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施佳  田勇  雷媛  康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1):1482-1485
目的 近年来,临床上所见多指(趾)畸形的患儿数量与日俱增。除了遗传因素外,母体怀孕期间自身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越显重要;然而,关于这些影响的流行病学数据十分匮乏。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以患儿年龄配对的1∶2病例对照研究,对多指(趾)患儿与正常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协变量筛选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母亲孕期吸烟(主动或被动)和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危险因素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例组143例,对照组286例。孕妇在怀孕期间吸烟,显著增加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发病风险(主动吸烟:OR=4.74,95% CI:1.43~15.65,P=0.011;被动吸烟:OR=2.42,95% CI:1.32~4.44,P=0.004)。调整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期吸烟对后代多指(趾)畸形的影响仍显著存在(主动吸烟:aOR=7.27,95% CI:1.72~30.72,P=0.007;被动吸烟:aOR=2.41,95% CI:1.11~5.23,P=0.026)。结论 母亲孕期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后代发生多指(趾)畸形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代孤独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4年经医疗机构确诊的181例1~5岁孤独症儿童为病例组,采用1 ∶ 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按母亲孕前BMI值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孕期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标准分为低、正常和高3组,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和性别分布均衡(χ2=0.434,P >0.05)。病例组母亲孕前BMI平均值为(21.28±3.80)kg/m2,高于对照组的(19.87±2.8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0,P< 0.05);病例组母亲高BMI人数(10.5%)多于对照组(2.8%);随着孕前BMI增加,子代孤独症患病风险逐渐增大,高BMI组子代孤独症发病风险是正常BMI组的3.7倍(OR=3.71,95%CI:1.34~10.24);病例组正常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44.1%)高于对照组(33.9%);病例组高BMI母亲孕期增重过度(52.6%)明显高于对照组(20.0%),正常BMI(χ2=8.690,P< 0.05)和高BMI(χ2=4.775,P< 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与孤独症发病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高BMI(调整前OR=1.89,95%CI:1.26~2.85;调整后OR=1.52,95%CI:1.19~2.27)和孕期增重过度(调整前OR=1.63,95%CI:1.08~1.25;调整后OR=1.64,95%CI:1.21~2.21)是子代孤独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孤独症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确诊为CHD的围产儿和妊娠<28周但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CHD的胎儿;对照组为未发生任何出生缺陷的同时期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发生CHD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 共纳入2 259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695例,对照组1 564例。病例组中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占26.76%,而对照组中仅占6.01%。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子代患CHD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32倍(OR=3.32,95% CI:2.41~4.56)。该风险随着孕妇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每周被动吸烟1~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5倍(OR=2.75,95% CI:1.62~4.66);而每周被动吸烟超过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62倍(OR=3.62,95% CI:2.48~5.29)。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结论 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是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孕妇应尽可能避免二手烟的暴露,防范被动吸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产期母亲用药、环境接触及分娩方式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病例对照研究。按我国的地理和人口分布,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3个城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各城市的城区随机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样本区,调查对象为0~24月龄婴幼儿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曾出现过敏性疾病症状且被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为过敏组(2 113例)和从未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婴幼儿为对照组(6 303例)。结果 父母双方有过敏史和父母单方有过敏史均为婴幼儿发生过敏的危险因素,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OR=3.950)的危险关联强度高于父母单方有过敏史者(OR=2.277);孕期使用抗生素(OR=1.396)、孕期接触消毒剂及清洁剂(OR=1.386)、孕期吸烟或接触吸烟环境(OR=1.301)、剖宫产(OR=1.255)是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各因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过敏预防重点在孕产期的一级预防,应避免无临床指征情况下剖宫产、孕期滥用抗生素和消毒剂以及接触烟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亲文化程度与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选择马鞍山市区91所幼儿园16 439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食物频率和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进行ADHD症状评估。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文化程度与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对ADHD症状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Excel软件分析其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文化程度偏低[aOR=1.31(1.13~1.52)]、学龄前儿童加工型饮食模式得分偏高[aOR=1.31(1.16~1.48)]、零食型饮食模式得分偏高[aOR=1.45(1.29~1.63)]均增加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风险,素食型饮食模式得分偏高[aOR=0.80(0.71~0.90)]降低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风险。