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在中国成年人中探究气流受限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基线自报患有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纳入基线时30~79岁(平均51.5岁)的研究对象486 996名。分别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评价气流受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气流受限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分别新发24 644、36 336、3 218例。与气流正常者相比,GOLD-1至GOLD-4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比(HR)值(95%CI)依次为0.89(0.78~1.01)、1.05(0.98~1.12)、1.29(1.18~1.40)和1.65(1.42~1.91);肺癌发病HR值(95%CI)依次为0.96(0.70~1.26)、1.12(0.96~1.31)、1.38(1.14~1.65)和1.48(1.05~2.02)。未发现GOLD分级与脑血管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FEV1%P每下降10%,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风险分别增加7.2%(95%CI:6.4%~8.0%)、3.6%(95%CI:3.0%~4.3%)、10.5%(95%CI:8.4%~12.6%)。按吸烟状态分层分析,上述结果基本不变。结论 我国成年人群中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个体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MI与全死因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死因别死亡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个体后,纳入基线时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428 593人。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9组BMI人群死亡风险比值(HR)及其95%CI结果 研究人群累计随访3 085 054人年(平均随访7.2年)。随访期间男性7 862人、女性6 315人死亡。多因素调整后,与BMI(kg/m2)为20.5~22.4的人群相比,BMI<18.5(HR=1.40,95%CI:1.31~1.50)、BMI为18.5~20.4(HR=1.11,95%CI:1.05~1.17)和BMI≥35.0(HR=2.05,95%CI:1.60~2.61)的人群全死因死亡风险升高。各疾病死亡风险相对较低的BMI(kg/m2)范围:缺血性心脏病为18.5~23.9,脑血管病为<26.0,恶性肿瘤为26.0~34.9,呼吸系统疾病为24.0~25.9。结论 低体重和肥胖人群的全死因死亡与死因别死亡风险升高。人群队列更长期的随访以及更多关于BMI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评估,将有助于全面了解BMI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地区人群肺功能指标水平和气流受限现患率的地区差异。方法 剔除基线调查时肺功能指标异常个体后,分析10个地区512 495名30~79岁调查对象肺功能指标水平(FEV1和FVC)和气流受限(分别采用GOLD标准和LLN标准进行判断)现患率的地区差异。结果 10个地区男性的FEV1(2.66 L)和FVC(3.16 L)均高于女性(1.99 L和2.35 L);河南和哈尔滨人群FEV1和FVC高于其他地区。基于GOLD标准的气流受限现患率:男性(5.13%)高于女性(3.75%);农村人群高于城市(男性:6.32% vs. 3.47%;女性:4.26% vs. 2.97%);四川人群现患率最高(男性为13.34%,女性为10.70%),其次是苏州、河南和湖南。基于LLN标准的气流受限现患率(男性为6.93%,女性为6.29%)略高于GOLD标准,但地区差异近似。结论 CKB的10个地区人群无论在肺功能指标水平和气流受限现患率上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气气流受限(EFL)的可重复性.方法 不同时间分别2次采用NEP技术检测72例COPD患者EFL.采用Kappa检验分析前后2次检测3分法EFL评分、5分法EFL评分诊断EFL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前后2次检测气流受限(FL)指数评价EFL的可重复性.结果 第1次测试时,72例COPD患者中54例(75%)出现EFL,18例无EFL,18例仅卧位出现EFL,36例坐位和卧位均检测到EFL.应用3分法评分,第1次测试和第2次测试有58例检测结果前后一致,Kappa系数为0.69(P<0.001).应用5分法评分,第1次测试和第2次测试有52例检测结果前后一致,Kappa系数为0.65(P<0.001).第1次和第2次测试FL指数在坐位(P<0.05)和卧位(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NEP技术检测COPD患者EFL,3分法和5分法EFL评分的重复性较好,FL指数的重复性较差.在NEP技术临床推广应用前,还需进一步探讨其特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Negative Expiratory Pressure(NEP)technique in detecting 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 (EFL)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Methods EFL was evaluated with NEP technique in 72 subjects having stable COPD on two occasions. Agreement between testing occasions was assessed with the κ statistic for the 3-point and 5-point EFL scores, and with paired t-test for FL index. Results On the first testing occasion, 18 subjects had no EFL, 18 subjects had EFL in the supine position, and 36 subjects in the sitting and the supine position. Using the 3-point score, agreement was present in 58 of the 72 subjects at time 2 (κ =0.69, P<0.001 ), indicating a substantial agreement was found. Using the 5-point score, agreement was seen in 52 of the 72 subjects (κ =0.65, P<0.001 ), also indicating a substantial agreement. The difference of FL index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occasion was significant in both the sitting (P<0.05) and supine (P<0.05) positions. Conclusion Both 3-point and 5-point scores provided a reproducible assessment of EFL on COPD patients but the FL index seemed less reproducible. More research were needed before NEP technique was promoted to be used clinically.