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西中部地区中老年嫖客使用西地那非助性药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估使用此类助性药对中老年嫖客感染HIV的影响。方法 在调查地区低档暗娼场所对≥50岁嫖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西地那非助性药使用史等信息,采集血样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使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 056份,23.1%使用过西地那非助性药。<60岁者使用助性药风险低于≥60岁者(OR=0.586,95%CI:0.459~0.749);最近30 d内商业性行为的次数≤1次(OR=0.184,95%CI:0.090~0.378)、2次(OR=0.187,95%CI:0.089~0.378)和3次(OR=0.181,95%CI:0.085~0.384)的嫖客,使用助性药的风险低于≥5次者;未婚(OR=0.608,95%CI:0.396~0.933)、已婚/同居(OR=0.533,95%CI:0.391~0.727)、有临时性伴(OR=0.558,95%CI:0.393~0.792)是中老年嫖客使用助性药的保护因素,商业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OR=1.642,95%CI:1.125~2.397)、偶尔使用安全套(OR=1.840,95%CI:1.278~2.648)则是嫖客使用助性药的危险因素。检出HIV抗体阳性的嫖客47人,阳性率为2.29%,<60岁嫖客使用助性药感染HIV的风险高于≥60岁者(OR=12.933,95%CI:4.479~37.347)。结论 ≥60岁、离婚/丧偶/分居和最近30 d内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次数为≥5次、商业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和偶尔使用安全套是中老年嫖客使用西地那非助性药的危险因素,西地那非助性药可能是中老年嫖客经商业性途径感染HIV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老年社区居民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重庆市开展1项多阶段抽样的横断面调查,样本量估计数为735名。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社区居民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61名(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76名和285名),年龄(63.8±8.2)岁,以60~69岁(44.5%)为主。中老年社区居民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老年社区居民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因素包括居住在城镇(aOR=2.34,95%CI:1.12~4.89)、月均收入为1 000~4 999元和≥5 000元(aOR=4.49,95%CI:1.31~15.41;aOR=16.33,95%CI:4.30~62.00)、性行为风险自评为很危险/比较危险(aOR=3.97,95%CI:1.40~11.31)、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aOR=0.36,95%CI:0.21~0.62)。结论 重庆市中老年社区居民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结合中老年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艾滋病的风险感知,以提高安全套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非婚性行为现状,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7-12月,在重庆市渝北区、开州区、江津区和沙坪坝区招募≥50岁男性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样本量8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与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0岁男性HIV感染者698例中,年龄(62.5±8.6)岁。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91%(467/698),最近1年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6.73%(47/69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1.70%(29/4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aOR=0.60,95%CI:0.40~0.91)、年龄≥60岁(aOR=0.61,95%CI:0.41~0.90)和丧偶/离异/未婚者(aOR=0.70,95%CI:0.50~0.98)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aOR=5.90,95%CI:3.34~10.4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丧偶/离异/未婚者(aOR=13.01,95%CI:6.11~27.71)和最近1年使用过助性剂者(aOR=8.72,95%CI:2.76~27.55)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结论 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建议加强性健康知识教育,持续推广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MSM同性群交行为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经浴室、酒吧等场所招募MSM,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性行为等信息,并进行HIV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群交行为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1 435名MSM,HIV阳性率为12.5%(179/1 435)。16.1%(231/1 435)报告在最近1年曾有群交行为。最近1年有群交行为的MSM与最近1年无群交的MSM相比,一生同性性伴数≥10个(53.7%比19.0%,χ2=125.527,P<0.01)、有异性性伴(86.6%比68.2%,χ2=31.935,P<0.01)、最近1年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28.1% 比19.8%,χ2=6.540,P<0.05)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MSM群交行为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比≤24岁,aOR=2.25,P=0.027),与女性婚姻(离异或丧偶比未婚,OR=0.29,P=0.001),户籍(本地比外地,aOR=1.56,P=0.023),一生同性性伴数(≥21个比2~5个,aOR=8.06,P<0.001;11~20个比 2~5个,aOR=3.25,P<0.001),一生异性性伴数(≥6个比0个,aOR=2.63,P=0.005;2~5个比0个,aOR=2.58,P=0.001;1个比0个,aOR=2.01,P=0.010)。结论 台州市MSM人群群交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性行为关系复杂,HIV感染率高、传播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HBV基因型、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前C区突变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53例肝癌患者和70例HBV健康携带者的血清,提取HBV DNA,用巢式PCR扩增 HBV S区、BCP/前C区,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分析基因型、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BCP区A1762T/G1764A及前C区T1858C在病例组中的突变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3% vs. 75.7%(P=0.006)和50.9% vs. 31.4%(P=0.029);A1775G在对照组中的突变率高于病例组28.6% vs.13.2%(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A1762T/G1764A和T1858C突变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59(95%CI:1.397~21.332,P=0.015)和3.881(95%CI:1.462~10.305,P=0.006);A1775G突变是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OR=0.192(95%CI:0.059~0.622,P=0.006)。