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心理问想题逐渐增多,使得该人群心理及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增加。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女性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她比男性需要更多地适应,尽管研究认为,女性预期寿命已经超过男性,但在健康质量方面仍不容乐观。为此,我将谈谈影响女性健康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对预防中老年女性疾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危机正在世界各地蔓延。性健康是中老年人群全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0~60岁阶段处于生理变化(如女性经历更年期)和社会阶段变化(如工作状态和社会身份的变化)的过渡阶段。≥60岁中老年人群仍有性需求,然而关于该年龄段的性健康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50岁中老年人群性健康相关话题,了解性健康在老龄化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该人群的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3.
编辑老师:社会不断老龄化,老人们都在追求健康、长寿,就特别需要一本集知识、娱乐、实用于一身的科学养生教科书,《现代养生》杂志就是一本理想的好书,是中老年人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辨析“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几个易混淆概念,梳理“健康老龄化”概念演变与内涵特点。对比当前各种“健康老龄化”测量工具对“健康老龄化”概念的契合与测量的优劣势,选取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健康老龄化测量方式,应用2011—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数据,分别选择至少参与1期和4期全部参与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健康老龄化变化趋势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至少参与1期的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水平在2011—2015年有所上升,2015—2018年下降(“时期效应”);4期全部参与的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水平也先升后降,且降幅明显(“年龄效应”);我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农村低于城市。提升我国健康老龄化水平,缓解区域间、城乡间的健康老龄化不平等对于促进健康公平、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深,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前提,也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项目显示老年人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老龄健康问题形势严峻.本文从老龄化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老年人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常见影响因素,以及老年人健康素养促进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生命质量研究的快速进展使很多学者开始对特珠人群进行研究,而随着世界范围的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总数不断增加,在生命质量研究中老年人群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上海是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最高,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老年型结构城市,对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研究显得非常迫切。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特作此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时空分布格局,为中老年人群多维健康贫困的精准消除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3、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37 296户中国家庭≥45岁中老年人群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收入和消费等相关数据,采用课题组构建的健康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及多维健康贫困测度指数创新性地以健康权利、健康能力和健康风险三大维度测算2011—2018年中国中老年人群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并进行地区分解测度,分析中老年人群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群2011、2013、2015、2018年的健康贫困指数和发生率分别为0.320和69.7%、0.326和69.0%、0.349和71.9%、0.291和63.0%,2011—2018年中老年人群健康权利、健康能力和健康风险的贡献度均值分别为0.143、0.450和0.416;基于多维健康贫困指数地区分解测度结果显示,2011年健康贫困最严重的地区为贵州(0.365)、甘肃(0.364)、新疆(0.395)、四川(0.377)、...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调查资料,分析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比例,并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患病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复杂设计加权计算,50岁及以上人群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低体力活动、现在每日吸烟、肥胖和经常酗酒的比例分别为35.6%、28.1%、26.7%、12.8%和6.3%;高血压、关节炎、心绞痛、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脑卒中、哮喘和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61.3%、22.0%、7.9%、7.9%、6.6%、3.1%、1.9%和0.3%,多病共存比例为28.4%。高龄、女性、居住在城市、危险因素累积数较多都会导致多病共存情况严重。结论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极具普遍性,多病共存严重,值得进一步关注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为了解该公司中老年人群中“三高”的现患情况,对45岁及以上职工进行全面的健康查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为了解该公司中老年人群中"三高"的现患情况,对45岁及以上职工进行全面的健康查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China's market-oriented health reforms since the early 1980s created a range of problems in its healthcare system. By mid-2000 healthcare costs had increased to a level which was too expensive even for average income families without any form of healthcare subsidy. On realising the severity of health related problems,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launched its large-scale, expensive health reform in April 2009, intending to re-establish the universal healthcare system which would provide affordable basic health care to everyone in the country.Using unformat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multiple stakeholders of health care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the latest research-based evidence about access to health care for ordinary citizens in China two years into the April 2009 health reform. It aimed to find out what implications could be drawn for the English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Foundation Trusts reform pursued by the UK Coalition Government from China's experience of health reforms.The study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wo years into the April 2009 health reform, there was a newly re-established,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based 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 The new system was providing affordable basic health care to even the most remote and poorest of our participants who were among the most remote and poorest in China in July–August 2011. Given the geographical and population size of China, this is an enormous achievement.The Chinese experience implies that if there is no effective and powerful regulatory system, the UK Coalition Government's policy to abolish the arbitrary private patient income cap on the amount of income NHS Foundation Trusts may earn from privately funded patients could have some negative impacts, for instance, on tackling health inequalities and ensuring good provider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家庭健康的框架和维度进行了介绍;基于中国版家庭健康简易评价量表,评价我国家庭健康的分布以及不同家庭特征下的异质性;并通过分析家庭健康对个体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论证家庭健康的重要性。我国家庭健康均分为37.99分(总分50);家庭健康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健康水平越高;核心/主干/联合家庭的家庭健康水平高于其他家庭类型;残疾人家庭健康评分低于非残疾家庭。