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入院后血压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2-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病房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4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踪测量其入院6 d的血压值.取每例患者6 d血压最大值作为血压水平的指标,将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作为评判预后结局的指标.数据分析采用χ2、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SBP最大值140~159 mmHg(1 mmHg=0.133 kPa)为基准,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入院mRs评分、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后,SBP达到的最大值越大,患者出院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SBP最大值为160~179 mmHg的OR值(95%CI)=2.51(1.30~4.85),SBP最大值> 180 mmHg的OR值(95%CI)=2.68(1.27~5.65).以DBP最大值90~99 mmHg为基准,调整多因素后发现DBP达到最大值越大,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DBP最大值为100~109 mmHg的OR值(95%CI)=1.92(1.00~3.67),最大值> 110 mmHg的OR值(95%CI)=2.78(1.35~5.69).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血压达到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与出院结局的关系。方法 从2016年4月~2017年3月监测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血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3为不良出院结局。用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根据血压标准差的均值或中位数的临界整数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标准差与出院结局的关系。结果 纳入320例患者。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收缩压变异越大有出院结局不良危险越大,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收缩压的标准差≥ 14有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调整后OR(95%CI)为1.808(1.059~3.087);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收缩压的标准差≥ 15有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调整后OR(95%CI)为1.682(1.003~2.819)。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舒张压的变异与出院结局无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舒张压的标准差<10组和≥ 10组与出院结局的关系,调整后OR(95%CI)为1.273(0.757~2.139);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舒张压的标准差<11组和≥ 11组与出院结局的关系,调整后OR(95%CI)为1.439(0.857~2.418)。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个24 h内的收缩压变异和出院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分为:A组(收缩压<130mmHg)、B组(收缩压130~160mmHg)和C组(收缩压>160mmHg).对比(1)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NIHSS评分.(2)三组入院时及出院后6月mRS评分及BI评分.结果:(1)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2)三组入院时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出院后6月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收缩压在130~160mmHg时预后优于其他血压者.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伴有血压升高和血压变异性异常,合理管控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国内外指南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允许的最高血压阈值相近,然而是否需要强化降压、最佳目标血压范围等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对血压变异性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将对最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压管理指南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IS静脉溶栓患者的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梗死灶直径>2cm者居多(P<0.05),治疗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血压异常升高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完成机械取栓治疗后24 h内均测量其收缩压与舒张压。根据平均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 B组、 C组。比较三组的血压及不良预后风险,并分析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最大值与最小值均高于A组与B组(P <0.05)。C组术后90 d预后不良率、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均高于A组与B组(P <0.05)。血压各指标水平均与不良预后风险呈明显正相关(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多存在血压异常升高现象,通过准确实时测量血压水平可明确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与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翟佳  齐静 《临床医学工程》2022,(9):1295-1296
目的 探讨链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链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各项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院前、院内急救工作衔接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致残率及致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链式管理可缩短AIS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4h动态血压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93例,根据头颅MRI+SWI扫描结果分为脑微出血组53例,对照组(无脑微出血)40例.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24h动态血压,日间血压监测时间段为6:00-2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胆红素水平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按照胆红素水平四分位间距分为四个亚组,选取同期非卒中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胆红素水平及入院、出院NIHSS评分间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2.70±5.88)、(4.22±2.20)、(8.48±4.21)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9.90±3.07)、(3.06±1.46)、(6.84±2.3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患者入院、出院NIHSS评分及NIHSS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胆红素代偿性增高,且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水平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残疾的关系.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内蒙古通辽市6家医院的393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及其他基线资料的收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的残疾发生率 (41.3%)高于出血性脑卒中 (34.3%) (P<0.05);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 (5.9%)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1.8%) (P<0.05);缺血性脑卒中在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下,其残疾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出血性脑卒中的残疾率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而增高,病死率在不同血压水平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时病死率最高.