结论 HBV C基因型是广西肝癌高发区的主要流行株,HBV BCP区A1762T/G1764A、A1775G、前C区T1858C 突变与HBV相关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BV感染现状, 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山西省范围内16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 524名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可能的HBV感染危险因素等, 检测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5项。用SAS 9.3软件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 524名MHD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5.25%, HBV感染率为38.85%, 不同医院之间感染率不同(t=2.33, P=0.034)。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零模型分析得到组内相关系数(ICC)=0.106 4, 约10.64%的总变异是由医院不同引起。引入解释变量后的结果显示, MHD患者50~65岁组的HBV感染率高于0~35岁组(OR=1.560, 95%CI:1.061~2.293);有拔牙史(OR=1.267, 95%CI:1.009~1.591)和乙肝家族史(OR=2.052, 95%CI:1.176~3.582)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4, 95%CI:0.541~0.996)。结论 不同医院间MHD患者HBV感染存在差异, 年龄组(50~65岁)、乙肝家族史及拔牙史为MHD患者HBV感染危险因素, 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婚姻分布状况,分析婚姻对该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HIV感染高危行为等信息,并采集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HIV、梅毒、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有效调查的655名MSM中,在婚比例为37.4%。在婚组(245人)通常在浴池、桑拿等场所寻找性伴(61.6% ),非在婚组(410人)主要通过酒吧/茶吧(33.6%)和互联网(31.1%)寻找性伴。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者,在婚组(50.8%)低于非在婚组(73.3% )(P<0.001);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者,在婚组(68.9%)明显高于和非在婚组(33.2% ) (P<0.001), OR=4.454(95%CI: 3.168 - 6.261)。最近一次同性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婚组和非在婚组分别为71.0%和”.6% ( P=0.152 );最近一次与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婚组(44.0% )明显低于非在婚组(70.4% ) (P<0.001), OR=0.331(95%CI: 0.205~0.535 )。性交易中,在婚组主要是“买”性(66.7% ),而非在婚组主要是“卖”性(63.2%) (P<0.05), OR=3.429(95%CI;1.2559.366 )。最近一年吸食过毒品的比例,非在婚组(3.3%)高于在婚组(0.8%)(P<0.05)。在婚组和非在婚组HN感染率均为8.6%,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7.1%,12.3%,淋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6%,2.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3%、9.0%(P值均>0.05 )。结论婚姻对MSM高危行为的制约作用有限,应根据MSM婚姻状况的特点,制定多种形式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MSM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和方便抽样方法,分别对MSM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开展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68人,其中MSM 186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182人。18.4%的MSM和23.1%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听说过HPV,10.2%的MSM和15.4%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听说过HPV疫苗。34.9%的MSM愿意接受免费的HPV疫苗,低于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70.9%(χ2=47.651,P<0.01)。26.2%的MSM和20.2%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愿意在20岁之前接种HPV疫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肛交性行为中为接受方(OR=2.831,95%CI:1.703~13.526)、过去6个月肛交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OR=3.435,95%CI:1.416~20.108)、过去12个月中曾诊断过性病(OR=1.968,95%CI:1.201~8.312)的MSM更愿意接受HPV疫苗;过去3个月有过异性商业性行为(OR=1.748,95%CI:1.207~8.539)、过去3个月异性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OR=1.926,95%CI:1.343~5.819)和过去12个月中曾诊断过性病(OR=2.017,95%CI:1.671~7.264)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更愿意接受HPV疫苗。结论 MSM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PV及HPV疫苗的知晓率较低,且性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会影响两类人群接受HPV疫苗的意愿。应该加强针对HPV及HPV疫苗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知晓率,为以后HPV疫苗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HIV阳性MSM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在成都、重庆和广州市招募年龄≥18岁、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为研究对象,取得知情同意后进行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最近6个月的性伴和性行为状况、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定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01名HIV阳性MSM平均年龄(30.24±7.70)岁,最近6个月多性伴高危性行为报告率为17.4%(87/5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多性伴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1.93,95%CI:0.77~4.84)、离异或丧偶(OR=3.94,95%CI:1.66~9.36),有焦虑症状(OR=2.22,95%CI:1.16~4.27),有男性固定性伴(OR=5.04,95%CI:1.08~23.54)、男性偶然/商业性伴(OR=2.54,95%CI:1.34~4.80),高危性行为时饮酒(OR=3.00,95%CI:1.37~6.62)、性行为时使用Rush主要成分为(烷基亚硝酸盐)(OR=3.53,95%CI:1.72~7.23),将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对男性固定性伴部分告知(OR=1.84,95%CI:0.78~4.33)、均未告知(OR=2.68,95%CI:1.25~5.73)和性感觉评分高者(OR=1.09,95%CI:1.03~1.15)。结论 HIV阳性MSM的多性伴高危性行为加速HIV的流行,因此,在发展针对该人群心理行为特征的高危性行为干预方法的同时,亟需建立有效遏制HIV经性传播的医学或生物学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有非婚性行为的≥ 50岁男性艾滋病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个体水平的社区干预类试验,通过分层抽样方法确定杭州市某区12个乡镇(街道)作为干预组或对照组(每组各6个研究现场),该乡镇(街道)内所有研究对象统一纳入干预组或对照组。