母亲文化程度低与学龄前儿童加工型饮食模式对ADHD症状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为0.21、交互作用归因比(AP)为0.13和交互作用指数(SI)为1.47,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OR=1.17,95% CI:1.11~1.25);母亲文化程度低与零食型饮食模式(RERI=0.49,AP=0.26,SI=2.36)未发现相加交互作用,但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21,95% CI:1.14~1.29);与素食型饮食模式(RERI=0.09,AP=0.05,SI=1.15)未发现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OR=0.97,95% CI:0.92~1.03)。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低是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学龄前儿童的加工型饮食模式存在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与零食型饮食模式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与素食型饮食模式无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期父母接触可能引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在天津市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79例ALL儿童为病例,同时选取13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ALL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ALL发病与性别(OR=1.934,95% CI:1.225~3.054,P=0.005)、母亲既往流产史(OR=2.378,95% CI:1.437~3.934,P=0.001)、孕期二手烟暴露史(OR=1.837,95% CI:1.098~3.071,P=0.020)、患感冒(OR=1.728,95% CI:1.082~2.762,P=0.022)、服用解热镇痛药(OR=4.858,95% CI:1.824~12.944,P=0.002)、接触空气净化剂(OR=1.731,95% CI:0.972~3.082,P=0.043)、父亲职业性接触石油类产品(OR=2.007,95% CI:1.110~3.629,P=0.021)、怀孕期间居所装修(OR=2.506,95% CI:1.414~4.439,P=0.002)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L发病与性别(OR=2.037,95% CI:1.254~3.308,P=0.004)、母亲既往流产史(OR=2.078,95% CI:1.232~3.503,P=0.006)、怀孕期间居所装修(OR=1.689,95% CI:1.046~2.726,P=0.032)、母亲孕期感冒(OR=1.677,95% CI:1.018~2.764,P=0.043)、父亲职业性接触石油类产品(OR=1.988,95% CI:1.069~3.696,P=0.030)有关。结论 性别、母亲孕前流产史、怀孕期间装修史、母亲孕期感冒史、父亲职业性石油类产品接触史5项指标可能为引起儿童AL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6年6-11月,以广州市4 303名3~5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标准和中国成人肥胖标准分别判断儿童和母亲孕前体重状态,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孕期增重推荐值判断母亲孕期增重情况。应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协方差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矫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母亲孕前体重正常儿童的1.820倍(OR=1.820,95% CI:1.368~2.422);与母亲孕期增重适宜的儿童相比,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OR=1.296,95% CI:1.007~1.667)。协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母亲孕前体重超重肥胖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度均增加儿童BMI Z值。根据母亲孕前BMI分为3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孕期增重组间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母亲孕前BMI适宜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组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OR=1.574,95% CI:1.029~2.409)。结论 母亲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增加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且母亲孕前超重较孕期增重过度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NPLA3、TM6SF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吸烟、饮酒交互作用对HBV相关肝癌(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HCC)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HBV-HCC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CHB)、肝硬化患者(LC)以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应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patatin样磷脂酶域3(PNPLA3)基因位点rs738409和6号跨膜超家族成员2(TM6SF2)基因位点rs58542926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在线SNP stats寻找基因多态性的最优赋值方法;检验SNP是否符合哈-温(H-W)遗传平衡定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NPLA3和TM6SF2多态性及吸烟、饮酒因素对HBV-HCC的影响,采用叉生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因-基因、基因-吸烟、饮酒交互作用对HBV-HCC的影响。结果 H-W遗传平衡检验结果显示,CHB组rs73840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不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χ2=11.980,P<0.005),CHB组rs58542926位点、HBV-HCC组和LC组rs738409和rs58542926位点均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调整年龄、性别的影响后,与健康体检者相比,HBV-HCC组rs58542926突变的OR=1.659,95% CI:1.026~2.684,P=0.039。与CHB组相比,HBV-HCC组饮酒的OR=1.680,95% CI:1.121~2.519,P=0.012。与LC组相比,HBV-HCC组饮酒与吸烟的OR值(95% CI)分别为1.539(1.071~2.213)和1.453(1.005~2.099)。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BV-HCC组与CHB+LC组相比,rs738409与rs58542926交互作用的叉生分析相加模型OR=1.548(U=1.885,P=0.029),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OR=1.658(P=0.024);饮酒与rs738409的交互作用叉生分析,饮酒且rs738409突变相加模型OR=1.811(U=1.965,P=0.024),相乘模型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吸烟与饮酒的交互作用OR=1.756(P<0.001)。