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概述上海市贯彻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指示,决策消灭血吸虫病的历史,取得的成绩以及主要的经验和体会。记述血吸虫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和上海市决策消灭血吸虫病的过程,分析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第一战役1956—1959年,动员群众,进入高潮。组织领导班子和参战队伍,开展预防试点。通过群众性"三送三检"普查大便,治疗疾病。结合农田兴修水利整治有螺河道,再由灭螺队伍进行反复化学灭螺,螺情病情下降显著。第二战役1960—1975年,虽经困难时期,但坚持血防,反复斗争,除害务尽。不断改进查病治病和查螺灭螺方法,建立的一本账(病情)、一张图(螺清),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直到消灭。第三战役1975—1990年,巩固、监测。经过反复查病、查螺等监测,共调查22个乡镇。捕获3万只钉螺未发现阳性螺;查病15万人未发现新感染的人和牛;中学生、招工、新生中未发现新感染者。上海市经过35年的长期斗争消灭了血吸虫病。人增寿、地增产,人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2000-2009年西昌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了解西昌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2009年每年春季开展钉螺调查,秋季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情调查,并开展化疗和灭螺等防治措施。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的29.95%逐年下降,2009年未发现新病例;2000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6.67%,2002年以后年未发现病牛;钉螺面积从2000年的17500m2下降到2009年的4520m2;2000-2004年钉螺感染情况为0.07%0.29%之间波动,2005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2000-2009年血吸虫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控制丘陵地区血吸虫病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全覆盖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方法,同时采取治疗病人、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畜血吸虫感染、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2000—2008年共灭螺1 358.606 1 hm2,2001—2004年共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12.609 hm2,2005—2008年连续4年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亦同步下降。居民血吸虫病查病阳性率从1.313%(2000年)下降至0(2006年),学生和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0年的72.22%、77.96%提高到2008年的95.76%和90.45%。相关分析显示:居民查病阳性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r=-0.678,P<0.05),而钉螺面积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及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均未发现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采取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监测螺情,采用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对有螺村和来自或往返于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进行筛查和病情监测。结果浙江省2013年有螺乡镇98个,有螺村369个;钉螺面积94.21 hm2,解剖钉螺55 62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0 450人,阳性率为0.84%;其中流动人口血清学查病75 317人,阳性率为0.85%。粪检1 112人,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者,查出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14人。有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1 161例,救助率100.00%。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尚有大面积残存钉螺面积,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现,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张利 《药物与人》2014,(10):53-53
目的:掌握城区周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探讨控制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方法: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中心村作为调研观察点,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调查。结果:通过6年的疫情观察,中心村每年查出的钉螺面积时降时升,但均远远小于历史有螺面积,钉螺密度明显下降,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以及新发血吸虫病人,疫情呈“有螺无病”态势。结论: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人群化疗、健康教育、药物灭螺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但出现血吸虫病病例或血吸虫病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前进渠灌区钉螺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性的对前进渠德昌段的螺情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对当地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及耕牛感染血吸虫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穿过血吸虫病疫区(有螺、有病)的中型灌溉渠道前进渠德昌段有钉螺分布,杂草和农作物、秸杆、树枝等漂浮物顺水流入米易县境内,但未监测到钉螺,人群监测未发现患者。结论钉螺生长繁殖的条件依然存在,邻县钉螺经水体输入的可能性极大,水体被病原体污染的机会很多,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人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是由腹泻或排脓便血,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大为主,晚期以肝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血压,巨脾与腹水。2005年湖南省血吸虫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至2004年底,全省尚有10多万血吸虫患者,钉螺面积2006万m2。所以各地有明确责任,力争在2007年达到全省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调查钉螺不仅是制定灭螺规划和消灭钉螺的依据而且是考核灭螺效果、研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必须的工作。调查钉螺一般在上半年3、4、5月和下半年9…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山市血吸虫病10年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和轮查形式在历史流行区和部分非历史流行区,以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监测钉螺,以压碎镜检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为主结合药物方法灭螺;对当年有螺村居民、流动人口、耕牛等用血清学检查结合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监测传染源。结果江山市钉螺面积2003年12.27hm^2,2007年增至31.62hm^2;经灭螺防治,2012年钉螺面积减至1.97hm^2。累计血清学监测61 911人(其中流动人口6 893人),阳性率0.87%;粪检查出血吸虫毛蚴4人,均属输入性急性感染;耕牛血清学监测0.98%(51/5 190),粪检均阴性。结论血防工作卓有成效,但是残存钉螺的存在和外来传染源的输入不容忽视。应继续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方法收集枞阳县2008-2014年人群查病、急性感染、耕牛查病、钉螺调查、健康教育、改水改厕、淘汰耕牛等资料,统计分析有关疫情变化。结果 2004~2008年枞阳县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62%降至0.42%,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38%降至0,急性感染仅发生6例,2013年后无急性病例;钉螺感染率逐年下降,2013年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但活螺密度降低不明显。结论枞阳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地流行因素复杂,钉螺面积大,需继续坚持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于2005年开始对仁寿县志气村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53%、1.17%,2007-2012年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血吸虫感染耕牛;有螺面积从2005年的29 770 m^2下降到2012年的340 m^2,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水田、沟渠。