入选标准为自我报告最近1年发生过非婚性行为的≥ 50岁男性。估算样本量为290人。对干预组实施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按照每3个月1次、共4次不同干预措施(警示性教育、信息辐射、行为参与和播放专家讲座)。评估指标包括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发生率,最近1年和最近1次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结果 共招募到研究对象312人,基线调查300人,评估调查284人。300名研究对象中,年龄(65.58±7.89)岁,已婚/同居占71.33%(214/300),小学文化程度占52.00%(156/300)。干预组的前后比较,最近1年的非婚性行为发生率降至59.42%(82/138)、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从79.73%(118/148)降至55.07%(76/138)、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从19.59%(29/148)升至51.22%(42/82)。对照组的前后比较,最近1年的非婚性行为发生率降至74.66%(109/146)、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从91.45%(139/152)降至72.60%(106/146)、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从32.89%(50/152)降至31.19%(34/109)。评估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发生率(χ2=7.48,P=0.008)、商业性行为发生率(χ2=9.47,P=0.003)及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χ2=7.83,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干预研究的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非婚性行为发生率、商业性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本干预研究实施的警示性教育、信息辐射、行为参与和播放专家讲座干预措施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HBV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HBV携带者的社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HBV携带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并行B超检查及ALT、HBsAg、抗-HBe,HBeAg、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检测。通过Cox回归分析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分析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时HBeAg变化特征与HBV DNA的关系。结果 2012年4 069例HBV携带者[平均年龄(52.0±12.8岁)]随访到2014年时1 444例进展为慢性乙肝,进展率为21.0/100人年。男性携带者慢性乙肝进展率(24.8/100人年)高于女性(18.4/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携带者慢性乙肝进展率为19.0/100人年,低于2 000~19 999 IU/ml者(23.7/100人年)、20 000~199 999 IU/ml者(31.1/100人年)和≥200 000 IU/ml者(33.8/100人年)。通过Cox回归分析,除性别外,HBV DNA是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影响因素(P<0.05)。40.7%的HBeAg阳性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时发生了HBeAg转换,1.7%的HBeAg阴性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时发生了HBeAg阳转。结论 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HBV携带者慢性乙肝进展率为21.0/100人年,建议对HBV携带者定期检查ALT、B超和HBV DNA,可提高早发现慢性乙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8年调查1~59岁人群4 989名,2018年3 980名。2018年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9....  相似文献   

13.
C型HBV感染者发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C型HBV感染者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估系统。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对C型HBV感染者进行随访,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HBV核心启动子区及PreS区的相关位点突变情况并进行分型。构建列线图模型,计算各项指标的风险系数并在验证队列中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1 110例C型HBV感染者,平均随访8.52(5.36~11.68)年,肝癌发生率为11.93/1 000人年。在C型HBV感染者中,男性、年龄≥40岁、4种HBV核苷酸突变(T1674CG、A1762T/G1764A、A3120T和A2962G)可以增加肝癌发生的危险性(P<0.05);干扰素治疗可以降低肝癌发生的危险性(P<0.05)。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估体系,结果显示,预测与实际的无病生存率拟合效果较好,预测值与实际值较相符,预测效果可信度较高。结论 C型HBV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新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rs2856718和rs9275572两个位点突变是否与HBV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825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其外周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 携带HLA-DQ基因rs2856718G(524例)和rs9275572A(369例)的个体感染HBV的风险降低(OR=0.702,95%CI:0.558~0.856,P=0.001;OR=0.548,95%CI:0.365~0.847,P=0.005),且HBV自然清除能力强(OR=0.589,95%CI:0.478~0.892,P=8.81×10-3;OR=0.673,P=0.014,95%CI:0.457~0.860)。携带rs9275572A的个体由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进展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OR=0.759,95%CI:0.538~0.914,P=0.041)。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DQ的两个SNP位点(rs9275572和rs28567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结局有关,rs9275572A和rs2856718G为HBV感染的保护性因素,在HBV自然清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 9)经血液和胎盘途径在HBV宫内传播(BIT)中的作用。方法 对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90例HBsAg阳性产妇为病例组和45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ELISA法检测产妇及子代外周血乙型肝炎(乙肝)五项和TLR 9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 9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发生BIT的HBsAg阳性产妇TLR 9水平差异。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率、宫内隐匿性感染(OBI)率和BIT率分别为9.28%(27/291)、40.21%(117/291)和49.48%(144/291)。