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与住院期间残疾及病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人院后血压变异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连续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住院患者404例,记录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后连续5 d的SBP和DBP,并计算每名患者6次血压测量值的变异系数(CV)作为人院后血压变异的指标[CV[SBP]和CV[DBP]]。对患者出院时进行mRs评分。数据分析采用f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以CV[DBP]<9为基准,调整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吸烟、饮酒、BMI、心率、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人院时mRs评分、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糖水平后,CV[DBP]≥9的脑梗死患者出院预后不良风险增加(OR=1.70,95%c,:1.02~2.84),CV[DBP]≥10与CV[DBP]<10相比,aOR=1.86(95%“:1.1l~3.13)。CV[DBP]值增大未显示增加脑梗死出院预后不良的危险性。结论脑梗死患者人院时及入院后连续5 d的血压变异增大与出院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持久、最强有力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因素。尽管大量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已证实,在脑梗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成功有效地调控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然而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调控,尚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血脂水平及其出院后不良结局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8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丹东市第一医院、辽阳县医院和大洼县医院收集1 614例入院治疗、出院第一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析其血脂水平及其与出院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1 6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总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率分别为37.7%、36.9%和31.0%,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率为19.0%;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为(1.46±1.79)分,出院不良结局比例为23.3%;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为1.00~1.39 mmol/L和LDL-C为2.95~3.53 mmol/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短期不良结局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较高TG和LDL-C水平可以减少短期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0例,动态监测入院7d内的血压.采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评估患者脑卒中预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400例,心源性栓塞型(CE) 160例,小动脉病变闭塞型(SAO) 15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病因学分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LAA和CE以入院时收缩压在140~ 15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在90~ 99 mm Hg预后最佳,SAO以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各病因学分形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50/95 mm Hg左右时患者预后不良率最低;LAA和CE以入院7d内平均收缩压在120~159 mm Hg和舒张压在80~99 mm Hg预后较好,SAO以入院7d内平均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良好率最高,各病因学分型入院7d内平均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LAA和C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降压治疗为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响SAO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期出现并发症.结论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对于LAA和CE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降低透析液钠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血压变异性影响及与疾病预后转归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 - 2017年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低钠组(n = 51)与高钠组(n = 51),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记录死亡情况。回顾性分析透析期间两组临床资料,计算降低钠浓度后两组清晨、夜晚及全天血压、ARV;入组前、透析2年后ARV及生化指标。Cox回归分析法分析与预后及转归有关的因素。Kaplan - Meier生存曲线分析2年内生存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期间高钠组IDWG、透析后血清钠浓度高于低钠组(t = 2.525,P = 0.013,t = 3.207,P = 0.002)。透析2年后低钠组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ARV低于本组入组前1 d(t = 5.046,P<0.001,t = 4.078,P<0.001)。透析期间高钠组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ARV高于低钠组(t = 5.364,P<0.001,t = 2.221,P = 0.026),清晨平均舒张压低于低钠组(t = 2.058,P = 0.042)。24 h收缩压ARV是患者疾病预后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04)。结论 轻度降低钠浓度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ARV。24 h收缩压ARV可作为患者疾病预后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影响青年脑梗死患者1年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 L)的因素,为制定适合于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评估方法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比较青年脑梗死患者(n=90)和对照组(n=110)HRQo L 8个健康维度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神经功能残疾(采用改良Rankin评分)、抑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教育程度和重新就业时间与HRQo L各维度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梗死组7个维度得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躯体疼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Rankin评分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9、-0.34、-0.29和-0.34;抑郁评分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4、-0.26、-0.32、-0.32、-0.37、-0.58和-0.60;教育程度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1、0.30、0.23和0.24;重新就业时间与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1、0.28、0.19和0.1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Rankin评分、抑郁、教育程度和重新就业时间与生理和(或)精神不同维度相关。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评估和管理措施,对提高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残疾的关系。方法 收集内蒙古通辽市6家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的3 938例脑卒中患者基线资料,进行血糖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整了年龄、性别、民族、吸烟史、饮酒史及血压后,入院血糖≥7.0 mmol/L组的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OR为8.227(95%CI=4.122~16.420),发生复合结局(死亡或残疾)的OR为2.043(95%CI=1.494~2.793)。趋势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和复合结局(死亡或残疾)的危险性有随着入院血糖水平升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入院高血糖可能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急性期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