家庭健康对于个体生命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健康为制定卫生政策、执行健康干预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跨学科综合指标,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特征,为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方法:经系统检索得到老年健康服务相关政策文件148份,提取关键信息并梳理政策内容与时间节点,采用Nvivo 11软件对21份主要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中国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体系的演变历程。结果:中国老年健康服务的政策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酝酿阶段(1984—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6年)及系统整合阶段(2017年之后)。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与内涵,建立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结论:本文从政策演变角度总结了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政策发展的阶段,并针对现存问题与挑战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通过试点示范促进政策方案的细化、加大对能力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在大健康理念下促进多部门协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家庭健康生产视角,探究家庭客观因素及监护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各维度因素的相对贡献度,为促进儿童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分别探究家庭健康生产相关因素对0~18岁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超重/肥胖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并使用Shapley分解法计算各因素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相对贡献度。结果:家庭系统客观因素、母亲健康遗传、对儿童的健康管理均影响子代HAZ、超重/肥胖以及自评健康;Shapley分解显示,除去亲代对儿童的健康遗传,家庭居住区域、家庭健康生产客观因素以及监护人的健康管理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贡献度较高。结论:建议关注家庭健康生产客观因素与监护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尤其加强对母亲的健康教育,提升其健康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健康老龄化与老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进并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而反映一个国家健康老龄化的核心指标就是老年人群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水平。本文综述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并阐述了老年流行病学在该领域研究的引领作用和策划本期“关注老年人的功能与健康”栏目的初衷,即针对主要影响我国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诸如失能、共病和失智的基本患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有一定全国代表性的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描述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有效途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截面倍差法(DID)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了商业健康保险对参保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健康保险具有正向健康效应,即参加商业健康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健康,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通过使用截面倍差法克服因果效应与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反事实估计发现,商业健康保险对居民健康的正向影响仍然成立。扩展性分析显示,商业健康保险对高收入群体的健康促进效应显著高于低收入群体,同时在40岁以上、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本文结论有助于认清商业健康保险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价值与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A positiv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believ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healing process in clinics. While challenges to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re a global concern, complex social contexts which introduce familial collectivism and totalitarian bureaucracy to maintain a doctor's authority have complicate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 in China. This study delineates a multi-dimensional therapeutic landscape of hospital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s used to improve patients' healing experiences. Based on fieldwork in two primary hospitals in Eastern China, we find that primary hospitals in China are not only professional spaces, but hybrids of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spaces. In these spaces, both professional and other discourses in various forms of social-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affect therapeutic experiences. Varying time and space in hospitals allow doctors to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al therapeutic landscapes vis-a-vis patients to secure patients' compliance with their recommendations, and thus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We argue that these dimensions may also cause negative therapeutic experience such as unnecessary health car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rapeutic landscapes of health care by providing a critical 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therapeutic hospital landscapes. Furthermore, it links the critical health geographies literature with China's broader social context to explicate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spac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infor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ebates regarding therapeutic landscapes of health care by embedding the professional spaces of health care into broader geographical discourses. This call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reflect on ethical concerns in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care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母婴队列研究特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母婴队列在母婴健康相关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相比国外,中国的母婴队列研究起步晚,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对中国近25年来建立的覆盖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母婴队列的基本情况及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公共卫生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卫生是国民健康的卫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公共卫生的新特征包括:健康影响因素与疾病病因的多元化、复杂性;国民健康改善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会性;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与疾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的社区性。展望新时代公共卫生,要重点关注健康一生、环境健康及建成环境建设、融健康于万策、同一健康和全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推动我国儿童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害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开展了大量预防儿童伤害的实践和科学研究,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已有所减轻,但伤害仍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预防儿童伤害应被列为促进儿童健康的优先工作领域。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预防机制,开展系统、全面、科学的儿童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是降低我国儿童伤害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建议依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伤害预防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和颁布实施儿童伤害预防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预防儿童伤害的实践和科学研究,加强儿童伤害防控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以达到减少儿童伤害,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