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苏州市成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53 269名30~79岁调查对象的基线和随访信息,基线调查开展于2004-2008年,本研究使用的数据随访截至2017年12月31日。剔除基线气流阻塞者、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数据异常或缺失的研究对象后,最终纳入分析45 336名。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COPD发病风险的关联,并计算发病风险比(HR)值及其95%CI。按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根据吸烟状况和每日睡眠时长交叉分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15名。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睡眠时长≥10 h增加COPD发病风险(HR=1.42,95%CI:1.03~1.97)。联合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过长(≥10 h)可显著增加吸烟者COPD发病风险(HR=2.49,95%CI:1.35~4.59,交互作用P<0.001)。结论 每日睡眠时长过长(≥10 h)可以增加苏州市成年人中COPD发病风险,在吸烟者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饮茶与全因死亡和死因别死亡风险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分析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饮茶信息为基线自报。死亡信息主要通过链接死亡监测系统获取。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纳入分析的438 443例研究对象随访11.1年共发生死亡34 661例。与从不饮茶者相比, 当前非每日饮茶者和每日饮茶者全因死亡HR值(95%CI)依次为0.89(0.86~0.91)和0.92(0.88~0.95)。分性别分析显示, 饮茶对全因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主要见于男性(交互P<0.05)。与从不饮茶者相比, 当前每日饮茶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死因的HR值(95%CI)依次为0.83(0.76~0.92)、0.82(0.69~0.97)、0.86(0.78~0.94)、1.03(0.97~1.09)、1.00(0.87~1.16)、0.84(0.78~0.90)。在不吸烟且不过量饮酒者中, 每日饮茶与恶性肿瘤死亡风险间不存在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关联, 但在吸烟或过量饮酒者中, 每日饮茶者死于恶性肿瘤的风...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性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与跟骨骨密度指标(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3 876名研究对象,男性COPD患病率为34.3%(3 130/9 125),女性COPD患病率为23.2%(3 416/14 751)。以健康男、女性为参照,男、女性COPD患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均降低,男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87(-1.37~-0.36)、-3.42(-5.42~-1.43)、-1.53(-2.34~-0.71),女性对应的β值(95%CI)分别为-0.66(-1.09~-0.23)、-2.24(-3.92~-0.55)、-1.06(-1.71~-0.40),男性中下降幅度更大(交互作用均P<0.05)。GOLD分级与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强度指数呈负相关,且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均P<0.00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男性低体力活动水平者、男、女性非超重/肥胖者中COPD患者骨密度下降幅度更大。结论 CO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应加强对COPD患者骨密度的关注,尤其应关注年龄大、体力活动水平低、非超重/肥胖的COPD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病管理家庭路径,为COPD的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PDCA为理论框架,查阅国内外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的15名专家进行2 轮的问卷函询。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5,判断系数为0.93,熟悉系数为0.76,最终确定COPD慢性病管理家庭路径,包括一级指标6项(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变异、反馈),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53项;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08、0.09,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慢性病管理家庭路径经检验,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可为COPD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BMI与主要慢性病发病及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腰围。分析中剔除基线现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COPD和糖尿病者,纳入428 113名研究对象。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和腰围与主要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COPD、2型糖尿病)发病及全死因死亡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10年随访期间,共有131 454人发生≥ 1种上述慢性病,26 892人死亡。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随BMI增加而升高,与正常体重(18.5 ≤ BMI<24.0 kg/m2)者相比,超重(24.0 ≤ BMI < 28.0 kg/m2)和肥胖(BMI > 28.0 kg/m2)者的风险比分别为1.26(95% CI:1.24~1.27)和1.59(95% CI:1.57~1.62)。BMI过低或过高均与全死因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腰围与主要慢性病发病及全死因死亡风险呈正向关联。按照中国人群体重标准,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约12%主要慢性病发病。