结论 TM6SF2基因突变、吸烟、饮酒是HBV-HCC的危险因素,PNPLA3与TM6SF2基因都突变、饮酒并且吸烟是HBV-HCC的危险因素。PNPLA3的单基因突变可以减弱饮酒对HBV-HCC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南省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查海南省18个市(县)0~6岁儿童37 862人,采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调查表筛查,再由专科医师现场诊断,采用一般描述统计、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孤独症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诊断235例孤独症儿童,总患病率为0.62%,其中男童为0.99%,女童为0.17%,男童高于女童(χ2=101.91,P=0.000)。随年龄增长孤独症患病率上升(χ2=288.62,P=0.000)。城市孤独症患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7,P=0.000)。是否足月、新生儿窒息、父亲性格、父亲有嚼槟榔或吸烟习惯、母孕期总体情绪状态以及母亲人流史为孤独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海南省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居国内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孕产过程、父母在孕前及孕期不良行为、习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母亲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对儿童2~6岁内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上海亲子队列于2016-2018年招募待产孕妇建卡并随访,本研究纳入来自队列的2 524对母子,使用量表于孕早、晚期评估母亲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儿童2~6岁内评估情绪与行为问题。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对儿童2~6岁内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的影响及作用关键期。结果 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持续较低、仅孕早期较高、仅孕晚期较高、持续较高的母亲分别占61.8%、13.2%、13.2%和11.8%。儿童3~6岁的情绪症状、多动问题、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在持续较高组中最高。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与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持续较低组相比,仅孕早期较高组的儿童2~6岁内品行问题(aOR=1.41,95%CI:1.07~1.87)异常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水平持续较高组的儿童情绪症状(aOR=1.41,95%CI:1.09~1.83)、同伴交往(aOR=1.46,95%CI:1.15~1.86)及困难总分(aOR=1.51,95%CI:1.17~1.93)异常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 母亲孕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增加儿童2~6岁内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发生风险,孕早期可能是暴露关键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陕西省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10-2013年陕西省孕满28周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1.76,95%CI:4.46~106.25)、不良孕产史(OR=11.88,95%CI:9.14~15.45)、家族出生缺陷史(OR=6.15,95%CI:2.66~14.23)、双胎(OR=5.74,95%CI:3.34~9.86)、母亲为工人(与其他职业比,OR=2.47,95%CI:1.30~4.68)或农民(与其他职业比,OR=1.91,95%CI:1.14~3.20)、产检<4次(与产检>7次者比,OR=1.84,95%CI:1.28~2.64)、职业危险暴露(OR=1.74,95%CI:1.26~2.42)、母亲来自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者比,OR=1.65,95%CI:1.20~2.28)、母亲居住农村(OR=1.75,95%CI:1.13~2.71)、围孕期使用药物(OR=1.64,95%CI:1.26~2.13)是体表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围孕期服用铁剂(OR=0.46,95%CI:0.21~0.99)是体表先天畸形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来自关中地区、农村、农民或工人、不良孕产史、家族出生缺陷史、双胎、产检<4次、职业危险暴露、使用药物、妊娠期患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增加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母亲围孕期是否增补叶酸分别以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围孕期增补叶酸者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平均提高29.56 g(B=29.56,t=4.69,P<0.01)。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当新生儿出生体重处于q=0~0.55、q=0.65、q=0.75~0.80百分位点时,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高于未增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体重提高的幅度不一致,随着出生体重百分位点的增高,增补过叶酸的母亲所生育子女的出生体重与未增补者相比提高幅度逐渐减小。结论 围孕期增补叶酸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对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影响更大,体重较重的新生儿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评价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1980年至2016年2月25日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确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含278 020例研究对象。胎儿性别为女(合并OR=1.60,95% CI:1.49~1.72)、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合并OR=1.81,95% CI:1.54~2.11)、母亲被动吸烟(合并OR=1.49,95% CI:1.08~2.06)、妊娠期高血压(合并OR=2.96,95% CI:1.85~4.74)、羊水过少(合并OR=2.71,95% CI:1.87~3.93)是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应鼓励孕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诊治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并通过相关宣教促使孕妇主动避免被动吸烟,从而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describe smoking, heavy drinking, and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preconception women and determine if the likelihood of healthy preconception behaviors differs by whether and when women intend future pregnancy.MethodsAnalysis was based on 35,351 nonpregnant