约有1.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其中乙肝患者为3 000万左右,而他们之间的一半又为患有乙肝母亲传染所致[1 ].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有效遏制乙肝的关键.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是指患有乙肝或携带HBV的孕妇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将HB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其主要途径为(1)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发生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血中的HBV通过破裂的胎盘血管渗入脐带血后进入新生儿体内,此种情况最为常见.被感染的新生儿80%~90%会变成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至成年期后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12.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乙肝母婴传播是指母亲将自身携带的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超过90%将成为慢性感染,其中15%~40%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阻断母婴传播是降低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主要的环节。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原因有三点:一是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较乙肝疫苗(Hep-B)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订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宝山区6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中检出的HBsAg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的本区户籍产妇85人,分为3组.其中观察Ⅰ组(22人)新生儿出生24 h内和15 d各接种1针HBIG;观察Ⅱ组孕产妇(37人)于28,32,36孕周各接种1针HBIG,婴儿出生24 h内和15 d各接种1针HBIG;对照组(26人)不接种HBIG.HBIG均为200 U/针.3个组的新生儿均按正常免疫程序于0,1,6个月时各接种1针10μg重组(酵母)Hep-B疫苗.1年后采集幼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观察Ⅰ组、Ⅱ组和对照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24%,2.70%和23.04%,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6.36%,97.30%和76.92%;观察Ⅱ组母婴传播阻断率和免疫保护率均高于观察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IG与重组(酵母)Hep-B疫苗联合应用免疫效果好,安全可行,且观察Ⅱ组的效果优于观察Ⅰ组.  相似文献   

14.
尹玉香  谭丽  尹素君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77-978
目的 探讨HBV母婴阻断方法及相关护理的阻断效果.方法 对43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待产妇从母孕28~30周开始,每隔4周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连用3针,新生儿出生12 h内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20d肌内注射乙肝疫苗第1针,第50天、6个月各肌内注射1支,并给予科学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 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HBV携带产妇所生婴儿43例,7个月时复查婴儿乙肝生物标志物,5项全阴性者5例,抗-HBs+38例,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88%,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100%.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报告28个家庭HBV感染164人的血清学动态观察及10年随访。10年中曾有82人患过急性肝炎,9例死于原发性肝癌,8例死于肝硬化,7例死于重型肝炎,14例慢活肝,8例慢迁肝。结果表明,HBV感染家庭集聚者肝癌、肝硬化、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极高。本文提示了在乙肝的防治工作中切实加强阻断母婴之间传播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对HBV感染家庭集聚人群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巍 《职业与健康》2005,21(5):777-777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10%,慢性HBV感染者约1.3亿.其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当孕母HBeAg阳性时,其新生儿80%~90%将感染HBV并且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切断该途径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对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目前已取得很大成绩.我科自2003年4月~2004年5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165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宁河县1988-2010年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宁河县1988-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癌发病的报告资料,计算发病粗率和标化发病率。结果 1988-2010年宁河县肝癌标化发病率为22.43/10万,超过天津市肝癌发病率10.22/10万一倍多。1988-2006年,肝癌年标化发病率在7.45/10万~29.65/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峰期在1990-2006年,经趋势检验,χ2=4.8662,P<0.001。2007年后肝癌发病率逐年下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1990年为2/10万,2006年达高峰(43/10万)。2008年1月-2010年9月全民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后,2010年比2007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下降了36.2%,其中,农民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减少了32.8%,学生病例减少了22.2%,机关事业单位病例减少了76.9%,0~14岁儿童发病率低于1/10万,学生和机关单位人员发病率均低于4/10万。结论宁河县肝癌发病率远高于天津市肝癌发病率;肝癌和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自2007年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文亮  高丽 《现代保健》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试验,评价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阻断乙型母婴传播的最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以收集到的412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随机分2组,于新生儿出生后6h内注射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100或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采用0、1、6方案接种,于接种第三针后(30±7)d和1岁时采血,用雅培试剂检测乙肝五项,同时评价母亲怀孕时乙肝感染状态、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等因素对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结果母亲孕期HBeAg阳性组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为6.25%(10/160),阴性组失败率为0.00%(0/252);母亲孕期HBV-DNA载量>107 Log IU/ml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为7.81%(10/128),<107 Log IU/ml组失败率为0.00%(0/284);母亲孕期HBeAg是否阳性、HBV DNA载量是否>107 Log IU/ml等不同组间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Ig 100和200IU、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喂养方式、不同地域分布等各组间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与HBIg用100还是200IU、生产方式、喂养方式、地域分布等无关;母亲孕期HBeAg阳性组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大于阴性组、母亲孕期HBV DNA载量<107 Log IU/ml者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高于低于此浓度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早期治疗阻断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母婴传播,提高阻断率的方法。方法治疗组,在怀孕4个月开始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月,直到9个月,新生儿出生后24h和15d时注射HBIG200U各1支,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对照组,在怀孕7—9个月每月注射HBIG200U,新生儿处理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60例中婴儿HBsAg阳性3例,阻断率为95.0%;对照组41例,HBsAg阳性5例,阻断率为87.8%。结论孕早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明显优于孕晚期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