HBsAg阳性产妇及未传播组(NBIT)和OBI组的TLR 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BI组的TLR 9水平显著高于NBIT组和OBI组(P=0.000); OBI组中HBeAg阴性组的TLR 9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1);HBV DNA载量分层中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明显增加(P<0.05);抗病毒治疗、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未接种乙肝疫苗组,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明显增加(P<0.05);DBI的胎盘组织中TLR 9表达显著高于OBI组和NBIT组(P<0.05)。结论 HBV一定程度下会抑制产妇体内分泌TLR 9,但HBeAg能刺激母体TLR 9分泌,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体内TLR 9水平呈增高的组内交叉分化现象,因此,TLR 9不是一个能独立筛选分组的标记,但可以做为HBsAg阳性产妇监测管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量900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乡镇、性别、年龄和民族的感染率进行比较,Bonferroni调整法进行多个样本感染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共调查了677名1~13岁儿童,HIV、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03%(7/677,95%CI:0.42%~1.12%)、6.65%(45/677,95%CI:4.89%~8.79%)和0.15%(1/677,95%CI:0%~0.82%)。4个乡镇的儿童HIV感染率不同(P=0.000);D乡儿童HIV感染率高于B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儿童间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乡、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V和HC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岁和10~13岁年龄组HBV病毒载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5.000,P=0.967)。结论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和HBV感染率,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HIV和HBV母婴传播,宣传与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在慢性肝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27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BV、HCV和HDV感染标志,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部分患者血清HCV-RNA。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共37例(29.1%)。混合感染者发生慢重肝的频率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者(P<0.05),混合感染占慢重肝病因的74.2%。混合感染所致慢重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者。结果表明:HBV、HCV和HDV混合感染可能是慢性肝病重型化的主要原因,所致慢重肝患者的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Deletion/insertion (Del/Ins) throughout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me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for HBeA-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HBV Del/Ins mutations in full-length genome quasispecies sequences in such patients at antiviral baseline and to reveal their potential impacts on HBV serological markers and responses to nucleos(t)ide analogue (NUC) treatment.Materials and methodsA total of 30 HBeAg-positive CHB patients with genotype C infection receiving a 104-week lamivudine (LMV) and adefovir dipivoxil (ADV) combination therapy were enrolled. HBV whole genome sequences in serum samples at baseline were clon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ResultsAmong 306 unspliced clone sequences, 61.8% (189/306) had Del/Ins mutations, 38.2% (117/306) were full-length genomes without any Del/Ins. Due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125 deletion types and 45 insertion types, we identified 55 Del/Ins-harboring HBV genome patterns, which affected a single or several functional genomic regions. Importantly, the proportion of Del/Ins-harboring clone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BsAg (r = −0.3985, P = 0.0292) and HBeAg (r = −0.3878, P = 0.0342) at baseline. Higher percentage of Del/Ins-harboring clones at baseline was found to predict a shorter interval to HBeAg loss and seroconversion.ConclusionDel/Ins mutations within HBV whole genome were prevalent in HBeAg-positive CHB patients prior to antiviral treatment.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these mutations at baseline might correlate with a better response to LMV and ADV combin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综合各种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评价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成本效益并明确其优选方案.方法 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HBV母婴传播阻断策略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其中参数依据Meta分析、现场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确定);HBV母婴传播阻断方案的优化指标包括总成本、总效益、净效益值及效益成本比(BCR),并对模型中的参数对优化方案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针对中国现阶段6种可能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构建了多级决策树模型;分别考虑了HBsAg和HBeAg筛检、不同剂量(次)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的选用情况.6种方案的BCR均大于1,可获得的效益均超过成本至少4倍.各方案中以孕妇筛查HBsAg,HBsAg阳性新生儿接种10 μg×3乙肝疫苗加一剂100 IU HBIG,HBsAg阴性新生儿接种10 μg×3乙肝疫苗的方案最优.HBV母婴传播阻断方案中,采用100 IU或200 IU的HBIG,其BCR相近;采用l剂次HBIG(100 IU或200 IU)其BCR均高于2剂次.敏感性分析显示,参数对优化方案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接种率、母婴传播阻断率、HBsAg阳性率、乙肝相关疾病经济负担、贴现率、接种费和筛检费,其中接种率和阻断率为HBV母婴传播阻断优化方案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筛检HBsAg,新生儿采用10 μg乙肝疫苗联合100 IU的HBIG是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最优方案;方案中的接种率和阻断效率,是确保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