women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2004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who were of reproductive age (18–44 years), sexually active, and capable of future pregnanc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uture pregnancy intention and preconception behaviors was determined adjusting for diabetes, weight category, age group, race/ethnicity,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income, and children living in household.ResultsEighty percent of women were non-smokers, 94.3% were non-heavy drinkers, and 42.6% were daily folic acid users. In adjusted analysis, only the odd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remained higher in women intending pregnancy in the next 12 months (adjusted odds ratio, 1.5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1–2.04) compared with women not intending future pregnancy. Women intending pregnancy later or ambivalent about future pregnancy were no more likely to be engaging in healthy preconception behaviors than women not intending future pregnancy.ConclusionWomen intending pregnancy within 12 month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folic acid, but pregnancy inten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preconception smoking or heavy drinking.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男性吸烟者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农村男性现在每天吸烟者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14个行政村的男性现在每天吸烟者为研究对象,逐一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共得有效问卷1 287份。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 1 287名每天吸烟者中有318人(24.7%)打算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戒烟经历(OR=1.691,95%CI:1.458~1.962)、吸烟量少(OR=0.751,95%CI:0.639~0.884)、烟草危害认知程度高(OR=1.038,95%CI:1.001~1.077)、患慢性病(OR=1.765,95%CI:1.013~3.075)的男性吸烟者更倾向有戒烟意愿。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戒烟经历是戒烟意愿首位影响因素,其他依次是吸烟量、烟草危害认知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结论 农村男性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较低。戒烟意愿主要与吸烟者自身因素有关,其中有既往戒烟经历是增加戒烟动机的首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山东省人群烟草使用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36个区(县)216个村(居委会)抽取调查对象,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6 271人,经过复杂加权计算后,≥ 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3.93%,其中男性为45.58%,女性为1.18%;不同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差别较大,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25.07%);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吸烟率不同,初中文化程度者现在吸烟率最高(28.94%);农村现在吸烟率(24.98%)高于城市(23.08%);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0.23%,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1.21岁,日平均吸机制卷烟量为16.31支;在调查所有曾经和现在吸烟者中,戒烟率为20.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健康知识得分与吸烟行为存在关联。男性现在吸烟率高于女性(OR=49.625,95%CI:37.832~65.093),45~64岁组现在吸烟率高于15~24岁组(OR=1.830,95%CI:1.048~3.194),农林牧渔从业者现在吸烟率分别高于医务人员(OR=0.403,95%CI:0.187~0.866)和离退休人员(OR=0.648,95%CI:0.481~0.873),中部地区居民现在吸烟率低于东部(OR=0.724,95%CI:0.606~0.865),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得分1~3分组现在吸烟率高于4~6分组(OR=1.432,95%CI:1.240~1.654)。结论 山东省人群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吸烟者开展控烟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10个地区30~79岁成年人被动吸烟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方法 分析10个地区317 486名30~79岁非吸烟者在基线调查时的被动吸烟行为信息,描述其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按照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我国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6.7%,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为66.5%,其中农村高于城市。周被动吸烟频率、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日均被动吸烟时长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随周被动吸烟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女性中湖南省的周被动吸烟频率较高,但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较低,日均被动吸烟时长最低,河南省却与之相反;与吸烟者共同居住者的被动吸烟率是从未共同居住者的2.27倍(95% CI:2.24~2.29),且在女性中关联更强(OR=2.61,95% CI:2.58~2.64),而在男性中二者无关(OR=1.01,95% CI:0.95~1.06)。女性除日均被动吸烟时长小于男性外,其余指标均大于男性;且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多数被动吸烟指标较高;家庭年收入较低者的被动吸烟率和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较低,但日均被动吸烟时长较高;女性在婚者的被动吸烟率、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较高,男性与之相反。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的被动吸烟率、周被动吸烟频率、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和日均被动吸烟时长以及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共同居住年限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