结论 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may be related, perhaps through systemic inflammation, which is common to both. However, this relationship has not yet been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irflow obstruction, CKD,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in Japanese men.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肺功能检查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完善COPD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评价综合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调查,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40岁常住居民75 107人,以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既往肺功能检查情况。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估计≥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及其95% CI结果 74 591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为4.5%(95% CI:3.7%~5.2%),男性高于女性(P<0.001),城镇高于乡村(P<0.001),且随居民文化程度增高呈上升趋势(P<0.001)。在职业分布中,离退休人员的肺功能检查率最高为10.8%(95% CI:8.2%~13.3%),农林牧渔水利行业人群肺功能检查率最低为2.4%(95% CI:2.0%~2.9%)。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有呼吸道症状的居民肺功能检查率较高,分别为13.4%(95% CI:10.5%~16.4%)、15.0%(95% CI:10.5%~19.4%)。曾经吸烟者肺功能检查率为7.4%(95% CI:6.0%~8.8%),略高于现在吸烟和从不吸烟者,分别为4.7%(95% CI:3.9%~5.5%)和3.9%(95% CI:3.0%~4.7%)。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乡村居民肺功能检查率最低(1.8%,95% CI:1.2%~2.3%),有呼吸道症状的城镇居民肺功能检查率最高(20.2%,95% CI:12.6%~27.8%)。结论 中国≥40岁居民肺功能检查水平极低,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肺功能检查率。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县、区)的≥40岁居民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状况。结果 2014年中国≥40岁人群吸烟率为40.0%(95% CI:38.5%~42.0%),现在吸烟率为31.0%(95% CI:29.7%~32.0%)。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74.1%、57.6%)远高于女性(5.4%、4.0%),乡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41.2%、32.4%)显著高于城镇(38.8%、29.5%)。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1(95% CI:19.7~20.5)岁。吸烟者年龄越小,平均开始吸烟年龄越早(40~、50~、60~、≥70岁年龄组吸烟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分别为18.3、19.2、20.9和23.1岁)。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8.9支,男性日均吸烟量(19.3支)大于女性(12.5支)。结论 中国≥40岁男性吸烟率高,乡村地区吸烟率较城镇高,给COPD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我国≥40岁居民吸烟状况及变化,为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该监测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烟草使用相关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2019-2020年不同特征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以及日均吸烟量,分析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现在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的变化。结果 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2%,男性(52.1%)远高于女性(2.5%)。吸烟人群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0岁,男性(19.6岁)早于女性(27.9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日均吸烟量为18.0支,男性(18.3支)多于女性(11.1支)。与2014- 2015年监测结果比较,现在吸烟率有所下降,总人群下降2.8个百分点,男性下降4.1个百分点,女性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和乡村分别下降3.1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现在每日吸烟人群日均吸烟量减少0.6支。结论 近年来,我国≥40岁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有所下降,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及一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应结合人群和地域特征,研究实施针对性的控烟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人群吸烟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84-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对数线性泊松回归模型产生的Monte Carlo组合检验确定趋势线拐点,分析拐点前后COPD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及总体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0年和农村居民1999-2009年COPD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城市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84年的243.93/10万下降为2010年的33.13/10万,年均下降5.8%.农村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99年的251.33/10万单调下降至2009年的102.25/10万,年均下降6.8%.1994-2010年城市居民COPD死亡率均下降9.0%,超过农村居民1999-2009年年均下降水平(6.8%).支气管炎死亡率的下降是导致COPD总体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OPD死亡率总体水平城市低于农村,城市男性高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高于农村男性.结论 辽宁省1984-2010年COPD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