结论监测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根本改变,疫情易反弹;今后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加大灭螺力度,以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广西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在血吸虫病的监测中,随着工作的深入发展调整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原凤区居民进行皮试、体检、粪检和表学检测,总共702198人次,发现来自外省的病人1例;对家畜和野生动物检测110593头(只)次,未发现新感染;对原疫区和非疫区(县)监测查螺206417139m^3,在原疫区发现螺点13个,面积2060m^3,无阳性钉螺。结果表明,我区在了原疫区的病情螺情监测的同时,由原疫区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1950~1995年控制狂犬病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人狂犬病的报告发病率:以1950年198/10万为最高;1958~1988年无本地感染病人,仅有2例外地感染者;1989~1995年发病率波动于0~003/10万。对咬人的可疑犬进行狂犬病病毒分离:1958~1988年本地犬未发现携带病毒,1989~1995年检出带病毒犬波动于1~25只/年。1985~1995年外地和本地狂犬病病人共计12例,其中9例未经伤口处理,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1984~1994年检出外来和本地带狂犬病病毒犬55只,咬伤194人,经过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无一例发病。对控制狂犬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以植物抑制钉螺的生态措施,实践预防血吸虫病的策略。方法:分析和综述了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运用植物改善生态环境、灭螺的机制。结果:推广以植物抑制钉螺的生态措施,有效减少灭螺化学药物的环境污染,降低灭螺费用,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结论: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媒介,以植物抑制钉螺的生态措施,有利于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浙江省钉螺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浙江省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浙江省2005-2009年血吸虫病调查资料,建立GIS螺情数据库,应用ArcGIS9.2软件,导入GIS数据库各项属性并制作所需钉螺面积空间分布电子图和差值图.结果 2005-2009年共有28个县先后查出钉螺,5年累计查出有螺村1580个,有螺面积513.28 hm2.建立了"十一五"期间全省GIS螺情数据库;根据钉螺面积大小标记不同颜色,制作了电子分布图,实现全省钉螺分布信息电子化;2009年与2005年有螺面积比较,差值空间分布图显示有螺面积压缩或增加的县数分别占48.0%(12/25)和52.0%(13/25);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建立了有螺环境卫星迭加图,呈现17个螺点,每个螺点显示螺情有关信息.结论 应用GIS制作的钉螺面积分布图、差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显示螺情变化,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以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钉螺生长繁殖情况,为血吸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钉螺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方法,在镜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划定一区域进行为期1年的现场模拟实验,观察钉螺的存活率和繁殖情况。结果:在投放390对钉螺的10只螺笼内,共回收钉螺1 542颗,其中,活钉螺987颗,死钉螺555颗。结论: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适宜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生长与繁殖,一旦有外来物种携带钉螺,就会存在钉螺孳生的风险,仍须加强监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浦区三个街道(镇)9个村居的463名社区居民开展调查.结果 2020年青浦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38.77%.健康素养三维度方面,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53.6%、41.0%和43.2%...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青浦区1996~2000年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的意外伤害致死情况。  [方法 ] 对青浦区 1 996~ 2 0 0 0年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全部报告资料进行意外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  [结果 ] 意外伤害在老年人全死因的顺位中居第 4位 ,意外伤害标化死亡率为 1 4 6 .81 / 1 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其他事故有害效应和自杀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论 ] 意外伤害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企业管理人员运动行为现状,为制定企业管理人员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620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4.7%的企业管理人员连续静坐时间在4h及以上;99.O%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运动重要;企业管理人员的运动参与率39.9%;平均运动时间t〉2h/周组与〈2h/周比较,腹型肥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运动强度的2组比较,腹型肥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管理人员长时间静坐工作状态比例高,腹型肥胖与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有一定关系,应对其推广实用、高效、简单、易行的运动干预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Described is the evolution of the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me in Burundi since 1985. A single round of selective population chemotherap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Rusizi Plain and the Bugesera focus from 1985 to 1990. The prevalences and intensities of infection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symptomatic cases detected in general health service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Annual sample surveys in the treated areas showed, however, that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rapidly reversed by reinfection of the demographically changing population. Since repeated selective population chemotherapy was not sustainable in the long term, a primary health care approach was adopted. In areas with good access to basic health services, approximately 10% of all schistosomiasis cases now receive treatment annually through this approach. Yearly selective chemotherapy in primary schools in suburban Bujumbura reduced the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al infection among pupils from 23% to 9% over the period 1984-90, and this programme has now been extended to highly endemic areas in Imbo-Sud. Focal snail control produced disappointing results, and emphasis has therefore shifted towards health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20.
周菊静  怀根娣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3-2815
目的掌握江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普查、轮查和抽查;采用血清学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对疫区常住人口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开展查病。结果 1982—2013年,累计查螺面积3 943.84 hm2,仅1991年和2000年在2个村发现2处钉螺,钉螺面积60 050 m2;共解剖钉螺3 50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累计查病175 929人次,阳性6例(均为外地感染);家畜412头次,无阳性。结论江阴市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